为持续惩治影响营商环境的腐败毒瘤和作风顽疾,2022年起,辽宁省纪委监委不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推动全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神状态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发生重大转变。
以政治监督为抓手,扎实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辽宁省纪检监察机关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一年接着一年干,铆足干劲以有力有效监督助力辽宁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在区域发展中取得领先地位。
2022年,辽宁省纪委监委发布了第一个《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提出“一年攻坚突破、三年显著见效、五年全面优化”的监督目标,聚焦信用、司法、执法、审批、监管、中介、经营、政务服务“八个环境”,全面起底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
2023年新年伊始,辽宁省纪委监委发布《2023年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方案》,出台了督促“一把手”亲自抓带头抓、三级联动查处案件督促履职等“十项清理措施”。通过交办、领办、督办、核办,统筹数量质量分量,全年有效解决近1.7万件营商环境问题。
1月2日,2024年第一个工作日,辽宁省纪委监委第一时间发布《2024年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部署开展新一年的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持续聚焦司法、执法、审批、监管、中介“五项权力”,营造“八个环境”,逐个领域深化“常规+营商环境专项”双巡视,全力监督推动“监督清理影响振兴发展的做法取得务实成效”等八个方面显著见效,不断加大营商环境监督的力度、深度和精准度。
每年年底,辽宁省纪委监委都会对上一年的监督行动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相比前两年,2024年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指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步骤更加具体。2024年,将牢固树立系统观念、运用辩证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扎实深入开展政治监督,推动营商环境发生重大转变。
2024年是开展营商环境监督行动的第三年。围绕实现“三年显著见效”目标任务,辽宁省纪委监委统筹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上下联动、持续攻坚,以钉钉子精神,为优化营商环境破障清阻、纠风治腐。在监督执纪中注重维护涉案企业合法权益,既堵死利用权力设租寻租的“后门”,又大开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的“前门”,以有力有效监督促进高质量发展。
以查办案件为引领,严惩影响营商环境的顽瘴痼疾
政治生态决定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暴露出来的问题,都能从政治生态上找到根源。辽宁省纪委监委坚持把营商环境监督行动和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统筹考虑、一体实施,持续打好全面推行“阳光三务”、基层“微腐败”大清扫、信访减量退位等10项“组合拳”,为优化营商环境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营商环境监督行动开展以来,辽宁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巡视巡察开篇、查办案件引领、通报曝光回应,构建党委(党组)领导督导、政府职能部门解决诉求、纪检监察机关彻查案件、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监督格局。
目前,辽宁省已经组织开展两轮对100个县(市、区)的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巡视组紧盯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千余家基层单位、企业工厂明察暗访。通过全面排查、科学研判、精准定性营商环境方面问题2944个,为清除营商环境淤堵问题提供靶向参考。
为严肃惩治影响营商环境的腐败毒瘤和作风顽疾,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辽宁省纪委监委负责查处大案要案,督促行业部门履行监管指导责任,研究提出破解难题的创新举措。各市纪委监委开展常态调研走访、随机明察暗访,负责查处有影响、有分量的案件,纠治“躺平”现象、“中梗阻”问题。县(市、区)纪委监委负责紧盯窗口单位、企业项目,严肃查处违法犯罪案件和“小鬼难缠”、吃拿卡要、久拖不办、推诿扯皮等问题,坚决防止基层熟人社会监督难、越往下监督力度越小。
数据显示,2023年,辽宁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6412件,立案567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746人,组织处理1794人,留置464人,移送司法机关331人。
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的背后,不仅涉及权力腐败、权钱交易,往往还存在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调查问卷显示,企业和群众对纪委监委依法公开通报破坏营商环境案件处理情况满意度较高。
根据《2024年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部署,辽宁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继续推进“万件清理”、基层“微腐败”大清扫和“万件化访”行动,不断深化源头治理。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的监督,深挖彻查营商环境问题背后的腐败、责任和作风问题,不断提升查办案件的穿透力、震慑力。
以常态警示为手段,有力震慑破坏营商环境行为
2001年至2018年,大连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岩利用职务便利,接受请托并收受财物,为多家企业在资金拨付等方面提供帮助,并多次在企业经营等方面破坏营商环境,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
2023年12月底,辽宁省纪委监委发布了第12期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开展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情况通报。除刘岩在金融领域破坏经营环境问题外,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了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原主任王英破坏审批环境,省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宋树才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破坏经营环境等问题。
2023年,辽宁省纪委监委通报曝光了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38个,全省纪检监察机关通报曝光典型案例303个。通报内容包含整治多少问题、查处多少案件,以及发生问题的行业领域、违纪人员的职务职级、造成的恶劣影响及危害等,向企业、群众彰显持续深化开展监督行动的信心决心和行动成效。
情况通报显示,2023年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期间,辽宁省纪委监委分四批交办营商环境“万件清理”问题共16920个,已督促解决16918个,办结率99.99%。
为提高督办质效,辽宁省纪委监委不断升级营商环境监督平台系统,以数据赋能破解工作难题、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对“万件问题”办理情况实现全链条、全覆盖、全过程监督。
营商环境监督平台系统,拓展了建账分账、督账核账、督促预警、实时查询、统计分析、全时反馈等功能,为每月通报提供了支撑。
从营商环境“万件清理”问题分类上看,诉求类、检举举报类、涉法涉诉类问题分别占比83%、15.2%、1.8%。
从问题类型上看,主要集中在破坏政务服务环境、信用环境、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执法环境和审批环境方面,分别占问题总量的27.9%、19.8%、16%、11.1%、10.4%、6.3%,司法环境、中介环境和其他问题,分别占比3.5%、0.6%和4.4%。
从有效终结问题情况上看,辽宁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完成问题回访16918个,其中电话回访实名投诉、举报问题10721个,反馈满意10412个,满意率97.1%。
在实践中,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既发挥查办案件对改善营商环境的穿透和震慑作用,又在监督执纪中注重维护涉案企业合法权益,推动监督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以纪检监察建议为武器,精准打通营商“堵点”
结合营商环境监督行动中发现的监督对象所在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纪检监察建议书的形式开列问题清单,督促照方抓药。2023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营商环境监督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597份,督促健全完善制度459个。
辽宁省纪委监委印发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以案促改通报,指导各市纪委监委做实做细“后半篇文章”,不断放大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2023年,辽宁省纪委监委督促各地区各部门运用大数据梳理分析域内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开展专项行动38个。
阜新市开展交通领域专项行动,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辽阳市开展“综合事项办理难”专项监督,督促整改问题12个,推动健全机制27项,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人;铁岭市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排查项目724个,发现问题40个,已完成整改37个。
与此同时,各市纪委监委也纷纷选择“小切口”,精准整治,打通营商堵点。结合本地实际,抚顺市纪委监委列明31项任务分工中每项任务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细化责任分工,内容具体化、措施清单化,做到挂图作战、工程化推进。组织派驻纪检监察组,结合监督单位职责定位,以督办问题清单为切入点,分别自选开展专项监督,开展19个领域的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对46个突出问题开展深度治理。
近一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整合力量集中攻坚,推动清偿政府部门、单位违约拖欠账款235.21亿余元,兑现政府未履行承诺3471条,纠正司法领域不当执行问题1111个,推动拨付逾期执行款13.68亿元,下放审批事项111个。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问卷调查显示,企业群众对辽宁营商环境总体满意度达95.45%。一年前,辽宁省纪委监委开展“2022年辽宁省营商环境改善满意度调查”时,全省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营商环境满意度分别为90.2%和92.3%。
全省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方案转化为行动,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监督。大连市纪委监委持续攻坚,整治涉海、政法、建设、国企、金融等重点领域腐败,深挖破坏营商环境问题背后的腐败毒瘤和作风顽疾。本溪市纪委监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2024年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的任务分解,细化实化具体化工作任务。葫芦岛市纪委监委派出9个常态化营商环境督导组,走访企业及在建项目,问需于群众和市场主体,纵深推进“营商监督伴你行”活动。
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任务不等人。2024年是辽宁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敢于斗争、直面问题,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专班推动解决影响振兴发展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持续向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开刀,务求在八个方面显著见效,加快打造辽宁营商环境“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