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育新时代自觉的奋斗者、学习者、建设者

2024-04-29 00:00:00蒋丽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4年1期

江苏省镇江市伯先中学以“伯先少年笃志力行的自觉者行动”申报立项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学校以“伯先精神”为指引,通过“家校社”沉浸式润品环境共建行动、“1+N”融合式明品课程构建行动、“学校+”体悟式省品实践行动、“展行评”全景式扬品表达行动,促使学生自发组织、自主选择、自觉行动,培养勤勉有礼、坚毅勇敢、至诚友善、合作奉献、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伯先精神;自觉行动;品格提升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04-0030-03

【作者简介】蒋丽,江苏省镇江市伯先中学(江苏镇江,212132)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高级教师,镇江市学科带头人。

一走进江苏省镇江市伯先中学(以下简称“伯先中学”)的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民主革命先烈赵声(字伯先)的雕像,雕像旁边的墙上是关于赵声生平事迹的现代阐释——“人之伟大或渺小,都取决于志向和理想。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即使在最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学生经过此处,便能感受到先烈“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它激励着学生争做“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努力”的时代新人。

一、沉浸式润品行动

2023年9月某天下午,校园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处处可见醒目的宣传标语……学生自主发起的赵声馆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在伯先广场火热进行。这次活动由学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组织策划,经过前期的宣传发动和评选,“奋勇争先”“一马当先”“捷足先登”“躬先士卒”等10个小组进入决赛。10个小组依次介绍自己团队的设计方案并阐述理由。“奋勇争先”组的学生代表说:“赵声以身许国,投身革命,不为官禄所动,百折不回,直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牺牲自我、激发后起、奠基革命,我们应该学习他‘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努力’的责任担当。”他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师生共同组成的评审团进行了现场投票。后期经过专家的指导完善,学校最终确立了赵声馆的八大板块——“生平简介”“优良家风”“立志求学”“教育报国”“献身革命”“起义运动”“伯先精神”“保国歌”。学生在为校园环境建设作贡献的过程中,对做“勤勉有礼、坚毅勇敢、至诚友善、合作奉献、责任担当的伯先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校园环境建设的热情很快延伸到了各个班级。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倡导下,各班围绕做“勤勉有礼、坚毅勇敢、至诚友善、合作奉献、责任担当的伯先人”进行班级环境建设。七(1)班教室门口设置了一个“叙志栏”,展示班级学生的活动图文。这一期展示的是班级在参观完伯先故居之后,大家分小组制作的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学生参加活动时的照片,还有活动后学生的所思所想。教室外有一个醒目的“善行盒”,是学生奉献爱心、传递温情的载体,学生平时会将自己的零花钱投入其中,用来帮助有需要的同学。班级环境的创意设计培养了学生至诚友善、责任担当等良好品格。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鼓励亲子共建温馨的家庭环境,从环境布置到物品整理,从亲子共建到文化浸润。2023年国庆假期,学校精心设计“我爱你祖国”系列综合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布置自己的书房。现在,让我们跟着八年级李同学的视频镜头走进他的书房。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有一个书架,书架的第一层摆放着红色经典名著,这是周末亲子阅读的书籍。书架上方的墙壁上挂着李同学手书的一幅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说:“这幅字的下方就是母亲和我一起设计的‘爱国行动图’,图中的时间轴和图片展示了我的人生轨迹,还特别设计了我理想大学里的生活场景,最后呈现的是我的梦想——做一名宇航员,我要为国家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融合式明品行动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五大品格细化并落实到各学科课程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构建“1+N”全课程体系,“1”是指思政课程,“N”是指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思政课程为引领,实现学科课程融合,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在执教“坚持改革开放”一课时,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育人资源,选择真实的教学情境“浙江余村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在了解浙江余村的发展历程“贫穷落后—靠山吃山—绿水青山”后,对村民生活条件、村产值等进行今昔对比,开展思辨活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教师还通过系列成果展示,让学生感悟“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下的强国富民之路”,认识到我们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进而领悟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课堂上,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共设计了三个环节:“话历史——寻改革之因”“看今貌——展改革之果”“再出发——续改革之行”。在第二个环节,教师设置思辨活动,组织学生围绕“矿山是否应该关”展开辩论。正方代表说:“开矿山是老百姓共同做出的决定,事实证明这样做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富裕的生活,这是村子改革的重要举措。”反方代表认为:“开矿山是当时条件下的重要改革之举,它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损害了老百姓的生存环境、身体健康。”此时,课代表站起来补充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这里,他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给当地的百姓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村民下定决心关闭矿山,改变发展模式,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改革开放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节课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责任担当的优良品格。

三、体悟式省品行动

金秋十月,伯先中学全体学生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社会实践活动。七年级学生前往伯先故居,缅怀革命先烈赵声。学生自成小组,他们首先设计小组行动路线并进行分工,其中一名组员负责摄影,一名组员负责搜集资料,还有一名组员负责记录。他们参观故居的各种陈设,聆听烈士的英勇事迹。一组学生在一幅图片下驻足,孙同学情不自禁地读起了图片下的几行文字:“‘我们要为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战,为四万万苦难同胞的幸福而战,为这次革命义举的胜利而决心死战!’多么掷地有声的话语啊!每一字每一句都震撼着我,真令人钦佩。”另一个学生接着说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活动过程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赵声“先声夺人”的英雄气概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活动结束后,学生不仅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转变成一张张精美的手抄报张贴在班级的“叙志栏”,更是将先烈的精神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丰富知识、提升能力、砥砺品格的主阵地。学生走出校园,亲近社会,不仅放松了心情,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坚毅勇敢、敢于担当以及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

四、全景式扬品行动

学生自导自演的节目正在上演。这是“伯先”与“小伯先”的一次相遇,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一次“伯先精神”的当代表达。

伯先:我是赵声,字伯先,出生于清朝末年扬子江畔、圌山西麓,一个名叫大港的地方。那时候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我们的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孩子们,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小伯先:我们来自100多年后。今天的中国红旗飘扬、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强大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伯先:强大的中国!现在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吗?

小伯先: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现在百姓都过上了和平安定、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大步迈进。

伯先:我自幼习文练武,学有所成,回乡办学,立志报效国家。请问现在平常人家的孩子能否上学堂读书受教呢?

小伯先: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百年盛世,如您所愿。我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学读书,这就是我们的校园。

伯先:好啊!先贤们千百年的夙愿都一一实现了!

小伯先:我们的学校正是以您的名字命名,叫镇江市伯先中学。作为伯先学子,我们将努力学习您“以身许国”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贵在实行”的踏实苦干精神、“先声夺人”的英雄气概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积极主动学习知识、锻炼本领、锤炼品格、修为德行,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努力。

学生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展示了他们对先烈的怀念和对先烈精神的理解,并将之传递给更多的人。作为新时代的伯先学子,他们将在先烈精神的感召下,勇敢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