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陪写作业的爸爸

2024-04-29 00:00:00彭荣辉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4年3期

有一次和女儿聊天,她说到同学家长怎样怎样。最后,像是总结,一半玩笑一半好奇地问我:“爸爸,你怎么不这样?”我问,你说的这样是哪样。她就说:“我怎么感觉我上学了之后,你都没有管过我。”我问,你确定我没有管过你吗?女儿就笑起来:“至少,你都没有管过我的学习。”

女儿笑了,我也笑了,因为我能清晰感觉到她的快乐。

女儿从幼儿园到大学,我在学习方面的确参与得不多,她一直都有非常多的自由。但在其他方面,我做过很多努力,并且一直不遗余力。

首先,我着力培养她生活的秩序感。

一天当中女儿所能主宰的时间段,我都努力帮助她建立良好的秩序感。譬如起床时间。女儿上幼儿园了,我便让她知晓幼儿园的作息,然后与她商量每天几点起床,后来上小学、中学依旧如此。起初我唤她起床,后来就定闹钟,再后来她用手机闹铃。不知道是不是我们一直在做着榜样,从小到大,她都没有赖床的习惯。我一唤,闹铃一响,她几乎立刻就能翻身起床。所以,她上学时总能有条不紊地洗漱、吃饭、上学,从不需要父母不停地催促。

一天当中,还有几个极为重要的时间段,也是这样慢慢建立起秩序。幼儿园时每天午间都要接女儿回家午餐,休息一会儿再去上学。休息前我得给她读故事,读什么由她选择。上小学了,每晚睡前也会读书。为保证睡眠时间,都是倒推,确定几点熄灯睡觉,之前保证读半小时书。不论工作日还是周末,我们都基本确定时段,以确保她的生活能够始终处在有条不紊的状态。

这样的日子久了,女儿的生活极有规律。即便周末,她也毫不放纵,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从来无须他人提醒。

其次,我努力培养她学习的好习惯。

身为老师,我从不替女儿安排什么,也不刻意要求她成绩怎样,只是明确一条:她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事无巨细,凡事认真、用心。我鼓励她上课勤发言,勤做笔记;下课多去室外转转,注意劳逸结合,看花看草看太阳听虫鸣听鸟叫听大自然的各种声响;和同学多交朋友,下课了一起做做游戏,跑跑跳跳。每天放学,先做作业后休息,还是先休息后做作业,由她做主。但不论玩,还是学,务必全心全意,聚精会神。就是那句:玩要玩得痛快,学要学得踏实。

女儿入学之后,这些好习惯就固化为身体的一部分。学习的事,我不必操心,也不必提醒,每天什么时候做什么,她都是自个儿计划、落实。周末,她能根据任务的多少提前规划好,将任务分解到上午、下午或是晚上。也因此,我时常看到女儿开心的模样,她看书、做功课、画画、唱歌、游戏,忙碌而充实。

再者,我竭力培养她做事的好品性。

关于做事,我奉行的信念是尽人事,听天命。该努力的,一定努力,并且用力到全部;该尽心的,一定尽心,毫无保留。我把这个理念也传递给女儿。学习上的诸多琐事,都要认认真真去做,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发现问题,要及时分析,最快找到解决方法。一言以蔽之,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善始善终。

学习之外的事情也是这样。当老师的小助手,就好好干;当值日生,绝不拈轻怕重,要将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同学邀请帮个忙,出于某种考虑可以拒绝,但只要答应,就努力兑现……

女儿说同学家长怎样怎样,我懂得她想表达什么。陪伴女儿这十多年,无论我,还是她妈妈,我们从不坐在她身边看着她做作业,不断指手画脚。我们就一直坚守这三点:培养生活的秩序感,培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做事的好品性。此外,则任其选择,自由生长。而今她长成啥样呢?一个蓬蓬勃勃的大姑娘,进退有据,乐观向上,自律自强有担当。

想起一个故事。一位教授给学生上课,拿出一个透明玻璃瓶,然后依次往里面装大石块、石子、细沙、水。每装一次,教授都问学生“满了吗”,学生答“满了”,但教授总能成功装进另一样东西。教授告诉学生,大石块就是你们生命中重要的事,而碎石子、沙子和水是琐事,主次一定要分清。如果调换次序,先装碎石子、细沙和水,那么,大石块将永远装不进去。

所以,教育孩子时要把“大石块”放在第一位。有了秩序感、好习惯和好品性,其他就会水到渠成。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东篱"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