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善,肩上有担

2024-04-29 00:00:00梁颖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4年3期

2006年5月25日,我刚到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不满八个月,我的母亲便去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再也回不来了。我父亲写了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发表在《淮安日报》上。我将它珍藏在书桌抽屉里,想和母亲说话时,便会取出读一读。

母亲不是党员,在她心中,党员是先锋,是模范,是旗帜。那些年,爸爸帮助指导乡里乡亲解决了不少问题,乡下人纯朴,为了表示感谢,过年时会送来些猪肉、大米,这时母亲总要回上两瓶酒、两桶油。对方通常连连推辞,母亲便说:“这是‘作兴’,大过年的图个吉利。”还有一次,一位乡下旧友包了200元压岁钱给我,母亲二话不说,拿起便追出去两站路还给人家孩子。年幼的我不太理解,母亲便说:“人家看的是你父亲的面子,他是党员,有纪律,‘不做亏心事,就不怕鬼敲门’,咱们不能拖他后腿。”

我和姐姐工作后,带回家里的每样东西,母亲总会小心地询问出处。如果不是我们自己购买,而是别人馈赠的礼物,她便会问“有无给人家回礼”。在得到肯定答复时,她才能欣然接受。母亲总对我和姐姐说:“别人身上的肉,安不到自己腿上。你们都是共产党员,又在机关工作,不许欠人情,更不允许贪图别人便宜。”所以,就连姐姐当年和姐夫谈恋爱,每次约会吃饭的钱,她都会坚持自己付一半,成为“婚前AA制”的一段佳话。

虽然母亲不是党员,但在她心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一直是一种信仰。可是在“文革”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她因为出身问题,甚至连共青团都无法加入。为此,她不知道偷偷流了多少眼泪。但是挫折并没有影响她的努力、上进心,没有影响母亲对党、对工作的热爱,没有影响母亲对我们子女的教育。父亲常说,母亲才是家里的大树,在她的庇佑下,父亲廉洁清正、坚守底线,留下了为人正派、乐于助人的美名;在她的影响下,姐姐和我分别在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我拿到大学和省法院的录取通知书,给母亲看时,她喜悦、欣慰;而我将初中入团、大学入党的消息告诉母亲时,她的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在我们居住的小城市,常常有人羡慕我们家,有人说爸爸出身农村,祖上三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爸爸自强不息,成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还在市里工作;有人说我们家两个孩子都如愿考上大学,捧上了铁饭碗。这都感谢母亲,她用朴素的言语和实际行动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虽然母亲不是党员,但是她的丈夫、女儿、女婿、儿子、媳妇都是党员,一路走来,母亲的优秀品质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打孩子记事起,我会时常和他分享关于奶奶的往事。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带着他寒暑假去南京爱婴岛福利院做义工;儿子会主动要求将部分压岁钱资助边远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老师常夸他特别懂事,尤其是心存善良、会关心同学……这或许是基因的作用,或者就是家风的力量。我现在时常用我母亲的话教导他:“不做亏心事,就不怕鬼敲门。”“别人身上的肉,安不到自己腿上。”这些母亲留下的言语训诫,正是最朴素的家风。家风在,母亲就在。

虽然母亲没有背诵过党章,没有唱过国际歌,更没有在党旗前宣过誓,但她对党有一份冰清玉洁的情怀和油然而生的崇拜,党在她心目中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我通过母亲感受到党的伟大,犹如透过一滴水感受到海的浩瀚。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编辑"东篱"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