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实体商业的6个确定趋势

2024-04-29 00:44邹毅Brian
中国眼镜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市集实体商业

邹毅Brian

“回望2023年,实体商业领域经历了过山车似的发展历程,上半年的“高景气、高复苏”与下半年的“低收益、低表现”同在。那么,对于当下的实体商业领域,我们应该怎么判断2024年的产业走向?我们将面对怎样的时局呢?本文作者从房地产和商业的角度,给出了他的观点,眼镜行业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在“镀金时代”的中国经济和实体商业领域,我们总是习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可是奔跑了几十年后,突然发现,一路狂奔的前面不再是星辰大海,而是湍流险滩。分析行业趋势时,笔者认为,2024年有6个关键词决定了实体商业领域的基础状态和可能的变化。

关键词一:经济周期

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一位中国学者曾问他:“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是什么?”他的回答言简意赅,却又意味深长:“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没有经历过衰退、萧条、危机,中国的发展太顺利了,一旦出现危机,就很难有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保罗·克鲁格曼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书中,提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增加需求,以便充分利用经济的产能,已经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是萧条经济学的真正含义。”20年前正值中国经济开始上升的“咆哮的镀金年代”,这本书的借鉴意义不大,但20年后再回看,笔者深感此中的深意。

当房地产这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熄火之后,我们陷入了日本式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困境,相当一部分企业和家庭都陷入了还债周期。即使央行向市场投放再多的货币,还是没有激发出应有的消费,我们进入了“流动性陷阱”。

不论未来这样的低迷还会持续多久,如何去适应这样的经济低迷,真正理解经济调整周期所蕴含的破坏力,是每个企业需要直面的最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二:M型社会

经济低迷期下,整个消费者市场会有怎样的表现?从消费结构来看,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M型社会”的特征。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阐述日本社会问题的名著《M型社会》里提到,日本的社会结构呈现出这样的趋势:原本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阶层,除了一小部分能往上挤入少数的高收入阶层外,其他大多数沦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原本的中间阶层凹陷下去,变得很小,于是,日本社会的收入结构就像个被拉开的“M”字。简而言之,M型社会就是一个收入进一步分化的社会,是一个有许多中产会陷落为穷人的社会,是一个只有少数富人还能保持高收入状态的社会。

不仅日本,其实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进入石油危机后,全社会各阶层普遍的繁荣就已经过去。上世纪90年代的信息产业革命,虽然带动了美国的GDP迭创新高,但从国家内部的人口收入结构来看,大多数中产也被滑落,因此美国有着深刻思想的社会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下沉年代”。

他山之石告诉我们,M型似乎是一种不可能避免的社会走势。从目前国内的消费趋势来看,我们的未来似乎正在走向这样的一种社会结构:节假日海南各个高档度假村酒店生意爆满的同时,大量的实体店一片凋零,人们纷纷涌向了奥特莱斯和拼多多。

关键词三:减量博弈

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中产阶级人群在大规模减少,这种宏观面对市场的冲击不免会传递到消费领域。但实体商业领域还有更多的麻烦,那就是供给的惯性增长和电商版图不断扩张的纷扰:一方面,需求端的购买力在下降,另一方面同类竞品和线上电商的供给冲击不断,整个实体商业领域呈现出比人们熟悉的“存量博弈”时局更难的“减量博弈”状态。

在总需求衰减的环境下,如何获得有效的客户消费?相比日本的电商只有10%的市场渗透率而言,中国的电商已经拓展超过了30%的市场份额,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基本盘。

从实体商业的产品创新的角度来看,自2000年初开始,中国商业从百货到购物中心,从街区到沉浸式综合体,从专业市场到奥特莱斯,这2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放眼全球,在商业的空间创新层面,几乎已经没有国内还未呈现出来的产品类型了。

那么,中国实体商业创新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这是一个新的无人区。全行业都在不断的创新试错的过程中,但似乎还没有一套可以带来显著增长的成熟模式。

关键词四:精致穷

产业在升级,技术在进步,人们的购买力却在下降。在当下的生产力水平上,供给侧高度内卷必然导致产品品质的升级,但现金流的匮乏带来的购买力不足,又把供给端逼上了不断降本增效的穷途末路。

2023年下半年,年轻人开始反向消费:去无人问津的三四线城市旅游,特种兵式度假,临期食品的大涨,凡此种种,都标志着我们进入到了一个“精致穷”的时代。在这样的时局下,从中长期看,还有哪些新的门类值得关注?或许可以从之前发达国家走过的经验里寻找规律。

以日本为例,面对消费力的下滑和消费者的躺平,其在漫长的衰退期还是有几个不错的赛道:

第一,在必选基础消费品类中,低端化、必需品又高品质的消费是个不断增长的需求,比如更好的牛奶,更好的面包,更好的咖啡,更好的啤酒,更高性价比的衣服……

第二,一些更加便利的店铺,比如711便利店在30年内不断地扩张,还有便宜的单身、小家庭聚会的餐饮店需求也是不断增长。

第三,在可选消费中,花费较少的一些文旅消费品类,比如户外露营,游戏动漫、宠物经济等也是在稳步上涨。

第四,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保健品和一些闲置的二手经济是个稳定增长的赛道。

反观中国市场,2023年末爆出拼多多的高增长数据,以及盒马生鲜拼命往奥特莱斯的转型,都应证了只有真正的折扣低价产品才有前途。

体现在服装市场上,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近期出现了一种“没钱风穿搭”(英文名为Dirty Fit),通过在服饰里添加不规则的破洞、做旧、流苏、补丁、拼接等不修边幅的元素,营造出一种慵懒感、废土感和战损感。截至发稿前,该话题已有超过2000多万的阅读量。

整体而言,在未来的商业项目中,类似“名优创品”等各类低价高品质的产品的品牌,会有健康的增长,而在潮流品牌中也出现了了很多客单价比较低的潮流服装品牌,比如专营线下店的BADMARKET。

关键词五:分化的小众

大众市场饱和之后,小众市场崛起是成熟消费社会的一个重要标签。这里的每一个市场都是一个以生活背景、价值观相似,以社群的情感交流和商品消费为纽带的细分市场。这类市场有着其独特的运营逻辑和消费逻辑。就当下的商业产品趋势来看,以下几类小众产品颇受市场欢迎:

一是自然运动主义。这类项目是2023年的大热点,“森系”“公园型”商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而在这个领域里,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是成都的REGULAR源野。

二是国潮文化。在多数旅游城市的商业中,国潮主题商业是当之无愧的流行先锋。充满沉浸感的传统文化特色、互动而引人入胜的表演、大快朵颐的民俗美食,这三大元素被认为是国潮商业的吸引力引擎。

三是二次元。这一年轻人特别喜欢的市场,颇有一种都市魔幻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精神,而以动漫、游戏、电影、手办所呈现出来的故事世界,与现实低迷而又乏味的世界相比,有着太大的诱惑力。以上海百联ZX创趣场为例,它的出现把年轻力重新带回到了南京路,让这里成为年轻人欢乐聚会的地方。

四是乐园型商业。一个精彩的故事,若能带动一个全域沉浸的商业场景,那必然是一个商业消费的新引爆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题材,抑或是星际文明、异域文化题材,是非常好的线下商业场景题材,一定会在未来不断拉动商业消费场景的变化。

五是精致餐饮。人间烟火气,在下沉年代是个相对安全的商业主题。精致餐饮主题的项目,已经不是普通商场里的餐饮楼层,而是高度聚焦、高度细分的餐饮品类的聚合体,或者以高度美食产业化为特色的街区。西安的永兴坊、上海新晋网红鸿寿坊可谓这个赛道上的典型案例。

关键词六:市集盛行

近几年,实体商业还涌现出了一个亚品类——市集。不同于传统的摆摊,当下的市集算是都市中一段流动的盛宴:相比街铺和购物中心,各类主题市集以租金成本低、选品丰富、内容多样、社群感爆棚和体验性十足,受到越来越多都市年轻人的欢迎。

商业需要市集引流,市集可以为商业做更多的品类补充。市集的个性化、常换常新、主题性和年轻力,已经成为对抗传统商业的一种新势力。

如今,主题市集市场已经较为成熟。其背后与时下流行的策展式商业非常类似,都是一种新兴的事物,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构建良性运营的机制。未来好的品牌市集,既要是一个社群的IP,也会是一段文化的盛宴、美味的盛宴、产品的盛宴和体验的盛宴。

结语

2024年的中国实体商业,风险大于机遇。实体商业从发达经济体中“抄作业”的时代结束了,我们已经进入到欧美发达国家都没有进入的商业创新无人区。只有模式的创新、理念的创新、定位的创新、场景的创新和运营手段的创新,才能让我们在一片内卷之海中乘风破浪,到达彼岸。

另一方面,面对困顿的市场环境,极度的理性和小心谨慎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下全社会处于艰难的“还债周期”,大多数企业已经没有更多充裕的现金可以被试错,每一次的创新、每一场活动都需要精打细算。

让“囊中羞涩”的消费者们来到线下,刷卡消费,才是商业的本质。要想取得这样的结果,在2024年,可能需要极大的努力才能实现。

本文作者系领易咨询总经理。

猜你喜欢
市集实体商业
逛创意市集
古味市集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市集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揖美手作市集与艺术节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