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佳宁
“九曲悬河德水长,奔流千载育炎黄。妙悟岐黄倾囊术,河洛玄机华夏泱。”
这是16岁女孩黄琪惠所作的小诗。作为清代著名医学家、御医黄元御的第九代孙,她身体力行传承中医文化,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喜爱中医,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演绎着青春别样的精彩。
药香弥漫在我的童年
在童年的记忆里,我总是在和中医、中药打交道。爸爸妈妈都是中医,他们医治病人时,我也会在一旁学习。起初,我只是觉得针灸和中药很有趣,就像是“武林绝技”。比如,针灸的一些神奇针法就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透天凉止汗针”可以让一个浑身是汗的人立刻止汗;“角孙透太阳”可以让一个头痛的人很快缓解痛症。两岁时,爸爸陪我玩的游戏就是“飞针”。那时的我什么都不懂,就拿爸爸练手,他说:“足三里是‘长寿穴,常刺激可以延年益寿。”从那之后,妈妈便开始教我针灸,也都是在爸爸身上试针。现在,我已经学会了简单的针灸,家里的爷爷奶奶不舒服时,我会给他们施针治疗。我为能帮助到家人感到开心。
妈妈还会教我一些常见病的药方。记药方也非常有趣,比如,治疗感冒的药方只要记四个字“干妈贵姓”(甘麻桂杏),这四个字分别代表甘草、麻黄、桂枝、杏仁。提及药材,现在我已经认识了1000余种中药。“蒙眼识药”也是我的一个小绝活,把眼睛蒙住,靠手、口和鼻子,我就能辨别出200多种药材。但是最好不要把“黄连”藏在让我分辨的药材中,不然那滋味可真是会让我“有苦说不出”了。
参加节目《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时,我为主持人把脉,发现他“阴虚火旺,火往上行”,很可能会在脸上长痘痘,或是出现口腔溃疡。主持人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的确有口腔溃疡的症状,我便给了他一些养生小建议。没想到节目播出后,有很多人开始在网上找我看病。由于我还处于学习中医的阶段,就把爸爸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大家,结果爸爸的电话都被“打爆了”。看到这么多人喜爱、认同中医,我也很高兴。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良医如云,如果有问诊的需要,还是建议大家找专业的医生哦!
当古诗词碰撞中医文化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古诗词,遨游在诗词的海洋中,领略大好河山的意境,品读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我发现很多中药的名字特别优美,在古诗词中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比如,唐代诗人杜牧在《赠别二首》当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把少女比作豆蔻花,而豆蔻果实成熟干燥后,就是一味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功效的药材。诗仙李白也曾用“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形容甘醇的兰陵美酒散发出郁金的香气。在古代,郁金香不仅是用来泡酒的香草,它的干燥块根还是一种中药,可以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在古诗词中“淘宝”,我发现各种熟悉的药材,联想它在诗句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和它的药性是否有关联。古诗词和中医文化在头脑中相互碰撞的过程十分有趣,让我乐此不疲。
来打一趟六合螳螂拳
小时候的我不爱吃饭,五岁时,妈妈便带我去学武术。虽然学武术的初衷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但师父教起我来可毫不含糊。刚开始练武时,我总是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我也咬紧牙关,不轻易放弃,一有时间就会勤加练习。一年多后,我打破了“世界上年龄最小的会前空桥的女孩”的世界纪录。
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我偶然接触到了六合螳螂拳。螳螂拳“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身法奥义让我着迷。9岁时,我有幸成为六合螳螂拳掌门人赵国忠先生的亲传弟子,得以深造。师父说,传统武术和中医是相互融通的。中医讲究五行,而六合螳螂拳讲究的“天地之合”“人与自然之合”也与中医理论相互吻合。学习螳螂拳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间的融会贯通,也更激起我对这些历久弥新的文化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曾经,中医、古诗词、螳螂拳只是陪伴我成长的兴趣爱好;如今,我越来越能够感受到這些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珍贵,想要肩负起传承中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希望大家都能勇敢尝试,找到自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