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二虎
春晚吉祥物“龙辰辰”有没有萌到你?炯炯有神的眼睛、胖乎乎的身躯、可爱的小爪子,似乎和我们想象中威猛的“神物”不太一样,仿佛坠入凡间的精灵,寓意着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可不要小看它,它从“头”到“尾”都是“宝”!龙辰辰的形象集齐了5件国宝级文物的元素。
龙,是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神话动物,但它凝聚着中国人的特殊情感,有着特殊意义。农历龙年,跟大家聊一聊和龙有关的冷知识以及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龙文化。
谁是龙的原形?
龙的形象由多种动物聚合而成。诗人闻一多曾对此进行过研究,认为龙以蛇身为主,融合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lie)的尾、鹿的腿、狗的爪、鱼的鳞和项。那么,龙的原形是谁?中国早期文献中有大量关于龙的记载。《说文解字》中云“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管子·水地篇》说“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又说“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孔子家语》称“龙,夏食而冬蛰。”《淮南子·泰族训》讲“土龙致雨。黄龙入藏生黄泉。”《易·系辞下》有“云从龙。召云者龙。”通过这些记载可知,龙有神性又有动物属性。
神性可以概括为:可升天、聚云、致雨、生泉。动物属性包括:属于鳞虫类动物、可居水中也可居陆地、有冬眠的习惯。
从动物属性来讲,龙与哪些动物相似呢?根据现代动物学分类,爬行类动物水陆两栖又需冬眠。人们早就注意到了龙与爬行动物的密切联系。世上现存的爬行动物有啮齿蜥、龟、蛇、鳄、蜥蜴。啮齿蜥生活在大洋洲,我们的祖先也许从未见过。龟背负着厚厚的甲壳,行动缓慢,与龙的形象和特性相差甚远。显然,这两类爬行动物与龙的原形无关,只剩下蛇、鳄、蜥蜴。这三类动物从形象上看,蛇是无足、躯体细长、身尾不分,鳄和蜥蜴有四足和长长的躯体。
龙究竟与谁更相近?
我们可以从先民想象中的龙的形象寻找突破口。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龙”字,且具有浓郁的象形文字风格。这些“龙”字大体分两种,一种无足、身躯细长、身尾不分;另一种有四足、躯体长。由此可见,“无足龙”与蛇形象相似,“有足龙”与鳄和蜥蜴相似。
古人也认为龙与蛇有关。《孟子·滕文公上》提道“当尧之时,水逆行,汜滥于中国,龙蛇居之。”《左传》说“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可见,蛇不但与龙关系密切,还可转化为龙。《埤雅·释鱼》有“今鼍(tuo)象龙形”“蛟,龙属也。”《述异记》也有“蛟千年化为龙。”从中我们能看出,鳄与龙也关系密切,鳄在古代被称为“鼍”或“蛟”,人们认为鳄就是龙。同样,蜥蜴与龙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博物志》说蜥蜴“其形似龙而小”,蜥蜴在《古今注》中被称为“龙子”,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石龙子”“山龙子”“泉龙”。
由此可以推断,龙的原形应该就是蛇、鳄和蜥蜴。
龙崇拜从何而来?
龙的原形来源于爬行动物,人们对龙的崇拜也来源于史前社会对爬行动物的崇拜。史前人类认为自然界万物间存在神秘的关联性,即“互渗律”。他们认为,爬行动物与一年四季的周期变化有关。
爬行动物是冷血动物,血液温度变化受外界气温的制约,春天气温转暖,它们外出活动;秋天气温转低,进入冬眠。植物的生长同样也受气温制约,春日万物复苏,吐露新芽;夏天植物快速生长,郁郁葱葱;秋日气温渐凉,树木草芥凋敝;冬天严寒,万木萧条。可见,植物生长与爬行动物的活动规律在季节上大体相同,两者有着神秘的互渗关系。
此外,秋分后雨水减少,爬行动物的活动也减少并进入冬眠;当爬行动物出蛰后,雨水开始增加;夏日爬行动物活动频繁时,雨量丰富,雷雨来临前,它们会有异常反应,再加上爬行动物喜欢温湿环境,多在近水处或阴湿环境活动,这使爬行动物与雨水间有了神秘的联系。因为云、雷电、彩虹等自然现象与雨水关系密切,故而这些自然现象也与爬行动物有了神秘联系。先民认为,爬行动物的活动影响着植物生长和雨水、雷电的产生。他们由此对爬行动物产生了灵物崇拜,并逐步演变为对爬行动物神化化身“龙”的崇拜。
这种推测能在上古文字中得到印证。古人创造的“云”字就是龙蛇形象,由于雷电出现的季节与爬行动物活动的季节吻合,每当雷鸣前,闪电在空中一伸一屈地闪出、移动,犹如生物。因此,“雷”“电”的象形文字如一条身躯细长且弯曲、与龙相似的动物形象。“虹”在甲骨文中,也是一条身躯细长的动物,两端有头,头上长角,犹如双头龙。
龙是掌管水的神兽?
汉代以后,无论龙的性质怎么发展和变化,龙是水物,生水,与雨水关系密切这一基本性质始终没变。民间传说中,无论是海水、湖水、河水,都由龙王掌握,各地都建有龙王庙,是祈求雨水的奉祀之地。
为什么龙的这种基本性质在漫长岁月中如此稳定?背后隐藏的是中华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对雨水的渴求。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大部分土地上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关心天气变化,深刻地认识到雨水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中国有着明显的季风气候,冬季受来自亚洲内陆冬季风的强烈影响,寒冷而干燥。夏季风主要来自东南方的海洋,湿润温暖。全年降水量集中在5—9月,雨水到来的早晚和降水量与季风的进退有关。当季风规律反常,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旱涝灾害。由于农业的收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水,先民便认为这取决于龙的喜怒哀乐。于是,这就成为中华民族自古具有强烈而持续的龙崇拜的重要原因。
知识拓展
鼻子:取自绿松石龙形器
绿松石龙形器出土于河南洛阳偃师区二里头遗址,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细片拼合而成,每片仅有0.2-0.9厘米,厚度0.1厘米左右。龙辰辰的鼻子参考了该器物鼻子的外形特征。
眉、肩:灵感来自云纹铜禁
云纹铜禁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主人是楚庄王之子。粗细不同的铜梗如编织中国结一般,筑成铜禁禁体,四周的12条龙形兽昂首挺胸。它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失蜡法大型铸件,龙辰辰的眉、肩便来自该器物上的云纹。
龙脊结构、龙腹纹:取自首现“中国”二字的何尊
何尊出土于陕西宝鸡,是西周早期贵族“何”铸造的青铜利器。尊体上篆刻铭文中“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的“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意为“国家的中心”。何尊上的云雷纹浮雕是龙辰辰腹部的标志性纹饰,何尊上的扉棱解构为龙辰辰的龙脊解构。
龙鳍:灵感源于鎏金走龙
鎏金走龙现藏于西安博物院,器宇轩昂的它背脊呈锯齿状,长尾拖后上卷,全身刻画着鱼鳞纹。它的脊背和尾脊是龙辰辰“鳍”的灵感来源。
龙爪造型:取自九龙壁上的五爪金龙
九龙壁用于界定空间范围。我国现存的著名的三座九龙壁,分别位于北京故宫、北海公园和山西大同。北京故宫和北海公园的两座九龙壁上的龙均为五爪,龙辰辰的五爪也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