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观照下舒伯特作品《冬之旅》对于人性悲情的思想和表达

2024-04-29 15:31:03赵马登峰
当代音乐 2024年2期
关键词:舒伯特

赵马登峰

[关键词]舒伯特;《冬之旅》;人性悲情

一、引言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19世纪维也纳古典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以其美丽的旋律和深挚的情感而闻名,其作品充斥着他对死之失望、死亡的思考。

19世纪初期的欧洲是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拿破仑战争、法国大革命等事件塑造了这个时期的政治和社会风貌。同时,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城市化迅速扩展,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这个时代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影响了个体的生活,尤其是社会底层的人们。《冬之旅》的文学基础来自诗人威廉·穆勒(Wilhelm Muller)的诗集,他生于1794年,比舒伯特小一代。穆勒由于受到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探讨个体的内在感受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主题与舒伯特的音乐风格相契合,成为《冬之旅》的理想文学基础。

《冬之旅》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浪者,他被社会边缘化,无家可归。这个人物形象在19世纪初期的欧洲社会非常真实,许多人因贫困、社会不平等和政治动荡而失去了家园。主人公的境遇代表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普遍命运,他们面对着生活的苦难和不确定性。《冬之旅》由24首歌曲组成,每一首都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情感特点而闻名。其如同一段情感的独白,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内心的黑暗角落。在这声乐套曲中,我们跟随主人公走过一段寒冷的冬季旅行,但更重要的是,跟随他的内心旅程。这是一个关于孤独、失望和死亡的复杂故事,旋律中不乏对痛苦的呐喊,对死亡的渴望,更有对庇护和安宁的无尽追求。其中,有一些歌曲如《晚安》(Gute Nacht)和《摇琴人》(Der Leier-mann)以其深刻的悲伤和孤独而著称。而另一些歌曲则充满了希望,如《春梦》(Fru:hlingstraum)和《邮车》(DiePost)。

二、《冬之旅》主题的复杂性

《冬之旅》探讨了孤独、失望和死亡等主题,但这些主题在套曲中是多层次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诗中的流浪者离开了社会,在荒凉的冬季走向了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的远方。这种孤独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他感到自己与世隔绝,与人类社会脱节。这种孤独加深了他对死亡的渴望,他在寻找一种解脱。

《晚安》是一首痛苦而又克制的歌曲。晚安时常作为一天或者故事的结尾,但在此,它既是主人公过去美好生活的结束,也是套曲的开始。他行色匆匆进入了寒冷的冬季旅程,这个开始就暗示了对于孤独和失去的复杂思考。歌曲的四分音符络绎不绝,音乐不断反复,回忆往日的美好,也哀叹自己的处境。在第24-25小节的钢琴部分的附点节奏更是布满痛苦呻吟的痕迹,不紧不慢地行走在雪地,心情随着下行音阶暗淡,如同死亡前的堕落,行尸走肉般慵懒无神。但在第三段歌唱听见狗的狂吠,风的呼啸,音乐也不由自主大声起来,这是在反抗命运时、激情之后刻骨铭心的痛。接着旋律来到第71小节,平静柔情但伴奏中的步伐却不失动力,仍保持律动。歌曲的末尾在回声的伴随下主人公包含不舍与失望,孤独寂寞地继续向前。尽管他已经告别过去,但歌词中提及了众多不确定因素,暗示了前行的困难与不确定,这使他感到不安与迷茫。

《路标》(Der Wegweiser)这首歌中“一个路标在黑夜中指引着我,指向一个无人知晓的世界”这一句,强调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对未知未来的希望与绝望。歌曲中主人公看到了路标指示的道路,但他内心仍然充满绝望。路标代表了前进的可能性,但对于主人公而言,前进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困难。这种希望与绝望的对比反映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歌曲中提到“自由的山顶”,这似乎是一种自由的象征。然而,主人公似乎无法真正获得自由,他感到自己被束缚在内心的痛苦和旅途的困难中,这种自由与束缚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他的内心挣扎。歌曲中主人公在路标前停下来,似乎在思考他的选择。然而,他也意识到命运似乎在推动他前进,他无法真正决定自己的命运。这种选择与命运之间的矛盾反映了他对于生命掌控力的失落感。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不安,而外部的景色可能是美丽和宁静的。其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他的情感与外部环境是极不协调的。在套曲中的一些歌曲中,旅行者经历了对现实的失望。他在寻找庇护的时候发现旅店已经关闭,或者村庄的居民对他不友好,这种失望强烈地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绝望和对未来的迷茫。

《在村庄》这首歌描绘了主人公来到一个村庄,钢琴开始叮叮作响,每一次都是上行的装饰音夹带着重音戛然结束。重复了5次,和声也有些强迫的意思,之后人声才进入,音量加大,变得遥远放松。歌中的狗在警告主人公,不要靠近别人的房子。当歌曲重复“他以无梦”(Ich bin zuEnde mit allein Traumen)时,音乐走向缥缈,非常美丽,进入梦幻一般,他不再停留,也无意徘徊了。但唱到最后一个音(saumen)时又是一个长音,犹如又向命运卑躬屈膝一般。歌曲以村庄的景象作为背景,这个村庄似乎静谧而平凡。然而,在歌曲中,这个村庄被描绘成充满了阴郁和失望氛围的地方。这种景象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失望,他来到这个村庄,却找不到任何渴望的東西。歌曲中主人公的歌声被描绘为孤独的,他的歌声似乎没有得到回应。他的孤独感十分强烈,他似乎是唯一一个在这个村庄中感到痛苦的人。尽管主人公感到失望和孤独,但歌曲中仍然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他似乎在寻找某种答案或解决办法,但最终感到绝望。故此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是多层次表现的。

《冬之旅》中流浪者在冷酷的旅行中一直承受着孤独与失望,最终走向死亡。其旅行者常常表现出对死亡的渴望,将其视为结束痛苦和孤独的出口。他在歌词中表达了对死亡与安宁的渴望。《摇琴人》是套曲中的最后一首歌,描述了主人公最终来到一个摇琴手的身边,这象征着死亡的人物,可讽刺的是,七弦琴是古典音乐最具浪漫色彩的乐器。这是《冬之旅》中一首极富神秘,犹如图腾一般的作品,它有一种力量,仿佛真的可以带走听众的灵魂,引起人共鸣。老艺人用他的风琴弹奏着单调的曲调,这被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之歌。他的贫穷和孤独加强了死亡的主题,暗示着生命的终结。主人公对老艺人的态度充满了纠结。一方面,他感到同情老艺人的困境,因为老艺人的生活看似悲惨;另一方面,他也害怕老艺人,因为老艺人代表了死亡的临近。这种纠结表现了主人公对于死亡的矛盾情感,既有吸引,又有恐惧。

三、踽踽獨行的《孤独》(Einsamkeit)

孤独一直是舒伯特创作歌曲的主题。在舒伯特最初的构想中,《冬之旅》只有12首,以《孤独》收场,后又改为24首,《孤独》这首歌曲无论出现在结尾或者放在中间,都保留某种完结感。整曲充满了疲惫与无助,钢琴拖着八分音符缓慢前行,光秃秃的五度音程充满悲伤,歌词也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一片乌云,飘过了晴空,树梢上吹过,一丝轻风(Wie eine trube Wolke.Durch heit,re Luftegeht, Wenn in der Tanne Wipfel,

Ein mattes Luftchen weht).”这些诗句传达了流浪者的迷茫和失落。舒伯特还通过歌曲的结构和和声安排来强化对人性悲情的表达。他巧妙地使用了变调和丰富的调性,制造出一种不稳定和矛盾的音乐氛围。这种音乐性的表达方式使听众感受到了人们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情感,进一步凸显了当时社会对个体造成的精神困扰。不仅如此,舒伯特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中也展示了对自然疏离和人际关系紊乱的思考。歌曲描述了一个与自然隔绝、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他感到被遗忘和失去归属感。舒伯特通过这种描绘,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以及对这种关系破碎产生的深刻痛苦。在舒伯特创作《孤独》的时期,欧洲的社会环境正面临重大变革。19世纪初,欧洲正逐渐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改变。这种变革引发了许多心理和情感上的挣扎,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人们。他们经历着与大自然的疏离、人际关系的紊乱以及日益增长的孤独感。在《孤独》中,舒伯特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将这种社会历史变革所引发的人性悲情深深地揭示出来。歌曲以悲伤的旋律和压抑的和声开场,直接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舒伯特探索了人性悲情的思想,并通过音乐、歌词和表达方式将这些思想深深地编织在一起。

四、《旅店》(Das Wirtshaus):一个并非寻常的“旅店”

在舒伯特的《冬之旅》中,第21首歌曲《旅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旅行者的情感起伏。在歌曲的开头便是钢琴以块状和声的推进,其开头像极了他1927年的《德意志弥撒》(Deutsche Messe)。句尾的回音弹来疏软无力,仿佛在表达想要停下来的欲望,就只要停下来就好。该曲的标注为非常慢(sehr langsam)这也就是旅行的末尾了也确实唱得很慢,甚至应该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当唱到“累”(matt)时音高到了F,接下去全是筋疲力尽之感。《旅店》中,这个“旅店”的意义不容忽视。这首歌曲中的“旅店”实际上并非传统的旅店,而是一个象征性的场所,代表着旅行者即将面对死亡以及旅行者对于死亡的准备和渴望。《神曲》(Divine Comedy by Dante Alighieri),描述了主人公但丁的地狱之旅。在地狱的描写中,死者的灵魂被描述为在各种地狱层中等待,这是一种形式的“客栈”,等待审判和下地狱。

一些中世纪绘画和插图中出现了类似的场景,描绘了死者灵魂在死亡后等待审判或前往地狱的情景,有时包括客栈或旅店的图像。歌词中描述了主人公来到这个“旅店”,旅行者早已期望能够在这里找到永恒的宁静,结束他在寒冷冬季的旅程和痛苦因为他对现实世界的痛苦感到厌倦。然而,当他抵达时,他却发现旅店已经“客满”,没有位置留给他。这个情节传达了一个又一个复杂的情感,旅行者对于生命的痛苦和疲惫与他对于死亡的渴望之间的矛盾关系。歌曲开始时,音乐轻柔而怀旧,伴随着旅行者的期望,他认为自己终于能够找到安宁。然而,当他发现旅店客满时,音乐逐渐变得阴郁和沉重,表现了他的失望和绝望,实际上这也是在告诉他,死亡并没有真正为他准备好。这一情感起伏使《旅店》成为《冬之旅》中最具象征性的歌曲之一。这一特点在第二十三首《幻日》也有出现,其歌词中写道:“是的,我之前还有三个太阳,但现在最好的两个已经走了(Ja,neulich hatt- ich auch wohl drei,Nunsind hinab die besten zwei)。”随着高潮结束陷入黑暗。它不仅反映了旅行者的内心挣扎,也探讨了生命、死亡和人类命运的深刻主题。舒伯特通过巧妙的音乐表现,让听众能够深刻体验到旅行者的心情波动,使这首歌成为该声乐套曲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部分之一。

五、虚张声势的《勇气》(Mut)

《旅店》的结尾是带着英雄气概的,那份英勇姿态能为此《勇气》虚张声势。歌曲一开始似乎想表现出旅者的坚韧和勇气,他宣称自己有勇气面对前路的困难。他试图以坚强的外表掩盖内心的失望。然而,这种失望在歌曲中逐渐浮现出来,尤其是在他坦言自己无法回头的时候。这种失望源于他对过去爱情的回忆,以及在旅途中的孤独和绝望感。旅者在歌曲中表现出内心的孤独。虽然他试图展现勇气,但他的内心依然充满了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与他无法回头的决定相呼应,暗示着他的内心与外界隔绝,无法找到真正的支持和庇护。歌曲中的勇气和内心挣扎也与死亡的主题相联系。旅者或许试图在勇气面前隐藏对死亡的渴望,因为他认为死亡可能是唯一的解脱。《勇气》表达了一种反抗宗教精神的情感。尽管这首歌曲没有直接对宗教进行攻击或批评,但它表达了一种强调个体情感、自由和世俗爱情的情感,这与传统宗教观念可能存在冲突。歌曲《勇气》的开篇就强调了个体对世俗爱情的渴望,而不是宗教上的虔诚。因此,歌曲的这种开放思想哲学的追求可以被解释为对宗教道德规范的一种反抗。歌曲中主人公表达了对冒险和自由的渴望,他愿意冒险去寻找新的世界。歌词中提到:“我要怡然探索世界的边缘,逆着风云无所畏惧(Lustig in die Welt hinein,

Gegen Wind und Wetter).”这种渴望可以被视为对宗教束缚的反抗,因为宗教往往规定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对新奇和冒险的追求可能被解释为追求解脱和个体独立性的表现。其音乐在歌曲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它通过音符的起伏和情感的表达增强了歌曲的主题。

结语

在弗朗茨·舒伯特的音乐套曲《冬之旅》中,失望、孤独和死亡是贯穿始终的主题,这是一部充满情感深度和象征性意义的声乐套曲,这个主题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中常常被探讨。而歌曲《旅店》和《勇气》则在套曲中独具代表性。这两首歌曲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情感深度,窥探了人类对生命中的困境和不可避免的终结的思考。在《旅店》中,我们看到主人公的希望破灭,他来到一家本应是庇护之所的旅店,却发现这里已经没有了生机。这一情景强调了失望和孤独的主题,揭示了个体在生活中所面临的无奈和对外部世界的困惑。这种情感与歌曲的音乐表现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沉重而深刻的氛围。而在《勇气》中,主人公试图通过虚张声势的勇气来面对生活的挑战,但这种虚张声势并没有掩盖内心的失望和孤独。夜深人静的时刻,他仍然感到绝望,内心充满了痛苦。这种对勇气的表现与内心的矛盾感情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类在困境面前常常不得不扮演的角色,试图掩盖内心的痛苦。死亡作为套曲中的隐含主题,始终笼罩在主人公的思想中。死亡的阴影使失望和孤独变得更加深刻和令人不安。综合来看,《冬之旅》中的失望、孤独和死亡思考是深刻而复杂的。这些情感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生活中所面对的挑战和矛盾,以及对生命和终结的思考。舒伯特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将这些情感和思考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其音乐的情感力量和词曲的巧妙结合,使《冬之旅》成为古典音乐中的珍贵之作。

猜你喜欢
舒伯特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舒伯特钢琴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探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8
舒伯特顿悟邻居用心
觉醒的舒伯特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环球时报(2012-02-13)2012-02-13 11:41:50
舒伯特的故事(下)
琴童(2009年11期)2009-11-30 04:32:58
二月音乐
东方宝宝(2009年2期)2009-02-24 07:02:42
中国的“舒伯特”——赵元任
琴童(2006年7期)2006-07-18 09: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