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的构建与运行

2024-04-29 09:01韩新宇
教育观察 2024年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核心

韩新宇

(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小学,浙江杭州,311203)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到: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1]作为课程育人价值集中体现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当前课改的关键,而学习评价作为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则是决定核心素养能否有效达成的关键因素。[2]它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对下一阶段教学起引导作用,同时以生为本的学习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但是学习评价在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以下情况:首先,存在只教不评的现象,部分教师忽略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教不评的“满堂灌”课堂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低下;其次,评价主体单一,只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性评价,忽视了其他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最后,评价方式单一,多以结果评价为主,以纸质检测为最终评价依据,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由于时空的局限性,很多教师更多关注到课堂40分钟内学生的表现,对于布置的课前导学作业和课后实践作业缺少评价反馈或评价流于形式。

学习评价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被高度重视,探索新的学习评价已然成为新课改背景下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基本原则、策略探寻两个方面切入,探讨素养导向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一、基本原则:学习评价指向核心素养

(一)风向标:以一体化课程素养目标为整体

课程一体化设计是新课标理念的一大体现。新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1]因此,学习评价应遵循一体化设计,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合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核心素养,在一体化课程建设中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3]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万里一线牵”一课时,教师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辨析、讨论和自主评价,以此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实现以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万里一线牵”课堂教学评价及对应的素养指向

(二)指示牌:以不同学段的素养目标为指引

新课标对各学段的核心素养目标都作了具体说明,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根据学段的上升,各有侧重。因此,学习评价应指向核心素养在不同阶段的目标体现,凸显主体意识,从而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以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中华文化认同学段目标为例,如表2所示,从第一学段“感知传统文化”到第三学段“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感到自豪”,目标的指向逐渐深入,与之对应的评价要求也应逐渐深化。

表2 不同学段的政治认同素养目标

六年级下册“探访古代文明”一课的教学侧重学生内在自豪感的激发,以树立文化自信为评价标准,如表3所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高阶思维与情感共鸣。

表3 “探访古代文明”一课以树立文化自信为评价标准

二、策略探寻:学习评价一体化建构路径

(一)评价贯穿全过程,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应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力求从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探索增值评价。教师要根据学习评价标准的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促进学生价值认同,助力核心素养培育。

1.强化多维过程评价

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场所是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课堂变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场,以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因此,教师可从学业成就、学习态度、过程体现、价值观念等多维角度出发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六年级上册“认识居民身份证”一课为例,设计如下课堂学习过程评价清单,如表4所示,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以此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

表4 “认识居民身份证”一课评价表

2.积极探索增值评价

在新课标中首次引入增值评价,何为“增值”,简言之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需要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变化,使教学评的一致性达到最大限度,并以此作为增值评价的依据与标准。

以课前—课中—课后为观察时间,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在动态变化中探索增值评价。以四年级下册“我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为例,课前教师请学生对家庭使用塑料袋情况进行调查并自主评价,调查表如表5所示。

表5 家庭塑料袋使用情况课前调查

在课堂深入学习“白色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和减塑的重要性后,教师可请学生课后完成实践作业,如表6所示。通过增值评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担当意识,检验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

表6 “减塑行动我参与 共建绿色新生活”

(二)评价倡导多元化,赋能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标中提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倡导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理念,关注学习过程,尊重、欣赏学生独特的课堂表现与智慧生成。[1]因此,在学习评价活动中,教师应不断加深学生的知行体验,通过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创设多元评价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具有体验性与实践性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与记录学生在课堂的行为表现和情感态度,积极创设多元评价活动,促使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状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以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为例,通过“祖孙三代对比,感受法律逐步完善”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设计出一系列评价活动,如表7所示。

表7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中的评价活动

2.坚持多元评价主体

新课标中强调要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请学生、教师、同伴、家长及社会人士共同参与评价。[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意味着可以从多种渠道观察和收集学生在各种场景中的行为表现,由此实现多把尺子评价学生,同时能够形成家校社的育人合力,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小点儿声”一课为例,教师从班级空间扩展到公共场所,引导学生明白在公共场所下小声说话、不打扰他人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道德修养。此阶段的学生自律意识不够,对噪声危害的认识较为浅显。课前教师请学生自主评价:大声说话是不文明的行为吗?在很吵的地方你会大声说话吗?小组讨论大声是吵闹吗?关注过公共场所静音的标志吗?根据评价结果绘制统计图,以更好地了解学情,开展课堂教学。课堂中,教师又创设了用餐、打扫卫生等情境,请学生对“有点儿吵”的情境提出改进策略,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调音师”。通过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共同约定“小点儿声”的规则,学生能更心悦诚服地遵守与执行规则。课后学生在公共生活中能否真正做到“小点儿声”,是本课核心素养落实的真正体现。而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社会人员的共同评价。

3.探索多元评价方式

在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常规的作业、纸质测试等考察外,教师还要积极探索多元评价方式,如学生成长档案袋、观察记录表等,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科学性。

以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这一课为例,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防止溺水、火灾等事故发生。在课后,教师让学生设计、制作一款棋盘游戏。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必要的安全自救和防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生命安全观。棋盘设计注重多元性和开放性,设计如下评价标准,从多个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课程育人目标,如表8所示。

表8 “安全记心上”课后实践作业

棋盘游戏后,教师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实践,以宣传画、手抄报、标志语等多种形式宣传自救和防护小知识。教师可将体现学生发展的作品放入成长档案袋,以供后续结果评价使用。

(三)评价追求可视化,促进教师课后反思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让大数据服务课堂,依托信息化技术提供的学习评价,有助于及时调整与改进教学进度与内容,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通过线上线下实时的互动交流和评价反馈,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数据支持下进行学习评价,能够让评价可视化、持续化,有助于教师及时反思课堂教学,重视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1.实现课中精准评价

在智慧课堂教育理念下,教师可设计适当习题在课堂教学时推送给学生,学生在智慧平台上答题,平台及时生成数据便于教师掌握学情,及时调整与改进教学进度与内容。例如,教师在六年级下册“探访古代文明”一课中通过智能平台推送相关检测习题,以此评价反馈学习情况,如表9所示。

表9 “探访古代文明”习题推送及评价反馈 单位:人

2.加强课后作业评价

课后作业须关注评价环节,切实发挥其反馈、评价、激励、发展等作用。教师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通过作业打卡、上传展示、分享感受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利用智慧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成长点滴,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并记录在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内,充分发挥作业育人的功能。

例如,在完成“从白色污染说起”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请学生自觉加入“减塑行动”,在智慧平台上传行动照片,并向身边的人积极宣传推广,减少、替代或创新使用塑料制品。学生在智慧平台上传的照片包括:去餐厅吃饭携带打包盒,去超市自带环保袋,尽可能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教师、同伴和家长在浏览这些图片的过程中可实时留言评价,真正做到作业评价指向持续发展,引领价值践行。

3.数据支撑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大数据,也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教学行为在数据的“警醒”中愈加科学。教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如何,皆体现在评价中。因此,以学习评价的数据支撑教学反思,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以下为二年级下册“争做绿色小卫士”主题单元的课后检测题,学生在智慧平台完成答题后生成的数据反馈,如表10所示。教师通过数据反馈评价,了解学生的薄弱点或者疑难点,及时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生活实践中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

表10 “争做绿色小卫士”单元练习反馈

综上所述,素养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改变了传统课堂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现状,教师以评促学、为学、导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促进知行合一。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政治认同、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责任意识、健全人格。同时多元评价方式的呈现,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学习评价能够记录学生道德实践的全过程,使评价可视化、数据化、高效化,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