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友梅
(接上期)一连气的粗茶淡饭,那五觉得肠子上的油都刮干了。出门先到东四拐角喝了碗炒肝,又到隆福寺吃了碗羊双肠,这才坐电车奔珠市口。来到醉寝斋,一掀帘,斋主趿着鞋忙迎了出来。拉着手问:“哟,您是发财了吧,怎么到处打听就问不出您的下落?”那五说:“有您那本《鲤鱼镖》,我还能不发财吗?差点叫武存忠打折脊梁骨!”斋主说:“这也怨您,哪有买来的文稿就一字不动往外登的?您把形意门八卦门这些词一改,编个什么雁荡派、剑门派不就百无事了?这些旧话不用提,当前正有一注子财等您去取!”那五说:“您可别拿我离嘻!”斋主说:“信也罢不信也罢,您先坐一会儿,我去去就来。”斋主把那五稳住,倒上杯茶,走出门去,听脚步声是上了楼。过了一顿饭时,一边说着一边领进一个人来:“你不总想见见那少爷吗?今天碰巧驾临茅舍了!我介绍一下,这位是贾凤楼老板!”
那五认出是头天来时指给他门的那个中年男人,忙站起身来,点了点头:“咱们见过!”
“可不是吗?那天我眼睛一搭,就看著您出众!就看着您不凡!说句不怕您生气的话,我打心里不知怎么的就这么爱您!能让我当面和您叙谈一次,这辈子都不枉做人……”
“不敢当,不敢当,您太客气了!”
“这是打心眼儿里掏出来的真话!后来一打听,您敢情是那大人府上的少爷!我简直想打自己两嘴巴:这么高贵的人物,我这种贱民怎么敢妄想攀附哪?”
斋主插言说:“那少爷可就是文明开通、从不拿大!”
“是啊!我这高邻可再三介绍,说您不摆架子,最开通不过!我就说,您再来了,无论如何赏光到舍下去坐一会儿,咱们认识一下。”
那五说:“您太抬爱了!我不过是沾祖上一点光,自己可是不成材的,您快坐!”
贾凤楼就笑着对斋主说:“我看就请我那边坐吧。”
斋主对那五说:“刚才我一提您来了,贾老板就派人叫菜,却之不恭,您就移步吧!”
那五推辞说:“初次见面这合适吗?这么着,咱们上正阳楼,我请客!”
“不赏脸不是?”贾凤楼说,“我妹妹也想见您,要不叫她来劝驾?”
斋主就拉着那五胳膊,连搀带架,三人上楼去。
贾凤楼住着楼上四间房,他和他养妹各住一间,两间作客厅。凤楼把那五让进北边客厅。墙上悬挂着凤魁放大的便装照片和演出照片。镜框里镶着从报纸上剪下的,为凤魁捧场的文章。博古架上放着带大红穗子的八角鼓。一旁挂着三弦。红漆书桌蒙着花格漆布,放了几本《立言画刊》《三六九画报》和宝文堂出的鼓词戏考,戏码折子。茶几上摆着架带大喇叭的哥伦比亚牌话匣子。那五这才知道贾家兄妹是作艺的。坐下之后,斋主就介绍说:“那少爷专听京评剧,不大涉足书曲界,您有空去听听,凤魁姑娘的单弦牌子曲,是正宗荣派,色艺双佳!”
那五欠身说:“有机会一定领教。”
凤楼说:“那少爷哪有工夫赏我们脸呢?舍妹的活儿太粗俗,有污耳音。”
“这可是客气话!”斋主一本正经地说,“凤魁不光艺术精湛,而且最讲情义,最讲良心。我常说,捧角儿的主儿要碰上凤姑娘,是修来的造化。”
那五心想:你别摆罗圈阵。捧大鼓娘我爸爸最拿手。我有这心也没这力!
这时一掀门帘,贾凤魁进来了。
贾凤魁今天没涂脂粉,只淡淡地点了点唇膏,显得比头次见面年轻不少,多说也不过十七八岁。穿了件半截袖横罗旗袍,白缎子绣花便鞋,头发松松的往耳后一拢,用珍珠色大发片卡住,鬓角插了一朵白兰花。她笑一笑,不卑不亢地双手平扶着大腿,微微朝那五一蹲身。
“迎接晚了,少爷多包涵,请那屋用点心吧。”
贾凤楼又把那五让到隔壁另一间客厅里,桌上已摆下了几个烧碟,一壶白酒,一壶花雕。
饮酒之间,无非还是说些奉承那五的话。那五几杯落肚,架子就放下来了,开始和贾凤魁说起逗趣的话来。凤魁既不接碴儿,也不板脸,仿佛她是个局外人。有时听他们说话拣个笑,有时两眼走神想自己的心思。
饭后贾凤楼又把客人往另一间客厅让。斋主推说赶稿儿,抢先溜了。凤魁要收拾残席,告便留下。那五也要告辞,贾凤楼拉住他说:“我正有事相求,话还没说到正题上,您哪能走呢?”
那五只得又坐了下来。
贾凤楼让过一杯茶后,对那五说:“如今有一注财,伸手可取,可就少个量活的,想借少爷点福荫。”
那五知道“量活”是做帮手的意思。就问:“什么事呢?”
“有位暴发户的少爷,这些日子正拿钱砍舍妹。我们是卖艺不卖身的!”
那五说:“可敬,可敬。”
贾凤楼说:“话说回来,没有君子,不养艺人。人不能随他摆弄,钱可得让他掏出来。他们囤积居奇,钱也不是好来的,凭什么让他省下呢?”
那五说:“有这么一说,可怎么才能叫他既摸不着人,又心甘情愿地花钱呢?”
贾凤楼说:“得出来另一个财主,也捧舍妹,舍得拿钱跟他比着花!他既爱舍妹又要面子,不怕他不连底端出来。钱花净了还没压过对手,不怕他不羞惭而退!”
那五说:“我明白了。您是叫我跟他比着往令妹身上扔钱!”
“着,着,着!”
那五一笑,嘲弄地说:“这主意是极好,我对令妹也有爱慕之心,可惜就是阮囊羞涩。”
贾凤楼说:“您想到哪儿去了?咱们是朋友,怎么说生分话?既叫您帮忙还能叫您破财吗?得了手我倒是要给您谢仪呢!”
那五这才郑重起来,精神抖擞地问:“您细说说这里的门子。谢仪我不指望,可我为朋友绝不惜两肋插刀!”
贾凤楼说:“有这句话,事情成了一半了。打明儿起,您天天到天桥清音茶社听玩意儿去。到了那儿自有人给您摆果盘子送手巾把,您都不用客气。等舍妹上台后,听到有人点段,您就也点。他点一段您也点一段,他赏十块,您可就不能赏十块,至少也得十五,多点二十也行!”
那五说:“当场不掏钱吗?”
贾凤楼说:“当然得现掏,不过您别担心,到时候我会叫送手巾把的人把钱暗地给您送去。我送多少,您赏多少,别留体己,别让茶房中间抽头就行!活儿完了,咱们二友居楼上雅座见面,夜宵是我的。亲兄弟明算账,谢仪我也面呈不误!”
那五兴致勃勃地说:“行!■好吧!”
“不过……”贾凤楼沉吟一下,压下声音说,“此事你知我知,万不可泄露。还有,您得换换叶子!”
“什么叫叶子?”
“就是换换衣裳。您这一身,一看是个少爷。少爷们别看手松,可底不厚,镇不住人。因为钱在他老子手里。花的太冲了还让人起疑。您得扮成自己当家、有产有业的身份。”
“行!”那五笑道,“装穷人装不像。作阔佬是咱的本色!”
“要不我头一眼就看着您不凡呢?”
临走,贾凤楼把个红纸包塞在那五手中说:“进茶社给小费,总得花点。这个您拿去添补着用。”
那五客气地推辞了一下。贾凤楼说:“亲是亲,财是财,该我拿的不能叫您破费!”
九
那五回到家,却跟云奶奶说,有个朋友办喜事,叫他去帮着忙活几天。云奶奶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事上多上点心是好事。”那五说:“可我这一身儿亮不出去呀!想找您拆兑两钱,上估衣铺赁两件行头。”云奶奶说:“估衣铺衣裳穿不合体,再说烧了扯了的他拿大价儿讹咱,咱赔不起。我这儿有爷爷留下的几件衣裳,都是好料子。我给您改改,保您穿出去打眼。”说着云奶奶就给那五量尺寸,然后从樟木箱中找出几件香云纱的、杭纺的、横罗的袍子、马褂,让那五挑出心爱的,连夜就着煤油灯赶做起来。那五舒舒服服睡了一觉,第二天一睁眼,衣裳烫得平平整整,叠好放在椅子上。他兴冲冲地爬起来试着一穿,不光合体,而且样式也新——云奶奶近来靠做针线过日子,对服装样式并不落伍。那五穿好衣服过去道谢,云奶奶已经出门买菜去了。他自己对着镜子左顾右盼,确像个极有资财的青年东家,只可惜少一顶合适的帽子,没钱买,赶紧去剪剪头,油擦亮点,卷儿吹大点,也顶个好帽子使唤。
这清音茶社在天桥三角市场的西南方,距离天桥中心有一箭之路。穿过那些撂地的卖艺场,矮板凳大布棚的饮食摊,绕过宝三带耍中幡的摔跤场,这里显得稍冷清了一点。两旁也挤满了摊子,修脚的、点痦子的、拿猴子的、代写书信的、细批的八字的、圆梦看相的、拔牙补眼的、戏装照相的……膏药铺门口摆着锅,一个学徒耍着两根棒槌似的东西在搅锅里的膏药,喊着:“专治五淋白浊,五劳七伤。”直到西头,那五才看见秫秸墙抹灰,挂着一溜红色小木牌幌子的“清音茶社”,门口挂着半截门帘,一位戴着草帽、白布衫敞着怀的人,手里托个柳条编的小笸箩,一面掂得里面硬币哗哗响,一面大声喊:“唉,还有不怕甜的没有?还有不怕甜的没有?”
那五心想:怎么,这里改了卖吃食了?
可那人又接着喊了:“听听贾凤魁的小嗓子吧!蹦瓷不叫蹦瓷,品品那小味儿吧!旱香瓜、喝了蜜,良乡栗子大鸭梨、冰糖疙瘩似的甜喽……”
灰墙上贴满了大红纸写的人名,什么“一斗珠”“白茉莉”,有几个人名是用金箔剪了贴上的,其中有贾凤魁。
那五伸手一掀帘,拿笸箩的人伸胳膊挡住他问道:“您贵姓?”
“我姓那呀,怎么着,听玩意儿还要报户口……”
那人并不理会那五的刺话,只把布帘一挑,高声喊道:
“那五爷到!”
里边就像回声似的喊了起来:“那五爷到!”“五爷来了,快请!”“请咧!”有两三个茶房,一块儿拥了过来,先请安后带路,把那五让到正中偏左的一个茶桌旁,桌上已摆满了黑白瓜子,几片西瓜。一个茶房送来了茶碗,紧接着就有人送上一块洒了香水的热毛巾。那五伸手去接毛巾,一卷软软的东西就塞到了他手心上。那五擦过脸,低头一看,二十元纸币包着一张字条,上写“风雨归舟”。
那五定下神来,这才打量这茶社和舞台。
茶社不大,池子里摆着七八张桌子,桌子上多半有果盘。靠后边几桌空着。前边儿桌子,多半都坐着三五个人。只和他斜吊角靠台边处的一桌上,也是单人独坐,看来比那五还小几岁,西服革履,结着大红底子绣金龙的领带。两廊和后排,全是窄条凳,那儿人倒是挤得满满的,不过一到段子快煞尾,就匆匆地往外走,等到打钱的过去,又呼呼地坐进来。
这舞台是没有后台的。台后墙上挂了些“歌舞升平”“声遏青云”之类的幛幅,幛幅下边沿着半月形放了十来把椅子,椅子上坐着各种打扮、浓妆艳抹的女人。台前尽管有人在表演,坐着的人仍不断向台下点头、微笑、打招呼。
这时台上一个胖胖的女人正在唱梅花大鼓“黑驴段”。她唱完,檀板一撂,歪着头鞠了个躬。台下响起掌声。几个茶房举着笸箩向两廊和后排冲去,嘴里喊着:“钱来,钱来!谢!”台口左边,像药店门口的广告板似的也竖着一块板,上边搭着白粉连纸写的演员姓名,在这纷乱声中,捡场的走过去掀过去一张,露出“贾凤魁”三个大字。这名字一露,那穿西装的青年就喊了一声:“好!”随即伸起胳膊招了招手,一个茶房赶过去,弯着腰听他吩咐了几句什么,接过钱飞快地从人丛中钻到台口,抄起一个方木盘,捧着走上台高声喊:“阎大爷点《挑帘裁衣》,赏大洋十元!”台上坐着的女人、台下奔忙的茶房,立刻齐声喊道:
“谢!”
贾凤魁从座上袅袅婷婷走到台中,笑着朝那青年鞠了躬。
今天贾凤魁换了身行头,蛋青喇叭袖小衫,蛋青甩腿裤子,袖口、大襟、裤口都镶了两道半寸宽的绣花边,耳后接上假发,梳上根又粗又亮的大辫子,红辫根,红辫梢,坠了红流苏,耳朵上戴着一副点翠珠花长耳坠。那五心想:难怪方才坐下时没认出她来!
正在出神,肋岔上叫人捅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送毛巾的那个茶房:
“五爷!”茶房朝那二十元钞票努努嘴。
他急忙点头,把那卷鈔票原封不动又给了茶房。茶房正步奔上台口,拿木盘托着跑上台喊:“那经理点个岔曲《风雨归舟》,赏大洋二十块!”
台上台下又是一声吼。贾凤魁走上台前,朝那五鞠了一躬,笑嘻嘻不紧不慢地说了声:“经理,我们这儿谢谢您哪!”
人们嗡嗡地议论成一片,唰的一下把视线投向了那五。那西装青年站起身来虎视眈眈朝那五盯了一眼,台上响起弦子声这才坐下。一霎时,那五感到自己又回到了家族声势赫赫的时代,扬眉吐气,得意之态不由自主、尽形于色。刚进门时候那股拿架子演戏的劲头全扫尽了,做派十分大方自然!
从这儿开始,茶房就拿着那二十元钞票一会儿放在盘子里送到台上,一会儿悄没声地装作送手巾把给那五塞到手中。走马灯似转个六够。后来那位阎大爷大概把带来的钱扔干净了,就气哼哼地拍桌子往门外走。茶房一连声地喊:“送阎大爷!”阎大爷回眼扫了一下那五,放大嗓子说:“明天给我在前边留三张桌子,有几个朋友要一块儿来给凤姑娘捧场!”
那五听了这几句话,浑似三伏天喝了碗冰镇酸梅汤,打心里往外痛快。这几个月处处受人捉弄,今天也算尝到了捉弄人的美劲儿,连画儿韩那儿受的闷气似乎都吐出来了!不过随着这位冤大头出门,茶房取走那二十块钱再没往回送。没过够摆阔的瘾头。他勉强又听了两个段子,感到没兴头了,茶房送话儿来,贾凤楼正在“二友居”等他。他把几毛小费摆在桌上,起身走去。那茶房一边收钱一边又喊了声:“那经理回府了!”他就在“送”的喊声中出了门。
贾凤楼在二友居门口等着那五,一路上楼一路说:“天生来的凤子龙孙,那派头学是学不像的!您可帮了大忙了!”
虽说就两人吃夜宵,菜可叫了不少。临分手贾凤楼又塞给那五一个红包。到洋車上打开一看,原来就是那五使了多少遍的二十元钞票。那五算算,那位冤大头今天一晚上少说赏了也有一百五十块,分这点红未免太少。又一想,那家少爷跟这种下九流争斤论两有失身份,会叫人小看。忍了吧,捧角儿还挣钱,也算一乐!路过“信远斋”,他下车买了两盒酸梅料。云奶奶正给他等门。他把酸梅料送进堂屋说:“给您尝尝鲜!”云奶奶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忙问:
“哪来的钱?”
“打牌赢的!”
“往后可别打牌,咱们赢得起可输不起。欠赌账叫人笑话,蚊子轰了,帐子撂下来了,冲个凉快歇着吧!大热的天够多累呀!”
十
那五连着上清音茶社去了十多天,阎大爷少说花了也有一千多块钱。这天竟干脆提个大皮包走了进来。一来一往点了足有十几段。天就耗晚了。警察局有夜禁令,不许超过十二点散场。管事的和贾凤楼下来说情,请二位爷明天再赏脸。那五摇了几下脑袋,算是应允了。阎大爷却不依不饶:“你们不是就认识钱吗?大爷没别的,就几个闲钱,还没花完呢!”
这时园子乱了,艺人们也纷纷下了台,凤魁悄没声地走到那五身后拉他一把说:“要出事了,你还不快走!”那五这才从梦里醒来,急忙钻出了茶社。
那五来到门外,才觉出夜已深了。两边的小摊早已收了个一干二净。电车也收了。天桥左近又黑又背,他有点胆怯,就清了清嗓,唱单弦壮胆儿。
“山东阳谷县,有一个武大郎。身量儿不高啊二尺半长。跳着那板凳儿还上不来炕……”
“有跟车的没有?”一辆双人三轮从身后赶了上来。上边坐着一个穿灰裤褂的人,打着鼾声,脑袋摆来摆去。三轮车夫冲那五问:“上东城去的再带一个啊!收车了少算点!”
那五正想乘车,就问:“少算多少钱?”
“一块钱到东单!”
“一块还少算!”
“您往前后看看,花两块叫得着车叫不着?在这地方一个人溜达?不用碰上黑道儿上的哥们儿,碰上巡逻队查夜,您花一块钱运动费能放您吗?”
拉车的嘴里说话,可并不停车,露出有一搭没一搭的派头,车已超过那五去了,那五叫道:“我也没说不坐,你别走哇!”
三轮这才停下,推推车上那位说:“劳驾,边上靠靠,再上一个人!”
“什么再上一个人?”那人含糊不清地说,“你一个车拉几份客?”
“两份。您没看是双座的吗!”三轮车夫连推带搡,把那人往边上挪了挪,扶那五上去坐稳当,把车飞快地蹬起来。车出了东西小道,该往北拐了,他却一扭把向南开了下去。
“喂,拉车的,”那五喊道,“上东城,你往哪儿走!”
“老实坐着!”那睡觉的客人一把抓住那五的手,另一只手就掏出把亮晃晃的家伙杵在那五腰上,“再出声我捅了你!”
“哎哟,您……”
“住嘴!”
那五虽说住嘴了,可他哆嗦得车厢板咔咔直响,比说话声儿还大。拿刀的人掐了他大腿一把说:“瞧你这点出息,可惜二十多年咸盐白吃了!”
这车左拐右拐,三转两转来到一条大墙之下。这里一片树林,连个人影都没有。拉三轮的停了车,握刀的抓住那五胳膊把他拽下车来说:“朋友,漂亮点,有钱有表掏出来吧!”
那五语不成声地说:“表有一块,可是不走字,你爱要请拿走。钱可没有多少,我出来就带了两块钱车钱。”
拉三轮的说:“大少爷,没钱能捧角儿吗?我盯了你可不只一天了!”
拿刀的说:“少废话,搜!”
搜了个一佛出世二佛朝天,果然只有两块钱,一块连卖零件也没人要的老卡字表。拿刀的一怒啪啪打了那五两个嘴巴,厉声说:“把衣裳脱下来!”
那五从里到外,脱得只剩一条裤衩。然后就垂手站在那儿乱颤。现在他不害怕了,可觉着冷了,上牙直打下牙。
拉三轮的说:“皮鞋!”
那五说:“您留双鞋叫我走道啊!”
拿刀的说:“往哪儿走?上派出所报告去?脱下来!”
那五弯腰脱鞋,只觉后脑勺叫人猛击了一掌,就背过气去了。等他醒来,发现鞋倒还在脚上。可天还不亮,赤身露体的上哪儿去呢?只好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浑身冻得都透心凉了。
慢慢地有了脚步声,有了咿咿呀呀喊嗓儿声。“我说驸马,你来到我国一十五载……”有人一边念白一边走了过来,听声儿是个女的。那五赶紧又躲到树后头。约摸过了半个时辰,天渐渐透白了。有个人弯腰驼背的从他身后慢慢走了过去,那五喊了声:“先生……”
那人停下来,朝这边望望,走了过来。那五眼尖,还差六七步远就认出来是拉胡琴的胡大头!
“胡老师!”那五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怎么着?那少爷呀?怎么总不来园子采访了?上这儿练功来了!哭什么?云奶奶老了?”
“哪儿啊,我叫人给扒光了!”
“咳,这是怎么说的!”胡大头赶紧把自己大褂脱下来给那五披上,可他里边也只有一件没有袖儿的汗背心。看看那五又看看自己说:“不行,这一来不光您动不了窝,我也没法儿见人了。这么着,您先在这儿等会儿,我找左近人家去借件衣裳。您可别乱动。要不叫警察看见说您有伤风化,还要罚大洋五毛!”
“这是到了哪儿了?还有警察吗?”
“嗨,您怎么晕了,这不是先农坛吗!”
胡大头又把褂子要回去,穿得整整齐齐走了。那五端详一下方位。冤哉,这儿离清音园只隔着一道街,记得东边把角处就有个挂着红电灯罩的派出所!这时天大亮了,喊嗓的、遛弯的越来越多。那五躲在树下再也不敢动弹,那模样不像被人扒了,倒像他偷了别人的靴掖子!
十一
不到一顿饭时,胡大头领着武存忠来了,武老头还有老远就喊:“人在哪呢?人在哪呢?”那五闻声站了起来。武存忠定神一看,哈哈大笑。捋着胡子说:“我当是谁呢,听风楼主啊,怎么上这喝风来了?快穿上衣裳嘛!再冻可成了伤风楼主了!”
那五接过武存忠的包袱,一看是块蓝粗布,先皱了皱眉头。打开再一看,是一身阴丹士林布裤褂,洗得泛了白,领子上还有汗渍,又吸了口气。武存忠说:“这是我出门作客的衣裳,您将就着穿。干净不干净的不敢说,反正没虱子。”那五穿好衣裳,武存忠就请他们一道到家去吃点心。那五问:“你们二位早就认识?”胡大头说:“我天天在这坛根遛弯,常去看老先生打绳子,见面就点头,没说过话!”
武存忠的家就在坛根西边。远对着四面钟,门口一片空场,堆着几垛稻草。稻草垛之间,有两帮人练武。一帮是几个半大孩子,由一个青年人领着练拳。那青年手里拿根藤棍,嘴里叫着号:“蹦,劈,专,炮,横!”另一帮是两个小丫头自己在练剑。一边自己念叨:“仙人指路,太公钓鱼……”武存忠一边走路,一边指点:“小辛,剑摆平,别耷拉头!”“你们那炮拳怎么打的!高射炮啊!冲鼻子尖打!”说着话领他们进了个门道,门洞里就摆着架用脚踩的打绳机,地上放了好几盘才打好的粗细草绳。武存忠领他们穿过这里,走进一间小南屋,南屋迎门放好了炕桌、小板凳,桌中间摆了一盘鬼子姜,一盘腌韭菜,十来个贴饼子。武存忠在让座的工夫,他老伴儿又端来一盆看不见米粒的小米汤。
“没好的,就是个庄稼饭。”武存忠说,“那少爷也换换口味!”
那五生长在北京几十年,真没想到北京城里还有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人家,过这样的日子。他们说穷不穷,说富不富,既不从估衣铺赁衣裳装阔大爷,也不假叫苦怕人来借钱,不盛气凌人也不趋炎附势。那五嘴上不说,心里觉着这么过一辈子可也舒心痛快。
他问:“武先生还有点嗜好?”
武存忠说:“您是说抽大烟哪?我哪有那个福气,上一回是借地方办事,图那种地方不惹眼!我打一天绳子不够两烟泡钱,一家人喝西北风去?也当喝风楼主吗!”
那五也笑了起来。喝了几口米汤,他缓过点劲儿来了。吃了口饼子,也觉着满口香甜,便凑趣说:“您这嚼谷还真是味儿,明儿我真来跟您学打绳子吧!”
“您吃不了那个苦!细皮白肉的,干一天手心上就磨得没皮了。您看看我这手是什么手?”
武存忠把一只小蒲扇似的手伸到那五面前。那五摸了把,“哟”了一声,真是又粗又厚。光有茧子没有皮,比焊水壶的马口铁还硬实。
胡大头问那五怎么会遇上恶人的?那五不好意思说和贾家兄妹连手作套摆弄人,只说听大鼓散场晚了,如何如何。大头问他在哪儿听的大鼓?那五说:“清音茶社。”
大头摇了摇头说:“唉!听大鼓东城有东安市场,西城有西单游艺社。这清音茶社可是您去的地方吗?”
那五说:“反正消遣,哪儿不是唱大鼓呢?”
大头说:“唱与唱可大有分别。清音茶社里献艺的是什么人?有淌河卖唱的,有的干脆就是小班的姑娘,还有是养人的卖了孩子,在这兒见世面!光叫人抢了几件衣裳还真便宜了!”
那五一听,暗中直咋舌,没想到这里还有许多说道。武存忠听到这里,笑笑说:“您要说的是实话,这几件衣裳也许还能找回来。”
那五一听,喜出望外:“老先生有把握?”
“那倒不敢说。”武存忠说,“多少有点路子。这天桥管界的合字号朋友,都跟派出所连着,他们有个规矩,不论抢来的偷来的,是现钱是衣物,十天之内不会动它,防备派出所有人来找。过了十天,他们或是卖或是分,照例给局子里一份喜钱。”
那五说:“那么我马上去报案。”
武存忠说:“只要一报案,当天可就销赃。东西留着不是等报案的,凡是报案的都是没门子的。”
那五说:“那怎么办呢?”
武存忠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不过可以托人打听一下。还是那句话,得是偷的抢的。若是报私仇,斗势力,后边别有背景,派出所管不到这个范围,所以我问您是不是实话。”
那五脸红一阵,摇摇头说:“话是实话。东西不用找了,这点玩意儿我买得起,犯不上再劳您费心。”
武存忠笑笑,再没说什么。
吃过饭,胡大头就要送那五回家,那五心想,穿这一身苦大力的衣裳进城,难以见人,就说:
“我把衣裳穿走怎么办,不耽误武老先生用吗?麻烦您上云奶奶那儿给我取一身衣裳来。我在这儿等着。”
武存忠不明白那五的心理,忙说:“你穿走吧,有空送来,没空先放在那,我不等穿。”
大头明白那五的意思,心里嫌他这股死要排场劲,就说:“不瞒您说,我送您回家是顺路上票房去说戏。下午、晚上又都上园子,我哪有空再来接您呢!作艺吃饭的人,工夫就是棒子面,我哪有半天的闲工夫?”
那五只得和胡大头一同告辞,出来时草绳机已经开动了,只见满屋尘土草屑,呛得睁不开眼。那个叫号练拳的小伙子赤着胸背,一边踩踏板,一边往机器里续草。那两个练剑的小姑娘头上包了毛巾,蹲在地上盘绳子。那五看了看,觉着实在不是他能干的营生,疾走几步穿过那过道,让武先生留步。
武存忠拉住那五的手说:“我和您祖父有一面之缘,又比您虚长几岁,我就卖卖老,嘱咐您几句话。”
“您说,您说。”
“依我看家业败了,也未见得全是坏事。咱们满族人当初进关的时候,兵不过八旗,马不过万匹。统一天下全靠了个人心向上立志争强。这三百年养尊处优,把满族人那点进取性全消磨尽了,大清不亡,势无天理。家业败了可也甩了那些腐败的门风排场,断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命脉,从此洗心革面,咱们还能重新做个有用的人。乍一改变过日子的路数,为点难是难免的,再难可也别往坑蒙拐骗的泥坑里跳。尤其是别往日本人裤裆下钻。宣统在东北当了儿皇帝,听说北京有的贵胄皇族又往那儿凑。您可拿准主意。多少万有血性的中国人还在抗日打仗。他们的天下能长久吗?千万给自己留个后路!”
那五说:“这您倒放心。政界的边我是一点也不敢沾。我没那个胆量!”
武存忠几句话说得那五脸上直变色,越琢磨越不是滋味。他忽然感觉到,原以为自己与贾凤楼合伙捉弄人的,到头来倒像是自己叫人捉弄了。原来自己不光办好事没能耐,做坏事本事也不到家!不由得叹了口气!
胡大头错会了意,就说:“武先生说的是好话,您别挂不住。依我看,您也该找个正当职业,老这么没头苍蝇似的不是办法!前些天听说您又辞了画报的事。这我倒赞成。那些报棍子吃艺人、喝艺人,还糟蹋艺人,梨园界没有人不骂的!”
那五说:“就算我想改弦更张,我干什么去好呢?”
胡大头说:“只要拉下脸来,别看不起卖力气活,路还是有的。”
那五想了想说:“您教我唱戏怎么样?”
大头笑了出来,说道:“少爷呀少爷,您算是江山好改禀性难移了。这张口饭是这么好吃的吗?坐科是八年大狱呀!出来还要再认师傅,何况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按我跟府上的交情,给您说几出戏算什么,可那能换饭吃吗?”
那五说:“我也不求下海,也不想成名。能会几出在票房混混,分俩车钱,拿个黑杵儿就行!我小时候跟我爸爸学了几段,您不还说过我有本钱吗?”
胡大头看出这那五是不会安分守己老实地谋生活了,便不再进言。
云奶奶见那五半夜没回来,急得整宿没睡,一早起就给菩萨上香,祷告许愿,求佛爷保佑少爷别出差错,别让她死后难见老太爷,看到那五这么个打扮回来了,城不城乡不乡,粗布裤褂又大又肥,脚下却一双锃亮的新皮鞋,实在哭不得笑不得。及至听说他遇了险,又哆哆嗦嗦地劝告,求那五安生在家,再也不要去惹祸。她拿衣裳给那五换过,把武存忠的衣裳洗干净,压板正,又不声不响放了两块钱在那衣裳口袋内,等武存忠来取。过了两天,胡大头来了,说是来东城票房说戏,顺便把衣裳给武老头带回去。
云奶奶说:“又劳动您了不是,好歹赏个脸,吃了饭再走,要不我心里不落忍。”
胡大头在府里原是见过这位姨奶奶的,也就不客气。喝茶的工夫,那五又提学戏的事,大头哼哼哈哈,不说准话。过一会儿那五出去买菜去了,云奶奶就问:“刚才怎么个话头儿?”
大头就说那五想跟他学戏。“老太太,您想想十年能出个状元,可未必出个好戏子,他这么大岁数了,能吃那个苦吗?这不是又云山雾罩吗?”
云奶奶说:“胡大爷,看在我面上,您收他吧。我不求他能挣钱,只要有个准地方去,有件正經事拴住他,他没空再去招三惹四,您就积了大德了!”
大头想了一想,等那五回来时,就对他说:“您要学戏也行,一是进票房跟大伙一块儿学,我不单教;二是您可别出去说您是我的徒弟!”
那五说:“这都依您,就这票房得出钱,我有点发怵!”
大头说:“这您放心,我带着您去,他们不能收费。”
从此那五就学了京戏。
十二
这票房有穷富之分,票友有高下之别。一等票友,要有闲有钱,还要有权。有闲才能下功夫,从毯子功练起;有钱才能请先生,拜名师,置行头;有权才能组织人捧场,大报小报上登剧照,写文章。二等的只有钱有闲,也能出名,可以租台子,请场面,唱旦的可以花钱拜名师。然后请姜妙香、言菊朋等名角傍着唱。三等的既无钱又无权,也要有条好嗓子,有个刻苦劲儿,练出点真本事,叫内外行都点头,方能混饭吃。那五算哪一等呢?他只是跟着胡大头,作为朋友到票房玩玩,跟着转了两年,学会几出不用多少身段的戏,《二进宫》《文昭关》《乌盆记》。别人花钱租行头赁场子也没有让他过瘾的道理,所以一直没上过台。
日本投降前,云奶奶给人洗洗缝缝,还能挣口杂合面。国民党一回来,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苛捐杂税,没有谁做新衣裳了,也没有谁把衣服送出去洗了,只得让那五搬到北屋与她同住,南房腾空,贴出一张招租的条儿去。这时房子也并不好租。因为解放军节节胜利,有钱人、当官的纷纷南逃,空下不少房子。普通百姓能将就则将就,物价一天三涨,谁还有心搬家换房?云奶奶当尽卖空,三天两头断顿儿。
那五没机会上台,总得想法混饱肚子。那时社会上不光有唱戏的票友,还有“经历科”的票友,专门约业余演员凑堂会。那五先是经这些人介绍到茶馆唱清唱,后来又上电台去播音。茶馆只给很少一点车钱,电台连车钱也不给,但是可以代播广告收广告费。三个人唱《二进宫》,各说各的广告。杨波唱完“怕只怕,辜负了,十年寒窗,九载遨游,八进科场,七篇文章,没有下场”。徐延昭赶快接着说:“妇女月经病,要贴一品膏,血亏血寒症,一帖就能好。”徐延昭唱完“老夫保你满门无伤”。杨波也捯气似的忙说:“小孩没有奶吃是最可怜的了,寿星牌生乳灵专治缺奶……”
电台有个难得的好处,就是广播时报名。唱上几回,那五的名字在听众中有了印象。南苑飞机场的地勤人员办个业余剧团,请正式的艺人来教戏没人敢去,转而找到电台,请清唱的人去教。说好管吃管住,一月给两袋面。那五一想,这比在电台磨舌头有进项,就应邀去了南苑。到那一看,所谓管住,不过是在康乐部地板上铺个草垫子,放两床军毯。而管吃呢,是开饭时上大灶上领两个馒头、一碗白菜汤。想不干吧,又怕得罪老总们挨顿臭打,硬着头皮待下来了,好处也是有的,大兵们个个儿是老斗,你怎么教他怎么唱,绝不会挑眼。那五教了一个月,还没教完一出《二进宫》,解放军围城了,两边不断的打枪打炮。他一想不好,再不走国民党拉去当了兵可不是玩的,就是押去挖战壕也受不了!死说活说要下两袋面来,离开飞机场,找个大车店先住下。这两袋面怎么弄走呢?跟大车吧,已经没有奔城里去的车了。雇三轮吧,三轮要一袋面当车钱,他舍不得。等他下狠心花一袋面时,路又不通了,急得他直拍着大腿唱《文昭关》。唱了两天头发倒是没白,可得了重感冒,接着又拉痢疾。大车店掌柜心眼儿好,给他吃偏方,喝香灰,烧纸,送鬼,过了一个多月才能下地,瘦得成了人灯,他那一袋面早已吃净,剩下一袋给掌柜作房钱。掌柜的给他烙了两张饼送他上路。就这么点路,他走了三天才到永定门。
来到家门口,大门插着,那五拍了几下门,里边有了回声,一个女的问:“谁呀?”
那五听着耳熟,可不像云奶奶,看看门牌,号数不错,就说:“我!”
“你找谁?”
“这是我的家!”
门哗啦一下打开了,是个年轻的女人。两人对脸一看,都哟了一声。还没等那五回过味来,那女人赶紧把门又推上了。那五使劲一推门,一个踉跄跌进门道里,那女人赶紧又把门关上,插好,朝那五跪了下去。
“五少爷,咱们远无冤近无仇的,您就放我条活命吧。以前的事是贾凤楼干的,我是他们买来挣钱的,没有拿主意的份儿呀!”
“别,别,凤姑娘,您这是打哪儿说起。我没招您惹您,您怎么找到我家里来了?”
云奶奶这时候赶到,直着眼看了一会儿,先把凤魁拉起来,又把那五扶起来,把两人都叫进屋,才问怎么档子事。那五说:“我差点没死在外头,好容易挣命奔回来,我知道是怎么档子事?”
凤魁这才知道那五确是这一家的人,不是来抓她的,后悔吓晕了头,再也瞒不住自己身份了,这才说她租云奶奶房住时隐瞒了真情。她从小卖给贾家,已经给他们挣下了两所房子。现在外边城围得紧,里边伤兵闹得凶,没法演唱了,贾家又打算把她卖给石头胡同。楼下醉寝斋主暗暗给她送了信,她瞅冷子跑出来的。先在干姐妹家藏着,后来自己上这儿找了房。说完她就给云奶奶跪下磕头说:“我都说了实话了。救我一命也在您,把我交给贾家图个谢礼也在您!我不是没有良心的人,您收下我,这世我报不了恩,来世结草衔环也报答您。”
云奶奶叹口气,拉起凤魁说:“我也是从小叫人卖了的,要想害你早就把你撵出去了。你一没家里人看你,二没有亲朋走动,孤身一人,听见有人敲门就捂心口,天天买菜都不出门,叫我给你带,我是没长眼的?早觉着你有隐情了,只是看你天天偷着哭鼻子抹淚,咱娘儿俩又没处长,我不便开口问就是了。我没儿没女,你就做我闺女吧。不修今世修来世,我不干损德事!”
凤魁痛痛快快地叫了声:“妈!”娘儿俩搂着哭起来了。那五说:“你们认亲归认亲。这凤姑娘总这么藏着也不是事,纸里还能包住火吗?”
云奶奶说:“你看这局势,说话不就改天换地了?那边一进城,这些坏人藏还藏不及,还敢再找人?放坏?”
那五沿途过了解放军几道卡子,看到了阵势,点头说:“这话不假,那边兵强马壮,待人也和气,是要改天换地的样儿。”
云奶奶问凤魁和那五是怎么认识的。凤魁不肯说,云奶奶生了气:“你还认我这妈不认了?”
凤魁说:“少爷就是听过我的玩意儿。”
云奶奶说:“不对,那不至于一见面你就吓得跪下!”
凤魁无奈,只好遮遮掩掩地说了一下那五架秧子的经过。云奶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什么也不说,只是拿眼看看那五。那五在一边又搓手,又跺脚,还轻轻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说:
“我也叫人蒙在鼓里了不是?”
凤魁也替那五开脱说:“这都是贾凤楼的圈套,五少爷是不知细情的!”
云奶奶朝门外作了个揖说:“那家老太爷您也睁眼瞅瞅,这大宅门里老一代少一代净干些什么事哟!”
凤魁很讲义气,把她偷带来的首饰叫那五拿出去变卖了,三口人凑合生活。又过了个把月,北京和平解放了。云奶奶和凤魁这才舒了口气,可就是那五仍然愁眉不展的。凤魁问他:
“有钱有势的地痞恶棍怕八路,是怕斗争,怕共产。您愁个什么劲呢?”
那五说:“你不出去,你也没看布告。按布告上讲,八路军在城市不搞乡下那一套,有钱的人倒未必发愁。可就是我没辙呀!八路军一来,没有吃闲饭这一行了,看样子不劳动是不行了。”
凤魁说:“您还年轻,学什么不行?拉三轮,淘大粪什么不是人干的?您读书识字,总还不至去淘大粪吧!”
“说的也是,我就担心没有人要我。”
十三
过了些天,段上的警察来宣布:凡是在北京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全算起义。在家眯着的可以到登记站报到,能分配工作的分配工作,要遣散的可以领两袋白面和一笔遣散费。那五在街上看看穿军装的八路和穿灰制服的干部,待人都挺和气,就把他从飞机场拣来当小褂穿的一件破军装叫云奶奶洗了洗,套在棉袄外边,坐车上南苑登记站去。登记站门口排了好长队,老的、少的、瞎子、瘸子都有,个个儿穿着破军装。那五就在后边也排上。好大工夫他才进了屋。屋里一溜四个桌子,每个桌子后边都坐着军管会的人。那五看到最后一张桌是个十几岁的小兵,就奔他去了。
“劳您驾,我报个到。”
“叫什么名字?”
“那五。”
“哪个部门的?”
“南苑飞机场,我是国民党空军。”
“什么职务?”
“教员!”
那小兵去到身后,从一大沓名册中找出一本翻了一遍,放下这本换了一本,又翻了一阵。
“你是什么教员?”
“唱戏的教员。”
“归哪一科?”
“没有科,票房的!”
这时另一个桌上有个四十多岁的人就走了过来,上下看看那五说:“一个月多少饷?”
那五说:“管吃管住,一个月两袋面。”
四十多岁的人对那小兵说:“你甭翻了,国民党军队没有这么个编制!”又对那五说:“要有军籍才算起义士兵,你不在册。”
那五说:“那么我归谁管呢?也得有个地方给我两袋面吧?”
四十多岁的说:“你教什么戏?”
“国剧!我唱老生。这么唱:千岁爷……”
“知道了,你上前门箭楼,那儿有个戏曲艺人讲习会,他们大概管你!”
面虽没领到,可是摸到了解放军的脾气,这些人明知你是唬事儿,也不打你骂你。那五挺高兴,回家把军装脱了,又换上件棉袍,坐电车奔了前门。
前门对着火车站,人山人海,还有人在箭楼下泼了个冰场,用席围起来卖票滑冰。他好容易才找着道上了楼梯,刚一进门楼,就碰上一个二十多岁、白白净净、浑身灰制服又干净又板正的女干部。她问那五:“您找谁?”
“听说这儿有个艺人学习班,我来登记。”
“噢,欢迎,进屋吧。”
原来门楼里还隔开了几间屋子。那五随女干部进了把头的一间。女干部在窗前坐下,让那五坐在她对面。“叫什么名字?”
“那五。”
“什么剧种?”
“国剧,现在叫京剧。”
“哪个行当?”
“老生。”
“哪个班社的?”
“我,我没入班社。”
“那怎么唱戲呢?”
“上电台;也上茶馆。”
“您等等吧。”
女干部转身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回来对他说:“我打电话问了老梨园公会的人,没有您这一号啊!”
“我确实靠唱戏吃饭!”
“谁能证明呢?”
那五眼睛一转,立刻说:“我师傅,我师傅是胡大头!我是胡大头的徒弟。”
女干部笑了:“你师傅叫胡宝林吧?”
“哎,就是他。”那五心里直打鼓,他不知道胡大头还有别的名字,这名字是不是他。
女干部又出去了。一会儿领进一个人来,这人也穿一身崭新的灰制服,戴着帽子。那五一看正是胡大头。忙叫:“师傅”!
“哎哟,我的少爷!”胡大头跺着脚说,“如今是新中国了,您也得改改章程不是?可不许再胡吹乱谤了!您算哪一路的艺人呀?”
那五说:“算什么都好说,反正得有个地方叫我学着自食其力呀!”
胡大头说:“您找武存忠去!他有俩徒弟是地下工作者。他们正成立草绳生产合作社,他能安排人。”
女干部听得有趣,忙问:“这位先生,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胡大头说:“他要填表可省事,什么也没干过!”
那五说:“您怎么这么说呢?我不还当过记者吗?”
胡大头顶了他一句:“对,您当过记者!还登过小说呢。”
女干部睁大眼睛问:“真的,登过小说?”
那五说:“登是登过,不过,没写好……”
女干部责任心很强,她虽然分工管戏曲,可是她那机关也有人管文学,就叫那五回家把他的原稿、当记者时的报纸全拿来,另外写一份履历表。
那五一看有缓,千恩万谢出了门,下午就把女干部要的东西全抱来了。他游移了一下,没说那本《鲤鱼镖》是买别人的。万一女干部说那书不好,再说明这来历也不迟。
女干部当晚就看了他的履历,又花几个晚上看了小说和报纸。终于得出结论:此人祖父时即已破产,成分应算城市贫民。平生未加入任何军、政、党派,政治历史可谓清楚。办的报纸低级黄色,但并没发表反共文章或吹捧敌伪和国民党的文章,不存在政治问题。小说虽荒诞离奇,但谈不到思想反动。文字却是老练流畅,颇有功底。对这样的旧文人,按政策理应团结、教育、改造。等那五三天后来问消息时,她已和某个部门联系好了,开封信叫他上一个专管通俗文艺的单位去报到。
正是:错用一颗怜才心,招来多少为难事!此后那五在新中国又演出些荒唐故事,只得在另一篇故事中再作交代。
【作者简介】邓友梅,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邓友梅短篇小说选》《邓友梅集》《我们的军长》《话说陶然亭》《樱花、孔雀、葡萄》等。其中《我们的军长》获全国第一届优秀短篇小说奖,《话说陶然亭》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追赶队伍的女兵》获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那五》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烟壶》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等。
八
自从当记者之后,那五自己在南城租了间小房,和紫云断绝了来往。这时眼看房钱既拿不出来,饭钱也没着落,厚着脸皮买了盒大八件,去看云奶奶。哪知几个月没见面,情况大变。老中医已经由于急症去世,院里一片凄凉景象。紫云奶奶正在给人成盆地洗衣裳。一见那五进门,就哭了,抽抽噎噎地说:“我没照顾好你,叫你吃不爱吃,喝不爱喝的,把你气走了。可你也太心狠,再不好我们不也是亲眷吗?那家的人还剩下谁呢!别看家业旺腾的时候大门口车轿不断流,一败落下来谁还认这门亲?咱俩不亲还有谁亲?”几句话说得那五鼻子也酸溜溜的,低低叫了声:“奶奶!”这一声不要紧,老太太又哭了!“哎哟,你别折我的寿。你要心疼我孤苦伶仃的,打今儿就别走了。我给人洗衣服做针线,怎么也能挣出两口人的吃喝来!等你成了家,我伺候你们两口子。有了孩子,我给你看孩子,只要不嫌我下贱就成!叫什么随便!”
那五答应下来。紫云高兴地连声念佛说:“你只管待着,爱看书看书,爱玩就玩。只要你不走,我就有了主心骨了。你坐着,我给你打扫房子去!”
紫云把老中医住的房子给那五收拾好,叫他过来看,还有哪里不如意的,再给他拾掇。那五一看,屋中只有一床一桌一把椅子,倒也干净。外间屋还放着两个花梨木书架,上边堆满线装书。他随手翻了翻,除去些《灵枢经》《伤寒论》,就是几本《四书集注》《唐诗别裁》。紫云就说:“别的全卖了发送老头儿了,就剩下这两架书,他的几个徒弟拦着不让卖,说要卖的话他们买,省得值仨不值俩地便宜了打鼓的。他们这一说,我琢磨兴许有值钱的书,就说等你来了再定,要卖要留等你的话。你拣拣,凡是你要的就留下,不要的送他们得了。老头儿临死,几个徒弟跑前跑后没少出力,我没什么报答人家的,这也算个人情。”
那五大大方方地说:“您叫他们把书拉走,光把书架儿留给我就行。”
打这天起,紫云脸上有了点笑容。她把那五的衣裳全翻出来,该洗的,该浆的,补领子,缀纽扣,收拾得整整洁洁。有点余钱就给他几角,叫他到门口书摊上租小说看,那五租了几本《十二金钱镖》,看着看着,又想起醉寝斋主卖他稿子这事来,觉得不能这么便宜这老小子。这天推说要去看个朋友,向云奶奶要钱坐车。紫云把刚收来的两块钱工钱全给了他,说:“出去散散心也好,省得憋闷出病来!可记住,别跟那些嘎杂子打连连,咱们是有名有姓的人家!”(待续)
【作者简介】邓友梅,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邓友梅短篇小说选》《邓友梅集》《我们的军长》《话说陶然亭》《樱花、孔雀、葡萄》等。其中《我们的军长》获全国第一届优秀短篇小说奖,《话说陶然亭》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追赶队伍的女兵》获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那五》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烟壶》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