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猫,也称亚洲金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研究显示,受栖息地丧失、破碎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全球金猫的种群数量下降了20%至30%,且呈持续下降趋势。
“红外相机监测画面中,一只成年金猫在高山草甸的山脊线上不断张望,随后慢慢地走过镜头前。”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主任赵翔介绍,这是在海拔4415米的红外相机监测位点拍摄到的金猫活动影像。
亚洲金猫的一个特点就是颜色各异,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是全球金猫色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监测记录到的金猫包括麻褐色型、紅棕色型、深红色型、花斑色型、灰色型和黑色型等。
据了解,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以及中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开展红外相机调查工作。科研团队目前已经累计布设红外相机点位304个,其中,累计在105个红外相机位点记录到金猫活动影像共355次,分布于812米至4415米的各海拔高度。
热点思考
自然保护区为什么设立红外相机?
在自然保护区的丛林中,野生动物们在无人的森林中活动频繁。为了避免危险与伤害,它们都行事分外谨慎,即使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想要清楚了解它们的情况也绝非易事,于是,一套基于红外触发相机的野生动物监测系统就在很多自然保护区建立了起来,广泛地应用于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监测、多样性调查、种群密度评估等保护工作。
红外相机调查是一项越来越被国内外广泛接受并运用的野生动物调查监测技术,一般来说鸟兽经过、树叶落下,都会触发红外相机拍摄照片和视频。
科技正在改变自然保护,比如红外技术、卫星定位、无人机监测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的自然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仅延伸了我们活动的范围、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也让我们通过科技更多地了解自然,由此得以更好地保护自然。
热点延伸
红外相机里的小动物
貂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红外相机里貂熊的活动画面
貂熊为鼬科鼬属哺乳动物,体长0.8~1.0米,体重7~32千克,尾长18厘米,头大耳小,背部弯曲,四肢短键,尾毛长而蓬松,尾毛长约14~17厘米。冬毛黑褐色,夏毛棕黄色,身体两侧有一浅棕色横带,从肩部到尾基部汇合,形成半环形带纹,似“月牙”,此带毛甚长,可达12厘米。貂熊外形似狗獾、尾像貂、足掌类熊、叫声似犬,人称其为食肉目中的“四不像”,因其身材和体型介于貂和熊之间,故而得名“貂熊”。
貂熊在我国数量不足200只,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大小兴安岭及新疆阿尔泰林区。
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内蒙古森工集团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狍的珍贵活动画面
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狍是鹿科、狍属的一种动物。雌性体长126.7~144.4厘米,雄性体长128.1~143.8厘米;狍的后腿比前腿长。雄性狍的体重普遍高于雌性,雄性体重为34.9~48.6千克,雌性体重为32.0~46.9千克。肩高82~94厘米,尾长2~4厘米。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大耳朵。雄狍有角,雌兽无角,雄性长角只分三个叉。狍身草黄色,尾根下有白毛。
栖息在不同类型的落叶林和混交林以及森林草原上,活跃在疏林带、河谷及缓坡上。狍能
生活在高达3300米的高海拔地区。它们可以忍受低至-60℃的温度,并且可以生活在积雪深达50厘米的地区。
原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原麝的活动画面
野生原麝隶属哺乳纲偶蹄目麝科麝属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原麝列为濒危(E)等级。
原麝头小、眼大,耳长而直立,尾短,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较前肢发达,臀高大于肩高,身体后部强健粗壮。雌雄均无角,全身暗褐色。雄性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成獠牙状。雌性上犬齿小,不露出口外。雄性腹部具麝香腺,可分泌麝香。原麝常单独活动,一般晨昏活动较为频繁,极善跳跃,视、听觉发达,有较为固定的活动、觅食路线。
原麝多栖息在针叶林、针叶混交林、疏林灌丛地带的悬崖峭壁和岩石山地,有时随季节的不同而作垂直的迁徙。
原麝分布于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和新疆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