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沿沿
妙文品评
“乐”作未来之翼,“悲”为当下之帆
◎刘思妍
百川复折,终归瀚海;四季流转,万象始新;人生海海,乐悲相伴。(运用四字短语形成排比,具有“起兴”的意味。)北大教授在毕业典礼上寄语学子们:“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当下。”此语如平地惊雷,让我们的思想浪花奔涌击荡。
诚哉斯言,乐观与悲观并非冰与火的對立,而是一树烟花,共绽于璀璨星空。奔腾驰骋,高翥云际,乐观为我们提供通向未来的动力,助吾辈扶摇直上;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悲观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助吾辈稳驾舟楫。刍荛之见,吾辈应以“乐”作未来之翼,以“悲”为当下之帆,方可行稳致远,奔赴星辰大海,走上“有如扶桑初日升”的金光大道。(妙用譬喻,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乐观与悲观的重要意义,开篇立论,为下文张本。)
泛舟沧海,立马昆仑。乐观作为我们通向未来的双翼,“九万里风鹏正举”,让我们能奋力翱翔,见无限明媚春光。(分论点一,格调高昂、意气风发。)
岁月无疆,万里山河,共绘于乐观者的人生蓝图之中。乐观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度,是一种昂扬自信的心态,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坚守,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智慧。(通过排比,阐释乐观精神的丰富内涵,气势充沛,令人信服。)忆往昔,苏轼饱经风霜,终将辛酸的眼泪、岁月的风霜、官场的刀剑、群小的诋毁化为了不朽的诗篇。乐观对于苏轼来说,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恬淡平和,也是“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清新俊逸,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豁达。正是这份乐观的情怀,让苏轼在经历凄风苦雨后,仍怀拳拳赤子之心、昭昭报国之志,为我们筑造了一座千年不朽的人格丰碑。试回首,鸭绿江畔志愿军的口号仍回响耳畔,令人热血沸腾。若无抗美援朝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最可爱的人”又怎能在那么恶劣艰苦的环境下浴血奋战,换来我泱泱华夏的岁月太平?由此观之,乐观之精神,是航行于大海中的灯塔,是行走于沙漠中的绿洲,怀有此精神,方可傲霜斗雪、生机盎然。(两则事例,一古一今,典型鲜明。同时,运用排比句、反问句,不断变换句式,行文有摇曳变化之美。)
身怀须弥,心如芥子。悲观作为我们把握当下的风帆,让我们勇立潮头,“手把红旗旗不湿”,闯过激流险滩。(分论点二,化用佛家语,耐人咀嚼。)
悲观,绝不是指对于生活心如死灰、一团“丧”气,绝不是“摆烂”与“躺平”,而是始终保持对现状的一种危机感与紧迫感,慎终如始,正所谓“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准确、贴切地阐释了材料中“悲观”的含义,既引用了古语,又引用了俗语,雅俗毕见。)君可见,华为对美国的“芯片制裁”做最坏的打算,用悲观的心态去直面挑战,以压力催生动力,最终让我国自主研发的芯片横空出世,让世界刮目相看。如果没有悲观“打底”,对美国抱有幻想,心存侥幸,就不可能做到“绝地反击”。(反面假设,发人深省。)君可观,全红婵在赛场上始终怀有“悲观”之心,戒骄戒躁、谨慎小心,努力将每一个动作做到完美,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这才成功地担起了一块块金牌的分量,一次次彰显了王者的荣耀。若无“悲观”的加持,自鸣得意、懈怠轻敌、麻痹大意,最终只能铩羽而归。(正说与反说相结合,很好地增强了说服力。)由此可见,悲观是铁轨的铺路基石,是杆秤上的定盘星,怀有此心态,方可步履稳健,渐臻佳境。
值得注意的是,乐观与悲观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矛盾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乐观是对未来始终保持信心与希望,这样方能葆有不竭之动力。但是如果盲目乐观,就难以走稳走实当下的道路。悲观是对当下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这样方可赢得立足之根本,抓住转瞬即逝的良机。但是倘若一味悲观,就无法看到未来的旭日东升。(论述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分为二,正反论证,具有无可辩驳的论证力量。)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以乐观作未来之翼,以悲观为当下之帆,让我们把握当下,着眼未来,共绘时代蓝图、锦绣山河!让吾辈青年在人生喧嚣中独觅自身芳华,在世事浮沉中守住初心,在沧海月升中探求本我,在浩瀚星空中追寻璀璨人生吧!(回扣材料,重申观点,发出呼吁,以激昂振奋的语调收束全篇,有振聋发聩之效。)
【湖北襄阳市第五中学】
技法提纯
这篇佳作值得借鉴之处有:
1.立意深刻,构思巧妙
作文思路开阔,论据丰富鲜活,能始终站在青年、国家、民族、时代的高度上高屋建瓴地进行论述,体现了高远的见识和宽广的胸襟;能独运匠心,把“乐观”比作飞向未来之翼,把“悲观”比作把握当下之帆,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深入浅出。
2.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作文第1段引材料作好铺垫;第2段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篇;3、4段论述第一个分论点,5、6段论述第二个分论点,分论点的议论段落如同双子星座,熠熠生辉,重点突出,论述充分有力;第7段集中论述了乐观与悲观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如双江汇流,有水到渠成之效;第8段重申观点,与开头形成呼应,行文严谨、浑然一体。
3.文采飞扬,辞藻优美
好的议论文,语言上的锤炼必不可少。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还引用了诗句、古语、俗语、佛家语等,显示了作者在遣词造句上较为深厚的功力。作文文采斐然、气势充沛,似滔滔江河,如花团锦簇,让读者不仅能得到思想上的启迪,还能获得审美的愉悦,可谓赏心悦目。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一彪在一部优秀新闻文集的后记中,用三句话来概括这些文章的写作经验和切身体会:天安门上看问题,努力做到胸怀“国之大者”;田间地头找感觉,努力做到心里装着人民;鉴古学今求突破,努力做到笔端葆有乾坤。
新闻写作的道理,对青年的成长也有所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首先,要理解材料选取的新闻写作经验的三句话:“天安门上看问题,努力做到胸怀‘国之大者”,强调新闻写作要关注时代社会的宏大命题,启示我们做人做事必须具备大格局、大胸怀、大视野,要关注时代、心系家国;“田间地头找感觉,努力做到心里装着人民”,强调新闻写作要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实地求证等,启示我们要接地气,要有务实实干的精神,重视基层的力量;“鉴古学今求突破,努力做到笔端葆有乾坤”,强调新闻写作要吸收古今中外写作方法的精华,形成自己的笔力,启示我们要学习借鉴。
材料的三句话,分别讲到“胸怀国家”“心怀人民”“笔舞乾坤”,三个内容、三个角度,也就自然形成三元思辨关系。“胸怀国家”是大前提,“心怀人民”“笔舞乾坤”是将“胸怀国家”落到实处;“胸怀国家”是根本,“心怀人民”“笔舞乾坤”是具体实践路径。写作时,可以从三句话中选取其中一句或两句谈做人做事的启发;也可以三者都谈,如果能说出三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属于高阶思维了。
【马攀峰/供稿】
(同学们,欢迎将你的作文投寄给我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邮箱:gzb1zwzk@163.com。我们将择优刊登,快来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