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份虚假环评报告何以审批通过

2024-04-29 04:38
文萃报·周五版 2024年13期
关键词:余某报告书中间商

靠抄袭半小时就能编一份环评报告,环评师到现场勘察摆样子甚至有的从未去过现场,许多报告编制人员署名为代签……2023年至今,国内多个省市曝光了环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案例暴露出环评师资质管理松懈、评审专家把关不严等诸多漏洞。

造假产业链

两个月前,江西省九江法院审理的一起环评造假案多名被告被判刑,这是江西首例因环评造假被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一年不到的时间内,涉案犯罪分子在仅有一名环评师的情况下,为全国753家企业出具虚假环评报告。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将业务拓展至全国多地,在于其特有的环评造假产业链。

2019年12月,就职于江西九江一环保企业的余某和丈夫肖某风、姐姐肖某琳等人成立江西展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展航公司”)。不久,他们便通过“猎头”公司找到了远在山东工作的常某合作。常某通过考试获得了环评师资质,展航公司与其约定,除了给其每年2.5万元挂靠费外,每出具一份环评报告书(表)还会额外支付费用。

“在环评市场上,环评师非常紧俏,江西只有300多人。”九江市公安局机动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孔祥峰表示。

作为业内人士,余某发布的环评资质兜售信息(其中环境影响报告表700~1500元不等、报告书8000~15000元不等)吸引了许多没有环评报告编制资质的中间商与其合作。这些中间商承接到建设项目的环评业务后,展航公司就会出具相应的资质材料。中间商将其“编制”的环评报告主体内容与资质材料合并成册,送交地方环保部门审批。

记者了解到,这些环评报告没有环评师参与编制、审核、签名,均由中间商组织人员“编制”。一些造假人员并不懂环评,但他们靠抄袭半小时就能做一份环评报告。

法院提供的裁判文书显示,这700多份造假的环评文件,基本都通过了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审批。“部分环保部门评审专家‘纸面评审,不清楚项目现场情况,更多关注环评报告编制得‘好不好。”一名业内人士说。

监管漏洞

展航公司环评造假案与生态环境部在2023年通报过的“山东锦华环评造假案”有诸多相似之处。案件中依法被予以刑事处罚的人员,既有环评单位的实际控制人、也有挂靠的环评工程师,还有居间联络的中介掮客,覆盖了环评造假的主要链条,集中暴露了环评师资质管理、环评报告编制审批等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

警方调查发现,余某等人在经营展航公司的同时,还分别在安徽、湖北等地注册了5家环评公司,一为拓展业务,二为规避处罚。“环保部门会处罚存在违规行为的环评单位,为避免扣分超过一定量难以再接业务,他们换不同‘马甲承接业务。”孔祥峰说。

根据相关规定,环评报告编制主持人应当全过程组织参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工作。然而,常某挂名展航公司时,约定每年最多去5次现场。虽然常某曾利用请假时间去过现场,但也只是拍照摆样子,她从未进行过踏勘、现状监测、数据资料收集,更没有编制环评报告书(表)。

从源头管住

“目前,他人只需环评师的手机号及验证码即可登录环评信用管理平台,导出《编制单位、编制人员情况表》等重要文件。”孔祥峰建议,加强环评师账号管理,比如设置人脸识别功能,防止环评资质滥用。环境部门应加强环评信用平台智能化建设,及时监测环评机构业绩异常增长、跨省大量接单等情况,便于各地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环评弄虚作假等行为。

此外,有执法人员认为,环评文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源头性文件,如果源头错了,基层环保人员不知如何处置这些通过造假获准开工建设的“环评黑户”项目。基层干部建议,地方環保部门要对“环评黑户”项目“回头看”,及时发现、清除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

(摘自《半月谈》2024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余某报告书中间商
福建漳州核电厂3号、4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建造阶段)公示
“闲鱼”销售假冒名牌首饰近20万元
遇他人寻衅滋事防卫案
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报告书的归档问题探讨
乌克兰强化网站中间商责任
误解中间商
不一样的中间商 不一样的里约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以做好农资生意?
发电厂节能评估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
新世界阳光花园【西区】楼号变更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