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筠龙
夕阳西斜,柔润的橘黄笼罩着大地,那群鸭,回家了。
站在小桥边,晚风轻拂,甜湿中带着淡淡腥气。循了风过去,便看见那热闹的鸭群。
那一群鸭,不全是我家的,只有领头的二十只是,我认得它们的叫声。
头颗星星出来前,那一群鸭已悉数归了家。
夜里的村子,一片祥和。
草屋、土屋、砖屋,仿佛依偎一起,细数天上的星。地上的鸭叫一声,天上就亮一颗星。几户人家的狗儿闹在一起,吠一声,天上就亮一颗星。就这样,星星一群一簇地围着月,映在塘里。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在故乡。
得空回乡,下车时已然是黄昏之际,鸭也准备回家了。小桥边,仍有清风。从塘里摇摇晃晃地走上来的鸭子项上都系了带色的绸子,一群一个色,各回各家。
系着蓝绸子的那群鸭与我同路,看来我们才是一家,一同走进那个离水塘最近的院子——两层的黛青小院。我记得几年前院子里的房子还是单层的土屋,紧紧挨着一旁的屋群。而今却只身一屋,夕阳光辉下,略显孤单了。
爷爷从鸭群中发现一只系着绿绸子的,指指塘那头的洋房,喊我送去,那是大娘家的。我笑这只鴨孬,想起大娘还住在我家旁的年月。
房子是远了,别的呢?
乡下的夜晚格外漫长。现今,鸭子很少叫了,狗儿都拴在各自院中,也不出来打闹了,也不见数星星的人,天上也没有星。
熬到天明,该去赶鸭子下塘了。鸭子们来到塘前,刚下水,别家的也来了,照例一同玩水,欢得很。
不远处的青石板上,慢慢聚了人。女人们在塘边捶洗衣服,顺道聊天,笑声掠过水面,绽成涟漪。
此时再回想,感觉昨夜的难眠略显多余了。
与爷爷一道下田,田里的作物不同往日的一家一片。高高的隔垄不见了,它们合成了一大片。青畴白壤,悉变黄金,我一直认为大地的模样就是这样:金黄,暗藏柔韧的劲道。
回过神来,爷爷已在田的那头了,身边站着一位同为花甲的老人,一位我不认识的老人。他们倚着自己的农具,以两个庄稼人的姿态朴实地交谈着。不知谈到什么,两人竟仰头大笑起来,笑声钻进田野里,钻入我耳中,痒痒的,暖暖的。
昨夜的难眠定是不必了。
唯独房子远了,仅此而已。
庄稼人早已将他们的心一颗一颗种在田里,长成一片,结出远浓于血的亲情,成为了骨子里的基因,祖祖辈辈不曾改变。
再看一眼日头下的村庄,一群一群。
【江苏前黄高级中学高一(1)班】
◆点评
作者生活在徽州水乡,故乡在他的生命中则幻化为一群一群的鸭、一群一群的房屋、一群一群的人。生于斯、长于斯,这些物、人、事成为了作者生命的一部分。作文展现的是故乡变化之中的不变与永恒,积极深刻,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深厚而质朴的情感。
(指导老师:蔡丹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