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孙佳怡 刘 辉 何 璐
(宝鸡文理学院 陕西·宝鸡)
[提要]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问题,需要处理好经济利益、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平衡关系,而以生态伦理思想为核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本文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视域,从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出发,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企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一方面企业作为经济组织为社会贡献了经济财富和价值;另一方面企业在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对环境的破坏以及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从而引发社会伦理问题。因此,如何正确看待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如何正确处理好企业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发展的矛盾?这些问题已不仅仅是经济管理问题,更是一个社会伦理问题。
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往往蕴含着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答案和智慧。老子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且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本文将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视域,试图从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出发,探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一步挖掘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时至今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延伸至各个领域,成为国家政府、组织和企业树立的目标和方向。20 世纪90 年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其内涵主要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领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其中,Carroll 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四层模型,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自愿责任四个层面。Ellington 提出了“三足鼎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即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者并重。可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在已经涵盖了企业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领域,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并通过经营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社会领域,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关注员工、社区和公众的利益,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环境领域,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自然资源。
近年来,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Porter 和Kramer 提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Savitz和Weber 的研究表明,企业可持续发展可以降低企业风险,增加企业价值。在实践中,更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并在其经营管理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然而,企业可持续发展并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企业可持续发展还应该考虑到道德和伦理因素。传统经济理论中,企业被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而现今的生态文明则出现“生态人”假设,要求企业不能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还要对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维持整体的和谐与平衡。成中英提出C 管理模式,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和精髓与现代管理模式融合,构建企业智慧型组织,赋予企业更强大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对生态伦理学的探索中,人们认识到人类不是自然界的唯一存在物,而是与自然环境平等的包含在宇宙空间中。人们既要公平地保护自然界,更要正确看待自身及其外部相关者之间的联系。老子思想中已蕴含的“生态伦理智慧”,不仅被兴起于西方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学派所关注,还为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思考和方法论准则。
(一)老子“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蒙培元指出:“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自然’这一重要范畴,讨论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在老子看来,万物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万物是由形而上的玄妙的“道”产生。《道德经》中提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从道的虚空状态中,发展了道产生万物的过程和特点。从形而上的“道”抽象为形而下的实在之物虽然高深悠远,但同时也是始终运行于现实世界、具有实践蕴含的存在。
除了赞扬道的本源性,老子还认为宇宙万物应该效法道的自然本性。老子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侮之”,“学不学,复以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强调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办事。但老子并未将人的行为独立在自然之外,而是将人与自然万物视为平等的,都是由道产生,天、地、人都是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中的一部分,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道是产生万物的本源,也是自然运行的法则。人们应看到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关系,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目前,人类已经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人类要对自身在自然界能够清晰定位,不能把人的个人意志凌驾于自然之上。自然法则是万物之法,也是人之法。
(二)老子“对立统一”的生态辩证观。老子生态伦理思想中的道不仅指宇宙本体上的整体性,更进一步揭示了自然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朴素辩证规律。其中,大小、长短、有无、阴阳等是指事物之间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赖的正反两面,两者在相反的关系中显现出相成的同一性作用。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同时,事物正反两个方面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反的事物不可能只维持各自的静止状态,而是朝着自身的相反一面转化。老子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事物的“损”或“益”都不是绝对存在的,减损时又常可能会获得收益,增益时往往又会遭受减损。这种矛盾双方的转化在时间和条件的改变下,相互之间开始转化。例如,“祸福”这对矛盾是相生相伴的,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一方处于显像时,另一方并不会消失,而是隐形于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改变,隐形的一方取代原来显像的一方。
老子的辩证法既表现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也浸透着老子对现实人世的深刻而广泛的洞见。特别是复杂变化的现代社会市场,企业内外部各个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的统一整体,都是整个大系统之中的子系统,任何部分的减少和变动都会引起相应的变动。
(三)老子“道法自然”的生态和谐观。在老子看来,“自然”与“和谐”具有内在的、一致的联系,从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整体关注出发,采用以“无为”来辅助“自然”的内涵治理和修身等,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赋予人们社会生活环境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人类社会实行自然无为的原则,其目的就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刘笑敢释“道法自然”说:“老子最根本的用意就在于强调人要效法自然的原则,实践自然的价值实质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实现自然的秩序和自然的和谐。”陈鼓应认为老子的“无为、不争、柔弱、虚无”等理念,是提倡采用“道”所具有的培蓄待发的精神,通过发展主体性的空间消除变乱,让人们生活的幸福安宁。朱森薄认为“以正治国”指采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道,清楚认识问题、得当处理,才能实现和乐美好的家园。老子说“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可见,老子的无为是来源于“道”自身具有的内在发展、自我调节和运行的机制,人们不妄自作为,就能达到自然和社会的和谐。
实现“无为”的境界和准则,需要人类社会和谐的态度和理念。通常看来,石头比水坚硬,但是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正是因为水有一种自甘谦下的精神态度,滋养了天下万物,却处于世人所厌恶的低处;知道阳刚,却仍然安于阴柔的位置,甘愿做天下的河沟。老子包容谦和的态度调和万物,甘于“处众人之所恶”去滋养万物,使万物和谐相处。
当然,这种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只有生生不息的维持才能保证自然万物延续下去。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和谐的生活在一起,人类也应该把自己的行为控制在大自然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在一定条件中动态地维持自身与外界之间的联系,否则就会影响到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企业分类行业众多、部门繁多,但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在管理中都要遵循一些基本的管理原则和行为方式。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论道,强调道的整体性、辩证性和和谐性的原则,也强调了一般与普遍的功用和价值。司马迁谈道家学说对社会管理功能的理解,认为:“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观念不能直接转变成具体的企业管理方式,但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有指导意义。
(一)天人合一:企业可持续发展要学会系统思考。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和协调,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来实现自身的发展,通过遵循自然规律和道德规范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思想强调了企业经营活动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学会系统思考,即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种系统思考的方法与老子顺应自然规律的天人合一理念具有一致性,都强调了企业应该兼顾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整体性。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通过系统整体性思维考虑自身的经营业务和社会责任,而不是仅仅关注短期利益。通过系统思考,企业可以了解自己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措施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例如,企业采用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改善能源和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采用环境友好的材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总之,基于老子天人合一的观念,呼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顺应自然和社会的规律,重视整体性和系统思考;要求企业追求盈利的核心,也要追求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共存;也要求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此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目标。
(二)对立统一:企业可持续发展要善于顺势而为。老子生态伦理的对立关系之间存在着一种本质的统一性,如果能够善于顺应这些关系,就能够达到有效转化的境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社会公平和企业利益之间的矛盾,如果能够善于顺应这些矛盾关系,就能够找到平衡点,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企业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要善于平衡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对立矛盾,采取合理的功利主义来更好地处理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对立矛盾的不断观察,根据变化来调整策略和行动,实现企业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共生。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是由人创造和管理的,而不是由经济力量创造和管理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人能依照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积极适应不断变化中的外界环境,长期保持优势地位和盈利能力。
(三)道法自然:企业可持续发展要追求和谐共生。“道法自然”是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一种哲学思想,即道(道德、规则、自然规律)和自然是统一的。老子认为,道法自然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人类应该遵循这种规律,而不是去改变它。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可以帮助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和道德规范。
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追求和谐共生”就是要企业遵循自然界的道理,即和谐共存、和谐共进。企业应该在发展的同时,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不损害自然界的稳定。同时,企业也应该在发展过程中考虑社会公平正义,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在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之间寻求平衡。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企业应该在发展过程中顺应自然和社会的规律,不断调整和优化经营策略,使企业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存。这样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持长期竞争力。
总之,基于老子生态伦理的道法自然思想,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要追求和谐共生,学会顺应自然和社会的规律,遵循道德规范,把握自然规律的本质,坚持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追求和谐共生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企业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环境和提高社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