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品牌建设思考

2024-04-29 00:44常文峰郭三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1期
关键词:兰州建设发展

□文/ 常文峰 郭三龙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天水)

[提要]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兰州品牌建设的关键。坚持上下联动,建立国家和地方支持机制;坚持绿色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为塑造兰州品牌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建立更加充实的创新环境,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开拓对外开放新格局,为建设兰州品牌营造良好环境。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提升本地产品的知名度;制定产品标准,提升兰州品牌的美誉度;发挥人力资本作用,更加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兰州品牌影响力。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兰州品牌的知名度,为打造富有特色的兰州品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供借鉴。

科特勒认为:“一个品牌是通过某种方式将自己与满足同样需求的其他产品或服务区分开的一种产品或服务。”因此,追求产品的精益求精、打造知名品牌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各领域发生革命性、历史性的深刻变革,我国经济已经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兰州深处西北内陆,曾经的兰州品牌也是风靡全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兰州品牌由于资金缺乏、创新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地理位置的先天不足等诸多因素,使得大多数兰州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出局。如今,经过西部大开发多年的实施、“一带一路”的倡议以及中国制造2025 等国家战略规划顺利实施、扎实推进,一些战略目标已经卓有成效,落地生根,为重塑兰州品牌建设提供良好的机遇。

一、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兰州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上下联动,建立国家和地方支持的体制机制。要打造兰州品牌,必须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兰州本地企业的优势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的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制定企业近期发展与长期战略规划,生产出能够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精品,着力建设有效市场。甘肃省委省政府、兰州市委市政府履行各自的职责,切实发挥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政策、法律制度、技术标准和行政监管等手段引导调节经济社会活动,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管理和环境保护,减少行政干预,着力建设有为政府,为兰州品牌的打造营造更好的投资创业环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形成品牌,鼓励更多的兰州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打造兰州品牌铺路搭桥,从体制机制保障兰州品牌知名度,提升兰州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在兰州品牌建设中,要根据自身实际紧密结合新一轮改革部署,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这两只手都抓起来、用起来,使产品充分参与市场的竞争,学会在市场中游泳,因为只有市场的倒逼才能使企业和产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要适当引导,对兰州知名品牌要重点扶持,打造一批有作为、有前景、有影响力的产品,出台相应法律,保护知识产品,为更好地发展当地经济、促进兰州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可靠保障和便利。

(二)绿色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打造兰州品牌,一定要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绿色发展既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社会团体和个人发展的公益活动,也是企业和个人参与的日常经济活动,让绿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伴相生。

兰州深处我国内陆,气候干燥,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植被资源相对缺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让建设绿色园林城市和新兴海绵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结合兰州气候、土壤、植被、水分等要素合理规划,优先发展生态产业,着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鼓励金融向绿色产业倾斜,保护好黄河兰州段的生态平衡和兰州南北两山的植被生态,让绿色、环保、低碳成为兰州品牌的一张名片。2015 年,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兰州市荣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秘书处、中国低碳联盟、美国环保协会、中国低碳减排专家评审委员会颁发的“今日变革进步奖”,这是全世界对兰州生态环境治理、坚持绿色发展之路的充分肯定,兰州成为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兰州市应该以甘肃省委2018 年1 月审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和甘肃省政府印发的《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为抓手,鼓励和扶持本地绿色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省内外、国内外、境内外有实力、符合国际绿色标准的企业来兰州兴业创业,全力推动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先进制造、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十大生态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态经济体系,切实推动传统企业的脱胎换骨和新兴产业强筋壮骨,不断打造西北内陆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二、弘扬“工匠精神”,为兰州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一)更加充实创新环境建设。打造品牌,实现不断的创新、成功的创新和打造知名品牌是多重因素和多重条件综合的结果。国内外经验表明,成功的创新主要源于区域性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因为这些地区比其他地区具备更好的创新环境。要把兰州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创新高地,必须使得兰州具有创业发展沃土,这个沃土就是给众多创新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更多的便利,让企业和相关从业者安心舒心、心甘情愿地在这一片热土上奉献自己的青春,这就需要兰州创造比其他地区更为适合创业者创业的环境。相比东部地区,兰州在发展中已经处于下风,如何在新时代新阶段迎难而上、乘势而上,实现新跨越,一方面离不开国家出台更多的政策倾斜和优惠政策,从国家层面上加大产业战略规划、产业结构的布局;另一方面离不开兰州市展现出的城市魅力,从投资环境、就业环境、创业环境、融资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让有为者大胆作为,为创新创业注入活力,激发动力,形成富有兰州品牌的实力。兰州地区充分借助新区建设平台,充分借助“一带一路”建设黄金段的重要节点,把“一带一路”的五通与打造兰州品牌充分衔接起来。政府应该加大对发展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富有本地特色的产品的金融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当地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二)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强技能型人才,坚持以教育为基础、以实践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切实弘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培养出一大批又专又红、业务精湛、技艺娴熟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技能型人才职业素质的培养,认知是前提,教育是基础。习近平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通过夯实中职、办优高职、试办本科,建立中高纵向贯通的职业学校体系。全省职业院校要实现理论和实践之间上下互动、纵向和横向的融合。在横向上,要在经济层面、制度层面、社会层面、教育教学和文化层面等向度上把握;在纵向上,在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精神理念两个层面上把握,实现横向和纵向的协同共治,在职业教育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又要重视生产实践的检验锻造。把职业教育放在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将甘肃建成国家向西开放的职教高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有素质、有本领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巨匠,切实打造“技能甘肃”,为践行工匠精神与打造兰州品牌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三)开拓对外开放新格局。2013 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极大的提升中国制造、中国营造、中国规划的能力与信誉,提升中国威望”。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给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兰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带一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因此,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建设机遇和搭建的平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轨并进的举措,把兰州新区建设充分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兰州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实现兰州地区与沿途沿线互联互通和合作共赢,助推兰州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走出去,积极参与产能国际合作和产业分工,不断提升兰州品牌在中国经济和全球价值链地位。

三、弘扬“工匠精神”,塑造兰州品牌知名度

(一)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提升本地产品知名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它是商标、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符号、广告风格等的无形综合,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和价值。兰州是中国西北重镇,不仅有着独特地缘优势和地理优势,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为兰州品牌的打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打造兰州品牌,借助黄河母亲、白塔山、中山桥、五泉山、兴隆山、刘家峡、小西湖、东方红广场等名称,充分发挥兰州优秀传统文化、多元民族文化、现代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把已有的传统工业品牌提质增效,打造新兴产业的新高地,把兰州文化价值注入到产品生产中,让昔日的兰州品牌重新复兴起来。

兰州是西北工业重镇,这里有重要重的工业体系,如兰炼、兰化等都是国有知名的国有企业,还有兰州卷烟等知名的轻工业;还有软文化《读者》杂志等,《读者》杂志2006 年以34.11 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第三年入选排行榜的,品牌价值较2005 年的33.82 亿元增加了0.29 亿元,在排行榜上较2005 年的186前进了4 位,列第182 位。兰州化工、兰州铝业、兰州炭素、永新涂料、众邦电缆、陇星散热器、黄河啤酒、奇正藏药、庄园乳品、红梅面粉、兰州百合、兰州牛肉面等本地企业产品的发展潜力大,让这些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主动作为,参与全球竞争,力争在各自的领域中有一席之地。

(二)制定产品标准,提升兰州品牌美誉度。兰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快区域品牌‘走出去’步伐,有力提升兰州品牌的吸引力和美誉度。”要打造兰州品牌,走品牌发展战略,政府要鼓励、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指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走品牌发展之路。鼓励和支持兰州品牌参与世博会、兰洽会、广交会、文博会等大型活动,不断提高兰州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增长动力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这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主战场。在打造兰州新区过程中,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兰州新区产业链建设,让兰州创造和兰州智造在世界舞台广受欢迎。

(三)发挥人力资本作用,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兰州品牌,一是需要富于创新和敢闯敢为的企业家,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需要精益求精和无私奉献的工匠和劳模;三是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作用,为实现质量强国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四)增强兰州品牌影响力,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新时代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兰州作为西北的工业中心,应该抓住国家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兰州地处西北内陆,与我国的东南沿海和世界发达地区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兰州应当引进我国发达地区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自身的发展。兰州应积极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和地区开展广泛的合作,加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有色冶金等特色优势产品的整体宣传和专题推介,对接国际上处在价值链中高端的技术、管理、供应链、营销渠道、品牌、人才等优质要素,全面提升兰州品牌的质量和竞争力,主动作为,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有力提升兰州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综上,“实业兴则国兴,实业强则国强”。自2016 年政府报告中指出“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由追求“数量素质”向追求“质量效益”型经济跨越式转变。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因此,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兰州品牌”,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弘扬工匠精神,造就千千万万有信仰、有担当、有梦想、敬业精业创业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兰州品牌在中国名牌和世界品牌中占有一席之地,全面提升兰州品牌质量和服务水平,抢抓机遇,化危为机,主动作为,迎难而上,追求一流,追求卓越,为让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在世界经济中大放异彩做出兰州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兰州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