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乾国
(汉中市汉台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汉中 723000)
水稻螟虫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威胁,尤其在汉台区,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三种。其中,二化螟数量庞大且危害最为严重[1]。这三种害虫的发生代数和时段基本一致,并同时对水稻造成损失。由于自2003年起,在汉台区推广了免耕小麦播种技术,导致田间残留了大量的稻草和茬子,为螟虫提供了越冬环境,使得它们的数量急剧增加。根据2023年冬季调查数据显示,亩有效越冬虫口达到2 735头,相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5.22倍。此外,由于农民习惯上使用杀虫双大粒剂拌肥一次性施用,以节省时间和劳力成本。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螟虫对杀虫剂抗药性不断增强,导致每年需要加大药物投入量,传统杀虫剂防治效果逐渐下降。自2008年开始推广使用的杀虫双、毒死蜱等新型杀虫药物效果较好,但因连续多年使用导致效果也不再理想.因此,汉台区迫切需要筛选出安全、高效、经济实用的治螟能力强劲持久的药物来更新替代现有治理方法,并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保障[2]。
20% 氯虫苯甲酰胺Sc,美国杜邦农化公司生产;20%三唑磷Ec(江苏苏中农药化工厂生产);18%杀虫双AS(广西桂林宏田生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48%毒死蜱Ec(河北瑞宝德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5%阿维菌EW(河南孟州广农汇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田位于汉台区青禾田合作社,位置:N33°10’49”,E106°58’53”,面积为3 001.5 m2。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上等,农事水平较高。前茬为免耕直播油菜。油菜试验设计中,首先将基肥(施16-16-16三元复合肥40 kg/667m2)混匀后均匀撒入田中,然后耙匀整平,划定小区,小区间用农膜包裹土埂隔开。小区内栽植为内5优5399中晚熟水稻品种,于4月10日进行两段育秧,5月21日按试验设计进行分区移栽,每小区栽20行,每行栽25株,行株距30 cm×20 cm,7~8苗/穴,全部小区在一天内移栽完成。试验小区长方形6 m× 5m,面积为30 m2,小区间和重复间隔0.5 m,保护区宽度1 m以上。试验区的其他田管措施与一般大田相同(扬花期只防病,不防虫)。
表1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螟虫药剂用量表
试验小区采用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共18个小区(见表2)。
表2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螟虫处理小区排列表
在水稻移栽后7天(即5月26日),按试验设计进行分区喷施杀虫剂。喷杀虫剂前,先统一进行追施尿素10 kg/667m2(每小区0.45 kg)。用电动喷雾器喷施,由同一人操作同一器械,确保喷施水平保持一致性,然后再喷杀虫剂。采取2次稀释法配制药液,先将小区处理农药用量兑成母液,再加入小区面积规定水量,现配现用。每种杀虫剂一次性把三个重复喷完,将喷雾器清洗一遍后,再兑水配制另一种杀虫剂进行喷雾,全部小区喷药在一天内完成。喷后水田保持2~3 cm浅水层护苗,保持一周左右。
1)在喷施杀虫剂前,我们采取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选10穴的方式,对每区基本苗进行详细的调查,以获取基础数据。
2)在水稻晒田阶段,我们选择每小区的对角线5个样点,每点10穴,调查水稻枯心、枯鞘株数进行调查,并计算枯鞘(心)率[3]。
3)水稻成熟后收获前,每小区对角线5个样点,每点10穴,统计水稻螟害白穗株、虫伤株,并计算白穗株率、虫伤株率,从而计算总螟害株率。
4)在收获前,每个小区都会进行单收,自然晾晒,单独称重。同时,分区采集籽粒样品,称取千粒重。
5)防效计算。相对防效=[对照区(枯鞘、枯心)总螟害-处理区防治后(枯鞘、枯心)总螟害)]/对照区(枯鞘、枯心)总螟害×100%。
5.1.1在施药后一月(即水稻分蘖进入高峰期,开始晒田)调查枯鞘数,计算枯鞘率。20%氯虫苯甲酰胺枯鞘率1.51%,20%三唑磷2.53%,5%阿维菌素2.7%,48%毒死蜱3.61%,18%杀虫双3.7%。枯鞘(心)率防效分别为88.01%、79.92%、78.57%、71.35%、70.63%,均有显著防治效果,以20%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效果高于其他4种药剂。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20%氯虫苯甲酰胺和20%三唑磷防效达到显著水平(见表3~4)。
表3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螟虫试验枯鞘(枯心)率调查表
表4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螟虫试验枯鞘率防效比较表
5.1.2在水稻即将成熟收获的前夕(9月5日)调查,20%氯虫苯甲酰胺的总螟害达到了2.17%,而20%三唑磷的总螟害为3.39%,5%阿维菌素的总螟害为3.3%,48%毒死蜱的总螟害为4.03%,18%杀虫双的总螟害为4.27%。如果以总螟害大小来衡量这些农药防效性能,那么它们的防效分别为84.42%、76.31%、785.66%、71.07%、69.35%。在这些农药中,除了18%杀虫双的防效略低之外,其余四种农药的防效都在70%以上,达到了较显著的水平。而20%氯虫苯甲酰胺、20%三唑磷和5%阿维菌素的防效更是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4]。尤其是20%氯虫苯甲酰胺,它的防治效果最高,而且药效持久,可以说是这五种农药中的佼佼者(表5-6)。
表5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螟虫试验螟害率调查表
表6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螟虫试验多重比较表
这样的试验结果,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可以帮助我们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水稻的害虫防治,从而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这也为我们今后在农药研发和应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2]。
5.1.3在收获后,小区实产单收称重,小区实产分别为:施用20%氯虫苯甲酰胺的产量为612.53 kg/667m2,施用20%三唑磷的产量为605.13 kg/667m2,施用5%阿维菌素产量为597.83 kg/667m2,施用48%毒死蜱产量为596.97 kg/667m2,施用18%杀虫双产量为579.6 kg/667m2。与对照519.93 kg/667m2比较,增产均在10%以上,增产效果显著,20%氯虫苯甲酰胺、20%三唑磷、5%阿维菌素、48%毒死蜱四种药剂防治效果好,而使水稻增产显著(见表7~8)。
表7 不同杀虫剂防治螟虫试验影响水稻农艺性状和小区产量表
表8 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螟虫试验挽回产量损失比较表
在本次试验中,我们选取了五种药剂进行喷施,并对其进行了连续多天的观察。观察结果显示,无论是采用三唑磷、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双、毒死蜱,还是阿维菌素进行处理,这些药剂在规定剂量范围内对水稻的生长都没有造成不良影响。在药剂处理区,我们没有观察到水稻因施药而导致的叶片失绿、药害白斑、生长受阻、短缩矮化和畸形等现象,对水稻分蘖也没有抑制作用,更没有发现后期影响结实的状况[4]。这一结果充分说明,这五种药剂在规定剂量范围内对水稻是安全的。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三唑磷、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双、毒死蜱和阿维菌素这五种药剂对水稻二化螟都具有极显著的杀虫效果。其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杀虫效果尤为显著,与其他四种药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5]。因此,农户在防治水稻二化螟时,可以选择这五种药剂中的任意一种,可以交替使用,降低水稻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建议选择氯虫苯甲酰胺,因为氯虫苯甲酰胺不仅杀虫效果好,而且药效期长,能够更好地保护水稻,防止二化螟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