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形容这样一位年轻的女篮后卫?杨力维的好朋友也曾经是职业篮球运动员,她告诉我们,即使在顶尖的高手里,杨力维也是绝对自律和刻苦的那一个,参加公开活动,排练的间隙还惦记着训练。毕竟对她来说,篮球生涯从7岁进入体校的那一刻,就在徐徐展开了。
上场
蹬下踏板,在宽阔的长安街上,脚下的公路自行车速度一下提起来,升到三十几迈。杨力维对第一次感受户外骑行的这个时刻记忆犹新,那是“自由的感觉”。最近她迷上了这项运动,不像是随便玩玩—第一次就骑了50公里,第二次六十几公里,最近一次挑战了将近百公里。
说起骑行的原因,也绕不开篮球。2023年7月,在女篮亚洲杯半决赛的碰撞中,作为队长出战的杨力维因为左膝韧带撕裂,被队友背出场外。随后进入了漫长的康复期。骑车是不伤膝盖的运动,也是替代康复的方法之一,她常常从住处骑到做康复训练的地方。
站上十月亚运会的赛场,杨力维膝盖的伤还没完全康复,几个月后,回忆起球场上的表现,言语间都是遗憾。“因为有伤,可能没那么容易专注,使不上力,影响到做动作,没办法百分百完成。这样会让我很困扰,也会有压力。”她知道那已经是身体的极限了,但依旧没法满意,“这样的伤病是第一次,当下尽全力了,可能因为我对自己要求蛮高的。”
新伤旧患的叠加成了职业生涯的一个坎儿,她也不是没有犹豫过,教练组的帮助和调整给了她信心,她最后还是选择了上场。
“你不想上没有人能逼你,能做选择的只有自己。”即便因为身体状态,每一场能站在球场上的时间只有几分钟。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杨力维式”的选择,作为当时的女篮队长,责任感是她心里绕不开的一座山峰。不放过每一次上场机会,也是她职业生涯的常态。“任何时刻、任何情境下,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永远不会变。”
那样的责任感在2022年的女篮世界杯的赛场上尤其强烈。
半决赛对战澳大利亚队,是杨力维印象尤其深刻的一场。主力队员李梦发烧,又是对战东道主,赛前的一些预测评价并不乐观,“凶多吉少”。杨力维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只能选择尽全力”。
放下了包袱,她感觉反而整支队伍更坚定了。赛场上争夺激烈,比分胶着,在最后一分钟追平。最后的三四秒,中国队突破,制造对手的犯规,两罚全中。那是一个属于女篮的、久违的高光时刻,时隔28年,再度打入世界杯决赛。
最后一球落地的瞬间,杨力维的内心涌现出复杂的感慨。激动和高兴固然有,更多的是觉得不容易。回顾那一段赛程,“太苦了,十天八赛,我也没有打过这么高强度、高密度、高水平的比赛。
我们提前一个月到欧洲,前期非常困难,遇到强队打不好,(许多队员)自身有伤病,还要坚持高强度的训练,牙都咬碎了。再让我走一遍,真的走不了,就是這种感觉。”
女篮重回巅峰。2022年拿下世界杯亚军之后,2023年,时隔12年逆转日本重新捧起亚洲杯冠军,对杨力维有尤其特殊的意义。脑海中闪过7年前的画面,同样对战日本队的那一场惨败,她就在场上,那是她入选国家队的第二年。武汉的亚锦赛决赛上,中国女篮落后35分,输给了日本队。
她是为数不多见证过中国女篮低谷期的现役队员,这或许也是责任感的来源—“距离2015年,8年的时间过去了,中间有好几次和冠军失之交臂,我们等得太久了。”
等待
2019年的许多个深夜,杨力维同样在经历等待。她在美国,整宿整宿地睡不着,等待一个决定命运的电话。那是一个对职业篮球运动员来说无比珍贵的机会,美国女子篮球联盟(WNBA)的洛杉矶火花队正在接触这位当时才22岁的控球后卫,她也满怀着期待,去外面的世界锻炼自己,哪个职业选手不想在全球殿堂级的职业联赛上留下精彩的一笔呢?
结果还是没有能签下那一纸合约。“(国内)俱乐部还是让我回国,希望能好好备战奥运。现在我能理解,当时是非常遗憾的。”
等待的感觉对她来说并不陌生。7岁被父母送到体校开始篮球生涯,2014年首次正式入选国家队,这位王牌后卫的职业生涯并非大开金手指、少年天才一战成名的爽文,反而经历了绵长的起伏—2016年因为伤病手术,错过了里约奥运会,年底回归之后又经历了3个月的反复伤病;2017年调整状态再次进入国家队,在大赛之前,毫无征兆地被淘汰了,“年轻,不稳定”,她得到一个模糊的答案。
几进几出国家队,像是心里有小火苗被重新点燃,想要大展身手的时候,就一下被浇灭,反反复复让人心冷。伤病并非她能掌控的部分,但也难免觉得命运弄人,“为什么伤病就好不了呢?为什么总是我呢?”
对顶尖的高手们来说,伤病、等待、落选,每一次受挫都像是一座大山,如果咬着牙翻越了,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继续,放弃则代表着结束。更多是和自己心态和意志力的较量,显然并非容易的事。一位已经退役的篮球运动员、也是杨力维的好朋友这样描述那个金字塔顶端的世界。
在那个“年轻、不稳定”的阶段,杨力维毫不避讳,她也有过退却和犹豫的时候,但更多的是不甘心,“我认为自己不差”。
不服输的精神一直支撑着她的篮球职业生涯。当她还是一个刚去体校、个子像“小老鼠”一样的小女孩,对篮球一无所知,还在为同龄的朋友上学感到孤单、独自在宿舍里天天哭的时候,坚持训练的动力就是,希望得到教练的关注;到了青春期,同龄的朋友进了国家少年女子篮球队,她会“嫉妒”,“可能那个年纪也不是完全热爱,只是我想去争取了,我想做得更好。”
在那个低谷期,不服输的念头又冒了出来。回到国内的俱乐部打职业联赛,连续创下个人WCBA生涯季后赛抢断纪录,借着养伤的机会去美国特训,她内心藏着一个念头,要争口气。
3个月后,国家队再次向她发出邀请。是时候了,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她帮助中国女篮时隔8年再次拿到亚运会冠军,那是一个终于得到认可和证明的时刻,“感觉扬眉吐气了”。
学会松弛
篮球之外,和许多同龄的年轻女孩一样,杨力维说自己是一个喜欢尝试的人,生活中的爱好可多了。比如做手磨咖啡,偶尔画画,还有自己的设计品牌Y2NG。
不过再多聊几句,这些爱好总会绕回到“篮球”上—做一杯手磨咖啡是上场比赛前的习惯,为了缓解紧张感,把节奏调回平常的状态;社交平台上分享的随手画,用黑红圆珠笔手绘的一张盆骨图,是和队医交流病情的时候画的。
有什么爱好和篮球无关吗?杨力维靠在椅背上,陷入了短暂的思考,“好像真是没有”。
去年参加微博竞燃之夜,作为嘉宾,也献出她的唱歌首秀。在紧张的排练间隙,她还不忘挤出时间,去练了球。第一次上台难免有点懵,结束之后,她拉着前女排队长惠若琪,在酒店里对着演出视频复盘了一轮。
“看看有多尴尬(笑)。也肯定是为了下一次能够更好。怎么去把控舞台上的距离,队长之间也交流一下经验。”这也符合她一贯严谨的风格。
2023年春天,时隔4年,美国WNBA的洛杉矶火花队再度向她抛来橄榄枝。这一次,她终于站在了季前赛的赛场上,也是第一个站上WNBA赛场的中国后卫。“肯定期待自己有所表现,能真正在美国的职业篮球联赛上,体现一点顽强拼搏的中国精神,当然也是实现我自己的一个重要梦想。”
融入不同的环境,最大的挑战来自语言,大量的术语和缩写她平时很少接触到,而作为后卫,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交流控场。每次球队开会,她都会拿着笔记本记录。首秀拿下8分6个助攻,耳边是观众热烈的呼喊声,即使在对方的主场,也有外国球迷在叫自己的名字,“感觉很好,无论做得好与不好,大家都给你特别大的鼓励。”
这次短暂的WNBA之旅很快画上了句号,为了备战亚洲杯,杨力维再次回到国内。更重要的大赛在等待着,她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做准备。“最重要的是奥运会,也是职业运动员的重要目标。能不能持续保持这样子的成绩,是对现今中国女篮最大的考验。”
经历了被伤病困扰的半年,她正在学会让自己慢慢松弛下来。“较劲的感覺可能还是存在,只是在一些方面让自己缓和。以前我是所有比赛都要上。现在需要做一些取舍,选择不上一些比赛,储备蓄力,期待在奥运会资格赛上有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能应对所有情况。”
不再时时刻刻把弦拉满,是和自己的战斗,又何尝不是在翻越另一座山峰呢?挑战百公里骑行的那天,她骑到十三陵,绕行绵延的山峰,北京秋色正好,路过大片金黄的、火红的风景,立交桥上橙色的落日,从午后直至天光黯淡。
Q&A
SuperELLE:康复期对你来说最难的是什么?
杨力维:一日三餐。平时在队里一日三餐球队会安排好,你根本不用考虑今天吃什么。在外面生活就很困扰,不知道吃什么能有营养,又满足自己的口味,也不能天天点外卖。现在就请了营养师,相对注意地吃。
SuperELLE:你一直以短发形象出现,但是2022年的时候留过一段时间长发,讲讲背后的故事吧?
杨力维:我跟我爸打赌,他不抽烟,我就留长发。因为我快二十多年没有留过长发了,父母想让我换一个造型。结果“两败俱伤”,他抽回来了,我也没有那么适合长发。
SuperELLE:公众对女篮的关注度最近几年比较高,对运动员来说会受到影响吗?
杨力维:关注是人之常情,对运动员来说,看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女篮这两年确实因为成绩备受关注,出了一些小错,或者遇到困难都会被放大,公众舆论去评判当事人或者教练,可能对团队确实会有一些影响。我觉得还是专注于自己,尽量地去提升,把自己做好。
SuperELLE:一个优秀的后卫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
杨力维:为什么说后卫区比较难?因为你要去掌控全场,要跟队友以及教练去沟通,要明白教练的意思,同时要去传递。所以一个优秀的后卫要有灵气。
SuperELLE:进入巴黎奥运会的备战期了,和其他大赛比,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准备吗?
杨力维:准备都差不多,教练组会设计一些比赛,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没有什么不一样,按部就班完成就可以。如果没有伤病,只要你每天在做这件事情,找问题去(解决),我是不太担心状态的。但是就像刚刚提到的伤病,确实会有一点儿担心。我现在做的事情(康复)就是让我的腿能应付,还是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