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江苏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2024-04-27 10:38张婧
文化产业 2024年8期
关键词:江苏江苏省体育

张婧

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构成了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江苏是全国经济、文化、体育、科教大省,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江苏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全面推广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传承民间体育文化,丰富赛事文化,促进体育文化创新上下功夫。现以文化为导向,以体育为抓手,探讨江苏体育文化的发展背景与路径,探析全面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实践意义。

江苏体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据江苏省统计局消息,2023年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12822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75.8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6909.7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66236.7亿元,增长5.1%。这些数据表明,2023年江苏省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发展质效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这一向好的发展态势对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文化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体育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观察其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明程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窗口,在“两个率先”的新征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创造力。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与“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高度契合,不仅推动了体育事业不断进步,也激励了几代人积极投身文化事业。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3年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一届届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弘扬了中华体育精神,展现了运动健儿良好的精神风貌,也进一步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和国际影响力。

体育文化创造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当今社会,体育对扩大社会就业、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国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约瑟夫·奈认为,一国的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国家形象力和国民素质力也是大国崛起的必要因素。例如,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的举办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体育事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体育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

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积极进取、公平正义、规则至上、团结友爱、崇尚自然等理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高度一致,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文明进步。此外,诸如南京的中央体育场旧址等文化遗产也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内涵,既能带领我们穿越历史,又能引领我们创造未来。

江苏体育文化的发展背景及特点

江苏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滋养体育文化的沃土

在文化强省战略的驱动下,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以及创新发展的现代文化都彰显着江苏之美以及江苏省文化资源的魅力,呈现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生动景象。在这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体育借经济发展之力,社会和谐之力,必将大放异彩、大步前进。从历史文化来看,流传至今的苏绣、漆器、园林、云锦、盆景等无不体现出江苏人民高雅的审美情趣与独特的生活方式。这些文化资源蕴含的内涵与体育追求健康、愉悦身心的文化内涵相融相通。从地域文化来看,江苏文化丰富多样、底蕴深厚。吴文化灵动睿智,长江文化善于吸纳,维扬文化广大精微,楚汉文化雄浑博大。这些丰富的地域文化为江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江苏体育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实现更好的发展。从现代文化来看,在江苏省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文化精品不断涌现,创新创优成为江苏省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这种文化氛围有利于江苏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

江苏体育文化的特点

一是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弘毅的品格。江苏人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在体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铸就了“爱国爱省、敬业奉献,团结拼搏、图强争先,厚学笃行、包容创新,崇德惠民、和谐共赢”的江苏体育精神,推动了江苏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在多项体育工作中遥遥领先,如竞技体育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体育彩票销量全国“六连冠”、国民体质居全国第二、体育竞赛量质齐飞,等等。

二是体育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同步推进。以物质文化为基础的“看得见的文化”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看不见的文化”相互交融,发挥了文化育人的作用。在物质文化方面,江苏省有中国体育博物馆南通馆、南通信鸽博物馆、五环彩票博物馆、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以及一批以体育专著为代表的体育文化产品;在非物质文化方面,江苏省一直以来都注重对体育竞赛品牌打造、传统体育项目保护等的投入。

三是注重思想建设。江苏省不仅注重提升运动员的技能水平,还积极通过加强思想建设、举办征文活动等方式强化主流价值观传播,使运动员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江苏省还加大了普及体育知识的力度,多措并举推动全民健身。

江苏需要体育文化

认知层面

当今社会,文化大到影响一个国家、地区的综合实力,小到关乎一个单位、个体的气质形象,不论对国家还是个体都至关重要。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部署安排,全面落实《江苏省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2023年9月,江苏省体育局制定了《体育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到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体育道德纪律教育,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狠抓赛风赛纪”,同时注重对运动员认知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就竞技体育而言,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能水平,其的精神状态、气质涵养也同等重要。赛场如战场,运动员认知素养的高低关乎最终的成败。前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姚明以谦和、儒雅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尊重。刘翔和李娜以赛场上下的表现,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体育和奋进中的中国青年。“人生能有几回搏”“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等精神与理念成为中国各项体育项目发展的重要思想支撑。就全民健身而言,除了体育精神的发扬外,运动项目自身文化内涵的发掘与弘扬也同样重要。例如,无锡市棋类协会创办江南棋院,挖掘整理“一代棋宗”过百龄史料,出版历史传奇小说《一代棋宗过百龄》;泰州挖掘本地传统体育项目,出版了《泰州民间体育》。这有助于充分挖掘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彰显体育的多元功能和无穷魅力,推进全民健身。

实践层面

近年來,江苏体育的强势崛起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文化建设形成的良好氛围。1978年,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成立。1980年,南京体育学院复校。此外,江苏省还积极开展国际体育交流活动,快速打开了工作局面。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抓住了举办全国第三届城市运动会的历史机遇,实施群体优先发展战略,新建了一批体育场馆,激发了群众健身的热情;推进教体结合,使得江苏竞技体育实力稳步提升,运动员也一直保持着一股昂扬向上、勇攀高峰的精气神;深化体制改革,践行科教兴体战略,创新公共体育场馆运行模式,体育产业开始起步;体育软科学研究与时俱进,《体育与科学》杂志成为国家核心期刊,省内各大媒体纷纷开设体育专栏、专题,体育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进入新世纪,借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的东风,江苏省体育工作思路调整为抓基层、打基础,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创新发展模式,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创办《扬子体育报》,开设体育频道,建立了如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南京世界轮滑博物馆、江苏体育陈列馆、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苏州体育博物馆等体育博物馆,进一步发挥了体育的教化作用;多次举办体育集邮展览、体育文化作品展以及国际体育电影周活动;开展运动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普及体育核心价值观,推进体育文化多层面、全方位发展。

总而言之,不论是从认知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体育文化对江苏而言都至关重要。江苏始终坚持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深化体育改革,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气象,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青少年体育工作跃上新台阶,多项工作位居全国前列。以奥运金牌为例,近年来,我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屡创佳绩,江苏省奥运金牌数量在各省排名中一直位居前列。这不仅展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进一步传播中国形象,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同,也从侧面展现出了江苏省体育事业的实力,激励其进一步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力度,进而使体育文化蕴含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得以充分彰显,真正建成体育强省,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总结与展望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可以促进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今后,江苏省应继续申办大型体育赛事,充分挖掘体育文化的内涵,创作形式多样、题材丰富且具有时代特征的体育文化作品,并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与推广,充分发挥体育文化的引领与推动作用。

江苏省是教育大省、科技大省,有着充足的教育、科研和媒体资源。体育强国背景下,江苏省应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教育等资源,深入挖掘体育文化的内涵,创作体育文化精品,充分发挥媒体资源的优势,从而更好地传播江苏体育文化的内涵,传承与弘扬江苏体育文化,助推江苏体育文化的影响力达到新高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体育信息中心(江苏省体育文化中心)]

猜你喜欢
江苏江苏省体育
数读江苏
江苏省交通图
数独江苏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数读江苏
江苏
江苏省政区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