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的社会语境下陶瓷雕塑该如何回应现实*

2024-04-27 03:42梅思晨
陶瓷 2024年3期
关键词:陶瓷材料当代艺术雕塑

梅思晨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艺术作为现实的形式,它是基于现实而又超脱于现实,是对现实生活的否定,通过审美升华的方式给人们带来精神上虚幻的满足。我们能够肯定的是人作为创造艺术的主体,所以艺术的产生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决定的,是为人所服务的,但是艺术也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演变的。

因此,艺术是具有时代性的,它被创造时独一无二的时代语境决定了它的功能和意义。随着社会的转型,互联网、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全面普及和不断升级,正使得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一场全球规模的生活方式改变的革命正在不断扩散。同时,艺术创作也在试图在与社会、文化、科技的交织中寻求着更多的可能性。

1 由传统过渡而来的“当代陶瓷雕塑”

1985~1989年,美研所的一些批评家以美研所主办的《中国美术报》为阵地,轰轰烈烈的发起了八五新潮艺术运动。八五新潮就像破土而出的新芽,汲取着“后文革美术”与“星星美展”的养分茁壮成长。当八五新潮隆重谢幕,人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到底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传统? 并且不断思考,回望以前的路是否正确。此时的陶瓷雕塑善于挑战传统,习惯记录、保存、描绘感受,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希望能引起共鸣。

在审美方面,不在受到传统的文化观念束缚,拒绝单一的或者统一的审美标准,并且材料使用的多样性,也是对于观众的审美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对陶瓷材料语言的持续探索过程中,当时的吕品昌开始的《中国写意》《阿福》《遗迹景观》等几个系列的创作,这些具有现代气息和中国文化底蕴的作品,在陶艺界和雕塑界广受关注。围绕着“回归到本土和传统”的方向上思考,体现中国文化中质朴和随性的一面,同时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与八五时期许多借鉴模仿西方现代艺术,让作品走向完全抽象变形的艺术家不同。

从八五新潮至今,从当代艺术在中国萌发至今,不过短短的三四十年间,艺术家们就已经经历了很多的探索阶段。这归功于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共享信息和对话交流变得十分便捷和重要。然而艺术的表现形态从来都不是固定的,总是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映射出不同的特点。随着新技术、新媒介、新材料的出现而不断修正,甚至发生颠覆性的改革。特别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的更新迭代,对艺术的创作方式、表现形式和传播以及接收的形式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使得当代艺术发生转向最重要的动因无疑是审美方式由极具个人色彩的特征迈向了日常化、大众化、生活化。不仅是艺术的传播手段变得日常、零碎、仓促,也是人们的感知方式在极度碎片化的生活中变得普遍。

2 当代陶瓷雕塑的语言表达特点

2.1 当代陶瓷雕塑中对于“泥性”的探索

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历史悠久,并且对世界文明也产生过深远影响,我国有着几千年来所积累的陶瓷技艺和陶瓷文化。而在当代艺术中,陶瓷材料作为创作使用的媒介,最大的优势是在于其浓郁的“本土情怀”和极具“中国属性”的特质。

从东汉时期青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烧制的成熟至今,陶瓷烧造的烟火延绵不绝,千百年来,陶瓷文化的人文情感愈发浓郁而深远。直至今日人们能仍能感受到原始陶器中的生命活力,秦汉陶俑中的纯真质朴,唐代三彩中的璀璨绚丽,宋明陶瓷的精妙典雅。所以在陶瓷雕塑的创作中泥土与釉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依据创作者的需求可质朴绚丽、可奔放含蓄、可粗狂精细,所以这是一场手与土、土与釉、物与火之间的碰撞,这种碰撞是可控的,也是不可控的,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期待的过程。

在当代艺术语境中,随着艺术家观念的改变和不断的实验创新,呈现出与传统风格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而陶瓷材料在参与当代艺术的创作中,突破了陶瓷艺术的传统意识形态范畴,陶瓷雕塑家不再拘泥于形象上的“简单模仿与复刻”,而是注重材料属性的探索,寻求一种“泥性”。试图在创作过程中找到一种方式,一种可以将人的情感通过“泥性”所进行表达的方式,达到一种人与泥之间的情感交融。陶瓷艺术家在对不同泥料的材料语言探索之后,对不同泥土的特质产生了其独有的感受,利用这种“泥性”作为媒介转化,再以不同的手法以及雕塑语言表达出来,最大程度地挖掘其材料属性与内涵,最后为作品赋予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

在当代陶瓷雕塑的探索过程中,如果说“泥性”是对肌理的探索,那么陶瓷材料独有的釉色表达则是任何材料都无法媲美的。釉色的种类很多,施釉的方法以及烧成方式也大不相同。最早在1988 年吕品昌发表的期刊文章《论陶瓷缺陷肌理的审美品质》中认为,在对陶瓷材料烧制所产生的“缺陷”也是有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文中阐述了可以结合陶瓷材料的不可控制性与偶然性的属性,创作带有丰富内涵和多元化的艺术审美的陶瓷作品。如起泡、“橘皮”、缩釉等“缺陷”,艺术家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缺陷”扩大、探索和加以利用,寻找到一个让缺陷合理存在的方式,使之合于韵律。

2.2 当代陶瓷雕塑中综合材料的应用

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创作方法与形式正在逐渐转变,艺术家们热衷于探索陶瓷材质与其他综合材料相结合,其中包括木头、金属、纤维、塑料、玻璃以及其他复合材料等。而不同的材料所带来的物理属性也不同,金属的坚硬、织物的柔软还有发泡胶的空洞,创作者根据想表达的主题去选择合适材质进行诠释,以达到深化主题加强情感表达的效果。

20 世纪初吕品昌所创作所的《太空计划》将陶瓷材料介入到当代艺术的创作,作品从空间与造型、雕塑与环境的角度切入,将陶瓷与金属、玻璃等材质相结合,用粗糙的陶与光滑如镜的不锈钢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质感和视觉上的对比和碰撞。而在艺术脱离了色彩和造型的单一模仿之后,综合材料所表现出的独特气息是难以模仿的,正如郑冬梅的“花落花开”系列一样,将情感诉说于自然,以植物的形态进行表达,以陶瓷、玻璃、金属、木材等综合材料为媒介,投射出艺术家最纯粹的内心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除了在陶瓷雕塑烧成之后利用综合材料进行组合构建之外,在烧制过程中也可将泥料与其他材料进行融合、造型,同时这也伴随着许多不确定性也不受控制的特点,但这也是陶瓷雕塑的魅力所在,既是不确定性也是唯一性,让许多当代艺术家为之着迷。在烧制之前就与泥土相结合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三种:

(1)未达到其材料的熔点,在烧成之后能够陶瓷有机的结合成为形体的延伸,如钨丝等熔点较高的金属。

(2)达到其材料熔点之后,特定的材料在艺术家的控制下,能够有控制的不受控制而形成独特的形态语言,具有随机性、流动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如熔点较低的铁、铜和有色玻璃等。

(3)在烧制的过程中分散消解,最后在陶瓷作品中形成孔洞,如泡沫、麻绳、织物等。从陶瓷雕塑的表现形式来看,综合材料是多元的、自由的、随机的,为艺术创作表现形式提供更多更丰富的选择。

3 社会转型之后陶瓷雕塑的可能性

在人类社会由手工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再到如今“科技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艺术的形态和观念也不断地被重建与拓展。如果我们从当下社会去把握当代陶瓷雕塑艺术的总体,可以发现中国现在的创作形式主要还是通过对传统题材进行创新或者是对经典作品进行改编。但就艺术的发展而言,艺术创作的每一次革新都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科学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或间接的为艺术创作提供行动的动力和视野。而在当前技术大变革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新技术新媒介的出现,对艺术的创作方式、表现形态、传播和接受方式都产生了影响,此时的当代艺术正在被不断的修正着。

在艺术的传播媒介发生转变时,艺术的主体形式也在进行转型,因为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数字技术介入当代陶瓷雕塑的创作中也是必然趋势,这与传统的艺术形式有着鲜明的对比。在数字技术参与艺术创作中与传统的泥塑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软件的“渲染”可以摆脱物理、空间等因素而随意的改变材料的属性以及更加便捷的预设场景。

在陶瓷雕塑的创作中,通过数字建模和计算机辅助,创作手段更加多样化和精确,并且使用泥浆材质的3D 打印机、数控机床等先进技术快速打造复杂形态的雕塑作品,使其更具现代感,探索不一样的创作方式使作品创作与技术相结合。此外,艺术家们可以更自由的选择和融合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虚拟艺术、生物艺术等,不在拘泥于材料本体属性带来的文化情感,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问题、人类情感、环境变迁等议题,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度。

当代艺术发生转型可以说是艺术的传播方式在社会空间中变得日常,这种过度且大量的信息刺激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注意力结构,对艺术的感知也变得分散、麻木。并且在当代社会下的艺术舞台不再是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秀”,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个集体展示、观看、互动的“场所”,这个“场所”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在不断涌现出的新的传播媒介中,在无边界的虚拟网络空间中,消除了这种边界感构建起了无限接近主体的“空间结构”。

在这种“结构”的加持下也导致了创作者与评论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网络空间”中人人都是“评论家”也可以成为一种现实。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互动机制也难免会导致艺术的创作会变成一个“多方参与的联动性作品”,而作品的意义也会因为参与者的共同行为而变得多元化。那么就当代艺术而言,艺术的“空间关系”与媒介传播的主体发生转变就必然会带来艺术意识形态的转型。

4 结语

在当今社会,陶瓷雕塑艺术似乎有了它的新功能,那就是在日复一日的程式化的生活中,呈现出一种更高贵、更美好、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现实,用来满足人们在日常的休憩和娱乐活动中所得不到的需求。但是艺术不应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供消费的一种实用价值,它是具有“超越”功能的,超越现实、超越物质、直击心灵,是能够规范人的行为或去真正改变人的灵魂和精神的。所以它作为反映现实的表达形式与呈现形式,是存在于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力量,而不是作为社会所附属的一种力量。所以艺术是产生于一种既定现实,在其独一无二的历史语境中,为了这一现实去展现美好、崇高和真理。

猜你喜欢
陶瓷材料当代艺术雕塑
当代艺术看得懂
巨型雕塑
CeO2稳定ZrO2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我的破烂雕塑
高熵陶瓷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
写实雕塑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