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鸡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综合防控措施

2024-04-26 08:34:10李婵
北方牧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病鸡支气管炎鸡舍

李婵

(自贡市大安区农业农村局,四川自贡 643000)

在鸡规模化养殖过程中, 鸡传染性疾病越来越繁杂, 高发性传染性疾病会导致鸡群生产性能下降、 死淘率提高, 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介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学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让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况和诊疗手段, 以便采取有效防控策略,助力养鸡场健康发展。

1 流行病学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只在鸡群中传播, 不同鸡龄和不同品种的鸡群都有患病现象, 但蛋鸡和雏鸡的患病比例相对高一些。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等传播,病鸡临床症状主要是呼吸困难、发出啰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 此病潜伏期较短,一般在3~5 天会呈现明显症状, 养殖场一旦有鸡感染出现病症,很容易造成大规模传染,最后导致鸡场内严重经济损失。 并且此类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复发性高,很难在短时间消除对养殖场的威胁,所以对该疾病的前期预防格外重要。

2 致病原因研究

导致鸡群感染疾病的原因有很多, 支气管炎与鸡群生存条件有很大相关性。 比如,鸡群的生存环境、日常管理细节、消毒杀菌等,都会有诱发疾病。 除此之外,鸡群品种以及自身免疫性能,也会或多或少影响疾病的诱发率。

2.1 环境因素

呼吸类传染病与鸡群生存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如果养殖场选址不当。 比如,靠近生活区或者建立在城市交通干道附近的养殖场, 由于生存环境复杂容易诱发疾病, 同时在鸡舍建设规划中还要做好密度管理工作, 不能为了提高产能一味增加饲养密度, 过于密集的饲养模式也是导致病症高发的原因之一。

2.2 管理因素

日常管理是一项需要耐性和注意细节的工作, 日常管理涵盖的方面不仅局限于密度和湿度管理,还包括保温防寒、环境消毒、卫生清洁等,尤其是当饲养环境发生骤变时,需要饲养员密切关注鸡群健康状况。 例如,在天气忽然降温时, 如果养殖人员未能及时落实保温取暖工作或没有调整好鸡舍里的湿度, 出现死亡病鸡或者圈舍污染后,未能及时彻底杀菌,都会进一步增大鸡感染和病毒扩散风险。

2.3 免疫因素

如果鸡引种的原产地发生过类似呼吸道疾病的, 引种鸡群会大大增加后期患病概率;此外,鸡群个体虽然未感染过支气管炎疾病,但感染过其他疾病, 也会增加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风险,因为机体受到病毒侵犯,自身免疫系统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鸡群免疫性能下降,更容易受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侵犯。

3 临床分析

3.1 呼吸型

呼吸型支气管炎以1 月龄以下的雏鸡为主,个体在感染病毒后,一般会有3~5 天的潜伏期,经常出现咳嗽和打喷嚏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出现呼吸异常、精神状态低迷、体质明显下滑等现象,还有部分病鸡会出现特殊鸣叫。

3.2 肾型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呼吸道疾病为主,一般也会伴有咳嗽和喷嚏的症状, 如果悉心饲养会有假康复的现象,但随着病症的继续发展,第二阶段的病情就会有排便异常,病鸡出现脱水,排泄物呈白色米汤状。

3.3 腺胃型

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影响免疫鸡群,病鸡起初有精神萎靡的现象,部分病鸡会出现呼吸道轻微症状。 产蛋后,可见蛋重轻、体型小。 随着病症的发展,呼吸道疾病症状减轻,但饮食量和饮水量都明显降低,机体消瘦,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器官衰竭死亡。

3.4 生殖型

雏鸡早期感染后,临床上发病不明显,死亡率也很低。 成年时,外观看似健康鸡,鸡冠发红,有的腹部肿胀下垂。 会对产蛋鸡造成产蛋障碍,即所谓的“假母鸡”。

4 综合防控措施

4.1 科学选址

首先,需要注意饲养环境的选择,鸡场选址应远离生活区且养殖场内的布局合理, 减少人流量与养殖场之间的相互影响。 其次,养殖场内设施配备要视情况而定, 但基础分区管理是必须的,一般功能区分为管理区、生产区以及隔离区,场区内的防蚊虫和粪污排放需要配置到位,既能减少病毒的传播, 也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4.2 科学喂养

在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 养殖人员需要结合所养品种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 供水供料时间以及用量要加强控制, 保证饲料的质量合规高效;同时,对于鸡舍内的环境清扫和消毒要制定严格规章制度。 比如,饲养员要及时清理料槽周围的余料以及舍内杂物, 严格按照清扫消毒流程对生存环境进行打扫和除菌。 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多配备几款消毒试剂,循环使用,减少病菌耐药性,保证杀菌消毒效果,降低鸡群患病的风险。

4.3 补充营养

在鸡养殖过程中, 除了供给生长发育所需饲料外,还需要及时给鸡群补充其他维生素、蛋白质、电解质等营养物质。 一方面能促进鸡的生长发育、产蛋性能等;另一方面,还能增强群体的免疫性能,降低鸡群感染疾病的风险。 比如,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发现鸡群免疫性能下降,可以结合鸡群生长发育情况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例如乳酸菌制剂、芽孢杆菌类制剂等,都能有效降低患病概率。 因此,在鸡养殖过程中,不能一味地遵循“喂饱”原则,要追求“喂好”。

4.4 加强管护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 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鸡舍环境变化,确保环境适宜鸡群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圈舍内的温度、湿度以及通风状况,这些因素既可能影响鸡群患病风险, 也是饲养管控的重点。 同时要结合不同品种选择不同的科学饲养环境条件, 比如, 蛋鸡适宜的生产温度在15℃~25℃,20℃时产蛋率最佳;肉鸡生长各个阶段,目标温度都不同。 及时通风排气,也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的重要工作, 有效通风能保证圈舍有良好空气质量和充足的氧气, 空气流通也能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4.5 诊断治疗

如果鸡群已经出现了患病个体, 需要及时对病鸡以及生存环境做出处理。 对病鸡隔离诊断治疗时,涉及到的环境要彻底消毒,将传播风险降至最低。 对于已经感染的鸡群需要采取有效药物进行干预治疗,比如,呼吸系统病症可以使用泰乐菌素或者双黄连进行治疗, 降低个体死亡率。 对于品质要求较高的养殖场,还可以考虑中药预防和治疗, 同时可以在饮水中添加消肿利尿、促进排除尿酸盐、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的药物,加强通风,增加多种维生素的供应量。

4.6 免疫接种

做好疫苗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有效的方式。 规模养鸡场还需结合疾病的流行特点、鸡群饲养环境等,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定期规范进行接种。 合理选择疫苗, 在合适的日龄,进行点眼、滴鼻或是肌肉注射。 例如,可在鸡群10~20 日龄时, 为其注射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或是组织灭活苗, 注射剂量为0.3~0.5 毫升。 蛋鸡可在其产蛋前2~3 周再次注射,剂量为0.5 毫升,能够较好地防控疫病。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养殖过程中,要减少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 养殖人员在对鸡舍选址、鸡群喂养、管护、 添加营养等方面, 都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减少鸡病发生,又能规避自身养殖的风险,推动养鸡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病鸡支气管炎鸡舍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家禽科学(2021年6期)2021-08-26 05:39:32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鸡舍
小太阳画报(2018年6期)2018-05-14 17:19:28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