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国家认同的培养

2024-04-25 05:04:50李洁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科日本区域

李洁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提出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描述,区域认知是人们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及人际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培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形成国家认同。现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的教学为例,阐述相关观点。

一、区域认知素养视角下的国家认同教学价值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地球表层的研究,使得划分区域成为必然的选择,而对于区域的认知也就成为地理研究者的目标指向。具体到地理学科教学中,从区域的视角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地理的认知,自然也就是基本的教学任务。在区域认知素养之下看国家认同,可以发现前者对于后者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各个学科都强调爱国教育,而爱国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区域认知的素养之下形成国家认同,那国家认同的教学价值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例如,在教学《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前,笔者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有哪些?当听到老师说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是“中国”时,学生立马就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然后他们就凭着自己的经验去作出回答。不少同学都能够将“地区”与“国家”这两种说法区分开来,比如学生都说台湾是“地区”而不是“国家”,这就说明学生能够在基本的地理概念运用过程中,认识到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国家认同,是深深扎根在学生认知当中的区域概念,是区域认知视角下国家认同的根本体现。

二、基于具体实例的国家认同教学实践及分析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要让学生在国家认同培养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地理知識的建构过程中自然形成国家认同感,那就是相对理想的教学状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看,就国家认同建构而言,地理学科的优势在于它是唯一能够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关于国家领土(包括领陆和领海)空间相关知识的学科。因此,相应的国家认同的培养,就应当努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关于国家领土空间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努力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让国家认同真正落地生根。

例如,在介绍日本这个国家的时候,教材中提到“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如:日本文化具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为了说明这一观点,教材中还给出了相应的佐证。基于教材的设计让学生接受了这一观点之后,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日本文化当中所体现出来的“东西方兼容”对于我国的文化形成与发展而言有着怎样的启发?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每一个中国人,你认为应当有着怎样的文化认知?

利用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不少学生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当下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场景。其中既有一些中国的年轻人穿着日本的民族服装在公共场合招摇过市,同时也有一些文化景点的工作人员对于穿着日本服装的人表现出明显的抗拒。当学生将这些例子在课堂上列举出来的时候,引起了热烈讨论。讨论最后形成的观点是:中国文化应当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文化,当中国人穿着外国服装尤其是日本服装而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时候,就应当是能够接受并包容的;反之,如果在敏感时间或地点,或者穿着具有显著侵略特征的日本服装,那就应当是被反对的。

三、用国家认同引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生的上述认识,实际上就可以奠定学生形成国家认同情感的基础。从这个例子也可以发现,国家认同不应当以这四个字的概念形式为学生所认识,而应当表现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即学生能够用自己在地理知识学习中所获得的认识,来帮助自己形成国家认同感。由于地理学科的特征,这种国家认同与区域认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学生基于区域认知而形成国家认同时,这样的国家认同有着根深蒂固的可能,因为植根于区域认知的、与国家主权和情感相关的认识,更容易成为国家认同的基础,能够从认知与情感角度共同巩固国家认同。因此,用国家认同来引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就成为当下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取向。

猜你喜欢
学科日本区域
【学科新书导览】
日本元旦是新年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探寻日本
中华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