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广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对策

2024-04-25 08:19刘征漆爱荣卢晓东徐鸿飞陈秉钧零美萍韦超恩陈园园林原有黄伟
广西糖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SWOT分析发展策略

刘征 漆爱荣 卢晓东 徐鸿飞 陈秉钧 零美萍 韦超恩 陈园园 林原有 黄伟

摘要: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广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文章结合广西实际情况,利用SWOT分析法对广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具备自然、区位和市场优势,存在基础较薄弱、融合程度不够高和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不够强等劣势,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重大战略交汇叠加和顶层设计不断加强的机遇下,仍面临国内外竞争压力增大、资源要素制约日益突出和绿色低碳发展压力日趋上升的挑战。建议以“土、特、产”引领对接市场需求开发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当地元素,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以“人、财、技”支撑对接人才培育夯实产业发展后劲,通过帮扶政策强化项目资金支撑,完善科技服务确保全链技术保障;以“高、质、量”推进高水平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取得质的提升,获得量的合理增长,最终促进广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脱贫地区;特色产业;SWOT分析;发展策略;广西

中图分类号:F832.31;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20X(2024)01-0051-05

0 引言

广西脱贫地区涉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任务县(市、区)共106个,其中54个县(市、区)为脱贫县。近年来,广西立足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优势,构建“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做强粮油、糖料蔗、蔬菜、水果、蚕桑、茶叶、中药材、畜牧、渔业和林业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做优现代种业、农业装备和数字农业三大现代农业支撑产业,做精蚕丝绸、柑橘、芒果、火龙果、柿子、荔枝、香蕉、六堡茶、茉莉花茶、罗汉果、桂系猪、水牛奶、三黄鸡、蜂蜜、牡蛎、金鲳鱼和饲料工业等亮点特色产业。其中,脱贫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程度已在广西平均水平以上,全区脱贫户特色产业覆盖率在95.0%以上,90.0%以上脱贫户享受1项以上的产业帮扶措施。但广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仍存在基础较薄弱、融合程度不够高及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不够强等问题,尚未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过程存在不少困难,因此,脱贫人口经营性收入仍具有很大挖掘空间。SWOT分析法是用以确定企业自身竞争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从而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1]。近年来,不少学者以SWOT分析法分析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为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2-4]。文章通过数据调度、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得2022—2023年广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成效、现状和问题等资料,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促进广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广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取得的成效

1.1 特色农业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广西先后出台了《广西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五”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指导54个脱贫县编制印發“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每个脱贫县(市、区)集聚资源要素重点打造1~3个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形成了“县有支柱产业、村有主导产业和户有增收致富产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1.2 平台载体发展迅速

广西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聚,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园区化、集聚化发展。截至2023年底,广西累计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7个、农业现代示范区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国家产业强镇55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6个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8个,其中落实在脱贫县(市、区)的园区约占40.0%;广西已累计创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650个、县(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873个、乡(镇)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3404个、村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点15015个[5],实现了县县有示范区、乡乡有示范园和村村有示范点,其中脱贫县(市、区)建成的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占总量的52.3%。

1.3 消费帮扶成效显著

按照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和富裕一方农民的思路,截至2022年广西已累计认定桂字号农业品牌411个[6],其中54个脱贫县(市、区)认定239个,占比47.5%,基本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协同发展;举办桂字号农产品产销对接、桂字号特色产品全国巡展和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等展示展销活动,每年带动脱贫地区销售农产品超过100亿元。

2 广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自然条件良好

广西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部地区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光、热、水资源和配比均较好, 土壤富硒连片集中、面积大且易开发, 是全国少有的宜农、宜林、宜牧和宜渔综合发展区和四季宜耕区, 十分有利于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开发[7]。广西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天然富硒土壤区,现已查明富硒土壤面积达660 hm2,富硒产业产值达106亿元[8];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已连续18年达60%左右,是国家食糖供给安全的主屏障;2022年,广西园林水果产量在全国率先突破3000.00万t、蚕茧产量44.37万t,分别连续5和18年保持排名全国第一;家禽出栏量、蔬菜产量、海水产品产量、水产品总产量、肉类总产量、肉猪出栏数量和茶叶产量等均排在全国前10位[9]。

2.1.2 区位条件优势

广西位于我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西南端,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是全国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是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作为华南经济圈与西南经济圈结合部,在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格局中发挥连西接东、承南接北的战略枢纽作用[10]。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为广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产品进入粤港澳等国内市场及走向东南亚市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1.3 市场优势

广西秋冬茄果类蔬菜、块茎类蔬菜和柑橘类水果等农产品在春节前后上市,可弥补春节期间的市场空缺;瓜类作物利用广西冬季温暖气候提早栽培,可赶在海南瓜类作物采收结束而长江流域瓜类作物未上市的空档期提早上市,填补市场空缺;广西拥有丰富的高海拔梯田耕地资源,适宜种植不耐热的蔬菜品种,可占据平原地带夏季无法种植此类蔬菜的市场空档;广西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打造的荔浦芋、百色番茄和博白蕹菜等全国驰名秋冬蔬菜,在“三北”(华北、东北和西北)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和长三角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尤其是冬季蔬菜水果在北方市场占据重要地位[11]。

2.2 劣势分析

2.2.1 产业发展基础较薄弱

广西耕地整体上比较分散,尤其54个脱贫县(市、区)大多是石漠化片区,自然条件差,缺水缺地,自然災害易发,发展产业条件差,农田水利、交通、物流、仓储、供电和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群众居住分散,集中连片产业开发难度大,机械化生产难度较大[12];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仅占耕地面积的50.0%左右,有效灌溉面积和宜机作业高标准农田占比较低,一半以上耕地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13];2.04万个自然村(屯)的2.13万km道路尚未硬化。可见,广西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较薄弱。

2.2.2 产业发展融合程度不够高

广西特色产业一二三产链条短、附加值偏低,农产品普遍以鲜活或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深加工不多,农业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单一、项目同质性强,农业经营主体产业间的协作水平不高;农户分享产业融合发展增值收益小,农户参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和积极性不高[14];农产品品牌整体打造、包装设计和宣传营销等未能满足消费需求,很多有特色的农产品还停存在有产品、无品牌的状态;农文旅融合的潜能尚未充分挖掘,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可见,广西产业融合发展存在问题较多,产业发展融合程度不够高。

2.2.3 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不够强

由表1可知,广西脱贫地区仅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9家,排在全国第22位,数量偏少且规模偏小;54个脱贫县(市、区)仅有8家国家级、172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仅分别占全区的16.3%和39.6%;全区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6.23万个,其中54个脱贫县(市、区)有3.27万个,占全区总数的52.5%;全区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1.99万家,其中,54个脱贫县有5.11万家,占全区总数的42.6%;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不够紧密,一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联农带农效果不佳[15]。可见,广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组织体系发展较滞后。

2.3 机遇分析

2.3.1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产业发展环境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在此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已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为脱贫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出台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政策,共同推动形成产业点线面结合及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推动脱贫地区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2.3.2 重大战略交汇叠加,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和左右江革命老区等国家战略成效显著,为广西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利用2个市场2种资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也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在引进项目、争取资金、补齐短板和转型升级等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3.3 顶层设计不断加强,产业发展导向明确

特色产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国家和广西均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强化标准引领、创新驱动和科技支撑,充分利用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广西区党委、政府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推动产业振兴,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区,打造全国重要农产品保供优供基地,为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2.4 挑战分析

2.4.1 国内外竞争压力增大

广西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于东南亚地区,全方位开放合作降低了贸易门槛,国外农产品进口增加,致使本地农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大。随着我国不断推动构建高水平开放发展格局,国际双边、多边贸易合作区和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数量快速增加,国际市场波动性和风险性传播到广西市场将更广泛、充分和直接,对广西市场稳定和产业安全造成了威胁。同时,国内其他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近年来罗汉果价格较高,湖南、贵州和江西等周边省份地区也大量种植,且有赶超广西罗汉果种植面积的势头。

2.4.2 资源要素制约日益突出

近十年来,广西县域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且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县域耕地压力指数异常[16]。广西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表明,广西2021年有耕地面积330.73万hm2,比第二次调查结果减少112.27万hm2,减幅达25.3%[17];广西为保障粮食供给和国家食糖安全,已划定112.07万hm2粮食功能区和76.67万hm2糖料蔗保护区[18],必然要压缩其他产业的用地空间。同时,受农村劳动力兼业化和老龄化的双重影响,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已严重制约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3 绿色低碳发展压力日趋上升

脱贫地区科技支撑能力较弱,化肥、农药和兽药等投入品过量低效使用,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比例不高,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相互叠加等带来的负效应日益凸显;国家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特色产业减排固碳、绿色发展面临技术研发、试点探索和协同创新等新任务的压力。

3 促进广西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以“土、特、产”引领特色产业发展

3.1.1 在“土”上下功夫,对接市场需求,开发乡土资源

依托广西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和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开发广西特色名特优农产品;分析新的市场环境和新的技术条件,运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和农村生态新价值,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和休闲观光等适应现代消费需求且具有乡土味道的特色产业。

3.1.2 在“特”上下功夫,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当地元素

特色在于人无我有靠品种取胜、人有我优靠品质争先、人优我精靠品牌出彩;发展特色产业既要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点和当地风情,又要跳出本地看本地,谋求差异化发展。

3.1.3 在“产”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旺三产,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和运输销售行业,形成一定规模,真正形成产业集群。

3.2 以“人、财、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3.2.1 对接人才培育,夯实产业发展后劲

加强对脱贫地区特色产业致富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引导大学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和企业家入乡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3.2.2 对接帮扶政策,强化项目资金支撑

利用帮扶政策和帮扶资金,积极申请特色产业项目,并做好项目跟踪服务,保证项目建成见成效,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落实获得资金支持经营性帮扶项目的联农带农责任。

3.2.3 对接科技服务,确保全链技术保障

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团、产业顾问组和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保持与农技推广单位和科研院所无缝对接,进行品种引进改良和技术研发推广,实行标准化生产,以特色赢得市场,凭品质获得价值,用科技助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迭代升级。

3.3 以“高、质、量”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3.3.1 高水平优化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优化特色产业的顶层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县域产业发展规划,从县级5个特色产业中选1~3个主导产业,融入县域产业发展布局,共享主体联带、科研服务、加工流通和品牌销售等政策红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激发农村内生动力。

3.3.2 特色产业发展质的有效提升

推动资源要素从低质低效投资领域向优质高效投资领域流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更多“二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3.3.3 特色产业发展量的合理增长

立足广西多样化资源禀赋优势,以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平台载体和“三品一标”(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创建为抓手,扩大优势特色农产品规模。

参考文献:

[1] 马仁杰,王荣科,左雪梅. 管理学原理[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 庞嘉宜,谢强强. 基于SWOT-CLPV分析的南宁市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 市场论坛,2023(9):48-54.

[3] 相妍,陈绍军. 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省响水西兰花特色产业发展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23,43(6):121-126.

[4] 赵晶晶,王宇华,张旭,等. 贵州省台江县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的SWOT分析[J]. 北方园艺,2022(19):136-141.

[5] 陆涛,庞骋思,陈飞旭,等. “十三五”期间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工作经验探究[J]. 中国市场,2022(13):99-102.

[6] 陈静. 桂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全国[N]. 广西日报,2022-08-21(001).

[7] 林树恒,许忠裕,黎丽菊,等. 广西特色农业强优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3):32-34.

[8] 郭李怡,邢颖,潘丽萍,等. 科技创新引领广西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10):1864-1868.

[9] 容建波,宁夏,孔令孜,等. 广西农业绿色发展对策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23,35(3):166-171.

[10] 陆昱. 从区域劣势囿限到区位优势重塑—对广西发展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6,16(3):18-22.

[11] 徐满意,唐小付,任昊奎,等. 广西蔬菜产业的区域比较及竞争力分析[J]. 中國蔬菜,2023(8):6-13.

[12] 黄国勇. 对广西石漠化片区脱贫攻坚策略的思考[J]. 南方国土资源,2020,216(11):25-28.

[13] 陶涛琴. 广西耕地质量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 南方农业,2023,17(4):133-136.

[14] 旷爱萍,王瑞涛. 广西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关联度的实证研究[J]. 市场论坛,2021(6):18-25.

[15] 许忠裕,邓国仙,黎丽菊,等. 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西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模式为例[J]. 热带农业科学,2022,42(9):114-118.

[16] 陈家兰,严志强,彭定新,等. 广西县域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变化及耕地压力分析[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0(4):119-127.

[17] 张玉姣. 丈量自然新精度—广西发布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J]. 南方国土资源,2021(10):2.

[18] 雷承宝,陈建文,李曳. 广西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非蔗化”情况调研报告[J]. 广西糖业,2022,42(5):38-46.

(责任编辑 思利华)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SWOT分析发展策略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