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洪灵
(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都安 530731)
乡村用地空间的优化利用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当前,农村土地利用存在征地拆迁问题、城镇扩张对耕地的侵占、土地碎片化等挑战,严重影响了农村用地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村用地空间的优化利用。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以空间为核心的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和规划体系。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出台借鉴了国际上的经验和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深度研究和实践,于2016年正式启动。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可通过合理配置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可以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和人口流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可科学规划和管理国土空间,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另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助于优化国土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国家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的需求。还可统筹规划和开发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间的互利合作和共同繁荣。总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出台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以及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指导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政策和规划,将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战略支持[1]。
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合理有序、节约集约、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安全优先、科学公正”。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空间均衡发展、资源环境优化配置、产业转型升级、人民幸福共享”。
乡村用地规划的目标是在实现国土空间发展整体布局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优化乡村用地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功能协调发展水平。其中,主要任务包括:合理调整乡村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村经济增长点,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加强生态保护,规划和保护生态空间,保障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备;鼓励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品质[2]。
2.3.1 指导思想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指导思想包括统筹城乡发展、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利用资源等方面。对于乡村用地的规划,应当注重以下方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统筹城乡规划;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一体化。
2.3.2 基本原则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守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原则;保障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则;创新生态保护和恢复机制的原则;坚持空间平衡与扶持弱势人群的原则。以上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乡村用地规划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有助于发挥乡村用地的多功能性和可产生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特色发展。
由于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部分乡村用地处于闲置状态或被浪费。这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也限制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一些地方在乡村用地规划和发展中过度扩张,导致土地过度利用和农业生产用地的减少。这不仅加剧了土地的耗竭,还影响了农民的生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
部分乡村地区存在用地混乱、违法建设等问题,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无法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和效益。
乡村地区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问题。过度的农业开发、未经合理规划的建设等活动会导致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乡村用地空间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土地集约利用。逐步建立以节约用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制度,推动土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有助于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强化空间整合和综合协调,制定科学合理、周密详实的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率,缓解土地供给压力。推动土地节约和循环利用。通过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种植制度,以及推广精细化管理技术和绿色农业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回收和利用农村固废和废弃物,使之形成资源化处理,提高土地的循环利用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健全土地流转和承包制度,促进农村土地资源有序流通和集约利用。以农村土地托管和合作社形式逐步发展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体化,增强农村土地减产、增产的能力。同时,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最后实行土地经营权最大化流转。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经营的市场化程度,放宽土地流转的门槛,让符合条件的农村土地经营者利用农村土地创收。同时,针对城镇环境的需要,全面落实城市绿地、公园、水面等公共绿化用地比例要求。总之,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实现土地优化和生产效益的最大化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4]。
一方面,实施土地整治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科学的土地整治规划,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城乡用地和产业用地,保障农村基本农田和生态用地的安全。推进农村土地托管和流转。加强农地托管和规范土地流转,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以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将农村土地更好地利用起来。引导农民参与农村非农产业,扩大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减少农村农业用地占用。通过整治农村土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措施,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多功能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通过统一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推动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和产业经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进行农村土地开发和建设用地节约。在农村土地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加强规划引导,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合理设计建设用地,减少农村非农建设用地的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上措施有助于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5]。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保护乡村用地空间的生态环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划定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红线。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将适宜保护的乡村用地划定为生态功能区,并设立生态红线进行限制和保护。在生态功能区内,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扩张,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2)完善农业生态保护政策。制定和执行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农田、生态环境修复等政策,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耕作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3)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水资源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率,合理利用和管理农业水资源。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4)强化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建设农村生态公益林、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促进土地复垦和退化土地的修复,恢复和保护农村的生态系统。(5)实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农业废弃物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严格控制农村非法排污行为,加大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6)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通过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乡村居民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培养和壮大生态文明的社会共识,形成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合力。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保护乡村用地空间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生态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
在国土空间规划下,推进农村土地的乡村产业升级首先要优化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根据乡村发展的需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鼓励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引导农民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合作社,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和土地集约利用。推动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其次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培养农村人才队伍,提高农民的创业和经营能力。引导农村人才流动,促进知识、技术和信息的向农村流动。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对接。通过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促进农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和对接。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引导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示范。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这样有助于推动农村土地的乡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精细化的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引导,可以实现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第一,完善农村交通网络。加强农村道路和公路的建设,提高农村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达性。注重农村公交线路的规划和设置,改善农民的出行条件。推进农村电力和能源建设。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确保农村供电的稳定和可靠。推广清洁能源利用,鼓励农村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水资源管理能力。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率和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加强农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健全农村卫生和医疗设施。加大对农村卫生和医疗设施的支持和投入,建设农村卫生院、卫生室和村级医疗中心,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6]。
第二,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育资源,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学校和教育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广农村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农民的信息获取和传播能力。建设农村信息服务中心,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和服务支持。这样可以加强农村土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条件。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吸引人才流入农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利用乡村用地空间,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并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确保优化利用乡村用地空间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