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琰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舒适居住环境的需求增加,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不断增加。然而,地震频发地区高层建筑抗震能力的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方法,为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提供参考。
高层建筑由于其本身较高,以及具有较长的振动周期和较低的固有频率,这使得它们在地震发生时更容易受到影响。根据动力学理论,建筑的自由振动周期与其高度成正比,因此高层建筑的振动周期较长[1]。在地震作用下,如果地震波的周期接近或与建筑的自由振动周期相近,就会发生共振现象,从而导致建筑结构的严重损坏。另外,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造成的结构重量较大,使得地震引起的惯性力和地震波的惯性力也相应增大,加剧了建筑结构的振动响应。同时,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相对较为柔软,地震波的传播也容易引起结构的非线性响应,增加了结构受力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地震风险。
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抗震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具体为:第1,高层建筑常用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虽具有一定弹性和延性,但受力性能不如刚性材料,容易出现刚度不足的问题。第2,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多样,包括框架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剪力墙结构等,而不同结构形式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也存在较大差异,需制订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案。第3,高层建筑的结构通常具有许多复杂的节点连接,如柱-梁节点、梁-板节点等,这些节点处于结构的应力集中区域,容易受到地震作用的影响而发生破坏,成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薄弱环节。第4,高层建筑的地基承载能力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软土地区,地基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建筑整体的倾斜和变形,加剧地震灾害的发生。
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出现的结构问题主要包括刚度不足、节点易损、地基承载能力不足等。第1,刚度不足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导致结构的损坏[2]。第2,节点易损指的是高层建筑结构中的节点连接处容易受到地震作用的影响而发生破坏,如柱-梁节点、梁-板节点等。第3,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是指建筑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支撑建筑结构,从而使建筑整体稳定性受到影响。这些主要结构问题的存在使得高层建筑在地震发生时更容易受到破坏,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应针对问题制订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增强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增加剪力墙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高层建筑抗震加固方法。剪力墙布置于主要承重墙体或核心区,承担地震作用下的剪力,并有效地将地震能量分散和吸收,从而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剪力墙的加固效果主要取决于其布置位置、尺寸和材料等因素[3]。通常来说,剪力墙应该被布置在建筑结构的中心位置,充分发挥其对结构整体的抗震作用。此外,剪力墙的尺寸和厚度也需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和地震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以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变形能力。在材料选择方面,通常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剪力墙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延性。除了在新建高层建筑中加设剪力墙外,对于已建成的高层建筑,也可以通过在墙体上开设洞口的方式来加固。这种方法称为局部剪力墙加固,通过在原有墙体上增设钢筋混凝土墙或钢板剪力墙来提高墙的抗震能力,从而达到整体结构加固的目的。
加固柱-梁节点是提升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措施,目的是增强节点承载力和减少地震风险,其直接关乎整体抗震表现。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增加钢筋数量和直径,使用特制连接件,提高混凝土强度等。其中,增加节点钢筋的数量和直径是最常见的加固手段之一,通过增加钢筋的数量和直径来提高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从而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此外,还可以采用专门设计的节点连接件,如钢板套筒、外加钢板等,来增加节点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作用下的节点破坏风险。对于已建成的高层建筑,还可以通过局部加固的方式来提高柱-梁节点的抗震能力。如通过在节点处增加钢筋混凝土墩、设置钢板护套等方式来加固节点,以提高节点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通过该加固措施,有效提高了柱-梁节点的抗震性能,保障整个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加固地基的目的是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少地震作用下地基的变形和沉降,确保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固地基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加固地基土体、增加基础的承载面积、采用特殊形式的基础结构等[4]。其中,加固地基土体是最常见的加固手段之一,通过在地基土体中注入混凝土浆液、灌注碎石桩、振动加固等方式来提高地基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此外,还可采用增加基础承载面积的方式来加固地基,如采用扩大底板、设置增大基础尺寸等方式增加基础的承载能力,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对于软弱地基或易液化地区的高层建筑,可采用特殊形式的基础结构来加固地基,如采用悬挂式基础、增加桩基础的长度和直径等方式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加固措施,可有效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提高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又名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是一座位于广州市中心的超高层建筑,也是珠江新城地标性建筑之一。该项目总高度为432 m,共有103 层,采用柱斜交网格外筒和钢筋混凝土内筒的“筒中筒”结构。建筑平面呈40 m×40 m 的正方形,高宽比为6.5,核心筒墙厚1100 mm,外框柱截面直径1600 mm,是一座典型的超高层建筑。
广州地处地震多发地区,加上广州珠江新城西塔作为一座超高层建筑,其抗震性能成为项目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考虑因素。由于建筑高度较大,地震波传递会对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容易引起结构的共振现象,从而增加结构的振动响应;考虑到建筑采用的“筒中筒”结构,外筒和内筒之间的连接部位需特别关注,以确保节点的抗震性能;因建筑位于广州市中心,地基条件复杂,地基承载能力不足可能导致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进而影响建筑整体的稳定性。
为增强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的抗震性能,工程团队采取了增加剪力墙的措施,其在提高建筑整体抗震性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考虑到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地震安全需求,工程团队在设计中特别关注了剪力墙的布置位置和数量。剪力墙主要集中在建筑核心筒周围和外框柱的周边位置,通常承载着较大的结构荷载和地震力,因此设置剪力墙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剪力墙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整体刚度,抑制结构的横向位移,还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从而在地震发生时降低结构的振动响应,保护建筑及其内部设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工程团队对剪力墙的位置、尺寸和材料进行了合理的确定。因剪力墙的作用机理和地震设计要求,在核心筒周围和外框柱附近合理设置了多层剪力墙。剪力墙采用了高强度混凝土材料,并配备了足够数量和直径的钢筋,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变形能力。为保证剪力墙的施工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工程团队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监测剪力墙的施工质量,确保其结构稳定、性能可靠,为建筑的抗震性能提供了可靠保障。
除了增加剪力墙,柱-梁节点作为建筑结构中的关键连接部位,其抗震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为此,工程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固措施,包括增加节点钢筋的数量和直径、采用特殊形式的节点连接件等。这些措施旨在提高节点的受力性能和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作用下的节点破坏风险。
施工过程中根据建筑的结构布局和地震设计要求,对每个节点的加固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和优化。第1,针对柱-梁节点的加固方案,工程团队通过增加节点钢筋的数量和直径,提高了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从而增强了节点的抗震性能。第2,采用了高强度的钢筋和混凝土材料,以确保加固节点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和变形能力。第3,工程团队还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加固节点的施工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
针对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的地基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地基加固措施,旨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以应对地震作用可能带来的地基变形和沉降。在加固地基的过程中,工程团队综合考虑了地基土体的特性、建筑结构的荷载要求以及地震安全的设计标准。第1,工程团队采用了注浆加固和灌注碎石桩等方法对地基土体进行加固处理。通过注浆加固,可有效提高地基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增强地基的抗压性和稳定性。同时,灌注碎石桩的应用可进一步巩固地基土体,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为建筑提供坚实的支撑基础。这些加固措施不仅能够改善地基的力学性能,还能够有效地减少地震作用对地基造成的影响,提高建筑整体的抗震能力。第2,针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还采取了增加基础的承载面积的措施。通过扩大底板、设置增大基础尺寸等方式,可以有效分散建筑结构的荷载,减少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对建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这些措施不仅能改善地基的承载性能,还为建筑的抗震性能提供可靠保障。
不同的抗震加固方法各具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第1,增加剪力墙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抑制结构的横向位移,同时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5]。通过增加剪力墙的应用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降低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第2,加固柱-梁节点的优势在于其能够针对建筑结构中的关键连接部位进行精细化加固,提高节点的受力性能和抗震能力。工程团队对柱-梁节点进行了加固处理,有效提高了节点的抗震性能,减少了地震作用下的节点破坏风险,提高了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第3,加固地基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提高建筑的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少地震作用下地基的变形和沉降。
尽管增加剪力墙、加固柱-梁节点和加固地基等抗震加固方法在提升建筑抗震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它们也面临一定的局限性。第1,增加剪力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在已建成的建筑中加设剪力墙可能会受到空间限制的影响,导致施工困难和造价成本增加。此外,加设剪力墙也可能影响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需要在提升抗震性能和保持建筑功能性之间进行平衡。第2,加固柱-梁节点虽然能够提高节点的受力性能和抗震能力,但实际施工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由于加固柱-梁节点通常需要对现有结构进行较大改动,可能涉及拆除和重建等工程,施工难度较大,且加固效果可能受到限制。第3,加固地基虽然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但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在软弱地基或易液化地区进行地基加固面临施工难度大、加固效果不确定等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工程成本和施工风险等因素。
面对抗震加固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和挑战,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优化现有加固方法、探索新型抗震加固技术和开展抗震性能评估研究。第1,可以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和施工工艺改进等手段,提高现有抗震加固方法的施工效率和加固效果。例如,可以研究开发更为灵活、便捷的加固方案,以减少施工难度和工程成本。第2,可以开展新型抗震加固材料和技术的研发,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抗震需求。例如,可以探索高性能混凝土、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在抗震加固领域的应用潜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6]。第3,可以加强抗震性能评估技术的研究,建立完善的抗震性能评估体系,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提升了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确保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可靠性。
综上,抗震加固技术在提高建筑抗震性能和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优化现有技术,开发新型技术,提高抗震加固技术的效率和可靠性,为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的建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综合论述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