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亚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地的办公建筑逐渐呈现出相似的面貌,传统的地方特色和文脉在逐渐消失。在此背景下,研究办公建筑的在地性表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办公建筑设计中体现地域特色,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为未来的办公建筑设计和地方文化的传承提供参考。
当今时代,我们热衷于探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在地性,对于办公建筑研究更多的是节能环保的可持续性,对于其在地性讨论似乎并不充分。本文希望从问题出发,结合在地性路径的思考及近期的一项实践,提取一系列要素,力求探索出办公建筑的在地性表达方式。
在地性表达是指建筑如何反映和融入当地文化、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它强调了建筑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与当地环境的紧密联系。在地性表达不仅仅是建筑外观的呈现,还包括建筑内部空间、材料选择、建筑风格、形状、色彩、建筑元素等方面的表达。目标是通过建筑的设计和表达来传递并保护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价值观。它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以创造一个与当地环境相融合的空间。
在地性包含自然、乡土以及城市三种,自然中的在地性讨论的是尽量不破坏原有场地环境、适度消隐以及环境属性的加强;乡土中的在地性研究的是当地材料及建造工艺、空间记忆、环境提升;城市中的在地性更多是讨论城市地域特征及文脉的反映、基于场地周边环境的刻画以及空间材料的准确表达。由于办公建筑多建于城市中,本文更多讨论的是城市环境中办公建筑的在地性。
一直以来,关于建筑在地性的探讨从未间断,每年都有很多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落地。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城市特色依旧是靠其地标建筑、人文景观等来体现。在大改大造的浪潮中,当地居民熟悉的一切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外地游客若想了解一座城市,只能去老街老巷。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建设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制作城市风貌指导手册,定义城市主色调,规定建筑外观形式,以期形成具有本城特色的整体形象。而更多的城市还未开始制定手册,这使得建筑师在进行具体的建筑设计时,需要自行研究城市地域性、文化性特征。
本文探讨的更多的是城市中的办公建筑在地性表达,而考虑在地性,我们需要考虑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城市文脉、场地特征等等。经过梳理,下面将从地域性、文化性、场所性三个方面阐述,如何一步步将办公建筑刻画出来。
地域性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特征,篇幅有限,这里无法做全面阐述,本文仅以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山地举例解释地域性带来的建筑差异。
南方炎热潮湿,建筑多架空与屋顶花园;北方寒冷干燥,建筑内向性空间会更多,屋顶绿化比较少见。举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同样为形体堆叠的建筑形式,位于成都的京东集团西南总部大厦创造的是室内外空间交替变化的体验,众多景观庭院与屋顶花园穿梭其间。而位于北京的亚洲金融大厦,创造的是开放交融、视觉连贯的建筑整体,通过众多中庭空间组织办公。两座建筑的语言手法相似,但是由于其所在地区气候不同,两者公共空间有室外室内之分,从而使得两座建筑的空间体验大相径庭。
沿海地区通常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自然景观独特,视野开阔,建筑更倾向于舒展通透,充分利用周边景观资源。山地地区地形复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气候多变,建筑更倾向于厚重,并融入了山脉或丘陵的地形特点。举两个同为水平线条的例子,位于哥本哈根的Ferrying制药新总部,拥有无敌海景,阶梯状层层出挑的楼层结合了阳台空间,建筑整体轻盈通透,富有张力。而位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创新∑空间,以山地作为营造元素,粗犷的水平线条交错堆叠,融于山地。深灰文化石山地融为一体,与细腻的白色主材形成有趣的对比。同样是水平线条的两座建筑,由于所在环境的不同,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建筑性格。
每个地区的地域性特征,基本都可以以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来总结,得出更加精准的地域定位,继而确定建筑的基调。地域性对办公建筑起着约束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以上举例更多的是建筑倾向而非一定如此。地域性的介入更多是为了打造一个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与城市地貌特征匹配的建筑,这也是低碳节能的体现。
办公建筑作为城市中比例较大的一类建筑类型,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整体风貌。在现代化进程中,讲究功能性的办公建筑外观越来越趋同,办公建筑同质化的问题也带来了城市风貌的同质化。对于办公建筑的文化性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关于城市文化的定义,有着不同的定义思路,本文提取刘国光先生于1991年的定义:城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它具有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
关于城市生活环境,我们从比较典型的建筑形式入手,这也是比较直观影响到建筑形式的一个方面。有些城市历史悠久,留存大量的楼阁亭台,极具特色性。办公建筑不同于文化建筑,对于具象的元素运用需要技巧。比如上海金茂大厦,取自于塔的意向,从底部到顶部,楼层逐渐收缩,形成一个有韵律的建筑形态。另外要提到一个城市尺度试验,嘉定微型街区。由街道切割城市空间,沿街道有骑楼,整体尺度小于城市,更接近于人的尺度。不管是城市肌理、传统建筑,还是人文景观,都影响着办公建筑的设计。
关于生活方式,以生活节奏的快慢为例。比如成都的西村-贝森大院,采用三面围合、一面为巨型折线跑道、中间为综合景观的结构,旨在创造一种具有成都生活特色的生活场所。它创造的不仅仅是一栋综合体建筑,更是容集体记忆、地域特色与现代生活方式于一体的社会容器。而在生活节奏比较快的城市,我们更倾向于设计更加快捷高效的办公建筑,同时在共享空间处体现“慢”的部分。
办公建筑的文化性反映了其所在地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艺术表达。文化性的表达可以通过建筑的风格、装饰和细节来体现。
一座城市,无论历史底蕴是否深厚,其文化传承若要持续,都需要每一栋建筑来反馈,这就需要建筑师溯其源、寻其根、把其脉,设计建造真正适合当地的建筑。
如果说地域性决定了建筑的基调,文化性注入建筑的基因,那么场所性就是那把精细雕刻的刻刀,对建筑进行最终细致的刻画,或者说场所性决定了建筑的唯一性。一片场地,位于闹市之中还是公园一畔,展现出来的形象可能是全然不同的。我们不可否认,任何建筑建成之后不只是服务于其使用者,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在推进住宅区去围墙化的原因。
同样的,作为办公建筑,如果建造于闹市之中,在条件允许范围内那么理应还给社会一定的公共空间。比如芝加哥南运河320号,建筑尽量减小占地面积,在闹市之中为公众留出了约6000平的公园空间,还有各种小型活动空间,能够满足多种多样的公共活动需求。如果建造于公园一畔,更应该注意对景观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考虑视线通廊、人员路径等,比如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649地块,园区北侧和西侧是西山山脉,南面为永定河引水渠及滨水公园带。整个园区采用九宫格的形式,中间地块作为开放共享的公园,并设置二层连廊连通多个地块,满足使用者及周边居民自由漫行的需求。由此可见,不同场地环境中的建筑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体特征和空间特征。
笔者在最近的一次办公建筑设计中,对在地性进行了针对性实践,接下来从地域性、文化性、唯一性三个方面阐述该建筑的在地性属性。
该项目位于正定新区起步区的核心区,北邻园博园,南临商务中心及中心湖公园,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园博园大街连接新老城区,形成层级明确的外向发展交通体系,周边均为商务用地。
项目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雨量集中于夏秋季节。当地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建筑需要注意体型系数不宜过大,适当考虑夏季遮阳,并且注意冬季防西北风。石家庄市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滹沱河穿城而过。地理区位决定了本建筑不似南方建筑般灵活多变,建筑基调更偏厚实稳重。
正定历史源远流长,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是石家庄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有“古建艺术宝库”美称。古城内有许多历史建筑和遗迹,如正定隆兴寺,始建于隋代,宋代大兴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又如开元寺须弥塔,为国内少见四方塔,造型古朴,颇具唐塔特征。
按城市风貌要求,建筑整体采用现代风格。建筑外立面采用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柱、板、顶结构外化,形成逻辑严谨、外观整饬的主体外立面效果。底部配套、中部办公辅助空间及顶部开放办公空间,功能外化,以古塔的形式向上生长,呼应了正定的千年底蕴。建筑主墙面采用压纹铝板及玻璃幕墙,底部结合正定古城风貌,采用中灰色小模板现浇清水混凝土,既能体现现代的办公理念,又能保证建筑文化的内涵神蕴。
本项目位于正定新区起步区,综合商务中心北侧。项目东至安业街,西至安居街,南至阳光路,北至和谐路。从园博园到场地、商务中心,再到中心湖公园,空间具有极强的轴线关系。沿和谐路望向基地,两侧为百米高层,中部为中心绿地,背衬大体量商务中心,需要思考场地如何衔接城市天际线。基地北侧有园博园及其水系,南侧过商务中心有中心湖,整体呈现出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
为了呼应极强的中轴秩序及体量巨大的综合商务中心,本项目采用围合式布局,对称布置在轴线两侧,建筑高度42m,形成由南到北依次跌落的态势。三段式立面呼应综合商务中心,上部屋顶轻盈,中部简洁规整,底部灵活有序。为了回应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围合式的体量分为四栋,呈风车状布局,城市绿脉引入庭院内,打造生态绿色办公空间。
经过地域性、文化性、场所性三重打磨,最终形成了一组端庄稳重、低碳节能、富有文化内涵、与环境相融的办公建筑。
在地性表达对于办公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是重要的,原因如下:
融入环境:在地性表达使办公建筑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相协调。通过了解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建筑风格等特征,设计师可以将这些元素融入建筑中,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增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文化尊重:在地性表达能够尊重和展示当地的文化和传统。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通过在办公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可以向员工和访客传达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增加其归属感和认同感。
可持续性:地域性表达能够促进办公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设计师可以将建筑与环境的互动最大化,实现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地域性设计还可以减少建筑材料和组件的运输距离,降低碳排放。
综上所述,地域性表达对于办公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是重要的,它能够融入环境、尊重文化,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办公建筑在地性路径的梳理以及案例的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对于办公建筑的设计落地是一个塑形加精雕的过程。实现办公建筑的在地性表达需要深入挖掘地域及文化特色,关注场所环境,注重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同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办公建筑的需求也将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地方特色与现代设计理念更好地结合,以满足未来的办公需求。
具体到每个办公建筑的形式,绝非是北方应厚重、南方应轻巧这样一刀切的结论。建筑的在地性需要依据具体的任务需求、场地环境作出针对性解答。为每栋办公建筑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通过营造办公建筑的整体群貌改善城市千篇一律的风貌,需要设计师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