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困境与解决思路

2024-04-25 06:44吕晓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校企人才学校

吕晓辉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攀升。全球经济新格局的构建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创新。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急需人才,也是联系校方与企业的重要纽带[1]。企业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得到学校的支持,学校要想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也同样需要企业的参与。

1 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1 校企合作对接机制不成熟

随着校企合作模式的普及,国家近些年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是各个学校的校企合作还处在表面,并没有类似于国外双元制这种成熟的合作机制,双方合作存在供需不对应的局面。

从校方角度看,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常会积极、主动联系企业,但有时仅仅敷衍了事,特别是对有合作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有的学校又看不上。从企业角度看,中小微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占非常大的比例,但是规模比较小,在资金、人员方面比较薄弱,在与学校合作过程当中参与度和贡献度不足。学校方面必须与很多中小微企业合作以解决教学和学生就业问题,这会使小微企业在合作方式和管理上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尤其是几家生产经营相似的公司往往会产生冲突或矛盾。

1.2 校企合作平台不完善

校企合作需要双方长期投入且见效缓慢,缺乏完善的平台机制保障将导致校企双方缺乏持久力。很多校企合作仅仅是签订一份协议,或者是学校为企业提供几个毕业生,而没有开展过更加深入的合作工作。在教学方面,企业也没有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因此,完善的校企合作平台至关重要[2]。现在的校企合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运营和管理,同时缺乏合作的规范,合作多是靠学校和企业的感情联系,这导致合作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虽然校企合作已经上升到政府层面,政府也颁布了一些校企合作的规范和指导性文件,然而这些文件并没有制约合作双方,更没有法律约束力,使校企双方任何一方都可以毫无成本地违约或者随意改变合作方式。如此一来,稳定的资金支持和具有监督机制、整体规划、统一布局的合作平台已成为校企合作的必要条件。

1.3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认证不统一

学校与中小微企业之间合作培养的学生,有时在其他大中型企业得不到认同。后者认为中小微企业资金匮乏、规模相对较小、技术落后,在这种条件下培养的人才不能适用大企业。更有甚者,中小微企业之间互相也不认可对方培养的人才。缺乏人才的统一鉴定标准,成为校企合作的绊脚石。因此,应出台普适的职业鉴定标准,无论是中小微企业还是大企业,只要能够通过政府主导监督的职业鉴定,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就应该被社会认可。

1.4 校企合作教育改革措施不配套

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是普适性的。员工就业、入职后还需要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后期培训,以适应自己公司的需求。学校培养的人员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这导致中小微企业用人成本居高不下。虽然学校有大量的实习实训设备,但多为实习实训专用设备,无法应用于真实的生产中,致使学生在实训结束后仍与实际生产脱节。因此,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改革教学势在必行。学校采购实训设备要考虑与其合作的企业需求,做到既能培训学生,又能培训企业员工,为企业采用真实工作案例和项目化的教学方式提供设备支撑。

1.5 校企合作的教学体制改革不够深化

大多数学校的教学体制都是学科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是否是企业所需要的?从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的设置是否满足岗位的需求?事实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企业用得上的人才[3]。当前的很多校企合作并没有贯穿人才培养的全周期,无非是把毕业后去企业的培训放到学校临毕业前,美其名曰“实习教学”而已。这导致学生在面对企业和岗位时力不从心,缺乏自信。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基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革新教学体制,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适应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方案。政府应该出台政策性文件指导校企合作,并在全部过程中起到监督检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书本教育到技能素质教育的转变,使知识体系、技能体系、素养体系得到深度改革,培养出适合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6 校企合作运作融合度不高

企业经营应该与学校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企业的经营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学校壮大又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校企双方合作应该是一个利益整体,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有同样的目标。校企双方之间缺乏沟通机制,双方的运作模式各不相同,将导致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之间无法深度互融,出现校企合作“两张皮”现象。现实情况下,学校与大企业间的合作通常是一对一模式,无论是建设产业学院形式的校企合作还是其他形式的合作。但与中小微企业的合作往往是一对多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处理好与各个企业间的关系变得相对困难,因此必须建立适合多企业间的沟通机制和运作机制,从而协调各中小微企业间的矛盾与利益,让学校成为企业与企业、教学与工作间的强力纽带。

1.7 校企合作的双方利益不协调

合作的稳定需要协调好各方的长短期利益关系。企业的培训要求是短平快,而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是长效的,两者在利益的协调统一方面并不一致。人才培养存在见效缓慢且培养周期长的特点,而中小微企业由于资金匮乏、规模小、员工离职率高等特点,对人才的需求是急迫的。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与企业在人才市场直接招聘到岗位人才相比较,前者的时间成本明显过高,况且人才的培养需要资金支持。综上,双方利益的难以协调是导致合作困难的重要因素。

2 中小微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意义

2.1 校企合作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

一方面,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之一,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2023年6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截至2022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5 200万户,比2018年末增长51%。2022年平均每天新设企业2.38万户,是2018年的1.3倍。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微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是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参与者。中小微企业的繁荣发展是稳定就业、繁荣经济的基本保障。中小企业活跃的地区恰恰是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也是择业的热点地区。发展职业院校与中小微企业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紧跟实际用人需求、增强实践能力,从而成为提升个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改善社会就业局面的有效途径。

2.2 校企合作是破解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困境的主要手段

人力资源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围绕人才展开的争夺战也越来越激烈,人的素质、知识、技能等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逐渐突显。引入人才、留住人才,是中小微企业在新环境下生存的关键。

2.3 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院校在新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这说明,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指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4]。教育部也明确提出,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5]。

3 解决学校与中小微企业合作困境的思路

尽管中小微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合作存在诸多矛盾和瓶颈,但只要把握好总体方向,遵循整体目标,在规范化的框架下推进,必能实现平稳、可持续的发展。

3.1 注重合作的根本利益点

校企合作要本着为企业培养人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强化科技攻关等目标。在内容和课时安排上,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育和企业改革。在企业技术推进上,学校应当发挥技术优势,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问题,以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为培养目标,注重职业道德培养,为企业输送用得上、用得住的人才。

3.2 注重合作的持续性

校企合作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双方要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去看待合作,要有技术的前瞻性,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培训项目要适应未来学校和企业的发展要求。校企合作要针对不同行业,开发新的工学结合项目,使之具备“培养一代、传承一代、受益一代”的功能,形成完整的合作项目生命周期。

3.3 注重合作的服务性

校企合作要注重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要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为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企业也有责任和义务将新知识和技术传授给教师,使教师又能借助新技术服务于校企合作平台下的众多中小微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的中小微企业联合生存体,变个体为集体,增加市场竞争力。校企平台也应帮助企业解决短期人力资源紧缺问题,针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满足企业人才的需求。高校要把企业的重大技术攻关难题等作为学校在专业技术领域的重点课题来抓,使学校在专业方面的优势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开发。这样既可以促进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达到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要求;同时可以锻炼和提高专业教师水平,实现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宗旨[6]。

3.4 注重合作的多样性

众多中小微企业并不能整齐划一地满足学校的培训机制。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已被打破,人与人相互之间的交流范围也变得宽广。建立合理的现代化网络教学和数字化教学手段至关重要,这既可以打破时间上的约束,同时使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得到利用。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学校可依托自主建立的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网络化教学。校企在网络教学方面要共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提升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

3.5 注重合作的通用性

运用全新理念改革校企合作办学的考核手段,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能够得到普遍认可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以职业素养和技能为考核重点,要经得起社会检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受教育者所学即所用,解决企业人才培训成本的实际问题。

3.6 注重合作的规范性

校企合作需要有政府等第三方机构监管以保证合作的规范性。一方面,避免出现将学生变成廉价劳动力等不良行为;另一方面,避免受教育者以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或教育学历证书为目的,参加培训或学习仅流于表面形式。由政府等第三方机构制定监督检查机制约束和指导校企合作,是保障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3.7 注重合作的规模性

鉴于中小微企业在规模和财力方面的限制,有必要考虑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以实现规模化效益。明确联盟成员的主要责任,保障联盟正常运行,建立起“校企共融”发展联盟。

猜你喜欢
校企人才学校
人才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校推介
校企合作五反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