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崛起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策略研究

2024-04-25 04:04于亚光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话语大学生信息

于亚光 王 琳

(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指出,意识形态能够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发展路径,要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与道德观念牢牢绑定在一起[1]。随着自媒体的普及,民众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诉求的渠道发生了巨大改变,外来、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借由自媒体技术的开放性、自由性和隐匿性特点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这一转变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自媒体所引爆的新型“舆论战场”,如何遵循总书记指示深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已然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

自媒体指的是依托新兴媒介技术实现的点对点、双向互动的裂变式传播载体,亦常被称作“个人媒体”或“公民媒体”。与传统媒体所依赖的“5W”传播模式不同,基于“5A”传播模式的自媒体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硬件与软件的限制,让信息的生产、交流与传递更具个性与效率[2]。

具体而言,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接双方更具平等性。新媒体最显著的特点是组织化主体与个体化主体均可担当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这打破了传统上媒体单向灌输、用户被动接受的信息传播生态。自媒体时代存在信息碎片化与系统化并存的特点。每个个体都可以将发现的新鲜事物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上传至自媒体平台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念。一方面,这种表达常常加入了信息生产、传播者个人的情绪立场和价值判断,在多次转发与加工后更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但另一方面,真理往往越辩越明,部分传播内容虽然在生产伊始出现了事实扭曲、春秋笔法等问题,但经过层层传播,尤其是在多方主体加入了补充内容后,信息又朝着完整、系统的方向逐步完善起来。

此外,不同于传统媒体至上而下的“泄洪式”信息传播模式,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有着自下而上的“沸腾式”传播特点[3]。技术进步让大众掌握了话语权,信息传播因此更具裂变性与延展性,“信息爆炸”等传播学现象频频发生。如何在这种裂变与延伸中融入主流意识形态成为高校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议题。自媒体时代是一个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共存的时代,由于个体传播渠道愈渐丰富,民间舆论场逐渐成为社会整体舆论中不可小觑的力量,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作用不断增强。

在自媒体崛起背景下,新技术与新思维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变革。受其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出现了样态革新与格局转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述:“老百姓上了网,民意就上了网”[4]。自媒体的出现将民意搬到了网络空间,拓宽了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可能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意识形态发生激烈碰撞,如果主流意识形态放弃由自媒体所开辟的传播新空间,非主流、非权威乃至敌对化意识形态必将乘虚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很可能因此陷入被动。可见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能怀有“让步”“共治”的侥幸心理,面对西方话语霸权与文化殖民要牢牢把握自媒体崛起的大趋势,积极开拓舆论引领与价值传播阵地,将高校建设成强大、高效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阵地。

二、自媒体崛起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现状

(一)开放平台削弱育人导向力。自媒体崛起背景下,西方国家加大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输送力度,其目的在于弱化国人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降低国人的文化自信、政治自信和制度自信。在这一过程中,自媒体扮演了介体角色。欧美国家借由近现代殖民掠夺所获取的资源大力发展信息科技,累积起强大的媒介优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斗争中抢占了先机。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西方价值渗透的薄弱地带,在微信朋友圈、商业短视频平台经常能看到宣扬西方中心论、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容[5]。自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为西方技术殖民与价值输出提供了更加隐蔽的路径,青年学生很容易因为信息辨识能力差、价值体系不成熟等原因遭受蒙蔽。

(二)价值多元消解主流文化主导性。以“三微一抖”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以便捷化的操作方式、高效率的传播模式和趣味性的主题内容塑造出与传统媒体所传播的主流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文化风貌。一方面,自媒体平台诙谐轻逸的内容吸引大量学生侧目,为他们营造出释放天性、张扬个性的信息消费语境,也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新渠道、新场所。但在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崛起又催生出感官至上、猎奇主义、极端反权威等不良思潮。自媒体平台中图文并用、看似轻松有趣的内容组合成光怪陆离的影音世界,为学生提供发泄欲望、逃避现实的工具,大学生流连其中很容易产生技术依赖、电子成瘾等问题[6]。

部分不良媒体有意识地钻技术的空子、垄断时代红利,大搞病毒式传播,导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环境进一步恶化,由此引发的大学生思维碎片化、情感扁平化不断消解逻辑缜密、态度庄严的主流意识形态。尤其在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等辅助技术的影响下,学生陷入信息茧房、偏听偏信非主流价值理念的现象时有发生,端庄、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吸引力弱化,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的开展环境愈加复杂。

(三)传播自由动摇主流意识形态中心地位。本质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特定话语权力关系的衍伸物,它彰显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持有者的权威性。在传统媒体时代,主流价值观念持有者虽然是广大人民群众,但发言权却集中在少数主流媒体与权威机构。主流媒体、权威机构通过设置意识形态议程把控社会议题,实现舆论引导和价值引领。这种价值引领方式虽有中心化、专业性特质,但不够重视人民群众的心理诉求,其过度干预的心理引导方式容易引发主流意识形态塑造不牢固等问题。

自媒体的崛起打破了权威机构的话语权垄断,媒体用户从信息的接受者转为发布者、传播者甚至掌控者,大量民众开始借助自媒体平台表达立场、交流思想。一方面,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和谐、自由、多元理念非常贴合;但另一方面,对媒体用户的舆论引领难度大幅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心地位逐渐被多元价值理念挤占。

(四)技术冰冷颠覆传统人文话语范式。不同于传统媒体宏大叙事、单向灌输的信息传播方式,自媒体依托虚拟、开放的信息技术成功向用户输出了大量生动、活泼、新奇的内容资源。自媒体平台的双向交互性提升了人的主体价值,进一步弥合了信息收发者之间的情感与社会距离,在意识形态教育中实现了由教育者占据绝对权威到教受双方地位平等、交流互助的民主转变。

自媒体强调人的本体地位,但过于关注用户使用体验很容易导致技术冰冷颠覆传统人文话语范式,致使价值引领止步于低幼化、浅薄化的低质信息生产与传播,难以满足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需求。同时,由于自媒体降低了信息的传播门槛,平等地给予所有个体生产和传播信息的权力,信息伦理问题更难追溯源头、高校思政育人队伍主流意识形态“维护者”角色的扮演难度加大。受限于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的天然差异,教师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总结出的人文话语、工作经验对学生的引导效果大打折扣,自媒体时代更具复杂性、隐匿性的伦理侵害问题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自媒体崛起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路径

(一)建设融媒体平台,开辟意识形态传播新格局。意识形态传播格局在很大程度上由其所处的媒介所决定。意识形态建构归根结底是一类实践问题,高校在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实践导向,从载体搭建、手段创新等方法论层面出发,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时代信息技术搭建主流意识话语生产、传播平台,将内容创作与传播的途径牢牢攥在手中,为大学生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富足感,并借此实现对学生的思维塑造与价值引领。

由于生态位受到新兴媒介的挤占,传统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已经难以支撑高校全生命周期育人模式的有效实行。习近平总书记曾就这一问题做出过总结,他认为当代年轻人几乎不看主流媒体,教育工作者应当将信息传播的途径扩展到新兴媒体上,以其在意识形态战场上占据主动权。为回应总书记的美好期许,把握住由自媒体崛起而产生的时代红利,高校有必要创新教学手段,打造融媒体传播平台,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扩展阵地。

具体而言,要畅通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传播渠道,将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空间从现实社会逐步转移到网络世界。教育工作者要增强自身的技术理性和技术能力,对新事物、新科技抱持学习热情,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与育人功能,主动在以“三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上开通官方自媒体账号,并通过数据画像、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等手段向学生群体推广普及主流意识形态相关的知识信息,搭建、拓展大学生学习、交流意识形态的载体,通过主动出击的方式抢占舆论高地、引领学生思维。同时,要抓住融媒体发展的新机遇,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构建自媒体平台,将线上与线下、传统与现代媒体有机融合起来,发挥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联动输出效应,打造出资源集约、协同高效、优势互补的融媒体传播体系,为大学生提供获取信息、展示自我和发展成长的优质平台。

(二)健全传媒主体责任制,净化意识形态教育生态。一方面,自媒体时代信息的开放性与去中心化为多元思潮开辟了一块“自留地”;但另一方面,不少错误思想和敌对价值观念借助信息技术的匿踪性获得了藏身之所。高校必须抓紧抓实意识形态传播管理权,加强对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建立党组织统筹规划、各部门合作共进的协同工作机制,健全传媒主体责任制,创造出清朗、健康的意识形态话语环境。

首先,要加强对高校官方自媒体账号的监管,规范运营者、管理者的传播行为和教育心态,提升各传播环节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促进高校自媒体空间长效、有序、高质量发展。其次,要加强对高校自媒体运营者的媒介素养培训,使之具备较强的基于新兴媒体平台传达思想、引领舆论的能力,让更多高校自媒体工作者获得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履行运营者职责、行使运营者权力的能力。再次,要明确各教育主体责任,防止由于个人思想不正、品行不端所造成的意识形态阵地失守问题,方便高校在舆论危机发生时及时挽回自身名誉。最后,还应利用自媒体时代常见的区块链与大数据等技术,将官方媒体平台的使用者、发布者、管理者锚定在同一责任链条上。如此一来,一旦出现教育主体的失职渎职行为便可以逐级上溯,找出问题的形成原因并做到公平赋责、依法追责和高效容错。

为进一步净化意识形态教育生态,高校还应要做好外部对接工作,积极寻求校外行政、执法力量的援助。要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要敢于自我检举,做好自查自审工作。一旦发现自媒体平台出现信息失真、言论失实的现象便应上报相关部门、采取补救措施,限制违法违纪的自媒体运营者继续使用高校媒体平台的权限,打造守法、透明的意识形态传播环境。此外,高校还应完善舆情追踪机制,做好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引领工作,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的提升肃清前进阻碍、营造良好环境。

(三)把握学生真实诉求,提升意识形态话语说服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的主要阵地。传统的思政理论课往往热衷于宏大叙事,将理论探讨的视界聚焦在国际大事、经济发展、国家整体建设等话题上,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感态度、学习进度等中微观话题的重视不够,难以满足学生由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所催生出的更为个性化的心理诉求,降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向心力与指引力。为此,高校应当创新话题设置,提升意识形态话语说服力,引导参与议题的大学生自觉向主流意识形态靠拢。

1.抓住自媒体时代话语特点,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教育工作者应当保持对网络、新媒体的学习热情,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收集、接触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内容,以自媒体技术赋能教育工作,借助生活化、网络化的话语重塑意识形态引领工作模式。

2.抓实新媒体空间社交议题设置权,通过培养意见领袖、网络宣传员及内容输出者,打造出能够全面把控自媒体话题议程的主导群体。各观点输出者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表达习惯,创造出具有自媒体时代特征的主流意识形态新话语。

3.扩展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吸收由技术发展、社会进步所衍生出的新词汇,用年轻人喜欢的“网言网语”重讲中国好故事、重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将自媒体时代的优秀文化、多元价值同主流意识形态有机融合,形成学生爱学、教师好教、社会认可的意识形态引领工作新格局。

4.围绕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创设趣味性网络实践活动,结合新时代所产生的新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微辩论”“网络演讲”“网站主题板块设计”等活动。比如可以设置“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活之洞察”这一题目,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查阅、检索、分析资料,结合自身的大学生活体悟编写演讲稿,在网络媒体平台中发表真人出镜的演讲视频。此类实践活动同大学生网络生活中所养成的习惯相契合,能够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我,增强思维品质与社交能力,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演讲者、听讲者群体内的说服力。

(四)提升教育主体素养,掌控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教育主体的政治觉悟与职业操守决定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牢靠程度,高校必须重视意识形态教育队伍能力素养的发展,打造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能力强且能够高效利用自媒体技术解决意识形态宣教问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提升教育工作者理论素养。高校应秉持“育人先育己”的教育理念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切实融入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内,以此夯实教师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以真挚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将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传达给大学生,切实提升意识形态话语引领力。

2.强化教育工作者政治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六要”标准中,首要要求便是“政治要强”,这是由思政课的教育任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目标所共同决定的[7]。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是高校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前提。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者必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自媒体时代碎片化、扁平化、复杂化的信息,怀揣高昂的斗志与坚定的使命感,保证自身教育工作的落脚点不被敌对意识形态所冲垮。要培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内容的政治敏感度,要善于搭建载体、统筹规划,因势利导地应对自媒体伦理风险,做好自媒体时代新兴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的“守门人”。

3.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沟通技能与话语表达能力。在大学生活中,同学生交流沟通最为频繁的是教师、辅导员、校务管理等教育主体。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能力与专业技能是决定其自身育人引领能力的根本因素。专业、理性的意识形态内容需要依托于情感化的沟通话语提升感染力和传播价值。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学生所想”,主动接触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网站,并尝试使用日常化、生活化、轻松画的网络话语体系重构意识形态内容,让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工作变成充满趣味性的师生互动过程。

4.强化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应当提升自身的技术敏锐度,善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虚拟现实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意识形态宣教工作。高校要把握住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的媒介培训活动,强化教师的自媒体思维、互联网思维,将平等、开放、去中心化的思想理融入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升工作中,加深教学、管理、监督等业务与时代发展的契合性。

结语

在自媒体崛起的冲击下,国内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曾表现出短暂的疑惑与困顿,未能首先抓住机遇适切地拓展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全新“领地”,导致大学生意识形态引领“慢人一步”。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不能因此产生同敌对意识形态共存的消极想法,而要在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继续坚守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强化网络阵地意识,争取在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中抢占主动权,以自媒体平台推动借助主流意识形态在学生群众中开枝散叶、落地生根,切实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力、解释力与实效性。

猜你喜欢
话语大学生信息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