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抑郁及焦虑现状分析

2024-04-24 13:23龚佳幸陆科杰张超颖俞梦飞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2期
关键词:研一口腔医学毕业论文

龚佳幸,陈 飞,陆科杰,钱 颖,张超颖,俞梦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浙江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

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意见后[1],自2015年起,浙江大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有机衔接,并轨培养。2021年3月俞梦飞等针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所有住培学员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专硕对住培基地和线上系统的满意度均低于委培医师和本院医师,对轮转科室和带教教师满意度的部分项目中低于委培医师和本院医师,因此在住培过程中应当重视并轨专硕的压力与需求。医学专硕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不同,不仅需要以医生的身份在医院不同科室轮转接诊病人,同时还要参与科研、发表研究文章并撰写毕业论文,以满足毕业或申请博士学位条件。高等院校“医教研并举”的培养模式在增强专硕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心理健康。中国医学生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的患病率相对较高,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重视[2]。为了更好地了解浙江大学口腔专硕心理状态、压力来源和解压方法,本研究在2022年6月对本校2019级、2020级和2021级的口腔医学专硕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专硕不同特征分析其抑郁情况与焦虑程度、压力来源及释放方法,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降低学生焦虑及抑郁水平,促进心理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2019 级(研三)、2020级(研二)和2021级(研一)共171名并轨专硕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均已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问卷星软件于2022年6月对浙大所有在读口腔医学专硕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该调查包括专硕的基本信息、抑郁症状筛查、焦虑障碍自查、压力来源和释放压力方法等。基本信息包括年级、性别和导师类型。抑郁症状筛查选择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2(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2),量表有2个自评项目,每项具有4个评级的量表,分别赋值0~3分,最后PHQ-2得分为2个项目分数总和,PHQ-2≥3分则视为有抑郁症状。焦虑障碍自查选择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由7个自评项目组成,每项具有4个评级的量表,分别赋值0~3分,GAD-7得分为7 个项目分数总和,得分≥15 分为重度焦虑,10~14 分为中度焦虑,5~9 分为轻度焦虑,≤4 分则无焦虑。压力来源共10 项,采用排序题形式,最多选10项,最少选1项,排序第1到排序第10分别赋值为10~1分,项目未选,则赋值0分。释放压力方法共13项,采用多选题形式,计算每项的选择人数百分比。调查问卷信度良好,对专硕的抑郁及焦虑自查条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Cronbach'sα为0.946)。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收集数据资料进行检查及校对后,采用SPSS 22.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专硕基本情况

本研究对浙江大学171名口腔医学专硕发放问卷,共回收162 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7%。其中,研三(2019 级)占比26.54%(43/162),研二(2020 级)占比36.42%(59/162),研一(2021 级)占比37.04%(60/162)。男生占比33.95%(55/162),女生占比66.05%(107/162);导师为硕士生导师的占比29.01%(47/162),博士生导师占比62.35%(101/162),合作导师(双导师)占比8.64%(14/162)。

2.2 PHQ-2抑郁症状筛查量表结果

本项目中专硕PHQ-2 平均得分为(1.60±1.42)分,其中,研三平均得分最低,为(0.91±2.07)分,研二为(1.64±1.23)分,研一为(2.07±1.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PHQ-2得分较女生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导师类型的学生PHQ-2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合作导师的学生得分最低(0.86±0.91)分,其次为硕导的学生(1.45±1.43)分,博导的学生得分最高(1.78±1.42)分。14.20%(23/162)的专硕PHQ-2得分≥3 分,其中23.33%(14/60)的研一PHQ-2 得分≥3 分,远高于研二(11.86%,7/59)和研三(4.65%,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Q-2得分≥3分与性别及导师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具体结果详见表1。

表1 PHQ-2抑郁症状筛查量表结果

2.3 GAD-7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结果

GAD-7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结果显示专硕的焦虑总检出率为58.02%(94/162,GAD-7 得分≥5分),不同年级专硕的焦虑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研一焦虑比例占71.67%(43/60),较研二高(59.32%,35/59),研三最低(37.21%,16/43);研一处于重度焦虑以上者占8.33%(5/60),而研二和研三分别只占3.39%(2/59)和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专硕焦虑检出率与性别及导师类型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表2。

表2 GAD-7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结果

2.4 专硕压力来源分析

调查了专硕平时的压力来源,就不同年级而言,研二与研一的读博压力明显高于研三,研一执业医师等考核压力高于其他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性别而言,男生感情压力明显大于女生(P<0.01);就导师类型而言,硕导组的学生临床压力较博导组及合作导师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硕排名前五的压力来源分别是毕业论文、科研压力、毕业求职、读博和各种考试。研一排名前四的压力来源分别为毕业论文、科研压力、执业医师考试和读博,研二排名前四的压力来源分别为毕业论文、毕业求职、读博和科研压力,研三排名前四的压力来源分别为毕业论文、科研压力、毕业求职和住培结业考试,毕业论文都是各个年级组排名第一的压力来源。根据GAD-7得分分组,发现无焦虑组10项压力来源分值均显著最低(P<0.01),压力最高是毕业论文(4.85分),其次是科研压力(1.87分),轻度焦虑组的毕业论文、毕业求职、读博、考试、科研压力、导师压力分数在几组中均为最高(P<0.01),中度和重度焦虑组压力最高为毕业论文。具体见表3。

表3 专硕压力来源评分

2.5 专硕释放压力方式的结果分析

专硕释放压力方法选择从高到低分别为与朋友交谈(80.86%,131/162)、睡觉(68.52%,111/162)、看电视/电影(66.67%,108/162)、聚餐(55.56%,90/162)、听音乐(52.47%,85/162)、运动(51.23%,83/162)、打游戏(38.89%,63/162)、旅游(11.73%,19/162)、与导师交谈(7.41%,12/162)、祈福(6.79%,11/162)、喝酒(4.32%,7/162)、看医生/处方药(3.09%,5/162)、吸烟(1.23%,2/162)。专硕选择释放压力的方法与导师类型无显著相关性。不同年级专硕选择释放压力的方法较为相似,但研三中使用运动释放压力排在并列第二(58.14%,25/43),而研二(47.46%,28/59)和研一(50.00%,30/60)采用运动释放压力排在第六,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二(57.63%,34/59)和研一(58.33%,35/60)选择听音乐释放压力的比例较研三(37.21%,16/43)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专硕释放压力的方法有较大的差异,选择睡觉和听音乐的女生(73.83%,79/107 和58.88%,63/107)比男生(58.18%,32/55和40.00%,22/55)多,而更高比例的男生(63.64%,35/55)会选择打游戏来放松(女生为26.17%,28/1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选择运动放松的男生(61.82%,34/55)比女生(45.79%,49/107)多,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GAD- 7得分无焦虑组与导师交谈解压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无焦虑组和轻度焦虑组通过看电视或电影解压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焦虑组(P<0.05),余未见统计学差异。

3 结果分析

3.1 口腔医学专硕的抑郁及焦虑现状分析

有研究显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焦虑检出率为17.92%,抑郁检出率为15.09%[3]。本调查研究有14.20%的专硕有抑郁症状,58.02%的专硕有焦虑症状,远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焦虑比例,口腔医学专硕的高焦虑检出率可能与口腔临床科室需要独立面对患者有关。口腔医学专硕需要相对独立的进行口腔、颌面和牙齿等细小器官位置疾病的操作处理,需要直接面对患者的提问进行沟通,对动手能力也有着更高要求,但患者常因学生操作而表达不满或投诉,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本调查中,研一的抑郁症状和焦虑比例均显著高于研二和研三,其中研三最低。与其他年级相比,研一学生有较重的课程压力,面临临床实践经验不足、科研能力积累不够及与导师关系的磨合等问题,部分外校本科生来我校读研面临新环境还会产生不适感和压力感,这些都有可能加重研一学生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由于专硕毕业要求四证合一,读研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步骤均可造成专硕的巨大压力,从而影响心理状况。

3.2 口腔医学专硕的压力来源和释放压力方式分析

中国医学研究生前3位压力的来源是学业、就业和经济,当今医学研究生承担了多方面的压力[4]。不同年级的压力来源排序有所不同,但毕业论文均为三个年级的第一压力来源。随着毕业论文盲审要求的提高,专硕延毕的情况不断出现,影响最大的便是读博,无法如期拿到毕业证书,即使博士录取也无法入学。此外,科研压力、毕业求职、读博和执业医师等相关考试为专硕比较常见的压力来源,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与毕业论文、求职以及读博息息相关,执业医师考试和住培结业考试与毕业相关,对专硕来说种种压力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专硕释放压力方法选择较多的(>50%)的分别是与朋友交谈 (80.86%)、睡觉(68.52%)、看电视/电影(66.67%)、聚餐(55.56%)、听音乐(52.47%)、运动(51.23%)。专硕最喜欢的释放压力的方式是与朋友聊天。由于有威望的导师常以压力施加者的形式出现,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于压力的交流一般较少。师兄师姐作为同龄人和过来人,与其聊天更有共鸣和指导意义。

4 对策

4.1 从需求出发,从根源解决,根据不同年级专硕压力来源差异,分级指导

对专硕进行的干预及疏导不仅需针对心理状态,而且应该从专硕的需求和根源上去帮助和解决其压力。对医学专业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规划指导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明确其职业发展方向[5]。医学院校积极开展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可以帮助医学生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和理想。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需开展不同类型的指导。院校应在研一入学阶段开设系列科研讲座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科研基础能力,后期通过统计分析历届毕业论文选题和论文盲审情况,拓展学生临床研究思维,确定毕业课题。另一方面,应尽早开始执业医师理论模考和技能操作培训,帮助学生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研二除重点培养临床研究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伦理申请等能力外,还应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明确职业发展方向。院校应为研三提供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指导讲座,同时在住培结业模拟考核时查漏补缺,反复培训以提高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提高须贯穿专硕3年培养全过程,从而提高专硕个体核心竞争力。

4.2 构建“级联指导”模型,促进专硕跨级交流,吸取经验,释放压力

“级联指导”(Cascading Mentorship)模型是指实验室或研究小组的成员从更高级的成员那里接受指导并将其提供给更多的初级成员。有研究发现,导师的科研指导水平与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没有显著相关性,师兄师姐的指导与博士生的科研水平呈现显著相关[6]。由于导师队伍的迅速扩大,同门学生数量降低,部分课题组甚至出现无师兄师姐的情况。因此以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为主导,各部门联动,以博三+博二+博一+研三+研二+研一的人员架构进行分组,充分考虑数量均衡、实力均衡,构建“级联指导”模式,鼓励交流,同时联合各部门对专硕进行指导和培训。“级联指导”模型通过探讨临床问题、指导科研技能和交流释放压力,不仅有利于提升不同年级专硕的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而且有利于释放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4.3 研究生教育办总负责,多部门联动,各司其职

应以研究生教育办为主导,明确各部门责任和任务,多部门联动,全方面管理和培训好专硕,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专硕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研究生教育办应举办有关压力管理、压力意识计划和心理健康服务的讲座,使学生在医学院的高压下如何应对压力有足够的知识和洞察力;同时还需联合各部门对专硕进行指导和培训,如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培训科研能力,本科与毕业后教育办负责执业医师考试和住培考核培训。研究生教育办可依托研究生会展开系列讲座,如“学长学姐交流座谈会”,进一步扩大交流广度;定期举办青年医生及博士、硕士一起的户外活动或团建活动,促进年轻人身心健康;督促德育导师与专硕的深入交流,以便随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同时做好隐私保护工作。

4.4 合理利用医院健身房和学校体育馆,举办各类运动和课程

对于中国的医学研究生来说,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抑制抑郁、焦虑和压力等负面情绪,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和韧性,有利于完成学业和住培[7]。医院健身房、学校操场及体育馆是最佳的运动场所,有利于学生进行各类运动。除学生自行组织运动外,口腔医学院可以在学校举办运动会或趣味性运动比赛,同时医院健身房内有瑜伽房,可尝试正念训练,正念减压疗法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睡眠质量[8]。基于正念的压力恢复训练对于临床外科实习生来说是可行的,可以减轻巨大的压力,并增强临床医生指导这些变化的能力,课程结束后,若参与者能够继续使用正念训练,则能养成持久的健康习惯[9]。

综上所述,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压力普遍较大,学生自入学后就有较高比例成员处于抑郁或焦虑状态。毕业和科研压力是医学生焦虑及抑郁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培养过程中应当以研究生教育办为总负责,多部门联动,构建“级联指导”模型,促进跨级交流。同时合理利用医院健身房和学校体育馆,举办各类运动和课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研一口腔医学毕业论文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大一和研一男生的区别等
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还是改革
大一女生与研一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