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出血情况的影响

2024-04-24 09:18黄雪浪谢林娜石佳
系统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动力学

黄雪浪,谢林娜,石佳

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妇产科,贵州毕节 551700

高危妊娠是指可能导致难产或是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的妊娠,包括巨大儿、胎盘早剥、多胎妊娠等情况,对孕妇及胎儿均有较大威胁[1]。高危妊娠产妇出现难产的概率较大,且相较于正常妊娠的产妇,其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2]。除凝血功能障碍、胎盘等因素外,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妇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3]。缩宫素为治疗产妇出血的主要药物,但其具有半衰期短且易饱和等缺点,临床应用受限[4]。有研究指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此外该药物还具有半衰期较长的优势,还可以对子宫产生强烈且持久的刺激作用[5-6]。本研究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就诊的100例高危妊娠且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出血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高危妊娠且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且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中年龄24~36岁,平均(30.12±3.25)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39.02±0.54)周。观察组(n=50)中年龄24~37岁,平均(30.36±3.29)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39.04±0.47)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成员批准(202203)。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具有高危妊娠因素;②临床资料完善产妇;③无心、肝、肾等器官疾病产妇;④语言沟通顺利,无交流障碍产妇。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肝、肾等器官疾病者;②临床资料不完善者;③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④合并有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产妇均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对照组:以缩宫素治疗,随时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在胎儿分娩后于产妇子宫宫体肌内注射10 U的缩宫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11020363;规格:1 mL∶10 U)。如果产妇持续出血,止血效果不明显,可以适当增加注射剂量但是最大剂量不能超过60 U。

观察组:以两药联合治疗,随时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在胎儿分娩后于子宫宫体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223039;规格:1 mL∶250 μg)250 μg,同时注射缩宫素注射液10 U。如果产妇出血情况无改善,待20 min后再次注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但追加注入次数需<5次。

1.4 观察指标

1.4.1 血流动力学 用药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

1.4.2 出血情况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2、24 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计算公式如下:产后出血量=(液体总量-羊水量)+胎盘出血量+术后清理阴道积血量+止血纱布渗血量。

1.4.3 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两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胸闷、恶心呕吐、面色红热、血压升高)例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血流动力学指标、出血情况)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心率(次/min)治疗前78.95±10.85 79.02±10.36 0.033 0.974治疗后88.14±12.21 81.45±11.47 2.824 0.006舒张压(mmHg)治疗前129.54±15.02 128.77±14.98 0.257 0.798治疗后115.17±13.24 109.24±12.85 2.273 0.025收缩压(mmHg)治疗前85.04±8.75 84.88±8.55 0.092 0.927治疗后81.47±7.85 76.24±7.44 3.419 0.001

2.2 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1、2、24 h的出血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mL]

表2 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mL]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产后1 h 127.54±12.85 88.57±8.74 17.732<0.001产后2 h 170.24±15.11 105.85±10.75 24.553<0.001产后24 h 247.36±20.44 180.54±18.41 17.176<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14.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常见产科疾病之一,不仅发病率高,且致死率高,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均造成极大威胁[7-8]。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包括产妇子宫收缩乏力。缩宫素、米索前列醇、麦角新碱等均是临床上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常用药物。缩宫素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肽类激素,通过使用该药物可以促进产妇子宫收缩进而改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但缩宫素药效时间较短,临床应用受限[9]。此外,传统治疗药物虽在改善产后出血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10]。因此,临床上在使用缩宫素治疗产妇出血时,往往建议将缩宫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11]。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临床上可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治疗等[12]。其不仅能改善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还可使子宫收缩频率、强度等明显增加,同时迅速闭合胎盘创面的血窦达到止血效果[1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治疗产妇出血上,具有半衰期长、稳定性好及起效快等优势,其与缩宫素联合使用时,对产妇出血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14]。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单一缩宫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两药联合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血压水平和出血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P<0.05)。即两药联合使用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出血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其不良反应也有所降低。司徒翠瑶[15]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缩宫素单独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两药联用,联合使用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单独使用组。肖娜等[16]也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两药联用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明显小于单独用药组(26.00%)(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高危妊娠且产后出血产妇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产后出血情况,同时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动力学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