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法及酶联免疫法应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的价值分析

2024-04-24 09:18崔一峰
系统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胶体金艾滋病例数

崔一峰

海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江苏南通 226600

艾滋病为临床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在进入人体后会攻击机体免疫系统,进而引发安全问题。HIV通过攻击CD4+T淋巴细胞,来逐步击溃机体的免疫屏障,破坏机体免疫力[1]。当前临床上针对该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为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需强化对疑似感染HIV人员的预防与检测。艾滋病的潜伏时间较长,一般可达到8~9年[2]。在这期间病毒可能会传播给其他人,诱发更大的伤害。因此,有必要对疑似艾滋病患者早期筛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胶体金法均适用于对艾滋病抗体的早期筛查。但两类检测方式原理不同,故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海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HIV抗体检测的9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验证胶体金法及ELISA法检测与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检测(金标准)的结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中心复检HIV抗体检测的9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胶体金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受检人员均同时进行了胶体金法及ELISA两种检测方式;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发精神障碍疾患者;伴发免疫系统疾病者;抵触本研究者。

1.3 方法

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均是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3 5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取血清适量,放置在室温条件下待检。取ELISA试剂盒检测。检测时分别设置阴性、阳性、空白对照组。①加入样本:向试剂盒中加入样品100 μl;②样本的第一次孵育:在37℃条件下孵育60 min,然后洗板拍干;③样本的第二次孵育:再加入100 μl酶孵育30 min,再进行洗板拍干操作;④向样本中加入显色剂:分别向其中加入显色剂A、B各50 μl,混匀后封板;⑤加入终止液:将其放置在37℃环境下,避光保存30 min,向其中加入终止液。检测波长450 nm(参考波长620 nm)。

胶体金法检测:取血液样本,将其放置于室温下。向其中垂直加入待测样本(25 μL左右)到试剂卡加样孔中。在15~20 min内判读结果。最终检测结果显示检测区与对照区均有红色条带为阳性。

1.4 观察指标

①以WB检测作为金标准,分析ELISA法、胶体金法的阳性检出率、阴性检出率。

②对比ELISA法、胶体金法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100%;准确率=(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出结果、诊断效能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LISA法、胶体金法的诊断结果

胶体金法检出阳性72例,阴性18例;ELISA法检出阳性76例,阴性14例。见表1。

表1 ELISA法、胶体金法的诊断结果(n)

2.2 ELISA法、胶体金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胶体金法检测灵敏度93.33%、特异度86.67%、准确率92.22%;ELISA法检测灵敏度100.00%、特异度93.33%、准确率98.89%。ELISA法检测灵敏度及准确率均优于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ELISA法、胶体金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诱发艾滋病的病因与患者感染HIV病毒有关。患者在疾病感染前期症状与常人无异。在未接受检查时,病症很难被发现,在高危性行为下很容易传播给他人。患者在发病后,机体免疫力逐步下降[3]。机体免疫力降低,使得患者较易感染其他疾病,在疾病终末期,患者多是因感染性疾病而死亡。现阶段艾滋病已经被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中。虽然临床上针对该病治疗推出了多种药物,但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通过早期确诊疾病,可控制患者病情进展。ELISA法、胶体金法及WB检测法均可对该病早期检测,其中WB检测法为金标准检测方式[4]。本研究显示,胶体金法检测灵敏度93.33%、特异度86.67%、准确率92.22%;ELISA法检测灵敏度100.00%、特异度93.33%、准确率98.89%。ELISA法检测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优于胶体金法(P均<0.05),说明两类检测方式均对艾滋病有着较高的检出率。究其原因,胶体金法主要是氯金酸在还原剂的作用下逐步形成颗粒,并在静电作用下形成稳定状态的一种检测模式。胶体金属于免疫标记物之一,能够标记艾滋病抗体,利于临床诊断开展。这类检测方式不仅诊断灵敏性较高,同时患者在检测过程中,无需应用特殊的设备和试剂,操作简单,只需利用试剂盒及检测仪器就可完成检查,一般实验室采用直接观察判断结果[5]。这类检测方式应用的不足之处在于检测时间短,可能会出现产物之间反应不充分的情况发生,导致漏诊和误诊。

本研究应用的另一类检测方式ELISA法在临床中应用时间较长,检测原理是让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最终保证抗原的活性,借助酶标记物进行检测的一种方式。若是抗体多,反应程度剧烈,则反应孔显示颜色会更深[6]。通过酶标分析仪检测,对抗体量进行细化分析。ELISA检测方式酶催化效果可观,应用检测准确率高。从整体上看,两类检测方式诊断准确度均>90%,但仍存在一定误诊及漏诊。为进一步使检测结果提升,可将两类检测方式联合。ELISA检测方式相较于胶体金测定方式的优势在于:操作时借助洗涤方式,促进其他成分与免疫复合物分离,受检物质量占比增加,利于检测准确度提升[7];可将其作为定性检测的一种方式;检测原理可保持高酶活性及免疫活性,其是利用抗体固相载体表面结合原理开展的,在操作时,操作手法及试剂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小[8]。

付福玲[9]对90例疑似艾滋病患者血液中的HIV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WB检出50例,艾滋病确诊率55.56%;胶体金法检出46例,确诊率为51.11%,ELISA法检出47例,确诊率为52.22%。以WB为标准,胶体金法符合率92.00%,ELISA法符合率94.00%。可见,ELISA法和胶体金法在HIV抗体检测方面一致性佳。这一结果说明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应用ELISA法检测,能够最大限度明确患者疾病的一般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ELISA法检测血清用量较胶体金法高,检测用时较胶体金法更长(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ELISA法检测对仪器设备要求高,检测过程中需要在显色反应后,借助酶标仪检测溶液吸光光度值,这是其检测时间长的原因之一[9]。而胶体金检测方式则较为简化,但是操作不当,很可能出现误检情况[10]。这一特性使得胶体金检测法适用于艾滋病的大面积筛查。为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提示在胶体金检测时,需预防室温过低,需在20~28℃完成各项操作,所获结果相对稳定[11];ELISA检测时,严格按照操作参数检测,检测时样本稳定,保证其中气泡被剔除[12]。

综上所述,在HIV诊断中,应用ELISA及胶体金法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胶体金检测血清用量较少、实验条件及操作要求不高等,利于快速检测早期筛查艾滋病人,适合基层不具备条件申请筛查实验室的检测点应用。

猜你喜欢
胶体金艾滋病例数
《 世界艾滋病日》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胶体金在钩体病监测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A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
新型B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临床应用评价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