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指标造成的影响

2024-04-24 09:18张桂凤雷丰丰裴海丽
系统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抗炎阿托炎症

张桂凤,雷丰丰,裴海丽

1.甘肃中医药大学临床系,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人民医院呼吸科,甘肃武山 741300;3.甘肃省人民医院呼吸科,甘肃兰州 730000;4.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人民血液净化室,甘肃武山 741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疾病,其进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其发生发展与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1]。同时,通过对患者进行降压,可以减少患者的病死率。目前,临床上以抑制原发性疾病为主,但仍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升高,导致患者再次住院。因此,在COPD患者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剂,对其进行有效的恢复十分必要[2]。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具有降血脂作用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阿托伐他汀对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口服阿托伐他汀可以阻止血管重构,从而达到减少肺动脉高压的目的[3]。在COPD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聚集,减轻炎症,达到对病情的控制。应用阿托伐他汀后,患者的肺动脉重塑和心肌纤维化得到显著的缓解,其预后也得到较好的恢复。COPD患者运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提高肺功能指标数据,改善整体疗效[4]。因此,本研究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关镇武山县人民医院8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了解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收治的8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掷骰子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20220901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5];②入组前1个月未出现急性发作;③患者本人或家属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②感染性疾病患者;③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患者;④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治疗,提供沙美特罗替卡松(国药准字 H20150325)治疗,2次/d,1吸/次。

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20133127;规格:10 mg×7片)治疗,20 mg/次,1次/d。其他的治疗方式和对照组相同。两组COPD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

1.4 观察指标

收集并且计算两组COPD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

收集并且计算两组COPD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

收集并且计算两组COPD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ale, mMRC)。mMRC评分0~4分,分值越高则表示呼吸困难越严重。

1.5 统计方法

本文数据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试验距离和mMRC评分)使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

组别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值P值动脉血氧分压(mmHg)治疗前46.34±9.56 46.54±9.65 0.097 0.922 pH治疗后72.58±9.89 63.90±9.34 4.232<0.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治疗前81.54±8.21 81.59±8.89 0.027 0.978治疗后36.98±4.88 43.65±4.76 6.490<0.001治疗前7.14±0.12 7.15±0.13 0.374 0.708治疗后7.35±0.07 7.18±0.08 10.608<0.001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组间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组别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值P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治疗前50.83±8.99 50.77±9.03 0.031 0.975治疗后61.21±6.76 57.67±6.56 2.492 0.014用力肺活量(L)治疗前2.56±0.37 2.55±0.36 0.128 0.898治疗后3.36±0.27 2.96±0.33 6.222<0.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L)治疗前0.79±0.23 0.80±0.25 0.195 0.845治疗后2.65±0.34 1.76±0.48 10.036<0.001

2.3 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和mMRC评分对比

治疗前,组间6 min步行试验距离和mMRC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高于对照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和mMRC评分对比()

表4 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和mMRC评分对比()

组别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值P值6 min步行试验距离(m)治疗前354.52±45.65 356.67±44.28 0.224 0.823治疗后461.21±24.51 410.94±22.56 10.009<0.001 mMRC评分(分)治疗前2.51±1.21 2.50±1.19 0.039 0.968治疗后0.87±0.11 1.59±0.27 16.381<0.001

3 讨论

COP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体生命安全的呼吸系统疾病,这类患者在长时间高碳酸血症、缺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导致肺血管内膜增厚、纤维化和重塑,从而导致血液循环阻力增大,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导致肺源性心脏病乃至右心功能的恶化,严重地降低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和预后[6]。

目前对COPD的治疗多采用抗炎、解痉、平喘等对症疗法,疗效不佳。阿托伐他汀有明显的抗炎、改善肺功能。阿托伐他汀作为临床常用的抗炎药,在COPD等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抗炎作用[7]。他汀类药物可以使患者体内的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活性较高,可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肺部炎症水平,降低各种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急性加重期。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抑制COPD患者体内活性氧气的生成,并显著减轻COPD患者的氧自由基含量,减轻患者的病情。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气道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进而抑制气道重构,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提高疗效。COPD肺部和气道炎症通过诱导Th2型炎症反应向Th1型转化,导致TGF-β1等炎症因子过度分泌,引发炎症反应紊乱,形成炎症级联反应,Th1/Th2平衡失调,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减弱,机体受到更多伤害[8]。调节性T细胞可以促进T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分子表达,下调其表达;Th17可促进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7的释放。COPD患者体内存在大量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7,诱导Th17细胞增殖分化,抑制调节性T细胞分化,导致Th17/Treg失衡,抑制机体抗炎应答,参与COPD疾病进程[9]。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调控脂代谢,减少血管内膜增生,提高血管内皮功能,达到降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目的。阿托伐他汀具有调控血脂、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等作用,可减少不良心血管反应。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戊二酰CoA还原酶的活力,抑制胆固醇的生成,进而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并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平滑肌和心肌重构、调节肺功能及稳定血管内膜的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与分泌,调控肺血管平滑肌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达到抑制肺血管重构和补偿性肥大的目的[10-11]。伍尚光[12]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98.72±14.39)%]高于对照组的(85.43±13.76)%(P<0.05)。其研究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中,观察组FEV1%[(61.21±6.76)%]高于对照组的[(57.67±6.56)%](P<0.05)。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治疗COPD的效果突出,可以改善血气指标与肺功能。

猜你喜欢
抗炎阿托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