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吴若秋,陆阳海
毕节市中医医院手术室,贵州毕节 5517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为常见,切口小、并发症少,在胆囊良性病治疗中应用多[1]。但该术式需在手术过程为患者建立人工气腹,且需要麻醉疗效在短时间内达到手术要求,这会对患者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尤其是老年人多合并慢性疾病,更易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如若出现偏差可威胁生命安全,因此该术式对麻醉效果要求较高[2-3]。临床常采用的麻醉药物是丙泊酚+舒芬太尼的组合,但有研究证实,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优,且瑞芬太尼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更高,镇痛效果更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利于手术顺利进行[4-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3年2月于毕节市中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62~76岁,平均(69.75±2.32)岁;身高156~173 cm,平均(165.98±3.44)cm;教育年限5~13年,平均(9.66±1.78)年;体质指数17~24 kg/m2,平均(20.53±1.47)kg/m2。观察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61~75岁,平均(69.54±2.41)岁;身高155~174 cm,平均(166.37±3.80)cm;教育年限5~14年,平均(9.71±1.62)年;体质指数17~24 kg/m2,平均(20.57±1.40)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0715WS)。
纳入标准:①满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指征;②年龄≥60岁;③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Ⅱ级;④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心、肝等重要器官严重不全者;②伴有免疫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③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者;④精神障碍,无沟通能力者。
两组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20031071;规格5 mL∶5 mg)+顺阿曲库铵(国药准字H20183357;规格5 mg),剂量分别为0.03 mg/kg、0.12~0.16 mg/kg。对照组用丙泊酚(国药准字H20143369;规格50 mL∶1 g)+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4172;规格2 mL∶100 μg),剂量分别为1.5~2.0 mg/kg、0.3~0.4 μg/kg。观察组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197;规格1 mg),剂量分别为1.5~2.0 mg/kg、2 μg/kg。
对照组对舒芬太尼靶控输注为0.15~0.3 μg/(kg·min),丙泊酚为4~8 mg/(kg·min),保证麻醉深度,至手术完成前20 min舒芬太尼停止输注。观察组对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为0.15~0.4 μg/(kg·min),丙泊酚为4~8 mg/(kg·h),保证麻醉深度,至手术完成前5 min停止输注。
①应激反应:于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及手术完成后取患者静脉血2 mL,测定其皮质醇与肾上腺素水平。
②认知功能:于麻醉诱导前、拔管后及手术完成后采取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满分为3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认知功能越差[6]。
③术后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的寒战、心动过速、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予以记录。
麻醉诱导前与气管插管前,两组应激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气管插管后与手术完成后的皮质醇、肾上腺素均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比较()
注:与本组麻醉诱导前比较,*P<0.05;与本组气管插管前比较,#P<0.05;与本组气管插管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皮质醇(μg/L)肾上腺素(ng/L)手术完成后(107.84±8.22)△(92.46±6.75)△8.914<0.001麻醉诱导前382.46±10.74 381.79±10.86 0.270 0.788气管插管前(365.28±8.47)*(365.48±8.32)*0.104 0.918气管插管后(403.23±15.69)#(387.68±12.79)#4.735<0.001手术完成后(413.54±16.83)△(395.15±14.06)△5.169<0.001麻醉诱导前96.14±5.36 96.49±5.62 0.278 0.782气管插管前(78.25±3.91)*(77.46±3.87)*0.885 0.379气管插管后(98.65±6.49)#(84.05±5.44)#10.628<0.001
麻醉诱导前,两组MMSE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两组的MMSE评分均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麻醉诱导前比较,*P<0.05;与同组拔管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手术完成后(24.71±1.41)#(25.69±1.85)#2.597 0.011麻醉诱导前27.34±0.86 27.19±0.85 0.765 0.447拔管后(23.55±1.04)*(24.37±1.28)*3.065 0.003
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1.04%)与对照组(26.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越来越成熟,腹腔镜手术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但术中气腹对患者呼吸及血液循环的影响较明显,可刺激内分泌,引起交感活性增强,因此腹腔镜手术时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要求高质量的麻醉效果[7-8]。但单一麻醉效果无法抑制气腹刺激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需要镇痛药物,以减少对患者内脏的牵引,帮助患者腹部肌肉放松,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本研究中,观察组气管插管后皮质醇[(387.68±12.79)μg/L]、手术完成后皮质醇[(395.15±14.06)μg/L]、气管插管后肾上腺素[(84.05±5.44)ng/L]、手术完成后肾上腺素[(92.46±6.75)ng/L],低于对照组的[(403.23±15.69)μg/L]、[(413.54±16.83)μg/L]、[(98.65±6.49)ng/L]、[(107.84±8.22)ng/L](P均<0.05)。石军[9]将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气管插管后皮质醇[(379.87±52.19)μg/L]、手术完成后皮质醇[(385.44±52.60)μg/L]、气管插管后肾上腺素[(84.08±11.36)ng/L]、手术完成后肾上腺素[(89.77±12.59)ng/L],低于对照组的(400.33±55.69)μg/L、(407.24±56.30)μg/L、(93.05±14.17)ng/L、(112.84±16.93)ng/L(P均<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说明采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降低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应激反应。丙泊酚是临床上公认的全麻药物,具有起效快、可控性强、恢复快等优势[10]。而相较于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优势更明显,该药作为新型芬太尼衍生物能够更快达到麻醉与镇痛效果,且其血气分配系数低,不会与非阿片受体结合,半衰期短,注射后患者机体经过新陈代谢即可排出瑞芬太尼[11-12]。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稳定,不受患者个体体质量、肾功能、年龄等因素影响,可促使患者维持平稳呼吸,患者经麻醉后苏醒速度较快[1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建立的气腹增加了患者全身血管阻力,腹内压升高以及手术机械性刺激均可引起应激反应[14]。而瑞芬太尼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够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减少皮质醇分泌,并能减轻静脉张力与血管阻力,缓解应激反应[15]。瑞芬太尼的药物成分无法在体内蓄积,与丙泊酚复合可降低剂量使用,降低用药风险。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拔管后MMSE评分[(24.37±1.28)分]、手术完成后MMSE评分[(25.69±1.85)分],高于对照组的(23.55±1.04)分、(24.71±1.41)分(P均<0.05),说明采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更利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分析原因在于,患者经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后清醒时间更快,且机体应激反应更小,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小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均较少,说明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安全性相当,均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减轻应激反应,促使认知功能更快恢复,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