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科编纂,精研十载铸一剑

2024-04-24 09:25白辑瑞
出版人 2024年4期
关键词:网络版百科条目

记者|白辑瑞

四十年几代人心血,云集300 余位院士的国家级丛书如何新生?

十年磨一剑,今日始铸成。2011 年立项,2014 正式运作。《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简称“百科三版”)纸质版首批图书近日面世,这批图书的问世标志着在中国百科全书出版史上,首次实现了纸质版和网络版关联互通的百科全书。“百科三版是一部集科学性、知识性、时代性、文献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内容权威的国家知识大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刘祚臣如此表示。

盛世修书,与时俱进

自古以来,我国便有“盛世修书”的说法。我国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始于1978 年,为此特别组建了高规格的总编辑委员会,同时成立了承担具体任务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于1993年全部出齐,用时15 年;第二版2009 年出版,用时14 年。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的繁荣昌盛,为文化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百科三版于2011 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2014 年正式开始运作。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勉励大百科社要将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打造成一个有中国特色、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知识宝库。

从内容上看,百科三版为适应社会大众的需求,对各个领域的知识进行了全面更新和拓展。在保持原有权威性的基础上,百科三版以更贴近时代、更丰富多样的内容,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求知欲望。刘祚臣以《心理学》为例介绍说,该分卷全面反映了心理学领域的整体知识框架及最新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检索和学习价值。同时,基于当今社会对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视以及致力于提升社会心理服务的质量,第三版着重对“健康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几个方面分别做了详细介绍。同时为了反映心理学在工业界、航空航天界、教育界、体育界等各个人类生活领域中的应用,第三版也对这些应用心理学做了更加全面地阐述。

新时代下的修书工作,就必然催生出新的要求。刘祚臣说,从立项之日起,百科三版就定位于新型的网络大百科全书,首创了纸网协同、网络优先的出版模式。2022 年底,网络版条目正式上线发布。网络版条目共50万个,约5 亿字,分为专业版、专题版和大众版三大板块,涵盖国家颁布的所有知识门类和一级学科,按照94 个执行学科和近百个专题进行编撰,随文配置图片20 万幅、公式表格30 多万张、视频3 万个(约10 万分钟)、音频2400 首(约1 万分钟)、动画150 个(约500 分钟),并附有知识链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读者浏览和学习。百科三版作为权威性国家知识服务平台,对第一版和第二版的继承与创新,全面反映了我国在新时代下的学术进程、学科体系和学科内容建设。与前两版相比,百科三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凝聚心血,代代相传

自第一版起,《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撰团队里,当今各领域的学术巨擘云集。著名系统工程学家钱学森、物理化学家卢嘉锡、生物学家贝时璋、法学家张友渔等一大批的学术权威,都曾亲自为第一版撰写条目。到第三版时,编撰工作调动了全国3 万余名专家学者的参与,其中院士有300 余人。“《矿冶工程》主编为徐匡迪院士、《心理学》主编为张侃院士、《渔业》主编为80 岁高龄的唐启升院士,而且大家所看到的每一个学科卷本内容,背后都有上百名专家团队的撰写审核,以及出版国家队的精心编制。像《心理学》就是由全国400 余位心理学家共同撰写。”百科三版总主编杨牧之介绍道,有的老专家,如人居环境学科主编吴良镛、文物学专家谢辰生、法学专家陈光中,还有钱七虎院士,都是编撰团队中的“三朝元老”。这些把撰写三版条目当作特殊的荣誉的作者,经常放弃节假日,只为尽快完成任务。杨牧之还提及一个细节,钱七虎院士曾在开会期间让编辑把稿子给他送去,利用开会间隙的休息时间来审读稿件。

老前辈们奋楫争先的身影也鼓舞了大百科社的年轻编辑们。即便在疫情期间,社里的编辑们仍然坚持工作,放弃节假日,加班编稿,他们边干边学,迅速成长。同时,中国出版集团党组甚至动员大百科社外的集团所属出版社参与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提供指导,千方百计推进编辑进程,为《中国大百科》第三版的编撰工作给予了强力支持。老前辈们笔耕不辍,年轻人们笃行不怠,集团和大百科社对编撰工作的大力支持,才让百科三版得以面世。

走向大众,面向世界

本次百科三版网络版的最大亮点是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将内容分为了专业版、专题版和大众版三个板块,满足了各类目标群体对科技文化知识日益增长的需要。

其中,专业版涵盖国家颁布的13 个知识门类的110多个一级学科,以大学文化程度的非本专业读者为目标群体,通过首页主题图、代表性条目以及各学科的子页面,引导读者检索每个学科领域的具体条目内容。而专题版则是某个专题领域知识条目的荟萃,以各种特定专题为基础架构,以内容集中、叙述具体、弥补和扩充专业板块为特点,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从而对读者进行某一专门领域或主题知识的科普,适合于希望集中、深入研究某领域知识的用户使用。大众版则以人们关注的文化、艺术、教育、科普、健康知识为主进行编撰,语言通俗易懂,有趣而不失权威。目标用户主要是具有中等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大众网民。大众板块共收录5 万余个条目,旨在普及雅俗共赏的传统经典或热门小百科知识。

同时,百科三版以专业版为核心,三个板块的主体内容不同,各有侧重,在知识表达的深度、广度上有所区别,形成了综合的、立体的、丰富的百科知识群落。与此同时,三个板块在内容上可互鉴,在形式上可互补,不能割裂。百科三版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知识宝库,是互为补充、互相呼应的一个有机整体。

此外,中国主题英文条目是首个聚焦中国主题的网络版英文专题百科。作为中国百科内容国际化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在规模上,编撰团队一致认为既不宜铺得过大,但又要涵盖最能集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当代发展成就的内容。经项目编委会专家组多轮论证,最终确定了涵盖11 个知识门类的框架。除常规条目外,内文还设置一个概述板块,对中国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概要性介绍。在知识体系设计上,专题力求古今并重,既有中国书法、京剧、刺绣、中医、儒家思想等能够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条目,又有像中国探月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高铁、“一带一路”倡议、港珠澳大桥等可以反映新时代新发展的条目,从多维度、多层次向海外读者普及有关中国历史和现当代的知识,以传播中国声音。

为保证以国际化视野向国内外读者介绍同一知识,学科编委会还特别邀请了外籍学者撰写相关条目,再由中国学者审读后翻译成中文。如设计学学科邀请了荷兰、美国、澳大利亚设计学领域的专家,撰写一批外国人物、作品、出版物等条目;科学技术史学科则邀请了法国、西班牙等科技史专家,撰写了一批国外矿冶史和机构的条目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保证条目的准确、权威和高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百科三版的问世无疑是对这一理念的深刻诠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百科全书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不仅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自信,更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中国风采。■

猜你喜欢
网络版百科条目
乐乐“画”百科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探索百科
超有趣的互动百科
大英百科全书“要绝版”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中图法》网络化探索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