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公司转型:从分化到趋同

2024-04-24 12:09:24徐沛宇
记者观察 2024年2期
关键词:氢能燃料油气

徐沛宇

在2023年12月结束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人类首次达成摆脱化石能源的共识。50家石油公司在COP28上签署《石油和天然气脱碳宪章》,这50家石油公司的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0%。但这并不意味着石油公司将以更大的力度转型,而是标志着他们的转型道路从分化走向趋同。

三年前,石油行业出现分化。欧洲石油公司纷纷制定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压缩油气投资的战略。美国以及其他大多数国家的石油公司则继续坚定投资油气,不重视可再生能源。

走进2024年,石油公司对待能源转型的态度开始趋同。欧洲石油公司重新审视能源转型的步伐,美国等其他产油国的石油公司则在保留油气市场份额的前提下,注重减碳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开发。

石油公司已基本达成了能源转型的共识:在保持或者尽量避免减少油气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实现减碳。

欧美石油公司的“新三样”

石油、天然气是大宗商品,价格呈周期性波动,高风险高收益;而可再生能源发电具备公用事业属性,相对稳定,但投资回报率往往不到油气开发的一半。因此,让石油公司主动放弃油气开发,改投资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一件违背商业价值规律的事情——除非有强大的外部驱动力。

在全球迈向碳中和的背景下,石油公司不得不制定减碳、转型的战略。但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投资人和政府要求石油公司转型的力度已有所降低。

于是,转型最积极的欧洲石油公司从2023年开始调整轉型路径。调整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油气投资由降低改为维持稳定,二是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优先限定在氢能和生物质燃料上,三是更积极地发展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

欧洲之外,以美国石油公司为首的其他石油公司原本就比欧洲石油公司的转型力度小,如今,他们继续增加油气投资,同时抬升CCUS的地位,以确保完成减碳目标。在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上,他们也限定在氢能和生物燃料领域。

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近期发布的《全球展望》报告中称:三种可规模化推广的技术有重要前景:

碳捕集与封存。它是一项经过验证的安全技术,可以减少生产和发电过程中的排放。二氧化碳排放被捕集,通过管道输送到合适的地质构造中,并永久储存在地下深处。碳捕集还可以作为一种负排放技术,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清除。

氢能。它是一种燃料,燃烧时只产生水作为副产品。生产低碳氢的一种方法是将天然气转化为氢和二氧化碳。氢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则被捕集并储存起来。其他低排放氢来源包括利用核电或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水分子分解为氢和氧。

生物燃料。它可以在生命周期内以低排放方式直接替代化石燃料,尤其适用于商业运输。生物燃料能将它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返还到大气中,因此是一种低碳替代。

埃克森美孚的态度几乎就是整个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目前认可的方向。CCUS、氢能和生物燃料成了石油公司转型的“新三样”。

其他能源相关人士对氢能和生物燃料也积极看好,但CCUS面临的争议较大。一是因为其成本高昂,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商业化运营;二是其对环境的长期安全性有待检验。

国际能源署2023年11月23日发布的《净零转型中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报告称,通过加强碳捕获技术的部署来继续开展油气业务是不切实际的,油气企业必须放弃这种模式。

石油公司坚持认为,大规模可持续的CCUS可帮助油气行业实现碳中和。道达尔能源每年用于碳捕集与封存研发和工业试点项目的预算为1亿美元。道达尔能源研发亚洲副总裁、中国欧盟商会能源工作组主席徐忠华表示,工业界已经就CCS(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安全性做了一系列的测试,制定了很多标准。全世界很多地方的工业化示范项目给出的结论都是正面的,所以才有目前正在运营以及未来的CCS商业化项目开发。

当然,“碳封存是长期的项目,我们还需要持续监测,保证它长期稳定的安全性。”徐忠华说。

即便加大了对氢能和生物燃料的投资,石油公司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占比仍然很低。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2年,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在清洁能源方面投资约200亿美元,约占其总资本支出的2.5%。同期,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投资仅占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的1%,其中60%来自四家公司。

全球油气投资在经历了七年的低潮后,从2022年开始回暖。根据国际咨询公司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统计,2022年,全球油气勘探生产支出较上年增长39.4%至4993亿美元,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公司层面,BP(英国石油公司)已计划在2030年前每年对油气业务增加投资10亿美元,扭转其连续多年(2016—2021)勘探投资下降的趋势。

对于转型路径的调整,壳牌集团CEO魏斯旺2023年3月曾表示,壳牌正努力建立低碳业务板块,期望未来从中获利,但这需要时间,因为世界上有如此多的地方继续依赖化石燃料,化石能源仍然占整体能源的80%以上。只有利润但没有可持续发展是不行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利润支撑也是行不通的,两者都需要。

新的转型路径能实现碳中和吗?

尽管调整了转型路径,但石油公司们都保留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签署《石油和天然气脱碳宪章》的50家石油公司承诺,最迟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到2030年结束常规燃烧,上游产生的甲烷排放接近零。

从公开信息看,《石油和天然气脱碳宪章》只承诺了对油气生产运营过程实现碳中和,未承诺降低油气产量,以及降低油气燃烧产生的碳排放。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数据显示,油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油气行业全部碳排放的95%。

按照国际公认的规则,油气生产和运输过程的碳排放被划定为范围1和范围2的碳排放,油气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属于范围3的碳排放。

石油公司大多数只承诺了范围1和范围2的碳中和。对于这类公司来说,调整转型路径并不会对其范围1和范围2的碳排放产生实质影响。对于承诺全范围实现碳中和的石油公司来说,调整后的转型路径势必会在短期内减缓减排的速度。

BP公司已经降低了中期减碳目标:范围3的碳排放2025年减排目标从减少20%(与2019年相比),调整为减少10%至15%; 2030年减排目标从减少35%至40%调整为20%至30%。

长期来看,石油公司实现范围1、2、3的碳中和要依赖CCUS技术。毕竟,按照埃克森美孚的预计,到2050年,石油和天然气仍有望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一半以上(54%)。

那么,需要捕集和封存的二氧化碳有多大规模?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净零转型中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报告称,如果按照石油公司的发展计划,到2050年,若要将气温上升限制在1.5℃,则需要捕获320亿吨碳,利用或储存起来。其中230亿吨通过直接空气捕获。为此所需电量将超过当今全世界的电力需求,相应的年度投资需要从202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3.5万亿美元。

那石油公司青睐的氢能和生物燃料可以多大程度上助力碳中和呢?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净零转型中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报告认为,到2030年,要与《巴黎协定》目标保持一致,油气生产商需要将50%的资本支出用于清洁能源项目。到2050年,脱碳能源系统消耗的能源中,近三分之一来自从油气行业的技能和资源,包括氢能、海上风电和液体生物燃料。

能源研究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预计,要实现净零碳排放情景,全球到2050年需要5.15亿吨低碳氢,届时低碳氢将占终端能源需求的11%。低碳氢将被应用到化工、钢铁、水泥和重型交通中,推动这些行业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也有一些石油公司在继续加大投资可再生能源发电。徐忠华表示,氢能和生物质能有重要的应用领域。同时,能源的低碳化、电气化和数据化是发展趋势。特别是电气化,在能源的生产和应用端都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规模很大。道达尔能源会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下游继续做出重要的投资部署,推动能源产业的安全、可靠、低碳和可持续的转型。

道达尔集团董事长潘彦磊2023年年中时表示,道达尔要提高范围3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30年排放量较2015年削减30%至40%,到2025年削减30%。此外,还要进一步降低客户所使用的能源产品的碳强度,到2030年,实现较2015年水平减少20%至25%,到2025年减少15%。

我国“三桶油”的转型现状

跟随我国政府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均已设定碳中和目标,各自规划了不同的转型路径。

在不考虑范围3碳排放的情况下,中海油的减碳压力在“三桶油”里最大。根据麦肯锡计算,在油气产业链上游,海上油田贡献了约80%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国的海上油气开发几乎都在中海油旗下。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新建2023年12月22日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上说,“十四五”(2021—2025)期间,新能源投资占中海油集团资本支出的比例为5%至10%,“十五五”期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10%至15%。

据曹新建介绍,中海油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思路是:积极发展海上风电、择优推进陆上风光一体化、探索和逐步培育氢能产业、大力发展智能终端能源产业。

目前中海油已经或正在对多个海上油田制定绿电替代方案。在海上风电尚未大规模建成之前,中海油先引入陆上绿电,以海底电缆的形式为海上油田输送绿电。渤中一垦利油田群于2022年引入了1.86亿度陆上绿电,是中国海上油田使用绿电零的突破。2023年,秦皇岛和曹妃甸油田群引入了5亿度的陆上绿电。

在CCUS方面,中海油的首个海上百万吨级CCS示范项目——恩平15-1油气田伴生二氧化碳封存项目于2023年6月投运,高峰年注入量28万吨,预计2023年至2032年累计回注146万吨。另外,中海油与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合作建设的首个规模化CCUS产业集群正在做前期研究,未来将建成300万至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封存规模。

中石油在“三桶油”里转型力度最大。中石油2022年6月5日发布的《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称,将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的总体部署,推动油气业务实现稳油增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力争到2035年新能源与油、气三分天下,到2050年新能源产能达到2亿吨油当量。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中石油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和充电桩数量已在“三桶油”里最高。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石油以在油气田自建的形式为主,充电桩则以收购兼并为主。

据钢联能化统计,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石油的风光发电量达到8.5亿千瓦时,新获清洁电力发电并网指标1258万千瓦。充电桩方面,中石油2023年9月收购普天新能源100%股权,获得公共充电桩2 5万台,充电站约2300个。

中石油在海外的油气项目也在同步新增新能源发电。在非洲,跨越尼日尔、贝宁两个国家的尼贝管道项目是中石油投资建设里程最长的跨国管道项目。中石油在该项目管道沿线以“光伏+储能+柴油发电机”微网的方案,建设了10兆瓦的光伏发电。

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在2023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中石油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在国内外同步实施。中石油海外所有能做、适合做新能源发电的都正在或者规划建设新能源项目。

中石化在“三桶油”里中下游业务比重占比最大,其对氢能和生物燃料的发展比另两家公司更快、更积极。中石化的生物燃料产能在“三桶油”里最大,同時打出了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旗号。

目前,中石化旗下的加氢站数量在中国最多。其氢气来源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未来,中石化计划转型到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主。

中石化2023年12月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电解水制氢(即绿氢)和天然气制氢(即蓝氢)的产能分别为8万吨和450万吨,占氢能总产量的比重为0.23%和12.9%。预计到2030年,绿氢和蓝氢的产量分别为300万吨和480万吨,占比为7.9%和12.6%。

摘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十一人”

猜你喜欢
氢能燃料油气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中国石化(2022年5期)2022-06-10 06:39:30
氢能“竞速”
法人(2022年5期)2022-05-23 02:30:11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英语文摘(2021年8期)2021-11-02 07:17:58
生物燃料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非常规油气(2021年2期)2021-05-24 03:23:36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导弹燃料知多少
军事文摘(2020年14期)2020-12-17 06:27:16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