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晏平
1月1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指导美丽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一些专家学者还就其中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解读。本刊记者注意到,《意见》的精神尤其受到以“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的《绿色中国》杂志读者的特别关注。为此,本刊记者特地对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创会常务理事、咨询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黎祖交教授进行了专访,请他从生态文明专家的视角深入解读《意见》的新亮点,以期对广大读者学习领会《意见》精神有所帮助。
黎祖交教授告诉记者,在解读《意见》之前有必要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已经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还明确指出了“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将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近日出台的《意见》,就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讲话精神,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的重大部署。基于这一特定背景,黎祖交教授特别建议我们的读者朋友在学习领会《意见》精神时,一定要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在黎祖交教授看来,《意见》既包含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重申,更充实丰富了许多新的内容,体现出新时代新征程开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意见》的最大亮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十个新”。
一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新概括
记者:1月1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相较于此前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您认为其最大亮点是什么?
黎祖交:我認为,《意见》最大的亮点,是其字里行间体现的新时代新征程开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其中包含的对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新概括、对当前我国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处历史阶段的新表述,以及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要求、新目标、新概念、新提法、新体系、新制度、新工程、新行动这“十个新”。
记者:那就请您给我们系统介绍一下这“十个新”吧。
黎祖交:好的。那就先说说《意见》对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新概括。众所周知,此前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重要文献对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都曾作出重要概括。譬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概括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概括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概括是:“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意见》的概括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上述每个文献相较于先前文献都呈现出一些新的概括。《意见》概括的最大亮点,就是在重申先前文献中“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概括的同时,又做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这“四大转变”的最新概括,进一步体现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系统思维、观念转变、世界眼光、理论指导,也更加凸显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和美丽中国建设迈出的重大步伐。
二是当前我国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处历史阶段的新表述
记者:您说的第二个“新”,是对当前我国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处历史阶段的新表述。
黎祖交:是的。这第二个“新”同样也是相较于此前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重要文献的表述而言的。譬如:
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阶段,十九大报告的表述是“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表述是“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表述是“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表述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
《意见》对我国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处历史阶段的表述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区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我们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献在论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处历史阶段时,也总是将其与国家整体发展所处历史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
《意见》相较于此前相关文献的创新之处,一是在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阶段的表述上,从“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上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既将“经济发展”拓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又凸显了 “加快绿色化、低碳化”这一高质量发展的特有属性和关键环节,还由“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新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二是在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处历史阶段的表述上,特别增加了“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区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的新表述,这就从问题导向的视角,把《意见》出台的历史背景进一步凸显出来,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要求
记者:您说的第三个“新”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要求。对此,您如何解讀?
黎祖交:“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十八大确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都可以理解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只是先前的文献没有明确这么说,更没有提出“全面推进”的要求。正是《意见》首次提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明确要求。
记者:您所说的“新要求”,指的是什么?
黎祖交:《意见》提出的“新要求”,包括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两个层面。我这里指的主要是《意见》中新的“总体要求”。至于《意见》提出的新的具体的要求,均包括在《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重点任务中。对此,我在讲到其他几个“新”时还会分别涉及到。
记者:那就请您先从“总体要求”上讲讲《意见》提出的新要求吧。
黎祖交:《意见》用了一个整章的篇幅来阐述“总体要求”。此前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也大体如此。时间关系,我就不分别引述和比较了。
在我看来,相较于此前的相关文献,《意见》从总体上对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二是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三是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四是要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意见》在提出“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要求时,特别强调在“十四五”至“十六五”期间,要坚持做到以下“四个全”,即:
全领域转型。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
全方位提升。坚持要素统筹和城乡融合,一体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工作,重点推进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全地域建设。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域覆盖,展现大美西部壮美风貌、亮丽东北辽阔风光、美丽中部锦绣山河、和谐东部秀美风韵,塑造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丽中国建设板块。
全社会行动。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行为自觉,鼓励园区、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绿色、清洁、零碳引领行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领域转型,还是美丽中国建设的要素统筹和城乡融合,无论是国土涵盖范围的地域建设板块,还是美丽中国建设的行为主体,都要坚持做到全覆盖。这在以往的文献中也是没有见到过的——尽管其中有些文字表述也曾经出现过。
四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目标
记者:您说的第四个“新”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目标。
黎祖交:是的。我们知道,党的十九大已经明确提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在重申“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同时,又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也提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到本世纪中叶的目标尽管都蕴含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容,却都没有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做出明确表述。《意见》却在重申“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展望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新亮点。
不仅如此,《意见》还分别就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展望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的定性目标,做出明确表述,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引述。
还值得一提的是,《意见》专门对到2027年和2035年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些定量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如:
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国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90%、83%左右,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40%左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
到2035年,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总周转量比例达到25%左右,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地下水国控点位Ⅰ-Ⅳ类水比例达到80%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水土保持率提高至75%,全国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18%,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这样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做出的全新表述,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全面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分阶段目标的意义,不言自明。
五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概念
记者:我们知道,作为生态文明专家,您对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要概念曾作过深入研究,并曾主编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生态文明关键词》一书,其中收录的关键词都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概念。刚才您在讲到此次《意见》的“十个新”时,又提到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概念。请问,《意见》中都包含了哪些新概念?
黎祖交:概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为一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伟大事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全国人民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新情况、新任务层出不穷,新事物、新概念不断涌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从一定意义上说,《意见》也是由许多概念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其中的重要概念大体可分为三种:一是对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相关文献陆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概念的重申和强调;二是对已有一些重要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三是根据新情况新任务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我所说的“新概念”,从严格意义上说,就是指的第三种情况;从宽泛意义上说,也可以包括第二种情况。
记者:那就请您分别给我们说说吧。
黎祖交:好的。那我就先讲讲《意见》首次提出的一些“严格意义”的新概念。我的看法也许还不够全面、准确,但在我看来,至少以下一些概念应该包含在内,譬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美丽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创新活力”“‘美丽系列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气候适应型社会”“数字赋能”“产业数字化”“产业智能化”“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河湖生态流量”……。除此之外,我在后面还要讲到的一些“新体系”“新制度”“新工程”“新行动”也都属于这种新的概念。
诚然,《意见》首次提出的这些新概念,就其在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并非处于同一层级,其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各有不同。因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作具体区分了。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其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作为良好生态系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根本地位和重大作用的反映,“气候适应型社会”作为全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的反映,“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作為数字赋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的反映,“‘美丽系列建设”作为全领域、全方位、全地域、全社会合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反映,是《意见》首次提出的最为重要的几个全新概念,其对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明显地展现出来。
记者:您还讲到《意见》中出现的“宽泛意义”的新概念。
黎祖交:所谓“宽泛意义”的新概念,其“新”的成色自然与前述严格意义的“新概念”有所区别,但鉴于其相较于此前已有的概念也具有一定的新意,我们不妨也将其列为非严格意义的“新概念”来理解。譬如:“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城镇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激励政策”等。
不难看出,这些概念的中心词,如“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党中央国务院先前的相关文献中都出现过,但此次《意见》却首次在其中心词前加上了“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修饰语,这就赋予了其不同以往的新的意涵。人们正是通过这些新的意涵将其与原有的概念区分开来。据此,我们将这些“宽泛意义”的新概念列为“新概念”的范畴,也说得过去。
六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提法
记者:您刚刚讲了新概念,接下来又要讲到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提法。显然,您是把新概念和新提法区分开来说的。
黎祖交:是的。新概念和新提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东西。事实上,任何新概念均要通过新命题(新提法)来表达,但是,并非任何新命题(新提法)都包含新的概念。换句话说,一个新的提法既可能包含新的概念,也可能不包含新的概念,但是任何一个新提法都必须具有新的含义,因此,对于我们来说,都有着深入学习的必要。
记者:那么,您所讲的是哪种新提法呢?
黎祖交:我这里讲的“新提法”是不包含新概念的一些新提法,而且主要指的是在《意见》提出的几大重点任务中我认为最值得读者深入学习领会的这样一些新提法。我作这样的限定,主要是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我刚刚讲到的每一个“新概念”都是从包含该新概念的新提法中摘出来的,也就是说,我在讲到“新概念”时实际上已经讲到包含新概念的“新提法”了;二是我下面还要讲到的一些“新体系”“新制度”“新工程”“新行动”本身就是一些新概念,我在讲到它们时也必然涉及包含这些新概念的“新提法”;三是我在前面讲到“新概括”“新表述”“新要求”“新目标”时,也已经涉及到一些“新提法”。从行文的角度说,这也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交叉和重复。
记者:请您具体讲讲《意见》中的这种新提法。
黎祖交:《意见》中这种新提法十分丰富,我只能挑选其中最值得广大读者深入学习领会的很小的一部分,按照《意见》提出的几大重点任务依次简单罗列一下。譬如:
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提出的“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
在“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中提出的“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
在“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中提出的“筑牢自然生态屏障”“稳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在“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中提出的“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 “推动核安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
在“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发展高地”“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推进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的美丽城市建设”……
在“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中提出的“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加快形成全民生态自觉”“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资源,推出一批生态文学精品力作”……
在“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中提出的“强化美丽中国建设法治保障”“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加快数字赋能”“支持能源结构低碳化、移动源清洁化、重点行业绿色化、工业园区循环化转型”……
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提出的“研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强化对美丽中国建设重大工程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支持”……
在我看来,学懂弄通这些新提法的科学意涵,对于深刻理解《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系统部署,有效提高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自觉性,是非常必要的。
七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体系
记者:体系构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关体系构建的要求,如“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早在十八大报告中就有了。您说此次《意见》又提出构建一些新体系。
黎祖交: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其内容而言,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级,而且彼此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大家知道,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讲话中曾首次提出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的“五大体系”。在我看来,这就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体系的第一个层级,也可以称为最高层级。而在其他相关文献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的其他一些体系,均属于第二甚至更低层级。此次《意见》中出现的许多新的“体系”,包括第九部分“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和其他部分提出的一些体系,大体也属于这种情况。而且这些 “新体系”也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已有体系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内涵;二是首次提出的新体系。但总的说来,均没有超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那“五大体系”的范围。
记者:请您具体给我们说说。
黎祖交:那我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体系”分别说说吧。譬如:
《意见》关于“培育弘扬生态文化”的相关内容,就对此前相关文献提出的“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赋予了新的意涵。其中提出的“推出一批生态文学精品力作”,更是在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文献中首次出现。
《意见》提出的“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完善征收体系”,就对此前相关文献提出的“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中的相关体系赋予了新的意涵。而《意见》中提出要建立的“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新型能源体系”“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等,则是从属于该体系的新的体系。
《意见》提出的“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研究建立美麗中国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就对“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 中的相关体系赋予了新的意涵。而《意见》提出要建立的“多元参与行动体系”“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就是从属于该体系的新体系。
《意见》提出的“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就对“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的相关体系赋予了新的意涵。而《意见》提出要建立的“应急响应体系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环保信用监管体系”“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智慧执法体系”“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气候治理体系”“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则是从属于该体系的新的体系。
《意见》提出的“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完善环评源头预防管理体系”就是对“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中的相关体系赋予了新的意涵。而《意见》提出要建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生态安全防护体系”“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与我国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则是从属于该体系的新的体系。
诚然,任何意义上的新体系的构建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新体系的逐步建立健全,一定会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八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制度
记者:您刚才讲到“五大体系”时已经讲到“制度体系”,而接下来您又要讲到《意见》的第八个“新”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制度。您为什么要特别把“新制度”单列出来讲?
黎祖交:这是因为,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五大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对此,我们从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整整一个专章的篇幅来阐述“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就可以强烈地感受得到。除此之外,前面我们讲到“制度体系”时,还只是从不同层次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讲的,并未涉及“制度体系”中所包含的具体制度,而此次《意见》,除了重申以往反复强调的许多制度外,更是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出了许多新的制度,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将其单列出来讲 一讲。
记者:您说的“新制度”是否也和前面讲到的“新体系”一样,分为两种类型?
黎祖交:是的。其中既有对已有制度进行完善、健全的部分,也有首次提出要建立的一些新的制度。因其中涉及的制度较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仅就我认为特别要紧的一些制度作一简要分述。譬如:
《意见》对以往已有制度进行完善、健全的部分,就包含了“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优化调整水功能区划及管理制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强化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领域标准规范制定修订”“适时修订环境空气质量等标准,鼓励出台地方性法规标准”“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全面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健全环境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环境应急体制机制”“完善上下游、跨区域的应急联动机制”“完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完善公众生态环境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
《意见》在现有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的新的制度,就包含了“农村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制度”“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 “企业生态环保费用提取使用制度”“‘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覆盖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收费机制”“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低效用海退出机制”“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机制”“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等。
我们单看这些制度的名称就不难理解,其对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何等重要和必要。
九是全面推進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工程
记者:我们知道,在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此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献中也先后提出要实施其他一些重要工程。您说此次《意见》又提出要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并将其视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新亮点。您为什么如此强调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工程建设?
黎祖交:这是因为,重大工程建设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都是通过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实施来实现的。正如您所言,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献中都相继提出过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的要求。此次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意见》除了重申继续实施相关工程外,还首次提出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其对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记者:那么,此次《意见》又提出了哪些新的工程呢?
黎祖交:此次《意见》中关于工程建设的要求,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工程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首次提出要实施的一些新的工程。譬如:
《意见》对已有工程实施提出的新的要求,就包括:“加快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加快实施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实施现代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
《意见》首次提出实施的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包括:“节能环保产业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工程”“全国自然生态资源监测评价预警工程”“环境应急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市县生态环境队伍专业培训工程”“高层次生态环境科技人才工程”“生态环境信息化工程”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意见》提出实施的“新工程”也体现了全领域、全方位、全地域、全社会的特点,这同以往侧重于生态、环境、资源、能源领域,又有了不小的拓展和提升。
十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行动
记者:您开头说到《意见》的最大亮点主要体现为 “十个新”。目前您已经讲了九个,最后就该讲第十个“新”,也就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行动”了。
黎祖交:是的,第十个“新”就是《意见》提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行动。其中也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对过去已经开展的一些行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类是首次提出要开展的新行动。
其中,《意见》对此前已有的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提出新要求的,包括:“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长江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持续推进‘光盘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持续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等。
《意见》首次提出开展的美丽中国建设行动,包括:“绿色、清洁、零碳引领行动”“甲烷排放控制行动”“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行动”“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行动”“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新污染物治理行动”“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城市更新行动”“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行动”“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国家环境守法行动”等。
经验表明,凡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开展的行动,都是为解决某一全国性特定问题而集中采取的有针对性的行动。《意见》提出的上述行动,正是针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处历史阶段仍然存在的种种问题而采取的有针对性行动。
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些新行动,连同前面讲到的新体系、新制度、新工程的广泛深入实施,《意见》作出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一定会得到更加扎实有效的贯彻落实,全国人民共同期盼的“全面建成美丽中国”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