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创新推动基层治理的路径探索

2024-04-23 08:06张俊霞
党史文苑 2024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党组织基层

张俊霞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建工作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党建工作面临新挑战和新要求,必须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和推动基层治理,最终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尤其是工作创新方面,为基层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已然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固基石。但是,基层面临非常多的问题和挑战,尤其体现在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正因为如此,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创新,为基层党组织更好地适应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政治保障。从当前基层党建创新的积极尝试中所包括的“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有力夯实基层治理的地基”“下沉专业服务力量,党建工作人员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等做法,极大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凸显其政治功能。为了更好地实现基层党建创新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需要在经验总结的成果和基础上继续前行。

一、基层党建创新推动基层治理的成果及经验

新时代以来,基层党建创新工作强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治理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层党建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均有较大的改变。日常的党建工作中,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力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服务型党组织,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第二,基层党建的工作环境有所改观。社会治理体制的革新,使得更多的权限、资源、服务下放到基层,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持力量,便于基层党建打破传统路径依赖,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第三,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通过做实基层党建网格,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可以有效开展。从当前典型性的地区所开展的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来看,建立于广泛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网格党建,对“网格化+党建+基层治理”模式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基层党建创新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达到了党建工作引领基层治理的效果。值得肯定和称赞的经验主要是:首先,党委领导发挥的核心作用摆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最中心,逐步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在此过程中凝聚民心和汇聚民意,共同向基层治理发力,筑牢基层治理基础。

其次,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基层党组织堡垒筑到基层治理的最前沿,为人民群众打造“窗口”。在延伸党组织力量时,打破了以往党组织工作的单一模式,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组建各类党支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能。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家门口、项目上的实践,便于开展精细化管理。所有党员作为网格员下沉到基层一线,实现党建网格、治理网格相融合。

再次,在促进基层党建创新时,发挥人才优势。将骨干力量沉到最基层,由优秀基层骨干参与党建工作,贡献自己的才智。下沉骨干力量“持续发挥基层治理工作效能”,使基层治理工作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化。

最后,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智慧党建的运用得到高度重视。在进行基层党建创新中,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研判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实时掌控基层治理的实况,全程监管,出现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设置党群服务平台,借助智慧平台远程调解,为人民群众的各项诉求提供受理渠道,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可以说,基层党建创新推动基层治理的实践经验是有效且有利的。

二、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创新推动基层治理的可行路径

基层治理及其现代化的目标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党建创新是强有力抓手。基于基层党建创新存在的困境,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同时还需进一步探索。基层党建必须主动适应基层治理的要求,自觉承担起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任。结合基层党建创新推动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准确定位基层党建创新的着力点

基层治理中要发挥好基层党建创新引领作用,核心是要准确定位基層党建创新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基层党建创新。着重从领导干部成长、基层党支部建设、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入手。

首先,在助力领导干部成长为执政骨干方面。很多基层领导干部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的作用不足,因此要集中优势力量,做好领导干部的培养。培养基层执政骨干应具备四种能力,一是政治坚定,二是作风优良,三是执政能力过硬,四是奋发有为。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在选人用人上把好关,严格按照选人用人标准,确保选出优秀、善于治理、懂治理的领导干部;对基层领导干部做好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工作能力考核和监督,将基层治理的绩效纳入工作能力考核中,帮助基层领导干部提升思想认识,自觉学习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实践。

其次,在助力基层党支部成为有效的战斗堡垒方面。在基层治理中凸显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各级党组织要坚定地树立抓好基层治理工作的理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发挥好支部书记“领头羊”的作用,持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治理能力。支部书记的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均可以影响基层治理的成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是非常必要的。二是做好党支部的凝聚力建设。党建工作和治理工作都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群众解决难题和办实事,才能够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三是广大基层党组织要持续性地强化担当意识,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职责,积极参与基层党建创新。

再次,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时,党员干部要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发挥到极致。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在人民群众中形成影响,进而带动人民群众参与党建创新工作。主要体现为:一是带头作用,要求党员干部始终为人民群众做出表率,履行好自身职责,带领人民群众参与党建创新工作;二是骨干作用,党员干部要成长为执政骨干,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骨干作用,始终担好责任,坚持以法治思维完善治理体系,逐步成长为基层治理中的中坚分子与核心力量;三是桥梁作用,党员干部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要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有效沟通的中介,为人民群众和基层党组织的沟通交流提供桥梁,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社会主体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

(二)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调适

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创新和基层治理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有明显改善,但利益格局也变得多元化、复杂化。在此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必须强化功能调适和角色定位,找准自身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根据基层治理的需要,基层党组织要不断进行功能调适,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基层党组织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服务功能,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奠定基础。不仅服务功能要发挥到位,而且服务内容和方式要不断改进。基层党组织要探索和拓展自身的公益性服务,同时向党员和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这样才能成长为时刻联系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组织,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支持基层治理。

二是要强化利益协调和整合功能,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矛盾进行理性分析,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基层党组织既要做好引导,又要做好管理和治理。通过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确保人民群众的诉求可以有效表达并得到及时解决;多措并举,有效协调好社会各方利益关系,平衡社会主体的多元利益诉求,这样才能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三是要持续性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关键是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在基层治理格局中,基层党组织与一般的社会主体有所差异,是执政的主体,也是基层治理的领导者。因此,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都要有很强的法治素养、法治能力、法治意识、法治思维。为强化基层治理的权威性、秩序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发挥好“领头羊”作用,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此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也需要不断提升,要将政治功能、利益整合功能、服务功能、示范引领功能有机结合。

(三)推进基层党建的制度化和民主化

基层治理现代化强调治理的精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要实现制度治理和规则治理,关键抓手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可以重点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推进民主治理时,要做好基层党建创新的民主化;二是推进规则治理时,要坚持做好基层党建制度创新。

基层党建创新民主化要求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参与式治理,需要地方政府、人民群众、社会群体等共同合作解决公共管理问题。在治理过程中,基层治理的主体要通过协商、对话、合作、沟通,才能使基层治理成效得到持续性提高。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尤其在事关民生问题的政策制定中,始终坚定地走群众路线,使政策制定更加科学有效。另外,要始终推进党内民主,形成“基层党员代表议事制度”,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进行有效改进,实现民主监督、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同时,基层党建创新要实现民主化,必须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此基础上引导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并进行自我监督。

在基层党建的制度创新中,要清楚地认识到现代治理的本质是规则治理和制度治理。在推进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运用好党建创新引领手段,促使基层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首先,持续健全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凸显基层治理的重要地位。基层党组织要自上而下承担起责任,积极参与和引领基层治理。其次,基层治理的日益现代化和规范化,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多要求。一方面,要持续性地推进治理规则现代化,从制度层面和立法层面入手,服务和推进基层治理的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坚定地守护基层治理规则,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向人民群众做好表率,切实维护好基层治理的权威性和尊严。再次,健全基层治理程序和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坚持精细化的原则,坚持以治理绩效目标为引领,优化机构设置、精细流程管理、明确权责划分,确保基层治理的执行措施、服务措施和问责措施均科学有效。除此之外,基层治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主体要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引导基层党组织正确发挥自身职能,达到基层善治的目标。

(四)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实现同频共振

基层党建创新推动基层治理发展,必须确保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实现同频共振,确保基层治理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和发展。在促使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同频共振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层党建要和基层治理达到有机融合,就需要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首先,要不断严密组织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治理堡垒效能,持续提升政治能力、组织能力,对于组织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要及时进行整顿。而且,党组织要抓好街道、行政村、社区工作,在此基础上向下延伸,真正有效强化基层治理堡垒作用。其次,要格外重视基层党员干部的培养,坚定地做好队伍建设,确保锻造出一大批基层治理骨干,在发挥好人才优势的同时抓好基层治理工作。最后,坚定地执行“共建共治”要求,将基层治理的多方面力量有效整合,督促相关单位和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在区域治理中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二是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基层治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社會性、政策性和基础性,因此,基层党组织所拥有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都必须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此基础上,要坚持做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逐步构建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将法治、自治和德治有机结合,并且要善于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基层党组织在发挥好自身组织领导作用的同时,履行好基层治理的职能。将相关的治理主体吸引到基层治理工作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

三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对基层治理进行不断创新。首先,持续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为基层治理把方向、定基调。通过认真做好党性教育和“三会一课”,坚持做好理论武装,促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能力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其次,基层治理体系要与党的组织体系有机结合,因地因时制宜。对于城市而言,要坚持发挥好街道、社区的职能,构建网格党支部;对于农村,应打造三级体系,即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再次,基层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时,要实现全覆盖走访,对人民群众提出的诉求及时处理,尤其是要逐步推进现场办理机制。基层党员干部要与其他治理主体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基层治理工作。

(五)运用“网格化+党建+基层治理”模式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坚持做实做好网格党建,能够促使基层治理实现精细化和规范化。众所周知,“网格化+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并在基层治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既可以实现基层治理的互联互通,又能促进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使基层党组织、群众、社会各方面力量可以全程参与基层治理工作。

在党建工作中引入“时空信息”这一服务,便于将党建工作成果直接呈现在一张图上,实现可视化。借助智慧党建工作平台,一些省份已经能够全过程监督党建和党群工作成效。党建“一张图”所包括的“综合分析图”“区域化党建”“党组织分析图”“党员活动分析图”“街域分析图”“党员分析图”等部分,运用空间数据库、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使党建在辅助决策过程中,有了更为清晰的依据。一些省份的“党建+网格化”获得良好发展,对每一个网格都可以实施动态化管理。在市、区、街道、社区等不同层级,实现多元共治。总的来说,在“网格化+党建+基层治理”模式下,基层治理可以拥有坚实的基础,日常治理工作可以更高效,沟通更加主动有效,开创了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

三、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创新推动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

虽然基层党建创新推动基层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所面临的挑战依然是较为严峻的。要强有力地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正视来自三方面的挑战。

第一,基层党建创新的严肃性必须凸显出来。基层党建创新过程中的严肃性这一特性,更易吸引多方主体,拥有更多的优势力量和资源,对引领和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将大有裨益。在提升基层党建创新的严肃性时,首先,态度上要保持严肃,充分意识到党建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整个过程中都保持严肃性,认真进行党建创新。其次,党建创新的整个过程中要保持严肃,不能盲目追求党建创新的速度,杜绝拔苗助长的情况。党建创新是一个较为困难和长期的过程,需要做好打持久战斗的准备。最后,党建创新的内容必须要保证严肃性,确保创新内容真实有效,切实为基层治理提供帮助和指导。获得党建创新成果后,要做好实践和验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弥补,以求党建创新成果可以有力推动基层治理。

第二,基层党建创新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之间的关系。当前基层党建创新成果主要是实践创新,所形成的制度创新成果并不多。在意识到实践创新必要性的同时,借助实践创新成果解决的是治标作用。而制度创新发挥着治本的作用,在基层党建创新中,要不断加强制度创新力度,将形成的成果及时运用于实践,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

第三,充分意识到基层党组织发挥的政治功能,并在基层治理中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责任、政治担当,坚决消除所存在的政治功能脆弱化倾向,不能让基层党组织的担当显得软弱无力。在突出党组织政治功能时,要明确功能定位,强调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认真做好总揽全局、引领方向、思想引导等方面工作,同时要坚持发挥好创造性,认真做好党建工作,增强政治功能。

四、结语

基层党建创新在引领和推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积累了较多实践经验。明确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逻辑,才能有效发挥基层党建的优势。在加强党建引领和继续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过程中,要极力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发挥好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领导功能,系统性地优化和创新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重点抓好基层党建创新的着力点、运用“网格化+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实现基层党建的制度化和民主化、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调适和角色定位。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地方的“神经末梢”,是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直接组织。只有加强基层党建创新,才能破解基层治理中遇到的矛盾和难题,才能更高效地引领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基金项目】2023年度山西省青少年工作研究项目《山西青年人才党支部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T2023D32

【参考文献】

[1]曹斯民、姚新良:现代化治理视域下基层党建引领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2(06):1-7.

[2]曹金荣:乡村振兴战略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J].党的建设,2022(5):1.

[3]张燕妹、陈建平:迈向积极引领: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中党建工作难题的新取向[J].领导科学,2021(02):4-7.

[4]赵燕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J].当代贵州,2021(13):36-37.

[5]王君艳: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21(15):19-20.

[6]郎帅: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优化路径[J].人民论坛,2021(25):71-73.

[7]欧阳祎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初探[J].长江论坛,2021(05):63-68.

[8]凌凡: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體制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20(04):36-37.

[9]彭勃、杜力:“超行政治理”: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逻辑与工作路径[J].理论与改革,2022(01):59-75+156-157.

[10]纪潞: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0(11):100-101.

[11]李炯:加强党建引领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J].党建研究,2020(06):28-29.

[12]王晶: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J].农家参谋,2020(10):215+221.

[13]吴晓林:“小巷总理”何以推动基层治理创新[J].人民论坛,2020(20):31-33.

[14]布成良: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逻辑与路径[J].社会科学,2020(06):71-82.

[15]陈飞: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J].人民论坛,2019(24):212-213.

(作者系运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黄敏慧

猜你喜欢
现代化党组织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边疆治理现代化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走基层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