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倩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苏州昆山,215332)
半坡彩陶,作为拥有七千多年历史的艺术珍品,其装饰纹样所展现出的艺术特色与美感,无疑是人类传统文化与视觉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因此,探索如何将半坡彩陶纹样的形式美巧妙地融入到现代面料花型设计中,不仅有助于丰富现代面料花型设计的多样性,更能为现代设计注入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文在深入研究半坡彩陶经典纹样及其艺术魅力的基础上,尝试通过挖掘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之间的共通之处,来拓展现代面料花型设计的语言边界,以期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融合。
半坡先民以彩色绘画的方式,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精心描绘在陶器之上[1]。半坡彩陶所展现的纹样,如鱼纹、人面纹、人面鱼纹以及几何纹等,都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简洁而不失深意,为我们揭示了几千年前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图1(a),鱼纹是半坡彩陶的装饰纹样,多变且独特。通常展现游鱼的侧视形象,逆时针排列,形态丰富。鱼纹可以是具象、抽象或半抽象、几何化,形式变化多样,但始终生动简洁、形神毕肖。随着发展,鱼纹表现手法从写实转向写意,逐渐脱离自然形态,成为象征意义的几何图案,通过象征表达特定意义。
图1 半坡彩陶纹样
如图1(b),人面纹,是半坡彩陶标志性的纹样,人面多作圆形,眼睛或睁或闭,眉以上和人中一下为黑色,中间为白色,这种黑白黑的颜色对比增强了装饰的艺术效果。到了半坡文化晚期,人面纹常常绘画在葫芦形瓶上,或者其他细的颈瓶上,这时候的人面纹经过长期的夸张变形,形成了简洁的几何人面,但依旧能看出脸部特征,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
如图1(c),在半坡彩陶纹样中,人面鱼纹呈现出显著的特征。人面被描绘成圆形,眼部以上则是以黑色三角形呈现出的“高冠”,这可能代表着一种特殊的发式。人物的耳部绘有一对弯曲的上翘形状,同时辅以两条相向的鱼纹装饰。嘴部则是由两条交叉的空白斜线构成,两侧也装饰有一对相向的鱼纹[2]。此外,还有侧面鱼头上绘有正面人面纹的图案,其形象独特且神秘,寓意着“寓人于鱼”的象征意义。人面鱼纹也有可能描绘的是史前巫师,他们正在衔鱼进行法事,以此祈求渔猎丰收的愿景。
如图1(d),几何纹样以其独特的形式特征,独立且相互关联,形式简洁而寓意深远。关于半坡彩陶几何纹样的产生,存在以下可能性:首先,点的变化可以衍生出各种线条纹样,如长点纹、短线纹、长线纹、细线纹、粗线纹和宽带纹等,通过点的延长实现;同时,点的起伏变化则能形成波折纹、波浪纹等曲线纹样;再者,点的回旋运动则可能产生S形纹、螺旋纹等。其次,部分主要的几何纹样可能源自动物纹样的演化,例如螺旋形纹饰可能由鸟纹演变而来,而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则可能由蛙纹演变而成[3]。半坡几何纹样是对日月轮转、自然规律的意象化表达,其产生遵循了一定的自然形态构成规律,经历了一个从复杂到简洁,再由简洁回归复杂的纯粹装饰过程[4]。
半坡彩陶纹样,是适应文化记录与交流传播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征,既为陶器装饰增添了许多美感,又促进了彩陶的发展。半坡彩陶纹样所表现的艺术形式,一定有先民特点的逻辑和思想,更一定有领悟和表现纯粹美感的能力[5]。
半坡彩陶的纹样设计以平铺直叙和二方连续构图技巧为主,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鱼纹呈现右向形态,漩涡纹顺时针旋转,西阴纹尖角向右,叶片纹右上倾斜40°,鸟纹头部向右,翅膀和尾巴向左。这些特点表明半坡彩陶纹样以“右势”为主导方向,既体现了纹样的意趣形式,又展示了制陶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
写实艺术风格,即通过纹样形象与自然形态的相近性,真实、客观地呈现原形的艺术手法。这种风格在社会现实生活题材中常见,被视为有效的艺术表达途径。以半坡鱼纹彩陶盆为例,其鱼纹刻画形象具体,细节完整,比例接近真实,较少夸张处理,以精细的直线和三角形元素构建鱼的形态,并通过正平视的侧面角度进行表现。这种表现方式对鱼的自然形态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和提炼[6]。这些鱼纹写实作品,体现了先民对生活环境的深刻感受和对渔猎丰收的美好期望。
经过精心描绘,半坡彩陶上的鹿纹以简洁的笔触和深邃的神韵展现了鹿的生动形象。它没有过多关注细节,而是巧妙地运用“影子”手法,精准地捕捉了鹿在奔跑时的神态。这些笔触,既勾勒出了鹿角、鹿尾、鹿腿和圆润的身体等必要特征结构,又传达了鹿的动态神韵。这种高度概括的艺术处理方式,既体现了古人用笔的干脆利落,又展现了他们对物象意象美的深刻理解。因此,这些鹿纹的写影不仅生动有趣,更是古人艺术智慧和审美追求的杰出代表。
半坡彩陶纹样的演变是从具象描绘向抽象符号转化的过程。鱼纹从逼真逐渐简化为几何图案,鸟纹演变为漩涡状纹饰,蛙纹转化为波纹装饰。变形手法丰富,如将鱼鳍简化为对称三角形,或抽象出上下左右对称的三角形图案。部分鱼纹色彩搭配也演变为三角形纹样。这种变形手法展现了古人对形式美的追求和对称、连续、交叉、变化等形式规律的运用,使彩陶艺术展现出独特美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半坡彩陶的装饰纹样魅力多重。它们可能反映了古人对捕获猎物的渴望,如彩陶上的游动之鱼和奔跑之鹿。同时,这些纹样具有装饰作用,新颖别致,笔画流畅,提升了器物的观赏性。此外,它们还可能具有象征意义,如人面鱼纹、人面几何纹等,或许代表着半坡氏族的图腾或族徽,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概念的诞生常源于对其他事物的深入思考,表现手法值得借鉴。半坡彩陶的装饰纹样与面料花型设计在创意层面有共同之处,为设计师提供灵感源泉。研究半坡彩陶装饰纹样,可找到面料花型设计的“基本形”,借助现代设计软件,以色彩调和、近似重复、散点连续、骨格填充四种手法融入设计中,传达传统艺术魅力和时代审美观念。
色彩在图案构成中占据核心地位,与造型和纹样紧密相连,同时各自发挥其独特作用[7]。在面料花型设计中,优质的色彩对比设计不仅能够充分展现图案的视觉冲击力,更能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力吸引广大消费者。如图2所示,笔者以四种鱼纹作为基本形态,以长方形为背景,巧妙地平衡了鱼纹与背景的主次关系,确保了构图的均衡与和谐。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鲜明且突出的色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在艺术表现方面,本设计灵活运用了多种色彩搭配方式,如邻近色、对比色、同类色和类似色等,打破了单一的表现手法,为神秘的鱼纹注入了热烈的色彩情感,大大增强了其视觉冲击力。在结构布局上,本设计以四条鱼为基本单元,通过规律性的重复与连续排列,营造出优美的节奏感与韵律美。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色彩设计,包括起伏、渐变、交错和对比等手法,面料花型的艺术感染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图2 色彩调和——鱼纹
图形设计中,近似重复是运用相似但不完全一致的元素重复排列,营造统一而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这种手法允许在色彩、大小、方向等因素上灵活调整,实现动态平衡。传统艺术如半坡彩陶的人面纹已体现近似重复。如图3所示,笔者以人面纹为原型,结合现代审美再创作。遵循古人设计方法,以近似形状为基础重复排列,创新调整形态、色彩,形成近似图形元素。重新组合排列后,保留传统神韵,增添卡通趣味,焕发新生命力。近似重复的面料花型设计既统一又活泼,为面料设计带来新思路与灵感。
图3 近似重复——人面纹
散点连续设计以单一或若干图案为基本单元,于既定框架内按既定距离与方向进行分散且规律性的点状排列。主图案与辅助图案之间并无直接联系,辅助图案以不规则的方式在主体图案周边散布并重新排列。如图4所示,笔者选用了三种经典的人面鱼纹作为主图案,将其巧妙地融入画面,并通过色彩的精心搭配,打破了传统人面鱼纹的固有形象,创造出充满现代审美感的彩色图案。此外,画面四周随机散布着三角形纹、鹿纹和波折纹,这些丰富多变的图案组合作为基本单元,以四方连续的方式扩展延伸,从而避免了设计的单调和呆板。主图案的鲜明与辅助图案的散点连续,形成了清晰的主次关系,这构成了传统纹样在面料花型设计中的一种新颖表达方式。
图4 散点连续——人面鱼纹
设计过程中,骨格作为设计基础,通过设定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形状,确定形状位置和分割画面。骨格为设计内在统一提供基础。填充则丰富骨格内容,引入变化因素。
如图5所示,笔者以半坡彩陶形状为骨格基本形,通过斜线排列构建严谨、统一、秩序感强烈的框架。每个骨格单位大小、方向统一,为填充提供稳定基础。
图5 骨格填充——器型几何纹
填充过程中,提炼半坡彩陶几何图案,如对角三角形纹、波折纹、网格纹、菱形纹等。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方式填充入骨格,精心组织变化,形成复杂新颖画面效果。填充图案装饰骨格,赋予新形象,为传承发扬半坡彩陶艺术魅力提供更多可能性。
面料花型设计的发展,必须深深扎根于传统艺术文化的土壤中,汲取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方能创作出更多兼具传统文化韵味与时尚感的作品,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的面料花型设计发展之路。通过深入研究并应用半坡彩陶纹样,可以为面料花型设计注入新的创意与表现形式,丰富其文化内涵,提升艺术价值,打造独特的视觉体验,并与时尚潮流相融合,使面料纺织品呈现出具有民族特色与地域风情的中国风格,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