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贵
话题导入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有言:“文似看山不喜平。”对于叙事来说,不仅情节要波澜起伏,情感也要变化丰富。情感浪潮翻涌、有起有落、有涨有退,才能激荡人心、感染读者。在生活中,每个人的情感都是复杂的,喜怒哀乐,随时都有变化的可能。叙事时,有情感的变化,人物才真实可爱;有情感的变化,人物才形象丰满。那么,情感变化在叙事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范本呈现
竹片拿在手里,上面的糖人栩栩如生,晶莹剔透。要么是花脸典韦,要么是大耳八戒,要么是手提哨棒的武松。这是位名副其实的民间高人,他熟稔四大名著里的形象,用糖来一一勾勒。糖人再好,无奈舌头贪婪,不管是神仙妖怪还是五虎上将,几分钟后,终将在我们的舌尖上落难。
一群孩子簇拥在周围,高举手中的五分钱。我挤在其中。突然,身后有人清晰地叫了一声:“查一路,你没有爸爸!”回身一看,竟是我的同桌。可能是恼恨我做操的时候踩了他的脚尖,他逮住机会,一下就用这句话击中了我。
老人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用小勺敲打着锅沿,又用小勺指着我的同桌,大声呵斥:“臭小子,这么小就知道往人心窝里捅刀子,滚一边去,老子不卖给你!”老人最终没有给他糖人。
轮到我时,他递给我两只。其中一只,是举棒的悟空。这只很大,悟空刚劲神武,一棒冲天,横扫阴霾——是送给我的。放学路上,我把它举起来,对着太阳。阳光透过糖塑照过来,深红色的,暖暖的。我看了很久,风很大,人却不觉得冷。
回家后,我把它插在窗台上。天气好的时候也会把它拿到屋外,阳光穿过它,马上就变成了深红色,暖暖的。我想把它留很久。可是,第二年的春天,它粘住了几只飞虫。母亲说,吃了吧,不然可惜了。我舔了一个上午,吃下了一个冬天的心情。屋外,阳光炽烈。我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那一年,我九岁。从那以后,在人生的路上,我会努力去遗忘曾经受到的伤害,而将那点点滴滴的温暖一一攒起。积攒多了,心里就有一轮太阳。心中有了一轮太阳,站立在风中,寒冷来袭,爱与激情便不会离我很远。
(选自查一路《冬日暖阳》,有删改)
我们小区每栋楼的一楼都有一个毫不起眼的暗门。“10,9,8……”我无处躲藏,慌不择路撞进了一个单元的暗门。
门的后边是陡长的台阶,向地下延伸,像电视剧里的地下宝库。我听到“抓人”的小伙伴在外边虚张声势地喊道:“××,我看到你了!”我不禁有些害怕,蹑手蹑脚地走下楼梯。此时我才发现,这哪是堆满珍宝的宝库!昏暗的白炽灯已经泛黄,杂物、电表仪器乱七八糟地堆在地上,使通道变得更加狭窄。一丝凉风嗖嗖地从身后吹来,平添了几分阴森恐怖。
那时,我还不知道这是清洁工阿姨的工具间和电表工人的工作室。我带着一点儿紧张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穿过一条长长的通道后,我终于又看到了一道台阶,我踏着台阶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当然,那局捉迷藏我没有被发现,小伙伴对此疑惑了很长时间。后来我很少去那个秘密通道,因为我不喜欢它那阵阵阴风呼啸的诡异感。
几个月后的一天,我从外面回来,走到小区门口才想起没带门禁卡。我看到不远处有几个人在说话,于是就拍了拍铁门,大声喊道:“叔叔阿姨,请帮我开一下门好吗?我忘带门禁卡了。”但他们只是冷漠地瞅了我一眼,随后便自顾自地继续聊天。
我灰溜溜地走开,绕到楼后,极不情愿地推开那扇暗门,迈进那狭窄的走廊。门又“咚”的一声关上了,像是敲响了一面战鼓,同时竖起了一面厚厚的高墙,把外界的冷漠隔绝。同样是泛黄的白炽灯,但这一次却照得人心里暖暖的;依旧是凉丝丝的微风,这一次却驱散了夏日的炎热。
我从狭窄的台阶中走上去,无视那些人惊讶的眼神,在心里说:“谢谢了,我的秘密通道。”
(选自牛文珊《秘密通道》,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
众说纷纭
裴世平:查一路先生的《冬日暖阳》叙述了卖糖塑的老人在寒风中给予“我”“冬日暖阳”的故事。以孩子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既富有童趣,又饱含辛酸。其中对糖塑的情感多次变化,首先是垂涎,接着是挚爱,然后是珍惜,最后是追忆。
王嫣然:其实,“糖塑”在这里起到一个媒介的作用,糖塑不再是普通的糖塑,而成为一种正义和关爱的象征。作者对糖塑倾注的情感也是他对老人的感激。他把老人的关爱比作“冬日暖阳”,写出对老人的感激之情。这也是这篇文章变化的情感能打动读者的根本原因。
陈佳佳:牛文珊同学的《秘密通道》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以前的“秘密通道”,是“我”慌不择路撞进去的,它阴森可怖,这样的通道让人“不喜欢”走;后来走进“秘密通道”,是为了回家,它隔开了外界的冷漠,这时“我”对秘密通道充满感激之情。前后两次进入秘密通道,情感形成了巨大反差,进而引起联想和思考,由实过渡到虚,使作文立意更加深刻。
李宇春:情感的表达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如《秘密通道》就有明显的表达情感的词语“不喜欢”“谢谢”等,而《冬日暖阳》没有明显的表达情感的词语,但是我们可以从作者的描述中体会出当事人的情感。
马占祥:这两篇文章都写了童年之事,但情感变化的方式是不同的。前者多次变化,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后者先抑后扬,是一个逆转的过程。但这些情感的变化,都是在情感真挚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技法点睛
叙事时,我们要设计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而这些,都与人的情感有关。情感变化可以直接推动情节发展,可以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可避免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那么,在叙事过程中,我们如何才能写好情感变化呢?
1.了解情感变化类型
情感变化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反复式,即某一情感反复出现。文章形式上表现为相同或相似的句子间隔反复,具有重章叠唱的韵味,使抒情更加强烈。如作文《给父亲的情书》中,每个层次的结尾都有“谢谢您,父亲”这样一句话。尽管在每个层次的叙事中都有其他情感,但每个层次最后都又回到感激之情。二是逆转式,要么先抑后扬,要么先扬后抑,前后情感大逆转。这种情感变化,对于写清人物的本质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三是多变式,在事件的发展中,有多种情感出现:有的跌宕起伏,曲折变化;有的按照方向渐次变化;也有的情感偶有回升或跌落,但总体平稳推进。三种情感变化的类型,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2.写出情感变化原因
情感的变化需要有“触动物”,林黛玉“见花落泪,见月伤心”,就是因为“花”“月”触动了她多愁善感的心灵。没有“触动物”的情感变化是突兀的、不自然的。作文《秘密通道》中,作者由“不喜欢”到“感激”的情感变化,是因为作者在被“冷漠”对待的情况下,这个通道给了她温暖。
3.展现情感变化过程
在叙事时可以直接写出情感变化,也可以間接写出情感变化。我们除了直接使用表达情感的词语外,更多的是通过人物描写来呈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都可能蕴含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情感变化过程。如《冬日暖阳》中,“我挤在其中”的动作描写,体现了“我”对糖塑的垂涎;“人却不觉得冷”的神态描写,体现了“我”对糖塑的挚爱;“我想把它留很久”和“我会努力去遗忘曾经受到的伤害,而将那点点滴滴的温暖一一攒起”的心理描写,体现了“我”对糖塑的珍惜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