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减”背景下,物理教师应结合生活化元素,落实减负增效的要求,给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窗口,从而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主要从遵循物理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原则、丰富物理生活化作业的类型、创新物理生活化作业的形式三个方面对“双减”背景下物理生活化作业的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双减”;生活化作业;初中物理
作者简介:季建(1975—),男,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
“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活化作业设计要求教师精准把握生活中的物理学科知识,从生活中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进行作业设计,借助不同的生活现象和常见的生活问题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巩固课堂所学的同时感受到物理学科与生活实际的关联,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基于心理特征,遵循物理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原则
教师应深入了解初中阶段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结合生活现象设计具有趣味性、开放性以及人文性的作业,消除学生对作业的抵触心理,从而强化作业对知识的巩固提升作用。
(一)趣味性,加强学科融合
初中阶段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通过学科融合、生活元素引入等方式设计趣味化作业,为学生提供观察想象的平台,从而帮助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增强物理抽象意识。
在物理作业设计过程中,基于学科融合理念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学科中与所学物理知识相关的内容,可以有效提升作业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光现象”这一课后,学生了解了光的颜色、光沿直线传播以及平面镜成像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学科融合作业,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语文课堂中学习的与上述知识相关的诗句,并利用物理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在学科融合作业中,学生的积极性能得到有效激发,思维也能得到拓展,并能对相关知识形成更深入的认识。教师要提升作业的趣味性,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达成减负增效的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现象之间的关联[1]。
(二)开放性,拓展个性思维
教师在生活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开放性原则,不能拘泥于作业形式和答案内容,要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以开放的生活化作业拓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设计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自主探索验证,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课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生活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这一开放性作业并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生活经验自主完成。有同学运用牛奶吸管和装满水的广口水杯演示了虹吸现象,证明了压强的存在;有的同学通过用一张薄薄的纸挡住一整杯水流出,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等等。教师设计开放性的生活化实验探究作业,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2]。
(三)人文性,培养价值观念
人文性原则强调在作业设计时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的人文特征,渗透物理学科的人文观念,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科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施予正面的影响,促进学生科学观念和责任态度的形成。
结合生活中各种物理现象所蕴含的人文内容设计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从物理的角度了解相关的人文内容,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后,教师可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最近,A同学家对面建造了一栋新的写字楼,上面装满了玻璃,玻璃在太阳光下形成了 ,导致A同學家受到了强光刺激,影响了A同学一家的正常作息,这属于一种 污染。这一问题既能考查关于光的反射原理的知识,又能让学生了解一种新的城市污染现象,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进步既会带来便利,也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完成人文性作业时,学生需要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相关生活经验去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指向综合应用,丰富物理生活化作业的类型
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基于物理学科的应用属性,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抽象知识和实际生活问题之间的关联,结合多样化的生活资源丰富物理作业类型,以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
(一)实践体验型,发展逻辑思维
实践体验型作业强调作业环节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能真正地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深刻的物理应用体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实践体验型作业以生活小实验为主,鼓励学生在课后实验探究中提升科学探究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静电现象”的内容时,教师可布置这样的作业:如果在家不小心将胡椒粉和食盐混合在一起,基于所学的物理知识,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其快速分开?对于该生活问题,根据课堂中学习的静电知识,学生能想到如下方法:用一个塑料汤勺在毛衣上快速摩擦几次后放在食盐胡椒粉混合物的上方,这样细小的胡椒粉颗粒会被吸到汤勺上。教师设计生活化实践体验型物理作业,能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充分锻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有效发展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知识拓展型,强化辩证意识
知识拓展型作业不仅能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还能巩固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物理问题和生活现象进行辩证性的分析考量,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架构,强化学生的物理辩证意识。
知识拓展型作业往往紧跟社会热点问题,能引导学生基于所学的物理知识辩证地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比如,在学习“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换”相关内容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对传统燃油车的内燃机效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调研分析,并了解新能源车的优势和发展现状,谈一谈自己对未来汽车能源发展趋势的理解。在这样的作业的驱动下,学生会积极地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相关信息,从用车成本及尾气排放等多个角度对两种类型的机动车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进而得出辩证性的结论。在上述知识拓展型作业中,学生不再需要机械地完成枯燥无味的习题,而是在调研过程中辩证地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论证,这能有效开阔学生的物理视野,提升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三)创新创作型,培养想象能力
创新创作型作业强调通过一定的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创作一些有趣的物理小作品,其既能锻炼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将文艺作品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是创新创作型作业设计的常用方法。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这一课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课后作业:根据物体发音原理、声音高低等物理知识,利用身边常见的素材制作一些乐器。在这一作业的引领下,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橡皮筋、火柴盒、啤酒瓶、吸管等常见素材制作乐器。比如:有学生将橡皮筋缠绕在开口的火柴盒上,并用铅笔调整橡皮筋的长度,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多弦乐器;有学生在啤酒瓶中灌入不同体积的水,敲击啤酒瓶可以发出不同的声调,制作了一个有趣的打击乐器;等等。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自己制作的乐器的发声原理进行分析,找出乐器的振动源,并且分析声调变化的原理,进而加深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创新创作型作业可以让学生经历自主设计、自主制作、自主验证的过程,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想象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聚焦核心素养,创新物理生活化作业的形式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活化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将课后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通过创新物理生活化作业形式,达成减负增效的目的,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自主实验,建构理想模型
模型建构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之一。要想在生活化作业中渗透模型建构思想,教师应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结合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实现物理知识的抽象概括,建构出理想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包括具象的实物模型和抽象的概念模型两种,让学生结合实验探究建构物理模型,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利用家中常见的素材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浮与沉的条件,并建构浮与沉的概念模型。在完成这一作业时,有学生利用可密封的玻璃瓶、水以及水桶等进行了相应实验。其先将装满空气的密封玻璃瓶放置于装满水的水桶中,然后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再次放入水桶中,之后调整玻璃瓶中水的量并放入水桶中。通过对上述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且结合相应的受力分析,该学生得出概念模型:当F浮>G时物体上浮,当F浮<G时物体下沉,当两者相等时物体漂浮或者悬浮。在自主实验中,学生会将自己实践得出的结论转换为物理概念模型,经历从探究概念到发现规律的过程,这对于学生物理思维和模型建构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主题活动,引导质疑创新
开展主题活动是创新物理作业形式的一种新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习题类作业,而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让学生在交流中发散思维,从而促进其质疑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主题活动,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科技主题活动能发展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比如,在学习“电路分析”相关内容后,教师可设计“追求真知,大胆创新,勇闯电路分析小课堂”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多种电路分析方法,并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提出创新方案。教师可先让学生对典型的“去表法”进行分析,让其明白用该方法分析电路时要遵循“电压表连根拔,电流表变导线”的原则,以剔除不影响电路分析的次要元件,只留下电路主干,降低分析难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分析方法进行创新,依次运用“截点法”“生发法”等进行电路分析,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还表定归属”“等分心中有”等规律。在主题活动形式的作业中,学生不再局限于枯燥的习题训练,而是在有趣的主题活动中开展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
(三)调查报告,形成社会责任感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而社会責任感又是本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内容。在生活化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基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需求,创新调查报告作业形式,鼓励学生在社会调研中形成社会责任感。
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应用背景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并给出调研分析报告,可以使其从多个角度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重要价值。比如,在学习“能源与环境”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庭一周内的能源使用情况,包括电能、天然气、汽油等,并计算出各类能源的消耗量,分析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阐述其中应用到的物理知识,完善总结分析报告。通过全方位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学生会发现汽车尾气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改用新能源汽车则可以有效减少汽油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样的调查报告作业能有效促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
结语
物理作业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切实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积极设计生活化作业,摒弃传统的重复训练式作业,提升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从而在作业环节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徐飞春.“双减”政策下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探析[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22):50-52.
严超.“双减”背景下基于学情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与启示[J].广西物理,2023,44(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