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庄面塑:指尖上的艺术捏塑世间百态

2024-04-20 08:36朱七七
旅游世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面塑百态秀才

朱七七

西游记系列的面塑

面塑,俗称“捏面人”“面花”“礼馍”,也被称作“舞动在指尖上的人生百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捏面艺人手中,小小的面团几经捏搓揉掀、点切刻划,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千姿百态,极具魅力。

郎庄面塑俗称“面老虎”,是流行于山东省冠县郎庄的一种传统食用塑作艺术。据郎庄村碑记载,明代洪武年间,有郎姓兄弟从山西迁徙至此,以姓立村,名为“郎庄”。后因“郎”字与“狼”同音,寓意凶险,有巧手村民捏制“面老虎”以制“狼”克邪,祈求平安。其后捏虎制狼之法相沿成俗,在郎庄世代延续,经后人不断发展完善,形成当地特有的面塑艺术。2008年6月,郎庄面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郎秀才和郎文合父子,正在做面塑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制作面塑

郎莊面塑

郎秀才、郎文合:父子薪火相传

已是耄耋之年的郎秀才,从十四五岁开始跟随叔父学习面塑制作技艺,至今已有70多年,是鲁西北面塑艺人中的杰出代表。郎秀才说,解放初期,郎庄家家户户都会捏面塑,到了春节,慕名前来购买者络绎不绝。“当时,1角钱一个,捏3000个‘面人,不到3天就被一抢而空。后来,郎庄面塑的名头响了,逐渐有外地商贩上门,一麻袋一麻袋地要货。”

现年50多岁、郎庄面塑第八代传承人郎文合的记忆中,早年的“面玩具”多以小件、单件为主。“面塑造型主要是花鸟虫鱼、人物、十二生肖、瓜果、刀剑之类,长度3到5厘米不等。”儿时,郎文合经常跟着父亲郎秀才走街串巷售卖面塑。孩童听到吆喝声,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围着他们争相购买的场景,让他记忆深刻。但由于社会发展,新式玩具越来越多,郎庄面塑逐渐走向衰落。“从过去村里‘家家户户做面塑,到最后只剩俺一家做。”回忆起当时的窘状,郎秀才仍感慨万千。

继承传统:守得云开见月明

鲁西北面塑艺术的衰败,并未阻止郎秀才前行的脚步。漫长岁月里,父子俩从单纯捏“面老虎”,逐渐发展到飞禽走兽、瓜果梨桃、戏曲人物等无所不捏;从技术上也解决了蒸熟变形、干后开裂、受潮发霉等一系列难题,这项技艺成为郎庄人的“独门绝技”。上世纪80年代初,鲍家虎先生(山东省美术馆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前来考察论证,正式把郎庄的“面老虎”定名为“郎庄面塑”。

多年的默默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如今,郎庄面塑已由最初难登大雅之堂的“小玩意”发展成为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在郎秀才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富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到面塑制作学习中。近几年,郎庄面塑的身影陆续出现在“学习强国”上。“学习强国”平台发布了《十二生肖》《小刺猬》《西游记系列》《福寿双全》《金鱼》《苹果》等八十多个作品。

郎庄面塑作品均为半浮雕式,造型浑圆饱满,简练夸张、形神兼备,在已知的各种面塑工艺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受到各级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一绝”。

猜你喜欢
面塑百态秀才
跃然指尖的面塑
地铁百态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趣读篇
百态树纹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秀才坐船
图说事相百态
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