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突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2024-04-20 04:52白江伟冯辉贺瑾瑞蒋永光王宇辰顾海波罗伊王天宇贾唯远
城市地质 2024年1期
关键词:第四系海淀区泥石流

白江伟 冯辉 贺瑾瑞 蒋永光 王宇辰 顾海波 罗伊 王天宇 贾唯远

摘 要:海淀区是为数不多的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且发育地质灾害的城市中心区。海淀区西北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37处,灾害类型为崩塌(19处)、泥石流(9处)、不稳定斜坡(8处)、地面塌陷(1处)。故在野外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海淀区地质灾害划分为3个风险区:分别为香山风险区、凤凰岭—阳台山风险区与普安店风险区,并分析总结了海淀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空间分布、灾害类型、规模、成因、威胁对象、工程治理状况、人类工程活动、发展趋势等。得出以下结论:1)海淀區70%的隐患点成因为人类工程活动。2)68%的隐患点已完成工程治理,未治理的隐患点大部分集中分布于森林防火道路沿线,少部分威胁对象已搬迁避让。3)不同的地层岩性发育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山区基岩出露区域主要发育岩质崩塌;山前冲洪积物堆积区域主要发育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及土质崩塌。

关键词:海淀区;突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成因;切坡建房;时空分布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sudden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BAI Jiangwei1, FENG Hui1, HE Jinrui2, JIANG Yongguang3, WANG Yuchen1, GU Haibo1, LUO Yi1, WANG Tianyu1, JIA Weiyuan1

(1.Beijing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Geology, Beijing 100011, China;

2.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Beijing 100011, China;

3.Haidian Branch of Beijing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Planning and Natural Resources, Beijing 100097, China)

Abstract: Haidian District is one of the few urban centers with adv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large population but many geological hazards.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north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Haidian District are complex with 37 kinds of geological hazards developed, including collapse (19), debris flow (9), unstable slope (8) and ground collapse (1).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hazards in Haidian District are divided into three risk areas: Xiangshan risk area, Fenghuangling-Yangtaishan risk area and Puandian risk area,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disaster type, scale, causes, threat objects, project management status,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geological hazard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70% of the hidden dangers in Haidian District are caused by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2) Engineering control of 68% of the hidden danger points have been completed; most of the hidden danger points that have not been controlled are concentrated along the forest fire prevention road, and a small number of threat targets have been relocated. 3) Different typ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developed in different strata lithology, and rock collapse is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area of bedrock exposure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the area of foremountain alluvium accumulation, mainly debris flow, unstable slope and soil collapse are developed.

Keywords: Haidian District; sudden geological disaster; caus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cutting slope to build houses;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北京是突发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首都城市(贾三满等,2017),海淀西北山区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的交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南赟等,2020;华金玉,2022)。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是地质灾害发育的基础条件(王瑞霞等,2015),人类工程活动和大气降水会诱发地质灾害(王海芝等,2022;罗守敬,2023),故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汛期降雨过程中及降雨后(程素珍等,2020;许凤雯等,2020),北京绝大多数的崩塌是由降雨激发的(王海芝等,2020)。

海淀区为北京市城区,东部为平原,西北部为中—低山区,且山区地势陡峭,区域节理裂隙发育,是地质灾害易发区,涉及山区部分的居民及景区人口众多,且经济发达,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共计威胁的居民9户49人。尤其是香山区域,由于该区域地形上三面环山,地貌上主要位于山间第四系残坡积物堆积区,地势平坦适合建造房屋的面积较少,且香山地区由于交通、旅游业发达,常住人口较多,人均居住面积较少,加剧了人地矛盾。故为了扩大建设用地面积,部分区域存在人工切坡建房的现象。切坡建房破坏了地质体原有的稳定性,直接威胁坡下人员生命和财产。普安店区域岩溶塌陷分布较广,虽然村民已经搬迁避让,但是仍然威胁地上及地下的相关设施,包括道路、立交桥、养老院等,且南水北调进京后北京地下水位变化显著(雷坤超,2023),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岩溶塌陷,故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基于2021年度海淀区地质灾害巡排查工作,在查明全区灾害隐患规模类型、分布特征、威胁对象、人类工程活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的成因、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等,期待为海淀山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1  海淀区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西北侧,山区面积占海淀区总面积的15%,平原区有玉泉山、万寿山、田村山等风化残山。平原区的地层岩性以第四系冲洪积物为主,局部出露基岩;山区出露的基岩岩性为火成岩,平原基岩隐伏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可溶性碳酸盐岩。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苏家坨镇、香山街道、四季青镇、温泉镇及西北旺镇。

根据海淀区地形地貌,结合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位置,将海淀区大致分为2个山区风险区和1个平原风险区。山区风险区为香山风险区、阳台山—凤凰岭风险区,平原区为普安店风险区。出露的基岩区(凤凰岭—阳台山)主要发育岩质崩塌;山前第四系冲洪积物堆积的区域发育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及土质崩塌;第四系隐伏基岩为可溶性碳酸盐岩、富水性好,且第四系厚度较薄的平原区发育岩溶塌陷。

截至2021年12月,海淀区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7处,其中崩塌19处(51%),不稳定斜坡8处(22%),泥石流(含坡面型泥石流和泥石流沟)9处(24%),地面塌陷1处(3%)。隐患点致灾体规模为中型的有6处(16%),规模为小型的有31处(84%)。威胁对象为道路的有12个(32%),为其他的有10个(27%),为居民点的有8个(22%),为景区的有7个(19%)。威胁的景区主要是位于苏家坨镇的凤凰岭景区、阳台山景区、大觉寺景区,威胁的道路主要是四季青镇、香山西山林场、温泉镇的森林防火道路。

已完成工程治理的隐患点有25处,占总隐患点数的68%,相对于其他地区,治理率较高。未治理的12处隐患点主要分布在四季青镇、温泉镇的森林防火道路沿线,其余未治理的隐患点威胁对象已经搬迁避让。诱发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的占比70%,为地质成因的占比30%。

1.1  历史发灾情况

历史上海淀区四季青防火道路沿线发生过崩塌、香山老年休养所区域发生过泥石流、温泉镇森林防火道路沿线发生过坡面泥石流等,目前已全部完成工程治理。

海淀区2021年未发生大规模的地质灾害,7月16—18日连续降雨,7月19日发生小规模的崩滑塌8起,全部在降雨后的48 h内,全部发生在防火道路沿线,均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堆积体类型主要为土质(小于0.5 m3),少数为块石掉落(坡面上块石失稳掉落,约1~20.5 m3)。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为山间森林防火道路,部分坡脚存在开挖现象,部分区域已经完成工程治理。具体情况见表1,各点排查现场情况见图1。

1.2  时间分布特征

根据2021年海淀区小规模地质灾害的发灾时间及相关文献成果,发现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汛期(6—9月),且集中发生于强降雨发生的过程中及之后的48 h内(2021年海淀区9处小规模崩(滑)塌均发生在降雨后的48 h内)。相关文献表明(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2008),北京崩塌多发生在降雨过程或稍微滞后,前期过程降雨量达到200 mm且未来1 h预报超过40 mm,可以作为地质灾害的判断依据(刘传正等,2022)。

1.3  空间分布特征

海淀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苏家坨镇、香山街道、四季青镇、温泉镇、西北旺镇共计5个乡镇(街道)14个行政村(图2),隐患点主要涉及大工村、寨口村、七王坟村、车耳营村以及凤凰岭景区、大觉寺、贝家花园、阳台山、紫云台香草园、龙泉寺、凤凰岭中线与北线等景区。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含坡面型泥石流和泥石流沟)主要位于海淀区的西部山区,仅地面塌陷(岩溶塌陷)位于平原区。下面分别按3种不同的划分方式阐述地质灾害隐患的空间分布特征。

1)按地形地貌划分

香山区域隐患点主要位于山体的西侧和北侧沟道内以及山前冲洪积扇,区域平均海拔约500 m,南接为香山街道,东北侧为西北旺镇,北侧为温泉镇。由于该区域山体相连接,故将四季青鎮、西北旺镇和温泉镇的隐患点归入此区域分析,该区域合计共有19个隐患点。

凤凰岭—阳台山区域隐患点主要位于山体的东侧山前冲洪积扇及沟谷冲积的阶地,区域包括苏家坨镇的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17个,其中位于山区出露基岩区域的有2个,位于第四系冲洪积物堆积区的有15 个。岩体以花岗岩为主,局部可见花岗岩的球形风化。高程1 000多米,区域主要发育泥石流沟和崩塌,目前大工村和寨口村涉及受泥石流威胁的村民已经搬迁避让,剩余的泥石流沟多分布在景区内(阳台山和凤凰岭)以及七王坟村和车耳营村。七王坟村和车耳营村的泥石流沟或已经完成工程治理,或威胁对象已经拆除。

普安店平原区位于海淀区香山村,紧邻西北五环的香泉环岛。该区域为平原区,有1个隐患点位于基岩区,为北京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发育区域目前威胁对象已经实现整体搬迁,且该处地表围拉警戒线,设置防灾警示牌。

2)按地层岩性划分

按地层岩性可分为基岩出露风化和隐伏基岩溶蚀2个方面,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3个(表2),基岩出露风化区灾害类型为崩塌,隐伏基岩溶蚀区灾害类型为地面塌陷。基岩出露区域的崩塌,致灾体岩性为花岗岩,受基岩风化影响,发育多组不同方向的节理裂隙,形成破碎状,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稳定性;隐伏基岩溶蚀区岩性为奥陶系灰岩,易发育地面塌陷。

第四系区(主要为山前冲洪积物堆积区)堆积物结构松散,力学性质差,易成为泥石流物源,且由于此区域处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山前区域,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显著(表2),人类活动易破坏原有地质体的稳定性,从而形成崩塌与不稳定斜坡。

3)按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划分

主要集中分布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山区切坡建房居民点,切坡开路的道路沿线,以及山区向平原区过渡的山前冲洪积扇、山间沟谷沟道。

区内泥石流隐患共有9处,已完成治理的有8处,治理率88.9%,全部位于第四系区域;崩塌有19处,已经完成治理的有10处,治理率52.63%,未治理的隐患点威胁对象均为道路,主要分布在森林防火道路沿线,威胁居民点的隐患点或已完成治理,或威胁对象已灭失;由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有18处,占比94.74%;不稳定斜坡有8处,已经完成治理的有7处,治理率87.5%,由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有6处,占比75%,位于第四系区域的有8处,占比100%;地面塌陷有1处,未治理,位于基岩区,由地质成因诱发。

总体来说,海淀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率68%,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隐患点占65%,位于第四系区的隐患点占92%。

2  成因分析

海淀区3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成因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地质成因和人为成因2种,其中地质成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由于地形导致的强降雨(高海拔地形阻挡暖湿气流形成降雨);人为成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天然坡体的原有稳定性,诱发地质灾害(郭英,2023)。地质成因导致的隐患点占比30%,燕山期构造活动强烈,地形高差大(图3-b),坡度陡;地层岩性为侵入岩与砂岩粉砂岩,岩体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图3-e,图3-f),结构松散(图3-a,图3-c,图3-d);山区高海拔造成汛期水汽聚集短时强降雨频发等地球内外动力作用综合导致。人类工程活动(涂宽等,2022)因素导致的有26 处,占比70%,主要为切坡建房、修路开挖坡脚,降低了坡体原有的稳定性;开采地下水降低了地下水对上部地质体的承载力等(李岩等,2023)。

图3 海淀区典型地质灾害隐患点

Fig. 3 Typical potential geological hazards in Haidian District

斜坡类(崩滑流)地质灾害发育在地表,受地形地貌、风化剥蚀、岩体结构、切坡及降雨影响显著,崩滑流相互间联系密切,且受强降雨影响显著,而地面类(地面塌陷)发育在地面以下的地下空间,主要受可溶性岩层的分布、地下水运动、采矿及抽水等人为活动影响,故按斜坡类、地面类2类灾害类型进行成因分析。

2.1  斜坡类

斜坡类灾害主要包括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此类地质灾害主要与地形地貌(坡度、高差)、地层岩性,岩体结构、风化强度、降雨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育的基础决定条件,不同的地貌造成了山高坡陡的地表形态,高差大,坡度陡,易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海淀区地形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山区属太行山余脉,为中山—低山—丘陵地貌,地势较高,海拔35~1 278 m。山区山势险峻,地形坡度多大于35°,沉积类型复杂,山区发育冲洪积第四系沉积物,山前以残坡积相和洪冲积相的砂、砾石及黏性土为主的冲洪积扇或台地。

斜坡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香山区域(东西走向)和凤凰岭—阳台山区域(南北走向)。香山区域山区行政上包含温泉镇、四季青镇和西北旺镇,位于山前冲洪积扇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南北西3侧均为山体,地形地貌自西向东呈喇叭状分布,沟道呈现东西向分布,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故汛期沟道汇水后水体流向为自西向东;凤凰岭—阳台山区域行政区上位于苏家坨镇,平均海拔约1 200 m,该区域山体发育,其中阳台山海拔1 288 m,凤凰岭海拔1 276 m,沟道主要也呈现东西向展布,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水流下切山体形成沟道。村庄及景区位于山间冲洪积扇及沟谷河流阶地内。东南为第四系冲洪积平原,地势较低。

2)地层岩性

不同地层岩性有不同的风化特征,形成不同地形、地貌、土壤,也决定地质灾害类型。海淀区地表多被第四系覆盖,出露基岩主要位于西北部凤凰岭山区,该处基岩岩性为侵入岩(花岗岩为主)。

香山风险区基岩东侧为石炭二叠系砂岩及粉砂岩地层,西侧为侏罗系—石炭系砂页岩地层山前破碎带,该破碎带风化严重,局部发育粉砂岩夹层,破碎带上部为山前冲洪积扇的第四系残坡积物与冲洪积物,砂岩砾岩碎屑发育。沟谷中季节性流水的下切作用使第四系的土体在沟道两侧外露形成阶地。沟道两侧的松散土体形成了土质崩塌与不稳定斜坡发育的孕灾地质条件,同时形成了泥石流物源条件。

凤凰岭—阳台山风险区基岩岩性主要为中生代岩浆侵入岩,自北向南依次为白垩系花岗岩、闪长岩,山体表面风化剥蚀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地质体结构破碎松散,是岩质崩塌发生的孕灾地质条件;局部地区为第四系残坡积物,由于地势差异明显,陡坡发育,第四系地层结构松散,汛期受水流冲刷,致灾体吸水后自重增加,土壤黏聚力降低,是土质崩塌与不稳定斜坡发育的孕灾地质条件之一。以上崩塌与不稳定斜坡的堆积物与山前松散残坡积层堆积于沟道内,在暴雨时节,这三类崩塌堆积物成为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贺瑾瑞等,2012)。该区域西部地形陡峭,东部较为平缓,地形差异明显,东西部高差大,流域面积大,山体坡度大,由于该区域岩性为侵入岩,岩体的吸水性较差,形成了有利的汇水条件。泥石流沟道主要位于山区的残坡积物堆积区,区域地层岩性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常年风化作用导致沟道内泥石流物源堆积,泥石流流域形态大致为上游汇水面积大、中游沟道狭窄、下游成喇叭状,是泥石流易发的流域形态。

3)降雨

海淀区地形切割较强烈,山高坡陡,山体高大,在汛期阻碍了气流云团移动,迫使云团沿地形强抬升,导致局部地区强暴雨形成。据北京市气象台1959—2022年资料,北京市年平均降水量591.4 mm,最大达1 000 mm以上,最小不足310 mm。全年降水量平均有80%以上集中在6—9月,其中7、8两月平均占30.0%~43.0%,7月份降水量最多,多年平均达190 mm,12月份降水量最少。

降雨是突发地质灾害主要诱因之一(于淼等,2022;陶雪文等,2022),降雨过程中雨水快速渗入裂缝形成的静水压力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许强等,2023),2021年海淀区降水量比往年明显偏多,据海淀区气象局数据:2021年海淀区1—9月累计降水量为1 043.1 mm,是常年同期(1991—2020年)499.2 mm的2.09倍。统计数据显示,在2021年,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为698.4 mm,分别较常年同期(373 mm)和近10年同期(395.4 mm)偏多九成和八成。7月的降水量为400.4 mm,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7月的降雨日达到了20 d,较常年同期(10.8 d)偏多1倍。且2021年北京市也发布了提前上汛通知,汛期降水前期偏少,中后期明显偏多。短时强降雨使不良地质体吸水饱和,无法及时排出水源,从而降低了其内部摩擦力,增加了自重,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提升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

4)人类工程活动

海淀区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人类工程活动频繁,37处隐患点中有26处周边有人类工程活动,主要包括垫沟道(沟道边缘)建房建路(图4-a),切坡建房(图4-b),坡肩上建房(图4-c)及切坡修路(图4-d)等,占比为65%。切坡建房开挖天然坡脚,破坏了坡体原有的稳定性,垫沟建房使用废弃渣土在沟道两侧坡肩处堆积,扩大坡顶面积后用于建造工程设施,人工堆积的坡肩下部缺少原状土的有力支撑,堆土也没有经过夯实,结构松散,土体孔隙度大,承载力差,雨季受雨水冲刷侵蚀后土体易吸水饱和,易导致地质灾害隐患。切坡建房、修路(戴梦兰等,2022)等人类工程活动不仅破坏了地质体原有的稳定性,还增加了威胁对象(房屋、道路、人员),从而加剧了地质灾害风险。人类工程活动是海淀区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

2.2  地面类

地面类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缓变类),海淀区现有的灾害为地面塌陷中的岩溶塌陷,主要与断裂构造、地层岩性及人類活动有关。

普安店区域位于山前平原区,第四系厚度大都小于40 m,下伏基岩为奥陶系灰岩。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岩溶地下水富水性好,年内地下水位变幅较大。区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历史上有人为开采地下水用于生产矿泉水的情况,目前人为开采地下水的情况已经基本停止。过度开采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极易引发岩溶塌陷。

3  防治对策与建议

3.1  工程治理效果及发展趋势

针对海淀区泥石流沟隐患点,主要采取排导沟、拦挡坝、谷坊坝进行治理,拦挡坝(图5-a)截取了粒径大的块石降低了物源量(谢伯明等,2022),排导沟排出水体,减少了泥石流的汇水量,谷坊防止了水流下切作用(图5-b,图5-c),排水的同时拦截了泥沙,减少了泥石流的物源,从而降低了泥石流危害程度;崩塌、不稳定斜坡多采取削方减载、坡面防护、格构锚杆护坡(图5-d)、主被动防护网(图5-e)以及挡土墙(图5-f),一方面降低了致灾体的规模与重力势能,另一方面增加了坡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从而降低了危害程度。

对于致灾体规模大的隐患点,采取搬迁避让的方式来消除隐患(如七王坟泥石流沟与七王坟崩塌隐患点),对于隐患点集中且威胁对象多的区域采取工程治理(如香山红叶俱乐部院内不稳定斜坡),但是由于工程治理后的致灾体还没有完全灭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致灾体可能进一步发生变形破坏,对治理工程造成一定的破坏,故需要持续关注治理后的隐患点变化情况。

根据2021年海淀区地质灾害排查情况,发灾处多为没有治理过的隐患点,已完成工程治理的隐患点治理工程均未受到明显损坏,工程治理效果较为良好。

香山区域台账内外涉及道路沿线及房前屋后的隐患点,受人类活动影响破坏了其原有的稳定性,而且在汛期强降雨期间,部分沟道两侧坡面裂缝在雨季会成为沟道上部地表水汇聚向下流动的通道,在流水不断冲刷的影响下,裂缝不断扩张变宽,裂缝周围的土体易吸水饱和,软弱松散的地质体吸水后自重加大,土壤黏聚力降低,静水压力升高(李岩等,2022),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沟道下部及沟道上部两侧的人工设施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普安店地面塌陷一定程度上还威胁周边道路、环岛及立交桥,在地下水过量开采、南水北调进京、地下水回灌以及异常年份超量降水量的影响下,易增大地下水位变幅,改变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从而加剧岩溶作用,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也会改变对上部地层浮托作用,从而导致地面塌陷现状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造成潜在风险。

由2021年海淀区地质灾害巡排查发生的小规模崩滑塌特征及分布情况可知,汛期强降雨后在山区道路沿线多发生小规模崩滑塌,对过往车辆及行人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3.2  对策及建议

1)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作用,重点关注季节性流水变化对周边地质体(沟道两侧坡面、山体坡面)的侵蚀、裂缝加剧、鼓胀、渗水等情况。如遇突发情况及时上报,实现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动态监控。重点防范区在山前,大部分隐患点虽然已经治理,但是仍然有风险,威胁居民点需高度重视。海淀区作为特大城市北京的市区,人地矛盾突出,工程建设活动频繁,65%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人类工程建设活动诱发造成,由于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隐蔽性强等特点,在人口密集区发生的地质灾害危害性更大,需进一步关注由于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体的破坏。

2)南水北调进京后,北京市地下水位回升显著,需多关注致灾体岩性涉及含水层的隐患点,如普安店岩溶区地面塌陷。进一步查清普安店地面塌陷地下空洞的空间分布形态、大小、层位、发展趋势等。在此区域规划上禁止建设高层建筑等增加地面荷载的工程活动。

3)目前发生的地质灾害大部分发生在隐患点台账外,建议进一步发挥群测群防作用,加强巡查,除了关注台账内的隐患点,还需要关注台账外的隐患点。

4)本次研究对台账外的隐患点及人口居住区分析较少,建议后续结合台账外的隐患点分布情况及最新人口居住分布图,进一步分析预测可能的地质灾害潜在发生区,更加精准地划分出风险区,支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  结论

通过总结分析海淀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诱因及分布状况,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岩性区发育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基岩区(凤凰岭—阳台山)主要发育岩质崩塌;第四系冲洪积物堆积的山前区域发育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及土质崩塌;下伏基岩为可溶性碳酸盐岩,富水性较好,且第四系厚度较薄的平原区发育岩溶塌陷。

2)第四系冲洪积物堆积的山前区域,地层结构松散,易发生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及土质崩塌。香山区域人口密度大,地势陡峭,切坡建房现象普遍,汛期强降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汇水沟道两侧威胁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虽治理,但直接威胁居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致災体可能发生进一步变形,风险依旧较大,需要高度重视。

3)海淀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具有明显的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征,诱因为人类工程活动的隐患点、已完成工程治理的隐患点、位于第四系区域的隐患点占比均高,分别为65%、68%、92%。且未治理的隐患点威胁对象主要为道路,分布在四季青防火道路及香山西山林场道路沿线,威胁对象为居民点的隐患点或已经完成治理,或威胁对象已灭失。

参考文献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市地质研究所,2008. 北京地质灾害[M].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程素珍,路璐,翟淑花,张长敏,郝春燕,任凯珍,2020. 2004—2018年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和监测预警状况[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31(6):38-46.

戴梦兰,陈志波,施国栋,2022.基于分形理论的浙江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33(6):63-69.

郭英,2023.北京门头沟区斜坡类突发地质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地质,18(3):1-8.

贺瑾瑞,陈国浒,张翊超,2012.密云司马台—雾灵山沟域经济区泥石流分布及防治措施[J].城市地质,7(3):34-37.

华金玉,2022.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探析[J].城市地质,17(1):8-12.

贾三满,翟淑花,姜媛,2017. 北京突发地质灾害防控对策[J]. 城市地质,12(4):16-23.

雷坤超,2023.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J/OL].地质学报:1-20[2024-02-19].https://doi.org/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23013.

李岩,南赟,曹颖,2022.北京山区道路沿线崩塌灾害特征分析与防治思路探讨[J].城市地质,17(3):291-298.

李岩,张国华,王晟宇,2023.北京地区崩塌隐患特征分析与防治方案[J].城市地质,18(2):123-129.

刘传正,黄帅,2022.郑州西部山区“7·20”山洪地质灾害成因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30(3):931-943.

罗守敬,2023.北京市房山区突发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城市地质,18(4):1-7.

南赟,曹颖,李岩,2020. 新形势下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思路探析[J].城市地质,15(3):233-238.

陶雪文,朱兴华,孔静雯,王梦奎,康永闯,2022.浙江省地质灾害成灾特点与防灾减灾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18(S1):11-17.

涂宽,郑健,马卫胜,文强,2022.基于卫星实景三维和InSAR技术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监测[J].卫星应用,13(12):31-39.

王海芝,曾庆利,许冰,胡福根,于淼,2022. 北京“7·21”特大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33(2):125-132.

王海芝,胡福根,于淼,张翊超,2020. 北京市崩塌地质灾害激发因素浅析[J]. 城市地质,15(4):357-362.

王瑞霞,王惠芬,李巧刚,丁桂伶,2015.北京市房山区突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J]. 城市地质,10(S1):68-72.

谢伯明,曾令强,2022.北京市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中的若干问题[J].城市地质,17(3):311-315.

许凤雯,狄靖月,李宇梅,王志,包红军,刘海芝,2020. 北京“7·16”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成因分析[J]. 气象,46(5):705-715.

许强,唐然,2023.红层及其地质灾害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42(1):28-50.

于淼,南赟,胡福根,王海芝,2022.北京市怀柔区范崎路K29+500 m处崩塌成因分析与成功预警处置启示[J].城市地质,17(4):394-399.

收稿日期:2023-02-14;修回日期:2023-05-30

第一作者简介:白江伟(1991- ),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耕地保护及地质灾害调查。E-mail:1213702140@qq.com

引用格式:白江伟,冯辉,贺瑾瑞,蒋永光,王宇辰,顾海波,罗伊,王天宇,贾唯远,2024.北京市海淀区突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城市地质,19(1):43-52

猜你喜欢
第四系海淀区泥石流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第四系胶结砂层水文地质钻进技术研究初探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泥石流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河北平原区第四系(200m以浅)岩土体综合热导率特征综述
北疆第四系覆盖层上明渠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