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丰恒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
施工现场的特点包括复杂的工作环境、高度的危险性、多方合作、时间和成本压力、劳动力密集型以及不确定性。了解和认识这些特点对于有效实施安全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如高处作业、电气设备、起重设备、化学品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发生,如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施工现场通常涉及多个专业、多个承包商和供应商的合作。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以及各方的责任划分和配合都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建筑工程通常有严格的工期要求和成本预算。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分类如下,每个分类都有不同的来源。
(1)人为因素。①人员操作失误。工人对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的不熟悉、疏忽大意、缺乏经验等导致的错误操作。②人员行为不当。工人违反安全规定、无视警示标识、不配戴个人防护设备等不当行为,增加了安全风险。③人员疲劳和不适。工人长时间连续工作、缺乏休息、身体不适等情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
(2)自然因素。①天气条件。恶劣天气条件如强风、暴雨、雷电等会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②地质和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如土质、地下水、地震等以及地形条件如高坡、陡坡、悬崖等会影响施工现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③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会对施工现场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安全威胁。
(3)设备和机械。①设备故障。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搅拌机、电动工具等可能出现故障,导致事故发生。②不合格设备。使用不合格的设备和机械,如质量不达标、安全性能不足的设备也会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
(4)材料和化学品。①材料堆放和储存。材料堆放不当、储存不当可能导致材料倒塌、溢出、泄漏等事故。②危险化学品。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如不正确的储存、混合、处理等操作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
(5)其他因素。①交通安全。施工现场周边的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措施的不足可能导致交通事故。②工程变更和设计缺陷。设计变更、施工缺陷等可能导致结构不稳定、装置失效等安全问题。
(1)高处作业安全挑战。建筑工程中常涉及高处作业,如搭建脚手架、安装天花板等。高处作业容易导致坠落事故,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安全带、防护栏杆等。
(2)机械设备安全问题。建筑施工中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需加强设备维护和操作培训。
(3)电气安全问题。建筑工程中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和电缆,不正确的电气安装和操作可能引发火灾、触电等危险。需要确保电气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4)施工现场交通安全。施工现场周边的交通流量大,需要合理划定施工区域和交通分流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5)危险化学品管理。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如油漆、溶剂等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管理和储存,避免泄漏和污染环境。
(6)施工现场排水和通风。施工现场可能存在排水不畅、通风不良等问题,容易导致积水、污染和空气质量问题,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和改进。
(7)人员培训和意识问题。工人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培训水平直接影响施工现场的安全。需要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8)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管理。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如临时建筑物、临时电源等需要符合安全标准,确保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安全。
(1)需求分析。了解施工现场的特点和工作环境,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问题。与相关部门、安全人员和工人进行沟通和讨论,收集他们对安全培训的需求和意见。
(2)目标设定。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安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的培训目标。目标应该明确、可衡量和可实现,并与企业的安全管理政策和目标保持一致。
(3)培训内容设计。根据目标设定,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内容应涵盖相关的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等方面。
(4)培训方法选择。根据培训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和形式。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实地演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不同的培训方法,以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1]。
3.2.1 合理规划施工现场
(1)现场布置规划。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现场布置规划。确定施工区域、办公区域、材料堆放区、设备摆放区等区域的位置和大小。确保各个区域之间的合理连接和通行。
(2)施工流程规划。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特点,规划施工流程。确定各个施工工序的顺序和时间安排,避免施工工序之间的冲突和交叉。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3)安全防护规划。根据安全管理要求,规划安全防护措施。确定安全通道、安全标识、警示标志等的设置位置和方式。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通畅和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4)人员流动规划。合理规划人员的流动路径和流程。确定人员进出施工现场的通道和方式,避免人员流动与施工工序的冲突和交叉。确保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5)临时设施规划。根据施工需要,规划合理的临时设施。包括临时办公室、临时生活区、临时供电、临时供水等。确保施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满足要求。
(6)设备和材料储存规划。规划设备和材料的储存位置和方式。确保设备和材料的安全储存和方便使用,避免交叉堆放和混乱。
3.2.2 安全通道和出口的设置
在施工现场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应考虑到安全通道和出口的设置。根据现场布局和建筑结构,合理规划安全通道和出口的位置和数量。此外,安全通道和出口应明确标识,以便人员能够快速识别并找到。使用明显的标识牌、指示标志和照明设备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安全通道和出口。安全通道的宽度应足够宽以容纳工人和其他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迅速撤离。根据人员流量和建筑规模等因素,确保通道宽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的要求。需要保持安全通道的畅通无阻,不要堆放材料或设备,避免堵塞通道。定期检查和清理通道,确保通道的可使用性和安全性[2]。
(1)个人防护装备(PPE)。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或耳罩、防护手套、安全鞋等。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和作业要求,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2)高空安全设备。如安全带、安全绳、安全网等,用于在高处作业时保护工人的安全。确保高处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并正确使用这些安全设备。
(3)灭火器和消防设备。在施工现场提供合适类型和数量的灭火器、消防栓和消防水带等消防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备,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可靠性。
(4)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识。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识,如禁止入内、脚手架安全操作、危险区域等。提醒工人和其他人员注意安全并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
(5)安全防护栏杆和隔离设施。在施工现场设置合适的安全防护栏杆和隔离设施,以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域。确保这些设施坚固可靠,并且符合安全标准和规定。
(6)触电防护设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等,用于保护工人免受电击的危险。在需要接触电源或电气设备的作业中,提供适当的触电防护设备。
3.4.1 定期检查和监督施工现场
定期进行现场巡视和检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操作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重点关注危险区域、危险作业和关键工序。审核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文件和记录,确保安全制度和操作程序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使用照相机或摄像机对施工现场进行拍摄,记录现场的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等。作为监督的证据和参考。此外,与承包商和管理人员保持沟通,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整改要求,并确保相关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求承包商和管理人员立即进行整改,并进行跟踪和复查。
3.4.2 发现并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对施工现场、设备、工具和材料等的检查。注意观察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不符合规定的操作、危险区域的标识不清等情况。在此藏在上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施工现场的潜在安全隐患。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及时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鼓励工人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反馈。工人通常更了解实际施工情况,他们的参与可以帮助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危险识别和报告、紧急情况应对等方面。定期检修和维护施工现场的设备和工具,确保它们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隐患。构建有效的安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3]。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管控措施如表1 所示。
表1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管控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①组建专门的应急管理团队,明确其职责。团队成员应包括应急领导人、安全专家、医疗救护人员等,确保能够迅速响应和协调应急工作。②确定应急联系人和通信方式,包括内部联系人和外部联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通知和协调相关人员和机构。③建立可靠的紧急通信系统,包括电话、对讲机、无线电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④储备紧急物资,包括急救箱、应急灯具、食品和水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救援。⑤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模拟各种紧急情况,并评估演练效果。通过演练,提高团队成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根据演练和实际经验,总结教训并进行改进[4]。⑥培训团队成员紧急救援技能,包括急救、灭火、疏散等。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有效的救援。⑦建立与消防部门、医疗机构等相关机构的合作关系。了解他们的支持和资源,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获得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安排专人进行定期的安全巡检,记录巡检内容和发现的安全问题。包括对设备、工作区域、通道、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检查,并记录巡检的日期、时间和巡检人员。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记录,包括事故的性质、时间、地点、伤亡情况、事故原因等。记录应包括小型事故、近似事故和严重事故,以便进行事故分析和预防。鼓励工人进行安全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行为。工人可以通过书面记录、手机应用等方式提交观察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记录安全会议的内容和参与人员,包括会议日期、时间、地点、讨论的安全问题、提出的建议等。确保会议记录被保存并传达给相关人员。记录安全培训的内容和参与人员,包括培训日期、时间、培训的主题、培训的讲师等。制定相应的数据管理和保密措施,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5]。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是确保工人和施工环境安全的重要步骤。通过制定紧急救援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安全记录制度和危险源管控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事故和降低安全风险。通过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可以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和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从而致力于构建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