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敏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郴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郴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局共同承办的“西晋简牍之风华——郴州简牍书法研讨会”在湖南郴州博物馆举行。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鄢福初,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副院长杨涛,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部主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学术院长陈忠康,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刘应捷,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二级调研员林华军,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志杰,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邹清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紫桂,以及各高校、研究机构专家,郴州市直相关单位、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70余人参会。开幕式由郴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何江洪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与会专家学者是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也肩负着“文以载道、以艺弘文”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深入研究、解读西晋简牍书法,同时,也希望能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书法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
郴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海林在开幕式致辞中讲道,郴州是湖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翰墨飘香的简牍书法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记录了中国书体演变的历程,展示了书法艺术发展的魅力,承载着上下千年的历史变迁,“以尺寸之间,书千年风华”。希望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强对简牍书法的研究,打造郴州历史文化的新名片。
鄢福初在致辞中谈道,湖南是简牍书法大省,湖南的简牍书法从楚简到晋简,涵盖了整个简牍时代的全过程。2003年之后,郴州晋简打开了通往两晋未知书风的时空隧道。今天的研讨会,对湖南书法史、中国书法史简牍帛书书法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齐聚郴州 共话千年简牍
研讨会持续两天时间,分四个场次。来自全国多所书法专业院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别从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文字学、书法学等领域,以不同的学术视角,围绕郴州西晋简牍及两晋书法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近30位专家学者主题发言。杨涛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致辞。
研讨会第一场由李一主持。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春龙,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柴敏,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李逸峰,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啸东,北京印刷学院讲师龙友,荣宝斋美术馆馆长王祥北,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朱友舟及其硕士研究生王韬霖分别作了《郴州简牍的发掘、整理与研究》《郴州简牍书法的出版意义》《从郴州晋简看字体楷化中的不平衡现象》《其大无外 其小无内——有关出土简策字体断代与分类的考古学、文献学依据的补论(以湖南郴州新出土三国吴与西晋时代两种简牍为中心)》《风景与风格——郴州简牍与东晋士人书写语言中的“断裂”》《从郴州晋简看兰亭论辩》《郴州西晋简牍楷书笔法溯源研究——基于湖南出土简牍笔法演进序列的历时性梳理》的主旨发言。
研讨会第二场由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研究员王东声主持。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王晓光、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罗红胜、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院长王智杰、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苏亚涛、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晏小飞、山西大学讲师王赢、临沂大学讲师柳悦霄分别作了《郴州吴、晋简比较与新体普及》《郴州苏仙桥晋简书法的形态分析》《郴州晋简与吴简书写风格比较研究》《俗体还是正体?——从郴州苏仙桥晋简看魏晋书法发展》《郴州简牍中的祭祀文化探源及笔法源流分析》《从“郴州晋简”与“临泽晋简”看西晋时期南北书风的差异》《从郴州西晋简牍与楼兰木简、残纸比较看字体演变对“二王”书风的影响》的主旨发言。
第三场研讨会由陈忠康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戴卫红、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学术部主任萧文飞、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翁志飞、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客、江苏海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郭嘉颖、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刘镇、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衣雪峰分别作了《从郴州晋简看度量衡之发展》《郴州晋简三题》《从书写工具的演变看郴州晋简的书法意义》《郴州晋简楷书笔法的若干问题》《笔势与楷法的成型——论郴州晋简的文字学意义》《汉晋简牍研究的艺术空间——马圈湾汉简、郴州晋简的书风嬗变为中心》《郴州吴晋简与钟书三体》的主旨发言。
第四场研讨会由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魏广君主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其凤、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梁培先、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讲师李群辉、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张彪、天津美术学院讲师萧庆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曹隽平分别作了《有关郴州西晋简书法上下游传承路径的考察》《郴州西晋简牍之在楷化历史中的地位》《新出土簡牍对当代书法教育的意义》《从郴州西晋简牍书法看笔势主导下的隶楷之变》《“与古为新”——与郴州吴晋简牍书体相关的几个问题》《郴州周末书法研学两日游线路初探》的主旨发言。
每场研讨会嘉宾发言后,其他与会嘉宾围绕郴州简牍的考古、文献、文字演进、书法演变以及文创研发、文旅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研讨会论文集将于2024年下半年正式出版。
让古简牍在新时代“活”起来
郴州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建筑设计灵感来自郴州丰富多样的矿物晶体结构,立体、现代、时尚而稳重,场馆陈列1000余件文物,其中西晋简牍为重点藏品之一。研讨会期间,其他三个以简牍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同时推出:一是“晋简风华·湖南省首届郴州晋简书法作品邀请展”,展出入展书法作品80件,萧文飞、王祥北、晏小飞、欧阳山川等专家学者及20多位郴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参加了“如何开展好郴州简牍书法工作”座谈会;二是郴州市博物馆与长沙简牍博物馆联合开展了简牍研学活动,郴州市附属小学30多位师生参加,胡紫桂、罗红胜等专家到现场指导学生书写和简牍编联;三是举办了《郴州西晋简牍选粹》郴州首发签名仪式,与会专家分别在该书扉页题词签名。
王国维把殷墟甲骨文、汉晋木简、敦煌写经誉为自汉以来中国学问的三大发现。简牍在历史上有几次重大发现,但与楚简、秦简、汉简、三国吴简都有大量出土相比,西晋简牍出土少之又少。20世紀以来,除了楼兰文书当中有部分西晋资料外,国内外其他地区零星出土西晋简仅十余枚,而在湖南郴州苏仙桥遗址竟一次性出土西晋简牍909枚(含残简,其中无字简五枚),其珍贵性可见一斑。这些简牍也因此成为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宗西晋官府档案文书,有着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它们共同诠释着郴州这样一座历史悠久、文风蔚然的城市和她的独特魅力。正是这批晋简的重见天日,1700年前桂阳郡及所辖区域的政治经济、机构城邑、兵戎赋税、祭祀社火、田亩矿冶、农林畜牧、教育文化、风俗礼法等人文地理与风俗人情,才更加立体丰满地展现在当代人眼前。郴州博物馆馆长郑延庆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和规划充满信心,他表示,“作为这批晋简的馆藏单位,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实力也有情怀,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一定让这批有着极高文献和艺术价值的古简牍在新时代‘活起来。看到嘉宾们凝视一枚枚简牍的场景,听到研讨会上专家们充满学术碰撞和研究深度的专业解读,我们的信心更足了。郴州简牍是湖南的瑰宝,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和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后期我们将举办内涵更广、张力更强、形式更活的系列活动,让郴州晋简在新时代发挥它更大的价值”。
从2003年11月到2023年年底,这批简牍出土已有20年,如陈寅恪所言,“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究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我们深知掌握新材料的重要性,郴州晋简必然会为书法研究与创作带来极大的突破和可能,这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作为主办方,举办这场研讨会的使命和初衷。“墨迹书法的历史,在与东晋‘二王及之后时代的续接上,缺少了西晋这一关键链条。郴州晋简以行楷为主,带有明显隶意,体势开张,行气连贯,整体风格妍美,真实呈现出隶变至楷书的演化形态,使我们穿透钟、王书法的刻本、摹本,更加直观地感受当时人们的日常书写状态,亦可对钟、王时期的笔法及相关问题有更加肯定之断言。郴州晋简让后人窥探到中国书法史上伟大的‘二王时代如何拉开序幕,也为我们当代书法人成为时代‘预流提供了一个更佳端口。郴州晋简既为简牍一脉之‘绝唱,又是未来纸媒书写之序言、一个伟大书法时代的肇始”,作为活动召集人,萧文飞表示,这场旨在进一步挖掘西晋简牍书法的艺术特点、艺术价值和学术内涵,为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为当代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发展注入新活力的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然会引起学术界、书法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