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考验中国“硬科技”

2024-04-19 05:06李明子
文萃报·周二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人形商业化机器人

李明子

随着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作为最佳载体的人形机器人将不再是只能送餐、拧螺丝的“工具人”。大模型将赋能人形机器人走向主动交互,使其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人形机器人每迈出一步,都能掀起市场热潮,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步伐也在竞争中不断加快。

飛速进化

不同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只为完成特定任务而存在,人形机器人自诞生便背负起了智能化期待——像人一样感受世界、作出决策并执行任务。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尺寸仿人机器人WABOT-1,它能够用日语与人交流,测量方向与距离,缓慢行走并抓取物体,相当于一岁半儿童的智力。

事实上,安装智能大脑后的人形机器人正在飞速进化。谷歌实验室中,基于“视觉-语言-动作”模型“RT-2”的机器人已经能完成“捡起灭绝动物”的指令,在放着恐龙、鲸鱼、狮子三个塑料玩具的桌面上,机器人准确拿起了恐龙。由此推算,只要有足够的数据、算法和算力,机器人将能胜任更多复杂场景。

长久以来,人形机器人难以商业化的最大制约就是高成本,造价高达上百万美元令人望而却步。而特斯拉给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明确的落地场景,并表示要将造价降到2万美元左右,这让产业界看到了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的可能。

商业化的“苦行”

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午,创业16年的周剑领着11岁的优必选在港交所敲锣上市,陪在他身边的是公司最新研发的用于工业领域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到上市前,优必选售出超76万台机器人。其中,真正接近“具身智能”概念的人形机器人产品——Walker系列,两年半内仅卖出了10台。

“问题是现在的人形机器人还不够智能,即便是在最被看好的汽车产线这一场景中,也还无法替代既有工业机器人,更无法替代人,企业不会为‘大玩具买单。”北京新鼎荣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张弛指出。

相较于进工厂打工,家庭养老陪伴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最理想的落地场景。“这是产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北京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锐说。

机器人的商业化探索,走过漫长的弯路。在这波由大模型和马斯克带动的产业热潮之前,国内机器人行业已经经历了两次创业高峰。最早一批本土机器人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成立,最后大多演变为机器人集成商或代理,自主创新者少,即便后来有公司上市,市值规模也鲜少超过50亿元。2015年后,对标国际“工业4.0战略”,受国内利好政策鼓励,涌现了大批工业机器人公司,只有少数坚持至今。

考验的是“国家投入”

在无所不能的仿真世界和处处掣肘的现实中间,还有一道由基础材料科学筑起的壁垒。“短期内人形机器人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全方位准备。”张锐直言,目前人类已掌握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与人体结构组成相比都很落后。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用过的和即将使用的人形机器人技术,都很可能会被淘汰。“长期稳定的研发投入,也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全社会各界的支持。”

风投资金对人形机器人的兴趣,也开始出现了新的风向。继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后,北京、深圳、上海先后发布产业支持政策。北京设立了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上海计划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建设“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平台,深圳则是借助《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在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比例上升的当下,机器人帮助人解决关键问题的发展趋势已然不可阻挡。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第1130期 )

猜你喜欢
人形商业化机器人
世界上走路最快的人形机器人
会变形的人形机器人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人形蔬菜
社会化和商业化思维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