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精神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024-04-18 22:15贾颖王冬阳
湘潮 2024年1期
关键词:照金刘志丹习仲勋

贾颖 王冬阳

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陕西照金(现隶属于铜川市耀州区)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参与筹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二十六军,并设立了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是照金精神的体现,它与马克思主义信仰高度一致,既代表了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革命斗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案例。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照金镇考察时指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

思想:入党就是要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照金精神形成的思想来源。习仲勋曾回忆道:“陕甘边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是全国革命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与全国各个根据地一样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这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井冈山的道路。”对于共产党人而言,理论清醒方能信仰坚定。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在党内受“左”倾错误影响、南方根据地相继沦陷之时创建的。虽然刘志丹、谢子长和习仲勋等人多次被捕、重伤或入狱,但他们依然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持续推进革命事业。他们成立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不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并创建了红二十六军,即西北地区的首支主力红军。在革命运动的深化过程中,寺村塬的革命政权得以初步建立,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邊革命根据地建设奠定了基础。经过策略调整与地域转移,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进入大发展时期,最终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

信仰最核心的是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是追求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从剥削和压迫中解放人类,颠覆一切基于剥削和奴役的社会关系。在刘志丹的入党申请书中,他坚决表明:“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的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谢子长在入党宣誓时激动地说:“我把一切都交给党了,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习仲勋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对党的坚定信仰,他在13岁时加入了共青团,随后在15岁时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始终保持“最大的牺牲决心”,与党共命运。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以及对党的绝对忠诚,使得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展现出不屈的斗志。

在多年的革命实践中,刘志丹、谢子长和习仲勋等人始终依靠群众,与群众共患难,为群众谋利益。刘志丹曾表述其理想:“我要使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好生活。”“生而益民,死而谢民”是他终生坚守的初心与誓言。刘志丹无论走到哪家老乡的窑洞,都是往墙根下一蹲,和老乡摆情况、拉家常。他对陕甘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各个乡村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被誉为“活地图”,毛泽东赞誉他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谢子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心系人民,他含泪表示:“就这样死了,我对不起老百姓,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

大革命失败后,陕西省委依据八七会议精神,连续组织了几十次武装起义。尽管未能成功,但这些斗争实践培育了大批的革命骨干,为后续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组织和群众支持。在这一挑战重重的革命过程中,刘志丹强调:“只要政策对头,紧紧依靠群众,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习仲勋在担任中共陕甘边特委相关职务期间,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地方调查和群众工作,组建了农民协会、贫农团体和地方游击队。陕甘边的共产党人引导民众实施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实施分粮策略,确保公平交易和优先满足群众需求,支持了地方经济,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赢得了民众支持。在此期间,军民团结,坚如磐石,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情谊。

在照金苏区建立之后,由于一些领导人实施的“左”倾教条主义策略及其随后的被捕与叛变,红二十六军遭遇重大打击几乎覆灭,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尽管如此,习仲勋领导下的陕甘边特委、革命委员会以及根据地军民继续坚守阵地,顽强抵抗。失败没有让革命者丧失斗志,反而更加激发了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信心和决心。他们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套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情感:共产党是杀不绝的!

革命征程上没有坦途。习仲勋指出:“照金苏区是西北党和红军第一次在山区建立根据地的尝试,是红二十六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它发展和保存了红军力量,使西北革命过渡到一个新的阶段。

1932年12月24日,在宜君县转角镇(现为旬邑县)举办了一个重要的仪式,它标志着陕甘游击队正式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红二团成立之后,基于中央和省委的策略部署,与照金游击队协同,有效地消灭了照金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反动武装,逐渐在耀县、淳化、旬邑三县边界建立起了以照金薛家寨为中心的广大红色根据地。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红二团遭遇了一系列艰难挑战:庙湾和芋园的战斗失利,渭华的重大损失,以及薛家寨的陷落,等等。同时,因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围剿”和党内“左”倾错误的干扰,部队多次处于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共产党人始终未对党的方向与革命的胜利产生动摇,展现了坚定的党性原则和崇高信仰,彰显了“知有党不知有身”的优良品质。据曾任红二团团长的王世泰回忆,红二团是土地革命战争期间陕甘边区最早建立的正规红军部队。这支部队在创建、扩展和稳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贡献良多。红二团与地区百姓的紧密关系,为其赢得了深厚的人民基础;整个红二团,在困难重重的战斗中展现了不畏牺牲的革命决心;红二团中坚守阵地的核心力量,在挫败后,总结了宝贵经验,鼓舞士气,继续前进。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领导者在革命斗争中展现出不畏牺牲、坚韧不拔的英雄本色。作为陕北红军及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谢子长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坚持指挥直至战斗胜利,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时年38岁。面对敌人的残酷手段,谢子长坚称:“共产党是杀不绝的!”毛泽东曾两次为谢子长墓题词,称赞他为“民族英雄”。《解放日报》刊文称刘志丹“虽受人诬陷,不自矜功,宁肯自己冤死,毫不失革命立场。其艰苦朴素、知有党不知有身之优良品质,尤堪称道”。王泰吉临刑前慷慨陈词:“这头颅任你割断,这肉体任你践踏,一切听自然。”李妙斋英勇牺牲前曾立誓不推翻这个贫富不公的世道誓不还家。

在艰苦的革命历程中,当地许多普通民众也在共产党和红军的号召和领导下,投入革命实践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照金薛家寨的防御战中,许多民众牺牲或失踪,数位女游擊队员突围时被敌人逼到石崖断壁上,宁死不屈,纵身跳崖。

1933年8月14日,为转变陕甘边区严峻的革命局势,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照金革命根据地的陈家坡召开了党政军联席会议。会议成功地纠正了部分干部过于悲观的革命情绪以及红军分散行动的错误方针,并通过了注重小规模战斗、逐步积累胜利、集结力量有针对地对敌发起进攻、巩固并发展照金根据地的军事策略。习仲勋明确表示,陈家坡会议所制定的策略被实践验证是正确的,这对于加强党对红军与游击队的全面领导,以及建立和稳固陕甘边地区,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陈家坡会议达成了共识,统一了革命军队的策略方向,并明确了陕甘边区革命战斗的目标与战略,为西北革命指明了方向。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其建设过程中,借鉴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有益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不仅为该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随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党中央和各路红军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毛泽东曾如此评价陕北红军的创业精神:“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如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者,他们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坚持党中央的战略方针,特别是依靠“梢林”策略来加强革命武装力量。“梢林主义”是创建根据地的马克思主义。此外,他们还采取了“狡兔三窟”的多区域策略,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被赞为“创出局面,这很高明”。在与中央失去联系时,他们没有单纯依赖理论教条,而是巧妙地将党的正确策略与陕甘地区的具体环境相结合,准确评估敌我实际状况。

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是机械模仿,而是要独立自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革命之路,这已经成为党历史上的宝贵经验。1933年4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兔儿梁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陕甘边革命委员会,照金苏区由此正式建立。1934年11月,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和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志丹当选为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运用“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深入考察并制定了与中国国情、西北地区民俗和陕甘边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方针政策,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依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颁布的“一、不乱杀人,二、不整穷人,三、打倒款子,四、开仓放粮,五、平分土地,六、增加工资,七、优待士兵,八、买卖自由,九、焚毁契约,十、创苏维埃”的法令,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宣告取消农民所承担的佃租、负债及其他各种税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同时重视发展经济,促进生产,改善群众的生活状况,使得人民革命热情日益高涨。

投豆选举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民主制度的一种创新实践。选举时在每一位候选者身后放一个碗,选民将黄豆放入所选候选人背后的碗中,豆子数量多的候选者则获选。这种方法既确保了选举的公正性,又有效解决了农民选民普遍不识字的难题。当地民众形容这一选举方式为:“金豆豆,银豆豆,粒粒不能随便丢,选好人办好事,投到好人碗里头。”在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中,习仲勋被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当时他仅21岁,群众友善地称呼他为“娃娃主席”。那些被放入碗中的豆子象征着人民对习仲勋的深厚信任,毛泽东称赞习仲勋为“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1935年2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也称西北革命根据地,它不仅是中共中央及红军长征的重要支点,也是八路军赴抗日前线的主要起点。作为西北首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它为后续的西北革命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涌现出一大批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杰出革命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猜你喜欢
照金刘志丹习仲勋
照金精神的内涵
照金精神的形成
谒照金有感
中国画《习仲勋与两当起义》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照金颂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习仲勋与两当起义述论
纪念父亲刘志丹百岁诞辰
深切缅怀无产阶级军事家刘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