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人间做雪松

2024-04-18 22:15李佳
湘潮 2024年1期
关键词:杨善洲父老乡亲种树

李佳

作为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退休后去植树造林,再造绿水青山回报家乡父老的故事,展现了忘我利他的大爱,这是信仰的力量,更是精神的闪光。

“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

1988年4月,已过60岁的杨善洲光荣退休。组织上安排他去昆明养老,杨善洲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

杨善洲心心念念的大亮山位于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处,他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杨善洲自幼家贫,父亲早逝,是大亮山的山川草木、父老乡亲养育他成人。“家乡父老乡亲给予的恩情,我一辈子都难以还清!不懂感恩的人,简直就不是人。”解放后,杨善洲一家在土改中分到10多亩土地,穷苦人家祖祖辈辈的苦难命运,因为共产党的到来彻底改变。杨善洲感恩党,感恩父老乡亲。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辈子为党做事、为群众谋福祉,也就成为他必然的人生选择。

在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杨善洲不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无法为父老乡亲多办事。当乡亲们找上门来时,他郑重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退休后,他看到大亮山的青山绿水不再,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决心要还给下一代人一片森林、一片绿洲,抹去大亮山身上岁月的创伤和沧桑。

为了一个承诺,杨善洲就这样在大亮山上一待22年,直到生命的最后。

“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

杨善洲一直主张:“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保持平民干部的本色,戴草帽、穿草鞋,保山地区的干部群众都称他为“草帽书记”。

退休后,杨善洲带领15个人,雇上18匹马,上大亮山植树造林。他就地取材,自己动手搭棚子、做农具、打家具,没有电,就给每人配一盏马灯。杨善洲与大伙儿一样,起早贪黑地上山挖塘种树,吃大锅饭,住油毛毡窝棚。同志们看他年纪大了,要给他开小灶,他坚决不肯,执意要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

买树苗资金不足,杨善洲就经常提个口袋下山去捡果核,放在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用马驮上山。有认识他的人说:“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他说:“捡果核不出成本,省一分是一分。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孩子们也不理解,劝他不要再捡。他说:“是不是你们觉得丢面子了?不要老想着你们的父亲是个地委书记,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你们感觉我给你们丢面子了,那以后不要说我杨善洲是你们的父亲!”两个女儿流下泪水:“爸爸,我们错了……”

杨善洲作为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并没有从林场拿钱。相反,他还经常拿自己的工资贴补林场工作。林场场长自洪学曾劝过多次:“老书记,多的钱咱们林场拿不出来,一个月补助你500元林场还是有的。”但杨善洲一句话就顶了回去:“我上山来是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其实,杨善洲家一直比较拮据。1975年夏天,因家里房子年久失修,实在无法居住,妻子去找杨善洲拿点钱修房子,杨善洲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暂时艰苦一下。”

1995年,杨善洲退休回到大亮山种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在施甸县城附近盖了间房,老伴找杨善洲凑钱还账,杨善洲只能拿出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不相信地问。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了解我,你还不了解我?我真的没钱!”最后只好把还没住进去的房子卖了。

1968年,大女儿杨惠菊结婚,杨善洲寄回来30元钱,最后还是亲戚们七拼八凑凑了45元,才勉强把婚事办了。1985年二女儿杨惠兰结婚,做爸爸的没给钱,后来只掏了100块给刚生下的外孙做柜子放衣物。

杨善洲从没有出过国。一次他问身边的人:“去美国要多少钱?”“6万块钱吧。”“6万块钱可以修个小水库,解决四五十户人家的饮水问题了。”他念叨着。

“不要把我当作一棵遮阴的大树”

杨善洲很重感情。他去世后,家人在整理他的文稿时,读到了多年来埋藏在他心里的话:“我出来工作,家庭是很困难的,家有老母亲、老伴儿,后来又有3个娃娃,就靠老伴儿在家养老供小,我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我对家庭欠债很多。”

为了弥补内心的愧疚,他在母亲离世前9天,端药喂水,日夜守护;也曾在妻子两次住院期间陪侍整整29日。退休回到大亮山种树,其原因“除了想为家乡的群众做点实事,就是想离家近一点,每个月都争取回家看看”。

杨善洲深爱自己的家人,也非常嚴苛地要求他们。在他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按政策,他全家除了已经成年出嫁的大女儿,都可以办理“农转非”,工作人员也填好了申请表,他却把申请表要了过去,锁进了抽屉里。晚年,当二女儿问起他这事,他坦然地说:“当时,在自己当家的地委机关,大多数局长、科长的家属都在农村,我这个‘班长的家属怎么能够先转呢?”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二女儿杨惠兰没考上高中,在杨善洲要求下,回老家务农,伤心之时,写信抱怨父亲:“爸爸,如果你把我们全家转入城市户口,不需要你帮我们找工作,我们自己可以去考工。你总是拿大道理、大政策来压人……”杨善洲看了信后很伤心。他说:“我为什么不随便给你们创造条件?就是要叫你们知道,杨善洲永远是个农民,我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我要叫你们学会自己养活自己,不要把我当作一棵遮阴的大树。当官不是永久的职业,学会当好老百姓,学会走好自己的路,这才是长久之计!”

杨善洲常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1970年,杨善洲爱人在农村,上有老人下有三个女儿,家里缺粮,要靠野菜掺杂粮糊口。乡民政干部看到这种情况,送来30斤救济大米和30斤粮票。杨善洲知道了,责怪爱人占公家便宜,硬将大米和粮票还给了公家!

杨善洲任职期间,配有专车,但他出差下乡时从来都不让亲友搭顺风车。女儿放假回老家,也都是坐公交车回去。小女儿杨惠琴要生孩子了,女婿跟老丈人说要用公车接丈母娘过来,杨善洲事后掏了376元油费、过路费。

“请到雪松树下看一看”

2009年4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大亮山的绿水青山又回来了。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大亮山区域因植被涵养了水源,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仍然充足。

2010年10月10日,杨善洲因病逝世。他生前留下遗嘱:“我死后不开追悼会,不许送花圈,不办丧事,要求送火化场火化,将骨灰送往施甸县清平洞,洒在雪松树下,如果我的亲朋好友和家属子女想念,请到雪松树下看一看吧!”

猜你喜欢
杨善洲父老乡亲种树
走近父老乡亲
李全锁:打造黄酒品牌 回馈父老乡亲
袁毅平作品
杨善洲精神的内涵及启示
种树
杨善洲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起来种树
父老乡亲
栽树人——致杨善洲
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