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校长王树国

2024-04-18 09:46:37刘舒扬冯群星
环球人物 2024年7期
关键词:西安交大哈工大宝藏

刘舒扬 冯群星

2024年3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学师生自发送别卸任校长的王树国。

卸任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校长的这天,向来低调的王树国又一次成了热点人物。

3月19日下午,在西安交大创新港校区,当王树国走出行政主楼涵英楼时,上千名西安交大师生早已自发列队,等候在广场前。他们当中的不少人特地从30多公里外的兴庆校区赶来,乘坐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只为与这位“宝藏”校长告别。

“校长再见”的声音此起彼伏。站在涵英楼前,王树国逐一面向三个不同的方向,深深鞠躬致谢。汽车启动,他摇下车窗,探出头,双手抱拳,高高地抬起,又重重地落下。人群留在原地,久久未散。几天后,消息传来,王树国被聘请为福耀科技大学(暂名)校长。“王校长”依然在。

大学校长似乎总被公众赋予特别的角色期待。大学的核心气质是什么?大学要培养出怎样的人?这些年,王树国始终在尝试做出回答。

一个荡漾在校园之中的回响是:在西安交大的学子眼中,树国校长带给大家的,是赤诚的情怀、高远的视野、卓越的胆识,以及感同身受的柔软……

一名中国校长可能是什么样子?王树国提供了一种答案。

魅力——“你们说,我想听”

2023年7月的那场雨中演讲是许多人认识王树国的开始,而在西安交大,校长讲演的魅力早已无须多言。

“树国校长从来不会拿稿子的。校长站起来的那一刻,大家就已经沸腾了。校长讲一会儿,同学们就哗哗地鼓掌。”就读于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学院的闫朗(化名)说,他没有见过比那持续时间更久的掌声,校长一次5分钟左右的讲话,掌声往往会响起四五次之多。

2023年5月12日,西安交大举办第六十届田径运动会,王树国参加开幕式。仪式结束后,交大学子争相上前与王树国合影。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如何自处,如何与世界互动,是王树国与青年们交流的核心议题。

2023年9月,王树国来到西安交大定点帮扶的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调研。在施甸一中,“王校长来了”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高三学生好奇地伸出脑袋,从教学楼的窗户向外张望。

机会难得,施甸一中的校领导希望王树国给即将高考的学生鼓鼓劲儿,“简单聊几句就好,见一面也行”。王树国一口答应,在教室里与高三的孩子们侃侃而谈,结果,这场计划外的交流持续了30多分钟。

西安交大学生、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野(化名)也在现场。人太多,教室站不下,虽然不清楚树国校长说了些什么,但她听到里面的掌声“响了特别久”。

2018年,王野毕业于施甸一中,是施甸县第一个考入西安交大的孩子。入学后第一个暑假,王野没有回家。恰好那个夏天王树国要到施甸调研,了解到这个情况,临行前特地通过班级辅导员,请王野在学校大门口拍了一张照片发给他。

那一次的施甸之行,王树国特地去了一趟王野家,给她的父母看照片。“树国校长这么做,是为了让爸爸妈妈知道我在西安交大有好好学习,让他们放心。”王野向《环球人物》记者感慨道,校长的这份心,自己会记很久很久。

那次家访之后,虽然只见过照片,但每次两人在校园中相遇,王树国总能一眼认出王野,和她聊上几句,问问学习、生活,了解施甸近况,还不忘嘱咐她回家时记得去看看昔日的老师。

2023年9月那天,在和施甸一中的高三學生交流之前,王树国和西安交大研究生支教团的10名成员有一次座谈。王野代表支教团向他汇报工作,王树国很高兴,说大家都做得很好,要好好为施甸作贡献,这才是交大的有志青年。

支教团的每位成员都攒了很多话想和校长说,导致发言严重超时。一旁的工作人员忍不住提醒:同学们快一点,树国校长的行程安排很紧凑,我们接下来还要去好几个地方。

“没关系,听孩子们说。”王树国看着大家:“孩子们没关系,你们说,我想听。”

他回忆起自己青年时期在农村劳动的往事,说到有一次干农活时受伤,差点一命呜呼,后来又去当工人,因为始终坚持学习,才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分别时,王树国郑重地与10位支教团成员挨个拥抱,就像见面时和大家一一握手那样。

他珍视与学生的每一次见面。2023年春天,闫朗在学校食堂碰到了刚送走客人的树国校长。他的合影请求被欣然应允,站过去后,校长自然地拉起他的手,细细询问:你是哪个专业的?

“我说是核能的。树国校长说:核能好,前景非常棒,你们能动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为咱们国家的能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闫朗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他个子比校长高,当时特意低头听校长说话。“我特别感动,觉得校长真的是时刻把我们的成长放在心上。”

“咱们看镜头。”叮嘱完,王树国轻轻说道,给闫朗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毕竟在学校里,见到校长或许不足为奇,但和校长合影却殊为不易,因为校长出现的地方,总会迅速排起一条“求合影”的长龙。

闫朗见过这种盛况。去年盛夏的一天中午,王树国刚送走客人,就被眼尖的学生们发现。等待合影的队伍很快壮大到四五十人的规模,甚至拐出一个弯。天气炎热,又逢午饭时间,校长助理提议拍个合照,王树国没同意,依旧一张一张地配合,直到半小时后与最后一名同学拍完才离开。

学生的感受他在意,学生说的话他也记在心里。西安交大学生肖昕(化名)还记得,几年前她参加过一次学生代表和树国校长的座谈。会上,有人提意见:整个兴庆校区只有一个公共浴室,总是大排长龙,非常不方便。

“我们一定会落实。”王树国当即承诺。

很快,兴庆校区原有浴室的改造工作拉开帷幕,对浴室的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暖气系统、热水系统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改造后的淋浴位也由260个增至326个。学校还在本校区新建了几个浴室,其他校区的浴室升级改造工作也提上日程。“树国校长非常愿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并且迅速、有效地解决同学们的诉求。”肖昕说,在西安交大,校长与学生的距离,就是这么近。

西安交大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黄明生有类似感受。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王树国校长到任不久,就专程到各地与校友见面。他听说新校长是机器人专家,以为将见到一位不苟言笑的学者,实际见面后才发现并非如此。“小宝校长”的昵称很快在校友圈子中流行开来。

在北京,座谈会的时间通常选在下午或晚上,因为王树国要先到相关部委去汇报工作,再从繁忙的行程中挤出时间来。黄明生回忆,王树国每次组织校友座谈会,通常都以“向校友汇报学校近期情况”开头。他听取发言时会探过身子,让发言者感到备受尊重。

对大学而言,校友是重要的外部支持力量。在不少大學,校友和学校维持一种单向的“输血”关系,但王树国提出,西安交大要为校友终身服务。这让1982年就已毕业的黄明生印象深刻,“很感动、很温暖”。

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位年轻的校友谈到创业不易,面临很多困难。王树国立即询问:“你有什么困难?我们想办法帮你解决。”了解情况后,他还特意要来这位年轻校友的笔记本,写了一段赠言:“事业本是在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以后发展起来。”这位校友很受鼓舞,把这段赠言转发给黄明生看。

“最后还有两个大字:切记!”黄明生跟《环球人物》记者讲到这里,笑了起来。

毅力——“宏伟的目标在鼓舞着我”

人生的转折点有时是可以被察觉到的。对青年王树国而言,这个转折点就发生在1978年1月高考中榜之时。

他是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人,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1973年,刚满15岁的王树国高中毕业。这一年,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由当地组织推荐,重点选拔那些有两年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军人。王树国因缺少下乡经验,无法报考。正式开考那天,他不甘心地站在考场外一棵大柳树下,看着监考老师进进出出。

“题难不难?都考什么题?”王树国问监考老师。

对方如实相告。“这题我会做。”说着,他蹲在地上,用手边的草棍在泥土地上写写画画起来。

“你要考肯定能考上,但你不能参加考试。”老师说。

“那时候我特别伤心。”多年后,王树国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

为了能有上大学的机会,王树国跑到一个县里的农场落户插队,当起了农民。所有农活里,他干得最多的就是起猪圈里的猪粪。四股钢叉一叉下去,端起来的猪粪足有二三十斤重,没几天,王树国就被磨出满手血泡。旧的血泡刚下去,新的血泡又长出来,形成一个循环。

闲暇时,王树国会写写小说,主角多是身边的农民、老百姓。他说自己“看了一切我可能看的书”,包括中国哲学家艾思奇的著作、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四大名著等。

两年的插队生活结束,油田建设如火如荼,王树国跑到天津大港油田成了一名修井工。每当采油机发生故障,他必须迅速到位检修油井。后来,他又先后做过钻井工、采油工,直到油田发现了这名小伙子的写作才能,才把他留在了组织部。

恢复高考的消息来得很突然。1977年10月的一天,报纸送来时,王树国正在钻井队的钻井平台上工作,看到这个消息,“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特别兴奋”。

两个月后的12月5日,王树国赶了几百公里路,从油田会战工地回到城里。考试那天,他和许多不同年龄的人一起走进考场,参加了新中国迄今唯一一次在冬天举行的高考。

作文题目是《宏伟的目标在鼓舞着我》。那是王树国第一次写作文,在石油战线充分历练的他一挥而就,讲述一名年轻的工人如何把石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把高高的石油井架上那盏灯比喻为人生的灯塔,写如何在石油战线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书写自己的人生。”他后来回忆道。

次年1月,王树国以考区第五名的成绩被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录取。得知结果的那一刻,20岁的他顿时觉得“整个天都蓝了,因为我知道哈工大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在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人的命运发生了转折,我突然感觉到人和这个时代的发展同步了——我跟上了这个时代发展的步伐”。

1977年12月,高考制度恢复。图为当时的一个考试场景。

专业是王树国自己选的——机械工程。当年大港油田技术处有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的大哥,解决了不少机械方面的技术难题,让王树国心生敬意。

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同学们年龄各异,走入校园前的身份和经历也大不相同,但在理想烈日的照耀下,每个人都生机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王树国在哈工大先后取得了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他被公派到法国极负盛名的工程师学院——法国国立高等工艺学院继续深造,从事机器人动力学、控制与仿真技术研究。

他的行李是一个巨大的箱子,里面装了包括擀面杖、菜板在内的几乎所有他能想到的东西。走出巴黎戴高乐机场时,王树国惊呆了——那么多现代化建筑、汽车。高速公路两边的金属护栏让他觉得不可思议:“这个国家太浪费了,为什么把大量的金属都放在路边做护栏?”中法两国社会面貌的巨大差异瞬间击中了他,“那种压力突然让你感觉到你需要奋斗,需要让国家变得更好”。

王树国的四弟王志毅还记得,那时在中国国内寄一封信需要花费8分钱,而从法国往中国寄信则需两元钱之多,三哥舍不得。一个月后,家人才收到三哥寄来的第一封信。

王树国在信中写道:我强烈地感受到祖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代表着中国,必须努力学习,为祖国变得更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拼命地学,那时候真是不分昼夜。”王树国说。每晚,他掐着时间跑出实验室去赶地铁,是最后一班地铁的常客。1989年,博士学位的课程结束,王树国开始转向课题研究。也正是在此时,中国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已经启动,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今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在组织进行联合攻关课题——编制中国首个大型“智能机器人结构仿真系统”软件,并物色负责人。

王树国接到哈工大领导的通知:你该回来了,你应该去承接这样一个国家级的课题。“个人选择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后来,王树国反复对年轻学子强调这句话。从一名农民、工人到进入大学,再到出国、归来,这条“顺潮流而动”的路他身体力行了。

1989年3月,王树国回到哈工大,任“863”计划基础研究课题“智能机器人结构仿真系统”软件总设计师。这一年,他31岁。

魄力——“那种孤芳自赏应该摒弃”

一组数字或许可以佐证王树国在学术上的优秀:32岁被评为副教授,35岁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7年10月,在一次项目验收会上,时任山东轻工业学院(今齐鲁工业大学)讲师冯益华第一次在山东潍坊见到王树国。项目属于“863”计划的课题之一,是一条机器人喷釉生产线,用它代替人工,既环保,又可提高成品率。

王树国是评审组组长,穿了西装,没有打领带。冯益华形容,那是一种“纯搞业务的人的精神状态”。听取课题组项目汇报及考察机器人应用现场时,王树国听得认真,问得仔细。“很专业,都是学术层面的交流。‘863计划是国家级项目,我们很紧张,但王教授完全没有‘我来验收你的感觉,他温和、谦虚,反而有一种亲切感。”

2002年王树国任哈工大校长后,一度被视为高校校长中的“少壮派”,记者们描述他“说起话来慷慨激昂,说到动情处,神采飞扬,观点鲜明,不加掩饰”。

他不厌其烦地阐释自己的治校理念:大学根基在于大学的文化,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功能;哈工大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國际学术前沿的“两个面向”。

他强调校长应该职业化,批评“这边当着专家、学者、教授,那边当着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丁希仑是王树国的第一位博士生。他问过老师:“王老师您学问做得那么好,为什么不成为院士?”王树国回答,作为校长,要考虑的不是我如何成为院士,而是考虑如何让哈工大产生更多的院士。

他注意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长期“封闭”的状态,推动哈工大主动向前,与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机构共创产学研合作。

地理空间上的“开疆拓土”也在同步进行。2002年,哈工大威海分校更名为哈工大威海校区,同年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设立;2014年,深圳市政府与哈工大开始共建本硕博教育体系完备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至2019年该校已实现广东省内高校理科投档线的“三连冠”。

王树国提出“大哈工大”的概念,即哈尔滨、威海、深圳3个校区都是哈工大的一部分。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到东部沿海,再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在王树国的掌舵下,哈工大始终与行业和区域发展同频共振。他亲自定调:“许多考生和家长会咨询我们,说威海这边是分校吗?事实上不是分校……威海这边是一个校区,从那里毕业的学生,发放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都是由我签章的,和本部没有任何区别。”

执掌哈工大12年后,2014年4月28日,56岁的王树国调任西安交大校长。他这次赴任,被许多西安交大校友视为“临危受命”。

西安交大的前身交通大学,是我国创建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20世纪50年代,在中央的“西迁”决策下,交通大学分设西安、上海两个部分,以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西安部分逐渐发展为西安交大,并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学校。

这样一所具有历史荣光的学校,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却受困于优质生源缺乏、优秀教师短缺、学科发展受限等中西部高校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发展态势趋于迟缓。

对于现实困难,王树国有清晰的认知。在履新当天的全校干部大会上,他表态说:“交大校长的岗位责任重大,关系到这所百年名校能否继续发展、发扬光大的问题,关系到已经毕业的几十万交大校友,以及将来更多校友对这所学校的评价。”他把自己真正作为一名交大人,要与西安交大这个家“荣辱与共”。

纵观王树国的西安交大10年,“创新融合”是关键词之一。

在各种公开演讲中,王树国常常提起一个关于“小榔头”的故事:自己上学时,老师就让学生们实践做小榔头;近40年过去,当他来到西安交大,发现学生们的实践仍然是做小榔头。“尽管做这个小榔头可以锻炼学生的多种技能,但是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新时代发展的需求相比,显得过于陈旧、单薄了。”他总有一种紧迫感,担心大学的知识供给没有满足社会的需求,甚至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为此,王树国开始大刀阔斧地“拆墙”。

2017年,西安交大与陕西西咸新区联合建设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下简称“创新港”)开始动工,一期占地面积5000亩。它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校区、园区、社区”综合体,既包括西安交大的新校区,又包括多个对接企业的科研平台。

黄明生告诉《环球人物》记者,王树国上任不久,就在校友座谈会期间提到建设创新港的构想。“我当时觉得这恐怕是一个耗时十年八年的项目,校长离任时都未必能干成,没想到真的干成了。”据他了解,创新港初建时并非万事俱备,而是在建设过程中逐步争取各方支持,解决了资金等问题。王树国的魄力,可见一斑。

2019年9月7日,创新港举办了第一次开学典礼。从破土动工到一期入驻使用,仅用了不到1000天,创造了西安交大的“改革速度”。

这期间,黄明生多次作為校友代表受邀前往现场。创新港正式揭幕那天,黄明生没来得及与王树国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但把王树国的开怀看在眼中。相识多年,那是他所见过的王树国喜悦之情最为外露的一天。

2020年9月10日,王树国在西安交大西安地铁五号线“创新港专列”开行活动入港仪式上讲话。

创新港首先解决了西安交大物理空间有限的问题。有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说,此前,西安交大的科研用房相当紧张,一些实验室放满了设备和资料,“都快下不了脚”。而创新港一期项目有48栋建筑,总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科研条件大为改善。

王树国拆掉的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围墙,更是大学与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围墙。创新港共设立29个研究院,以社会发展和需求为导向,实现学科交叉和融合。一批企业到“创新港”落户,组建“校企联合实验室”。

在“融合”的导向下,论文发表数量不再是最重要的教师考核标准。王树国认为,“数论文”受到西方大学制度的影响,本质上是学者的不自信:“没有自己的新思想,就在网上搜热词,看别人研究什么,我就研究什么,为了好发论文、评职称。”

他提出“跑五计划”,要求全体教师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背景,关注所在学科领域最具引领性的“前五名”。一系列“灵魂拷问”随之而来:你是否身在其中?如果没有,问题在哪里?在学科相关领域,国家有哪些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你组织参与了没有?如果没有,那我们该怎么办?同时,他让教师们每年提报标志性成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皆可,如果做得好,再配给资源。

这种倒逼计划,极大调动了师生员工创新融合的内在动能。一个突出的例证是,西安交大除了在5G通信、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加强布局,还关注了相对冷门的能源领域。

2020年3月,教育部批准西安交大增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根据西安交大的说法,这是全国乃至世界首个储能专业。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创新港落地,研究中国在缺油少气的背景下如何使用能源,以及人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王树国相当自豪:“如果不深入企业调研,跟风在网上查热词,是提不出这样的思路来的。”

“我再三强调,大学对知识的垄断已不复存在,我们要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这是我们建立创新港的初衷。能不能走在社会前列,标志着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因此,高校要了解社会、深入社会,进而去服务社会、支撑社会,实实在在对社会有贡献。我认为未来大学不再是一个封闭、孤立的个体,那种孤芳自赏应该摒弃。”王树国说。

定力——“把大学校长看成一份终身的事业”

在哈工大时,王树国担任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领导着一支300多人的优秀团队。但到西安交大以后,他的学术研究基本停了。

奔赴西安,他想得清楚,不能也不该带走队伍:“否则,让西安交大的老师怎么看?当校长后,啥也没干,先把自己的摊子撑起来了?”

对校长职业化的思考在这时成熟,他做了4点总结:懂社会,知道大学在社会中承担怎样的角色;懂科学,对未来行业走势、最新发展有预判;要有一定的行政工作能力,能把大家组织起来;要有改革的勇气和气魄。

他直言,一名糟糕的校长能够在三五年内毁掉一所学校。“毁掉一所大学损失有多大,再恢复起来,又要付出多大代价?你又耽误了多少孩子?”

在西安交大,王树国在校长职业化之路上迈出了更大的步子。2014年10月,他上任不到半年,西安交大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公布《约法十则》,明确规定:校领导的第一岗位是管理,第一职责是推动学校发展。每天保证在管理岗位工作八小时以上;当管理和学术出现矛盾时,以管理为主;为全校干部做出表率,以自己的投入带动中层干部的投入;努力提高分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以约法条文形式公布和承诺校领导职责,在全国高校中尚无公开先例。《约法十则》凝聚着王树国与领导班子的共识。在任期间,他和时任校党委书记张迈曾从未建立自己的课题组,也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学院。

作为校友,在与王树国的10年接触和交往中,黄明生从侧面观察到王树国精进管理能力的诸多细节,比如那频频出圈的脱稿演讲。在他的印象里,王树国说话向来条理清晰,但文采飞扬、抑扬顿挫的功力,是后来修炼的成果。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央视,出现在公开场合的王树国总是一身西装、精神昂扬,但是在私下里,黄明生常会发现王树国眼睛下面有黑眼圈,一看就是睡眠不足,有时候头发还翘起一撮。

对于坐落于地方省份的教育部直属高校而言,理顺校地关系是关键命题之一。许多西安交大师生记得,王树国到任第一天就明确,交大是所有师生、校友的交大,也是陕西的交大。创新港、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等机构能够建立,离不开陕西省和西安市的支持,也印证了王树国与地方的充分交流。

有了地方的支持,仍要应对地域短板。王树国曾与黄明生坦言,创新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但如果一位优秀学者有机会去北京、上海,就不太会选择来西安。

2023年9月17日,西安交大兴庆校区航拍景象。

“他在校友座谈会上集思广益,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校友和社会的力量设立研发基金,吸引优秀人才和学生到西安来。他说,一所学校改变不了自己所处的区域环境,但仍然可以克服不利条件,把孩子们打造成卓越的人才。他总在琢磨这些事。”黄明生说。

2018年,黄明生见证了王树国迎来这样的机会。一对校友伉俪向西安交大捐赠1亿元人民币,是西安交大建校以来单笔最大捐赠。经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这笔资金的一部分被用来支持“越杰计划”——每年在高考应届生中选拔45名优秀学子进入“越杰班”,为他们提供丰厚的全额奖学金和到世界顶级高校学习交流的机会,以培养未来不同领域的领军人才。

“这种模式,在当时的全国高校中并不多见。到‘越杰班讲课的既有学界导师,也有校外的企业导师,因为树国校长希望学生早早了解社会需求。从方方面面,他都在践行大学要服务社会、支撑社会的理念。”黄明生说。

2020年11月13日,一张图片在网络上热传:头发斑白的王树国眼眶泛红,紧紧抱着一位老者。西安交大的师生员工在两人周围形成了水泄不通的“包围圈”,有人拍照留念,有人同样含泪。

这位老者,是比王树国年长4岁的张迈曾。他曾在西安交大求学、工作近30年,2000年起先后在陕西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任职,2014年重回母校担任党委书记,直到2020年退休。王树国和他这对“新交大人”与“老交大人”的组合,是許多西安交大校友心中的“黄金搭档”。

在离任讲话中,张迈曾对王树国给予高度评价:“我有幸与树国同志合作共事,我们一起坦诚相待、互相学习、紧密合作,形成了一段难忘的友谊,这是我一生值得学习和怀念的财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共同推动学校事业快速持续发展。”

王树国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坦言:“大家都在不断地探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何去有效地执行。实际上说起来特别简单,就是首先书记、校长要做好人,做诚实的人,做真实的人,只要不作假,就能配合得非常好。”

“离开王树国的西安交大会怎么样?”

在2023年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已临近退休年限的王树国被媒体问到这个问题。

王树国回答:“从历史上看,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或消亡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人的一生很短暂,能做一点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幸运。”

10年间,这些“有用的事情”与西安交大的发展有目共睹:2017年,西安交大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名单A类建设高校;2019年,创新港建成启用,成为陕西省和西安交大落实“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及西部大开发三项国家重大倡议和战略的重要平台;2020年,西安交大年度经费预算达到历史性的101亿元;2023年,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出炉,与第四轮相比,西安交大新增1个A类学科以及3个工学类A+学科,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而在黄明生和许多校友看来,王树国不仅留下了这些“实绩”,也极大提振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士气。西安交大向来有埋头苦干的传统,但在王树国的带领下,大家多了锐意进取的视野、信心和朝气。黄明生至今记得王树国在一次创新创业论坛上的寄语:“多一点梦想,多一点情商,多一点智慧,多一点毅力,多一点朋友,开阔一点胸怀。”

采访期间,多位校友推测,王树国虽然退休了,但大概率不会停止奋进的步伐。果然,福耀科技大学(暂名)近期官宣邀请王树国担任校长的消息,王树国的新动向再度冲上热搜。

王树国曾说,中国最缺的是一生奉献于大学校长这一岗位的教育家。“这一岗位对教育的发展太重要了。我是把大学校长看成一份终身的事业,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

他的新校长任期,令人期待。

猜你喜欢
西安交大哈工大宝藏
真正的宝藏
什么?海底宝藏
宝藏
百年哈工大的不解中俄缘
伙伴(2020年9期)2020-11-02 02:56:44
王文涛在哈工大调研重大科研项目建设时强调 加快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西安交大-金轮坤天表面工程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西安交大李长久教授获全球热喷涂领域最高荣誉奖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社会学著名期刊主编在西安交大开办论文写作专题讲座
秉承规格彰显功夫
军工文化(2017年7期)2017-10-27 0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