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04-18 05:09黄冰毅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4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黄冰毅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数智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双线三层四融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与实践”(2023JGA319);2023年梧州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数智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双线三层四融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与实践”(Wyjg2023B005)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双线三层四融”人才培养对策: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培养具备“三商三创”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为明线,训练可迁移能力为暗线;设计递进式数智化课程模块,区别化培养;“课内模拟实验+课程练习企业任务植入+专业学科竞赛+综合实践真实化”四种方式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数智时代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双线三层四融”;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4 -00  -04

一、引言

中国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其价值在经济等领域中越来越凸显。在电子商务领域,数智化运营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具有数智化思维并且满足电子商务产业岗位需求的人才缺口巨大[1],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亟需与数智时代发展、产业需求相契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满足社会对具备可迁移能力、数智化思维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需求。

二、数智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定位上立足于满足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发展需要,专业建设上强调满足社会和职业需求,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商业人才为目标。但是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对满足数智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

(一)专业课程设置未能形成数智化模块

在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各种尖端技术迅速发展,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等在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商业所涉及的领域和技术不断拓展,甚至一些常规化工作已被智能化机器取代,必须掌握数字技能的应用能力才能提升就业机会。电子商务专业及时跟进数智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积极做出改变,重视对学生的数智化思维培养,新增了计算机编程、数据处理、大数据分析等课程,但新增的数智化课程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没有凸显数智化教育的特征,未能形成数智化课程模块,学生获得的是零碎的数智化能力,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

原因在于:1.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推陈出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紧跟行业的人才需求变化而不断调整,但完全落实执行的时间需要四年。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从网络化,数据化到智能化。网络化阶段大致持续发展了15年,而从数据化到智能化的转向,不过最近2、3年才开始,而且还在快速发展变化和迭代中。这就导致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四年的落实执行中,需要不断做出调整,而这个调整不可能是大规模的修改,只能是选择性的课程插入,由此使得数智化课程较为零散。

2.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文理学生兼收,甚至招收的学生以文科生为主,理工基础不足,学习跨理工科课程难度较大,难以掌握。部分二本高校因为招收的学生高考分数偏低,本身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相关课程的开设较为谨慎,通常会在数智化课程组合中,选择难度相对较低的课程去开设,导致课程缺乏系统性。

(二)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目标不够明确

近年来,“双一流”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四新”改革和建设,为探索地方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借鉴[2]。但是“双一流”高校的专业建设更多是以研究型为目标,而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则是应用型目标。电子商务专业虽然是应用型专业,但是也存在着研究型和应用型的定位区别,但是,有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定位上混淆了研究型与应用型,导致应用型目标不够明确,从而使人才培养体系没能真正落实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面。

原因在于:1.以“双一流”高校的一流电子商务专业为“标杆”进行专业建设的行为本身值得肯定,但是 “双一流”高校多是研究型型,研究型的专业定位与应用型的专业定位具有本质区别。应用型定位旨在培养电商领域的专业人才,具备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這种人才应当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社会生产或其他活动领域中独当一面,不仅掌握生产技能,还必须是技术或专业方面的专家。而研究型定位是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法、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领域事研究工作和创新工作的人才。两种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全不同[3],如果不加以区分,不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用有差异的培养路径,不结合应用型目标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应用型培养目标将难以达到效果。

2.电子商务专业本身属于应用型专业,研究型定位和应用型定位在专业建设大框架上呈现出来的区别并不明显,但是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过程中,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同一门课程《商务数据分析》,应用型人才主要培养的是数据分析工具应用的实操能力,研究型人才主要培养的是构建逻辑分析框架并归纳总结的能力,由此配套的实践体系也会有所区别。只有在细节处也体现应用型目标,才能保证整个专业建设应用型目标的达到。

(三)学生的可迁移能力培养不足

电子商务专业涉及的相关技能与理工科相比,学习门槛较低,属于容易被替代的“弱技能”,而这些“弱技能”的生命周期在商业模式和技术加速迭代的数智时代被不断缩短。但是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过于强调学习所谓“时髦”的技能,却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和策划能力等可迁移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原因在于:1.在专业建设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在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如何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视,可迁移能力的培养也开始逐渐融入。但是相比于培养效果短期可见、明确可评价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来说,可迁移能力的获得需要长期积累,培养效果甚至要在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逐渐显现。为此,在专业建设中,我们经常把明确可见的眼前目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把可迁移能力的培养排到了次要位置。但从学生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可迁移能力是保证他们在职业竞争中获胜的能力,我们不能只重视眼前目标的达到,而忽略了赋予学生走更远的能力。

2.可迁移能力可以通过课外和课内获得,课外主要包括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等,课内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电子商务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既有文科课程,也有大量工科课程,相比于其他管理类专业而言,在工科类课程中的思政融入往往难度更大,融入的内容和融入的细节往往相对不足,由此导致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養不够全面。

(四)学生实践与社会技能需求匹配存在脱节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理念和构建模式主要采取“理论授课+校内模拟实验+专业竞赛+校企合作实践”的形式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这种模式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校内模拟实验存在滞后性和单一性,专业竞赛锻炼存在短期性,校企合作实践通常停留在简单层面,学生无法获得长期深入的实践经验,也就难以适应数智时代知识更迭快、实战技能要求标准高的行业需求。

原因在于:1.电子商务行业应用是领先于院校教学内容的,并且行业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逻辑,通常不能将行业应用直接应用于教学,而是需要一个“教学化”的加工过程[4],这就使得校内实践环节滞后于社会行业发展。而且电子商务专业的校内模拟实验一般使用电子商务模拟软件或工具软件进行碎片化的实验验证,只能完成单一知识点的实际操作练习。各种实训软件缺乏相关性,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影响整体实践教学效果。

2.专业竞赛对强化和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效果明显,通过实践经历检验对专业实际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决能力。但是专业竞赛存在短期性的特点,从报名到最终决赛,通常持续时间不会超过半年,大部分参赛学生会把比赛当做一个阶段性任务,从报名开始进行项目筹备,比赛结束则项目结束,如果没能进入决赛,则项目结束时间更早。只有极少数学生团队能为比赛提前做好项目策划,并在比赛结束后依然坚持项目的执行。因此,绝大部分的学生不能通过专业竞赛的方式获得持续性实践锻炼。

3.大部分学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平台缺乏、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但是,不少校外实践基地只是和学校签协议、挂基地牌,采用开设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等流于表面的合作形式,缺乏后续有效的宣传、维护和管理,更未达到产教深度融合的地步,对提升学生对接行业的实践能力未能真正发挥有效作用。

三、数智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的4个主要问题,拟采取“一体双线三层四融”的人才培养策略:

(一)一体化培养目标: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培养具备“三商三创”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

数智时代所需要的数智化思维能力,加上可迁移能力所包含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策划能力、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等[4],可以概括为智商、情商、数商(三商),以及创新、创意、创业(三创)能力。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中,我们采用一体化培养目标,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智商、情商、数商,创新、创意、创业能力为必要元素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图1)。

(二)双线设计: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为明线,训练可迁移能力为暗线

根据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核心,应用型能力的获得主要通过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三商三创”能力是必要元素,主要是指对可执行能力的培养。必须将专业知识技能与可迁移能力放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贯彻以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为明线、训练可迁移能力为暗线的培养理念,将硬知识和软能力有机融合,把“教学”转变为“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逐渐缩小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数智时代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专业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图2所示,在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集中实践实习不同课程大类中,把专业知识技能和可执行能力分别对应,同步推进。

(三)三层数智化课程模块:递进式课程模块,区别化培养

系统性重构课程体系,按照分层递进的思路,设计出易学习的低阶模块、可学习的中阶模块和难学习的高阶模块三个不同难度等级的数智化课程模块,确保课程模块构建的合理性,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逻辑性、递进式和贯通融合的柔性。不同的能力对应不同的课程层级,不同的课程层级设置匹配的学习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因材施教”,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学习能力匹配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智化思维(图3)。对测评发现数字化应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选择高阶课程模块,通过专项强化培训激发潜能优势;对测评发现数字分析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建议他们选择中阶课程模块,重点培养他们运用数字分析方法去判断、解决实际商业问题;对测评发现数字化思维较弱的学生,则采用低阶课程模块,主要让他们形成工作中的数字化思维,理解大数据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并能做工作场景中的商业数据分析的简单处理。比如“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及“数据可视化”,低阶模块只需要学生熟练掌握Excel工具的深度应用便可应对绝大部分的工作场景需求;中阶模块安排学习功能更强大的自助商业智能分析工具Power BI,满足对数智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岗位需求;高阶模块则要求具备Pyhton编程能力,通过Pyhton实现数据分析、处理和可视化,学习难度较大,但可以实现创新性应用。

数智化课程不能只是简单地作为具体的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内容加入到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当中,让学生零散地选择,而是形成捆绑式数智化课程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等级的课程模块,在既定框架内完成系统化学习,以保证完整数智化能力的获得。此外,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增长和更新速度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而加快,课程目标要由相对稳定转向动态调整,课程内容要结合电子商务场景,从固定的、结构化知识转向动态的、开放的、非结构化的多样态课程内容[5],不断根据电商行业变化动态生成新的教学场景内容。

(四)四种实践方式融合:课内模拟实验+课程练习企业任务植入+专业学科竞赛+综合实践真实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形式与研究型高校不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重点强调专业与岗位群、行业、产业的紧密结合,这在原来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已经基本满足。数智时代的电子商务行业,知识更迭速度快,对人才的实战技能要求高,为了与此同步匹配,教师在原有的实践课程体系基础上,通过企业介入,采用“课内模拟实验+课程练习企业任务植入+专业学科竞赛+综合实践真实化”四种方式融合的實践教学体系,将社会实践训练项目融合于课程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学科竞赛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并保证学生在学校掌握和累积的实践技能与社会需求同步,最终达到高质量就业。

四种方式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现,建立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课内模拟实验”沿用原有的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实验实训操作平台和工具软件等,主要完成零散的验证性实验,对单一知识点进行实操练习,这是熟悉实践操作步骤、理解理论知识转化实践应用场景的不可或缺的环节。“课程练习企业任务植入”是指在应用型课程的综合练习中,植入企业真实任务,要求学生按照企业要求完成课程实践练习;在实践指导中引入行业导师,与专业教师配合,指导学生完成企业任务,并采用企业标准进行评价。“专业学科竞赛”是指在原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专业学科竞赛的基础上,积极为学生团队与企业牵线搭桥,让比赛项目真实做、持续做。“综合实践真实化”是指引入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实施“企业项目进学校”的专业实践模式,通过“沉浸式”实践项目,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运用,培养学生紧跟行业需求主动学习的能力(图4)。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智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要及时跟进数智时代的变化需求,与时俱进地做出调整和变革,以培养出实践能力与社会技能需求相匹配、具有较强可迁移能力的能适应时代变化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傲霜.数智化+专业集群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76(10):61-64.

[2]姜书浩,潘旭华,张勇.数字化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改革探索[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34(3):68-70.

[3]林波,孙晓梅.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17-218.

[4]邹益民,SUPISARA W.新技术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数字化改革探索[J].对外经贸,2022(6):110-113.

[5]程建钢,崔依冉,李梅等.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分析:基于学校、专业与课程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2(7):31-36.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误区与发展思路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