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必要性与人才培养探索

2024-04-15 07:19闫士朋马晓君隋园园王信宏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中药材中医药应用型

玄 静 闫士朋 马晓君 田 静 刘 欢 隋园园 束 靖 王信宏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林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中医药是民族瑰宝,是华夏几千年的伟大创造。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各部委相继出台振兴中医药产业的相关文件,体现出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的时代需求以及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度关切。与此同时,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国人康养意识不断增强,回归自然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民健康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1],对中药材资源的需求也提高到新的水平。高品质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战略资源。然而,随着中药材需求量的激增,资源过度开发、珍稀药材枯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以及环境恶化等现象成为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阻碍。

对赖以生存的资源性物质进行合理开发利用,通过专业建设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是必经之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自1987 年批准设立至今,一直以培养中药资源专业人才和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2],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已覆盖药材资源普查、引种驯化、规范化种植以及药材鉴定、加工、研发应用等多个领域,师资队伍日益壮大,至今已有30 余所院校开设此专业。然而,为满足中药资源产业发展的现代化需求,仍需对该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深入思考与探析。本文围绕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及人才培养探索展开分析,对完善建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意义重大。

1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1.1 国家战略需求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链条的源头是中药材,近年来中医药利好政策不断加力,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与健康服务业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3]。《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把中医药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4-5],《“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谋划了新思路、新方向、新任务,中药材产业迎来了振兴发展的大好机遇[6-7]。作为资源大国,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道地药材资源区域优势明显[8]。为充分发挥资源与地域优势,夯实我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基础,当下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

1.2 中医药行业发展需求

中药材是中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源头保障。近年来,中药材产业以“有序、安全、有效”为发展目标,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中药材种植面积保持高速增长,2020 年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高达8339.46 万亩[9];道地药材优势产区各具特色,中药材标准体系渐成雏形;中药材生态种植已成共识,增产增收优势明显。然而,新的发展阶段仍面临一些问题:中药材实际种植中,由于种质、道地性、生长环境、采收加工及管理方式不同,导致其固有的次生代谢成分含量相差较大,不可避免地导致市场流通的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产质整体性下降;其次,中药生态农业规模迅速扩大,但种植模式与开发技术缺乏系统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对质量稳定的中药材进行高产与优产,进而难以达到中药材生产“规范化”[10];最后,中药材资源大部分非药用部位仍未得到充分研究、开发与利用。

综上所述,中药材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着资源、环境、技术的约束[11]。因此,培养熟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和具备对接实际生产能力的专业人才是突破中药材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2]。

1.3 地方发展需求

中药材种植产业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的支柱产业,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以贵州省为例,依托天麻、半夏等本省优势品种种植,已于2019 年带动省内11.6 万贫困户、37.1 万贫困人口增收[13]。各地方立足自身中药资源优势,促进地方中药材产业发展,也是实现地方经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和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之一。金银花、丹参等山东道地药材闻名全国,《山东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14]及《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 年)》[15]均指出要依托齐鲁道地药材,因地制宜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地、塑造齐鲁中医药文化品牌、打造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阵地,为省内社会经济发展添力赋能。而各地方发展中药材产业同样离不开大批掌握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新技能的专业人才。

2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涉及中药研发和农林种植等领域,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新兴专业。目前主要以中医药院校和农业院校开设此专业为主,且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各具学科强项与特色。

2.1 中医药院校[16]

中医药院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大都依托于中药学相关专业,以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与中药材加工、炮制及产品开发等技能为主要目标。因其师资队伍具有强大的中医药学历背景,且更注重中医药传统理论与企业生产实践的结合,所以,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在中药材的加工与炮制、质量标准与控制、临床应用与医药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对人才的输送主要定位于中药资源产业链中、下游端,更易获得医药行业的认可,与医药制药、饮片加工等企业已建立教学、科研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药材炮制加工、鉴定、质量控制及中药资源开发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2.2 农业院校[16]

中药资源与开发是理、农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农业院校因其较强的农学背景,在中药材栽培生产、良种选育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农业院校在中药材资源与栽培种植领域更具优势,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标准化栽培、良种选育以及引种驯化等方面的能力,培养重点大都定位于中药资源产业链前端。通过系统学习,毕业生主要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栽培、驯化繁育和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方面的工作。

3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探索

应用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应通过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教学模式、强化师资队伍等一系列举措,以培养具备现代化中药资源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3.1 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探索

3.1.1 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具有实践性、应用性、交叉连贯性,专业课程涉及中医药学、植物学、生物学、化学、资源学等多个学科[17]。首先,相关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立足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教学实际,设置不同培养方向,以实现“交叉学科兼顾,突出培养重点”,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可根据方向、结合兴趣自主择课。其次,将人才培养策略与当地特色药材种植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科的地域特性,同时,塑造学生对区域内重点中药材种植、品种选育以及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最后,加强与当地企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栽培技术要点,掌握种植养殖规范化技术,体验生态种植模式。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为例,该校设置了栽培育种、鉴定分析、分子生药三个培养方向,同时建立以选修课为主的专业方向课程群(表1),并根据三校区所在地,分别依托黄河三角洲和鲁中南山区两大中药材生产区,将板蓝根、酸枣仁、决明子、薄荷、皂角、柏子仁、玫瑰花等中药材种植融入药用植物栽培学等具体学科的实际教学中。

表1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方向课程群——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3.1.2 加大生物学基础类课程及实践环节的教学比重 提高现代化中药材产质,有必要阐明药材品质形成影响因素与机制,这需要强大的生物学知识作为研究背景。中药材栽培和传统农作物栽培的不同之处,在课程上主要表现为生态学和遗传学的相关内容,而目前本专业学科建设大都侧重于中医药学或农学类课程,此为当前中药资源学科建设的弊端。因此,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立足优势资源,适当增加遗传学、生态学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类课程及教学比重,为中药材成分与道地环境的有关研究、实现中药材产质的提升奠定理论基础。同时,提高生物学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时长,以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如每个学期后根据本学期实际教学内容设置综合实践环节等,凸显本专业应用型特点。

3.2 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

以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实践实训三大模块构建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每个课程模块及其下列的系列课程群如图1 所示。将各模块、各系列进行有效对接,形成统一联系的课程整体。适当增加翻转课堂、PBL 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探索各模块适用的差异化教学方法。应用型课程体系应重点强化实践,在实践实训模块中,首先设置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校内实验课程群,包括中药鉴定学实验、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Ⅰ)、(Ⅱ)等;其次加强教学实习和学年综合实践,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应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评价标准[18]。

图1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课程群—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19]。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持续引进高水平师资,满足专业对多学科领域教师的需求;同时,按照“结构合理、德才兼备、强化实践”的原则,加强内部师资挖潜,鼓励青年教师根据本专业建设方向选择相应学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及时跟进目前学科领域内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其次,围绕课程群建设,构建药用植物栽培、分子生药和中药鉴定三个方向的专业教学团队,主要承担课程群建设、教研教改等任务。最后,鼓励、引导本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加深行业认知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技术痛点问题,及时调整并改进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高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水准[20-21]。

3.4 应用型教学模式——科研反哺教学

以产业需求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高校教学团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实行“导师制”模式[22],学生结合个人兴趣自愿参与,以教师科研带动学生专业训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性与实践性。同时,教学团队及时将最新科研动态与成果合理有效融入课堂,引导学生主动认识中药资源、思考行业痛点,鼓励学生参与服务地方医药产业,提高课程实践性与社会参与度,真正实现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中药资源与开发团队以黄河流域中药材、中药材GAP 基地建设等为研究方向,以“中药资源评价与多组学研究团队”和“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经济林果高效利用创新团队”为依托,对药用植物耐盐碱机理、药效成分生物合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科研项目与课堂有效连接,提高学生实践性,并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性,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

3.5 加强实验室及实训实习平台建设

实验与实训是高校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实现优质实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各类实验及实训项目的顺利开展,高校应持续加强实验室及实训平台建设,根据不同的课程群方向建设更加专业化、独立化的实践平台。此外,充分利用中支地项目、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等资金,旨在为学生充分进行各项实践项目搭建良好平台。

4 小结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有其历史必然性,中医药国家战略、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均离不开大批量的专业人才。该专业历经20 余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在中医药院校和农业院校中各具学科优势及特色。随着我国传统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认可度的不断提升,中医药发展逐渐国际化、现代化,作为源头与支柱的中药材产业不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中药资源人才的需求也将随之而变,未来专业人才培养建设仍需结合高校自身办学特色与教学实际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建设方案,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模式以及实训平台等各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力争培养更多服务国家及地方中医药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中药材中医药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